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之母程夫人——“勉夫教子,底于光大”

作者&投稿:羽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程夫人不仅勉励丈夫苏洵上进,“发愤”苦读,终成一代鸿儒,对苏氏兄弟更是精心抚养教育,谆谆教诲,鼓励他们“奋厉有当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

值得称道的是,程夫人对苏氏兄弟的教育并不限于书本,更注重对苏氏兄弟人格素质方面的培养。不仅如此,程夫人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刻在苏氏兄弟的脑海里,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程夫人以无声的行动,激励丈夫彻底改变了“游荡不学”的状态,转而“发愤”苦读。苏洵在外游学时,她又担当起教育苏氏兄弟的任务。对于苏氏兄弟的教育,苏洵侧重于让儿子积累知识并将其进行转化运用,程夫人则侧重于对苏氏兄弟人格素质方面的培养,以古今成败的故事,培养他们的品德、情操和气节。

在苏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讲述了程夫人鼓励苏氏兄弟“奋厉有当世志”,“立乎大志,不辱苏门,也不悔于国家”的故事。苏轼10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宦学四方”,母亲程夫人就对两个儿子“亲授以书”,给他们讲古今成败的事例。程夫人的讲述深入浅出,苏辙说,当时只有七八岁的他都能“语其要”。

有一天,程夫人给苏氏兄弟讲东汉史《范滂传》。范滂是东汉末年的官员,他检举一大批贪官污吏,最终受到奸党陷害。临死前,范滂的母亲赶来与他诀别,范滂对母亲说:“弟弟孝顺,可以供养母亲。我今天离您而去,望您不要太过悲伤。”范滂的母亲含泪说到:“名誉与长寿,往往不可兼得。你今日有了这样的好名声,我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

程夫人讲到这里,不觉“慨然叹息”,她敬重刚正不阿的范滂,更敬重平凡而有骨气的范母。苏轼听到这里,忍不住地扑到母亲怀里,激动地说:“母亲,我长大了要做范滂那样的人,你允许吗?”程夫人感动不已,对苏轼说:“如果你能做范滂那样的人,我难道就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人吗?”在母亲的教诲下,“刚正不阿”、“舍生取义”、“忠心耿耿”……一颗正义的火种深深地埋在苏轼兄弟心中。

在程夫人的激励下,小小的苏轼“奋厉有当世志”,从此树立起了为国家担当责任并准备为之奋斗终生的雄心壮志。当然,程夫人教子,并不满足于书本知识的教育,而是抓住生活中一切对于子女教育有利的事情,并用自身言行,做出表率,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苏轼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一文中记叙到:小时候自家的书房、院落中,竹柏丛生,杂花满院。美丽的桐花凤鸟三三两两飞聚于桐树上,与主人和睦相处,巢穴低得可随手拿到。邻里乡亲见状,惊叹不已。有一天,家中的一只花猫捕着了一只漂亮的桐花凤,可怜的小鸟在猫的利爪下拼命挣扎着,发出凄厉的叫声。虽然在苏轼兄弟的救护下,小鸟也未能幸免。苏轼手捧血淋淋的小鸟不知所措。小伙伴中有的吵着要烤来吃。这时,程夫人来了,当问明情况,便教育他们说,做人要有仁爱宽厚之心。这件事让苏轼终生难忘。

程夫人不残鸟雀的“性仁”之举深深影响着苏轼兄弟,让他们自小就培养起仁爱之心。他们尊敬老人,友爱兄弟,与人为善。在几十年的为官生涯中,苏轼兄弟处处以民为本,无论是在仕途顺利之时还是贬谪落难之际,他们都极尽自己所能,为民谋利,为民做好事。程夫人的美德,苏轼发扬光大为收养弃婴、创办安乐坊的宅心仁厚之举。

程夫人对苏氏兄弟的教育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她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刻在苏氏兄弟的脑海里,在潜移默化之中影响着他们的一生,苏轼在《记先夫人不发宿藏》里讲述了两件不发宿藏的故事,可见一斑。

第一件事发生在眉山城纱縠行苏家故居。当时的苏家并不富裕,在纱縠行赁屋而居。一天,两个丫鬟在那里熨烫绸缎,突然,其中一个大声惊叫了起来。程夫人和家人闻声赶来一看,只见她的双脚陷进地下的泥土里,有两三尺深。大家赶忙七手八脚地帮她把脚下的泥土刨开,拉她上来。这时,有人发现,几尺深的泥土下面,有一个瓮,瓮上面还覆盖着一块乌木板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瓮里可能装有财物,有人建议取出来看看。程夫人说,那东西是前人埋下的,不属于我们苏家人所有,不能发取。她命人用土将陷下的坑填塞好,并告诉大家谁也不准去挖取。

