《自然地理》暴雨预报难在哪? 降雨可以划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如果单

作者&投稿:东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界定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

气象上这样规定的: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毫米,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5毫米,称为小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24.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6~8.0毫米之间的,称为中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25.0~49.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小于8.1~15.9毫米之间的,称为大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50.0~99.9毫米之间的,或小时内降雨量超过16.0毫米的,称为暴雨。
24小时内降雨量小于100.0~199.9毫米之间的,达到或超过200.0毫米的,称为特大暴雨。
当降水量不足0.05毫米或观测前确有降水,因蒸发过快,观测时没有了,则降水量应记为0.0毫米,不可漏记,因为这是一次降雨过程。
洪雨:倾泄式超级暴雨形成的洪水、水灾,属罕见的自然现象。按照降雨的方式可分为:雷雨,地形雨与台风雨,气旋雨。


扩展资料: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的,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惟一方法。从天上掉下雨滴,有大有小,有快有慢。地球表面水蒸发上升遇冷形成了雨。雨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
雨从云中降落的水滴,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遇冷变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组成了云,它们在云里互相碰撞,合并成大水滴,当它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就从云中落了下来,形成了雨。
雨水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淡水资源,植物也要靠雨露的滋润而茁壮成长。但暴雨造成的洪水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湿热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在上升过程中,气温迅速降低,水汽大量凝结成云雨,这就是台风雨。
下雨,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它主要是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就会成为人们常见的雨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雨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划分如下:

一定时段内,降落到水平地面上(假定无渗漏、蒸发、流失等)的雨水深度叫做雨量。如日降雨量是在1日内降落在某面积上的总雨量。此外,还常有年降雨量、月降雨量以及多少小时降雨量等,若将逐日雨量累积相加,则可分别得出旬、月和年雨量。次降雨量是指某次降雨开始至结束连续一次降雨的总量。