第二件事发生在苏轼凤翔为官的居所里。深冬的一天,天下大雪,到处白茫茫一片。正在自己的住房院中欣赏雪景的苏轼偶然发现,院中那株古老的大柳树下,竟然有块一尺见方的土地上没有一点积雪。等到雪后天晴,那地方又隆起了一个小土包。苏轼当时就想,这下面是不是有古人埋藏的丹药呢,挖出来看看吧。他正准备叫家中的仆役动手,他的妻子王弗赶忙阻止他说:“如果母亲还在,一定不会让你发掘。”听了妻子的话,苏轼想起了在眉山纱縠行故居母亲程夫人不发宿藏的往事,一下警醒了过来。

苏轼既赞颂了母亲“行廉”的优良品质,又揭示了母亲优良品质对子女的深远影响。正是有了程夫人“行廉”的言传身教,苏轼兄弟才能在数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坚持清正廉洁的操守,从不藏污纳垢、追名逐利;而在贬谪困窘之时,又能固守清贫,自食其力,决不苟且。程夫人的美德,苏轼发扬光大为疏浚西湖、文昌儋州的深谋远虑。

当然,程夫人的“身教”还远不止于此!在程夫人的操持下,苏家逐渐富有起来,程夫人又觉得这不是好事——她担心财富会使子孙们不求进取。于是,族人、亲戚中的“孤穷者”有嫁有娶的,她就给予资助;乡亲中有急难的,她都予以周济。到后来,苏家的储备竟不够一年的花销。可以说,程夫人“行廉”的“身教”对塑造苏氏兄弟清正廉洁的人品官品起到了巨大的精神作用。


《苏轼》文言文翻译
十岁时,听到史书中古往今来成败之事,就能说出其关键所在。 一日,程夫人读完东汉史《范滂传》,激动地发出长叹。苏轼便问:“我如果成了范滂,母亲赞许吗?”程夫人答道:“你能做范滂,我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成年后,苏轼博通经学史学,写文章每天能写数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著作。 不久又读《庄子》,叹...

历史上有苏小妹这个人吗?
苏轼出生后,其母程夫人命身边佣人任采莲为其乳母,乳育八娘与轼。任氏从成人到老死,一直侍奉苏家。任氏七十二岁亡时,苏轼为铭记乳母之恩,专门书写了乳母任氏《墓志铭》,并由精工镌刻为“乳母碑”。碑文说:“赵郡苏氏子瞻之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

眉山苏洵少不喜学文言文
欧阳修的《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荐布衣苏洵状》、《与富郑忠公彦国启》、《与苏编礼启》、《苏主簿挽歌》等,张方平的《文安先生墓表》,曾巩《苏明允哀词》,司马光《程夫人墓志铭》,以及苏洵死时韩琦、王皀、刘窸、陈襄、曾公亮、赵鰖、王拱辰、张焘、郑獬、苏颂、张商英、姚辟等人所作的挽词有...

古代有苏小妹吗?
苏轼出生后,其母程夫人命身边佣人任采莲为其乳母,乳育八娘与轼。任氏从成人到老死,一直侍奉苏家。任氏七十二岁亡时,苏轼为铭记乳母之恩,专门书写了乳母任氏《墓志铭》,并由精工镌刻为“乳母碑”。碑文说:“赵郡苏氏子瞻之母任氏,名采莲,眉之眉山人。父遂,母李氏。事先夫人三十有五年。工巧勤俭,至老不...

求文言文翻译。<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在线等。。。急!!!急!!!_百度...
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墓志铭吧。”于是我说:“夫人的贤德,不是别人所能知晓的,希望你们能告诉我有关她的大概事迹。”苏轼、苏辙两兄弟便把记录母亲事迹的事实材料恭敬地拜送给我。我恭敬地接受,回到家中,撰述如下:夫人姓程,是眉山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

苏轼的诗歌题材分类
苏轼少有大志,小时候在家读书,读到《后汉书》中的《范滂传》,说范滂“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来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立即就问他的母亲程夫人:“轼若为滂,母许之否?”可见他天性中就有忠义的一面。这种报国之情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可见一斑。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

苏轼的妹夫是黄庭坚还是秦观?
他与苏轼都反对变法,因此屡遭贬谪。他也能诗,但词写得最好。其词风纤巧婉约,流传下来的有九十首左右,其中不乏脸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被选来作为电视剧主题歌的《鹊桥 仙》,即是其一。 历史上虽确有秦少游其人,却并无与苏轼之妹恋爱其事。据有关资料记载,苏洵(苏轼之父)共有三个女儿,都...