扩展资料:按照中国气象局的定义,小雨是指日降水量p≤10 mm 的降水,其中又可以细分为痕量降水(有降水,但没有具体数值记录),p ≤1 mm·d-1(轻雨),以及1<p ≤10 mm·d-1的降水。
对不同强度等级的小雨的研究发现,痕量降水频次除了在长江中部以南的个别站点外在全国都呈现减少趋势,而轻雨频次在1961—2005年夏季有显著减少,并且减少的区域不局限在半干旱地区,而是广泛存在于100°E以东的地区。
研究者将轻雨细分为0.1~0.3 mm·d-1和0.4~0.9 mm·d-1进行分析,发现轻雨减少主要是0.1~0.3 mm·d-1的轻雨减少,0.4~0.9 mm·d-1的降水频次变化不大。
对于1<p≤10mm·d-1等级的小雨,进一步细分为1<p≤2mm·d-1, 2<p≤5 mm·d-1,5<p≤10 mm·d-1的等级,并指出如果不考虑阈值分级,在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小雨量和小雨频次均呈现一致的减少趋势,且减少最显著的是小雨量级小于2 mm·d-1的等级。
日降水量p 值越小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频次在近几十年来减少就越显著,且这种减少不仅仅发生在夏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雨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理由(引自中国气象报社)如下:
暴雨通常是由中尺度天气系统造成的。每小时降雨量在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在30毫米以上、或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及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根据其降水强度的大小又细分为“暴雨”、“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一般来说,形成暴雨需要三个条件,即充足的水汽供应,较强的垂直上升条件和一定的降水持续时间。在暴雨预报的过程中,预报员需要充分考虑这三个条件来判断降水过程可能形成暴雨的量级。预报员进行暴雨预报工作主要依赖于观测数据和数值模式的预报,在此基础上,预报员再通过自身的知识和经验来对预报结果进行判断与订正。
暴雨预报为何是世界性难题
  从全世界来看,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也一直不高,其中最高的美国准确率仅为25%。首先,中国的数值预报与欧洲中心、美国等相比,起步要晚,先天条件处于弱势。
  然后,从暴雨发生到维持的原因看,它是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不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对与暴雨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和资料进行全面和综合的分析很难得出正确的预报结论。从常规高空观测系统上看,目前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这就好比用网捕鱼,网眼太大,小尺度的天气系统难免会成为漏网之鱼。
  另外,大气运动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受到海陆分布、地形和下垫面条件的影响,甚至人类活动都会对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暴雨的出现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那么有的小伙伴要问了:不是有卫星、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观测设备么?难道它们都失灵了?
  其实,我国平均约200公里有一个常规高空观测站,且每日仅两次观测,而形成暴雨的云团面积都比较小,生命史短,有时经常成为“漏网之鱼”。现有观测资料依然不能代替高分辨大气内部气象要素的观测,无法满足暴雨预报所急需的精细化观测。另外,数值预报需要大量的观测数据,而中国的数据量明显要少一些。卫星的数量是一个原因,另外在把卫星资料转换为数据的过程中,中国还存在一些技术难题,美国的卫星资料利用率能达到90%以上,中国明显还达不到。
  暴雨预报的未来
  天气预报,尤其是暴雨预报并不能完全依赖于数值预报,必须发挥预报员的主观能动性。通过预报员掌握的理论知识、经验、资料与信息和其他预报方法对数值预报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订正,甚至在必要时进行更改,最终确定的预报结果可能偏差较小、较接近实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表示,数值天气预报仍然是暴雨预报的主要依据。数值预报加预报员订正的方法是天气预报也是暴雨中、短期预报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预报方法。要达到完全客观化、自动化的时代还要走十分漫长的路。
  近年,我国的暴雨预报已经在精细化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未来暴雨预报将继续朝着定时、定点、定量的方向发展。而且,由我国自主研发的GRAPES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已实现业务化运行,相关检验表明,该系统对雨带预报基本正确,这也将给中国的暴雨预报带来曙光。
  对于强降雨过程和天气趋势,可以提前一周做出判断,但是要求预报准确率较高的话,则需要在三天或者更短的时间。就我国目前的暴雨预报情况来看,预报员对于暴雨过程、影响的范围和时间的把握相对较好,但是对强降水中心的落区、量级以及影响的准确时段的预报,难度还较大。目前虽然无法提前若干天预报每场暴雨,但可做好短时临近预报,弥补突发性、局地性暴雨预报的不足。
最后,上班族跟学生比起天气晴朗、有风、多云等天气,更加讨厌突如其来的大雨,所以预报有雷雨,结果雷也不见雨也不见;说上午有暴雨,结果天快黑了雨还没下来……你们行不行,不行我来报!经常听到身边的小伙伴对天气预报抱怨。“我们预报对了99次过程,没有人记得,但只要有一次预报错了,没有人会忘记!”这才是真正表达暴雨预报难在哪里的真实理由。


《自然地理》这次河南的暴雨都下在撒哈拉沙漠会怎么样? 这次河南郑州...
沙漠一次的降雨,并不会给这个干燥的地方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还恰恰相反,给这片沙漠带来了灾难性的破坏。位于南美洲西海岸中部的阿塔卡马沙漠,就发生过这种事情。阿塔卡马沙漠号称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但是那一次的暴雨,还持续下了好几天。但是那一次的降雨,并没有给这个干燥的地方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还...

《自然地理》五千年之前的气候是一个暴雨洪水灾害横行霸道的时期,五 ...
5000年前的暴雨洪涝说明当时的大气还十分的不稳定,冷暖气体并不协调,季风与热力环流不稳定,人类的文明属于初级阶段,早期萌芽期。5000年后的数据是根据现有的人类活动的趋势进行推算的,谁也不知道这5000年的时间大气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不知道人类活动会往哪种趋势,我们只知道以我们现有的发展,气候会...