“三苏”是指哪三位人物?他们的资料分别是什么?
1、三苏指 ①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②苏洵的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为苏东坡)③苏洵的儿子苏辙( 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1039~1112) 。2、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

三苏是指哪三位人物?他们的资料分别是什么?
苏洵举制策,东游京师,见石昌言于长安,与鲁人颜醇之、僧保聪等游。苏洵游学在外,母程夫人亲教苏轼兄弟读书。苏洵次女卒。庆历6年丙戌(1046):苏洵三十八岁,苏轼十一岁,苏辙八岁。苏洵举茂材异等,不中。庆历7年丁亥(1047):苏洵三十九岁,苏轼十二岁,苏辙九岁。苏洵下第,南游庐山、虔...

求苏轼各时期的背景和诗词,急用
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第一文人。他自幼聪慧,七岁知书,十岁能文。苏轼幼时,其父游学在外,由母程夫人教授诗书,即“奋厉有当世志”。宋仁宗嘉佑三年(1057),与弟辙同试礼。国子监直讲梅尧臣读了苏轼所作《刑赏忠厚之至论》,顿觉“有孟轲之风”,遂将试卷交主考官欧阳修。修见轼卷,“惊...

郾城县19110618267: 苏母勉夫教子的故事出自哪部文献 -
虫凌甲苯:[答案] 司马光为苏洵的妻子程氏写了墓志铭《程夫人墓志铭》.高度总括她的一生:“贫不以污其夫之名,富不以为其子之累,知力学问可以显其门,而直道可以荣于世.勉夫教子,底于光大,寿不充德,福宜施于后嗣.”

郾城县19110618267: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
虫凌甲苯: 治平三年的夏天,府君苏洵在京城逝世,我前往吊唁.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边哭边说:“我们将护送先父的灵柩回四川安葬.四川人合葬的风俗是同一座坟冢而不同的墓穴.从前,我母亲安葬时,没有为她写墓志铭,请您替我们为她写一篇...

郾城县19110618267: 求文言文翻译,急!!!(东 坡 母 成 国 太 夫 人 程 氏, 眉 山 著 姓.……) -
虫凌甲苯: 苏东坡的母亲,即成国太夫人程氏,出身于眉山有名的人家.她的侄子有:之才,字正辅,排行第二;之元,字德孺,排行第六,就是楚州;子邵,字懿叔,排行第七.正辅最初是娶的苏东坡的姐姐.

郾城县19110618267: 列举我国古代教育儿子最终成才的三位母亲. -
虫凌甲苯: 1中国圣母——孔子之母颜徵在 颜征在勤劳贤惠,教子有方,孔子从小在母亲和外公教育熏陶下,六七岁为儿嬉戏时,就知“陈俎豆,设礼容”,“十五而志于学,”从幼年便养成了困知勉行,不耻下问,谦恭知礼,处世深沉的好品行.2最早的...

郾城县19110618267: 苏轼好学翻译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 -
虫凌甲苯: 苏轼字叫子瞻,是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的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中的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 母亲能答应我这样做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我难道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吗?”到二十岁时,就精通经传历史,每天写文章几千字,喜欢贾谊、陆贽的书.不久读《庄子》,感叹说:“我从前有的见解,嘴里不能说出,现在看到这本书,说到我心里了.”

郾城县19110618267: 的部分翻译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
虫凌甲苯:[答案]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

郾城县19110618267: 阅读下面文段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 -
虫凌甲苯:[答案]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 小题1: 小题1:略 小题1: 小题1:译文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去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

郾城县19110618267: 宋史苏轼传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 -
虫凌甲苯: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

郾城县19110618267: 苏轼的第一位夫人是谁 -
虫凌甲苯: 苏轼的第一位夫人王弗,苏轼评价她“敏而静,有识”,夫妻俩夫唱妇随,共同度过了十年美好光阴,但好景不长,王弗年仅二十六岁就抱病而亡.苏轼在其父建议下,将夫人王弗安葬于四川眉山老家,与其母程夫人同葬一起.十年后,苏轼“夜来幽梦忽还乡”梦见了王弗,非常感伤,写下哀婉断肠的《江城子·记梦》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郾城县19110618267: 苏轼列传 部分翻译 -
虫凌甲苯: 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游历求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有关古今成败的事,苏轼都能马上说出它们的要点.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发出长长的叹息.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应允吗?程氏说: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