《自然地理》和中国南方同一个纬度的北非、西亚等广大区域,为什么不...
中国同一纬度虽然属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但是东岸是太平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湿润空气,形成丰沛的降水。北非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

《自然地理》1.解决中国南方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问题。 2.解决中国西北...
首先要考虑当地环境,如果有你说的那么容易,恐怕早就有人干了。西北沙漠地区环境恶劣,土壤贫瘠,加之恶劣的环境沙漠种树更是举步维艰。要种树的话,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水要人弄,栽树也要人种。而且最要命的是,对于刚种的树苗来说沙尘暴和大风的损害是致命的。因此在西北地区种树的风险很高,一旦...

《自然地理》全球气候变暖是大自然奉献给全人类的最大的水资源?还是给...
沿海低地被淹没。同样也会使高山冰雪融化,短期内会其沿岸水资源丰富。长期来看会使沿岸水资源渐渐枯萎。若是冰雪融化量太多会使河水暴涨泛滥,成为自然灾害。融化完后水资源将渐渐消失。所以,全球气候变暖大自然奉献给全人类最大的水资源的年限是短暂的几年。最大的暴雨洪涝却是今后时常发生的事情了。

《自然地理》中国的各种极端性气候灾害,为什么会频繁地发生?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异常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强度偏强。例如暴雨、大暴雨出现的频率比以往增加。台风强度增强、登陆台风的破坏性增强、移动路径异常,加之与其他天气系统配合,容易导致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强降雨,引发严重的洪涝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二是今年冬春季和初夏气候系统...

《自然地理》只有让塔里木河里的淡水自然顺利的流入太平洋,才有可能真 ...
塔里木河下游流经的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那里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又是沙漠,那里全年高温少雨,蒸发量高,以至于塔里木河成为内流河,你说让塔里木河流入太平洋,可以说是不可能的,塔里木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入塔里木盆地,若要流进太平洋的话,一定要经过...

《自然地理》我的人工控制气候的科学研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违法乱纪?还...
用嘴巴就可以轻而易举去人工控制气候的“世界第一”民科:你现在在哪?请直接弛援华北防灾减灾!眼下,华北地区人民需要你出手相助——中国气象局于2021年7月11日上午启动四级应急响应!中央气象台预计,华北地区将迎来今年以来的最强降雨!部分地区将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此次天气过程具有影响范围广、累计...

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 问题:2012年7月北京普降暴雨
出这题的人套用了一个焦点事件,来考察迎风坡由于地形对暖湿气流的阻挡抬升而降温,成云致雨。但具体分析721降雨,与迎风坡没有什么联系。需要通过当时的气压图分析,你看看附图对此就有认识了,包括降水主要发生在西南--东北走向 此题出的不经典,不能用你学过的知识完全解答。

求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的成因 防治措施 越多越好 好的可追50分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你认为天气预报要准,是非常容易?还是非常的困难? -
单于鹏奥得: 你只会记住不好的,准的时候你觉得正常不去记,不准的时候就记住了,尤其是下雨或者没下雨,你会抱怨带不带伞的问题.城市太大,诸如北京,海淀下雨的时候,丰台一片晴朗,你让他怎么报?降雨不是按照我们分配的区域来的,所以一个区域间也有不同的天气.预报结果是概率事件,诸如降雨概率这货就是这么产生的,不过大多数人疑惑什么叫降雨概率70%?所以有些地方还是降雨或不降雨,完全是概率的事情,只不过说了具体的东西反而有些人不知道,只好按照一定的概率说降雨.其实现在天气预报已经非常准了,更新频率超级快,几乎可以做到每天多次更新数据,这种情况下,很难得了.估计以后会做得更好.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你认为气候确实存在科学的记忆力?还是气候根本就不存在科学的记忆力? -
单于鹏奥得: 气候是一种跟地形地貌以及海陆位置、纬度范围、大气环流、洋流、空气运动、气温、海拔高度、降水量、湿度、太阳辐射等因素有关而产生的自然现象,记忆力是各种动物(包括人类)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积极活动,进行记录和保存的过程.“气候”没有科学记忆力,但人们学习气候地理知识应该提高科学记忆力,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加深印象融会贯通才是科学的记忆方法.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和中国南方同一个纬度的北非、西亚等广大区域,为什么不容易发生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 -
单于鹏奥得: 中国同一纬度虽然属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但是东岸是太平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气温高形成低气压,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湿润空气,形成丰沛的降水.北非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对西部沿海地区起到降温减湿作用,东侧有埃塞俄比亚高原,对湿润气流起阻挡作用,使广大内陆地区受不到海洋的影响,大多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西亚大部分地域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降水少,蒸发强烈,而且西南部靠近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干燥,大多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中国的南方为啥容易出现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 -
单于鹏奥得: 我国南方地区距离海洋近,夏季受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双重影响,降水多,雨季长,降雨强度大,容易形成暴雨洪水灾害.《自然地理》中国的南方为啥容易出现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自然地理》中国的南方为啥容易出现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中国南方为什么容易发生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中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为什么容易发生常年 -
单于鹏奥得: 南方为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雨季长.西北和内蒙古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从干湿地区划分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我提出要解决中国南方连续性暴雨洪水灾害问题,要解决中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西部, -
单于鹏奥得: 1.降雨的形式有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等,大部分是锋面雨. 2.锋面雨是暖湿空气和干冷空气相遇,暖湿气流被抬升,水气凝结下的雨. 3.我过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东南多暖湿气流,西北多干冷气流,而且大部分地区是东南——西北季风. 4.夏季,暖湿气流从东南来,向西北走,遇到冷空气抬升就降雨,携带的水气越来越少,越向西北就越少,所以东南湿润西北干旱. 5.当然,这是简单理解,实际上还有地形因素、台风因素等等.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影响气温与降水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气温与降水的主要因素是人类对森林大面积的减少 -
单于鹏奥得: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地形、洋流.一般说来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海拔高的地方气温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高;暖流流过的海域附近气温高,寒流流过的附近海域气温低. 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是气压带风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 沿海迎风区降水丰富,内陆和沿海离岸风区降水少;气流上升的地区降水多,气流下沉的地区降水少;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寒流流过的海域降水少,暖流流过的海域降水多, 工业革命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生产规模迅速扩大.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逐渐明显.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气候.

沂水县19390866144: 出着太阳下着暴雨怎么回事啊?地理老师没教这个啊! -
单于鹏奥得: 有的太阳雨是因为远方的乌云产生雨,被强风吹到另一地落下;有的是因为高空中两块带有不同电荷的云在太阳风的作用下相互碰撞,造成局部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过大形成的,又由于太阳辐射而使水汽蒸发的较快;有的是天气突然转变,开始降雨,从高空降下的雨还没落地,云就已经消失了,所以天气看起来虽然晴朗,却下起雨来了.有一种情况,就是在南方的夏天,太阳很好,万里晴空,对于突然起来的暴雨也许会形成“太阳雨”.也就是太阳还没有完全被乌云遮住,而一股冷气流已经来到的情况,就会形成我们现实中遇到的太阳雨.

沂水县19390866144: 《自然地理》科学家为啥不能在地球上进行呼风唤雨的具体业务? -
单于鹏奥得: 能呼风唤雨,首先就必须要有呼风唤雨的前提.就以人工降雨为抄例,欲下雨,天空中就必须有云,也就是说假设正常的降雨条件达袭100分满分时就会下雨,那么人工降雨就必须是客观环境211380分,我们人推一把,制造剩下20分,让他下雨.换言之,自然循环是根本,人能做的是改善循环使能量流向更利于人5261生活的一部分,而决4102不是搞到呼风唤雨!反过来说,如果天空中不存在特定的天气条件,客观环境达不到80分,你进行人工作业全部都是1653浪费金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