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生前造墓碑,苏文茂为自己立塑像,内中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郴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很多人一直对相声界的规矩多颇为不屑,都什么年代了,还搞拜师、磕头、辈分等等陈旧的礼仪,外人看上去跟山口组开会一样。

说相声界是相对比较守旧的行业也不算太冤枉他们,因为礼仪有时候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不能说新时代就不要旧礼仪了,文化的传承有时候也是需要一定形式和礼仪来彰显的。

话题扯远了点,虽说相声界因循守旧,但在有一件大部分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上相声界一些艺人倒是很开明,这件事就是生前给自己造塑像立墓碑。

笔者有些孤陋寡闻,知道的事情不多,这人还在世就给自己办后事的事情就知道三个,农村一些老人预备寿材这个不算。一个是雍正的儿子弘昼为了避嫌也为了胡闹给自己办活丧。另外两个,就是相声界苏文茂给自己塑像,马三立给自己立墓碑。

苏文茂立塑像陪妻子

苏文茂出生于1929年,14岁拜师常宝堃学艺,不到二十岁就开始走红,他出身贫苦家有老母亲,走红以后多次有人介绍对象都没成,直到1951年在一帮相声同行开玩笑时提到了武艳芳的名字。

武艳芳是一位河南坠子演员,在当年的天津河南坠子很受欢迎,比苏文茂大四岁的武艳芳在苏文茂学艺时就走红了,武艳芳模样俊俏,唱腔好,脾气也好。按理说苏文茂找人家一定意义上属于高攀。

和苏文茂同岁的常宝霆以长辈的名义直接跑到武艳芳家跟人家父亲提亲,没想到苏文茂和武艳芳还互相挺欣赏对方,于是苏茂老两口子也来了一把闪婚。

结婚后武艳芳给苏文茂生了五个孩子,同时还照顾他的母亲,把自己的精力都扑在家里,苏文茂得以在相声界大展拳脚。

1968年武艳芳却因病去世,年仅43岁,在她最后的日子里苏文茂一直陪着她但也没有留住爱妻。

上有老下有小的苏文茂后来续弦吴润清,这位吴润清深明大义,一边抚养着苏文茂和武艳芳的五个孩子,另一边还要赡养苏文茂母亲和武艳芳母亲两位老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由吴润清提议,苏茂老在武艳芳的墓地旁边立了一个自己的塑像,这个塑像就代表苏文茂继续陪伴着武艳芳。

马三立造墓碑陪老伴

了解马三立家庭的相声爱好者一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马三立三个儿子一个叫马志明,一个叫马志良,另外一个叫马甄呢?

马甄的名字就是为了纪念马三立的爱妻甄惠敏。

甄惠敏出生于山东省枣庄市滕县(和笔者算老乡),她比马三立小两岁,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17岁嫁给马三立后给马家生了八个孩子。

看过马三立回忆录的朋友都知道,其实马三立真正走红应该是在解放前后,之前十几年他一直是在颠沛流离中生存,北上去过奉天,南下去过济南,还跟团去过南方,中间还被兄弟剧团坑过几年。这十几年马三立几乎没挣到过什么钱,家里的支出有时候靠省吃俭用,有时候甚至还要靠同行接济。尤其是马三立南下济南卖艺期间,天津发大水,等水退了马三立回家,全家已经是一片狼藉。

可以说在马三立成名前的十几年里,甄惠敏给了他最大的支持,她一个人又要照顾小的又要照顾老的,里里外外靠她自己,所以马三立在回忆录里很多地方都表达了他对家人的愧疚和感激。

相比之下,在吃苦耐劳任劳任怨这方面甄惠敏颇像马三立的亲生母亲恩萃卿,和马三立好逸恶劳的后妈丁氏又成了鲜明对比,马三立对甄惠敏一直怀有感激之情,因此他给儿子取名马甄。

难能可贵的是,即使到了马三立成名之后,甄惠敏依然将照顾全家的重担扛上,好让马三立全身心扑在创作和演出上,不论是赡养马三立的婶娘还是马三立的师父,甄惠敏从来没有怨言。

也许是一辈子太过于操劳,甄惠敏仅仅68岁就离开了人世。在她的葬礼上,马三立毫不犹豫亲自将甄惠敏的灵柩护送到墓地,按照风俗这就意味着马三立决意不再续弦。

为了陪伴爱妻,马三立在妻子的墓碑旁边也给自己立了一块墓碑,他说甄惠敏胆小怕黑,自己在旁边陪着她妻子会安心一些。

对于马三立造墓碑和苏文茂立塑像之事,有人说这不吉利,但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两位幽默大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爱妻的感情。

无关相声,无关生死,这里只有爱情。



马三立生前造墓碑,苏文茂为自己立塑像,实际都是代表了相濡以沫的爱情,不让爱人孤单,这样的爱情故事着实令人羡慕啊。

马三立生前造墓碑

马三立的艺术风格被称为“冷面滑稽”,他的相声回味无穷,传统相声《开粥厂》《卖挂票》使他驰名曲坛,《买猴儿》让他罹遭祸难,晚年的单口《讲卫生》《八十一层楼》又荣获金唱片奖……,幽默,是他锲而不舍坚持了一辈子的事业。

马三立爱砸挂,当年说《卖挂票》时,拉上了十全大净金少山。80年代他的一次演出,讲著名指挥家李德伦在接待法国同行时,因不懂法文闹出笑话。后来在一次晚会上,李德伦现场听到马老说这个段子,不禁和观众一起放声大笑。

马老生前曾为自己立了一块墓碑,这是让他心酸的苦笑。1984年,马三立的老伴甄惠敏猝然病故。这位勤劳朴实善良的女性,跟丈夫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在最艰苦的日子,帮马三立赡养老人,带大八个孩子,辛苦操劳,从不抱怨,当苦去甜来,她的身体却垮了。

老伴儿去世后,墓地立起两块墓碑,左边是“甄惠敏之墓”,右边是“马三立之墓”。

那么马三爷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纪念妻子

相声泰斗提前给自己树墓碑的消息不胫而走,一度成为社会上广为议论的奇闻。有人说这寄托着马三立对母亲的生死相依之情,有人说这是幽默大师参破人生悟透红尘而超越生死之外的洒脱、豁达,也有的认为事情没有那么高深玄妙,人终有一死不如两碑—次制好省得以后再立。

到底出于哪种原因,马三爷从来没有明说过,他一直保持神秘的沉默,尽管带着平易可亲的微笑。

实际上,墓碑是在“三奶奶”甄慧敏去世之后,马三立为老伴定制的。马三爷可能是在用这种古怪而奇特的方式追念老伴。

面对老伴的生死,就算是马三立这样的相声泰斗,也会日渐消瘦。无独有偶,苏文茂也是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苏文茂为自己立塑像

苏文茂出生于1929年,14岁拜师常宝堃学艺,不到二十岁就开始走红,他出身贫苦家有老母亲,走红以后多次有人介绍对象都没成,直到1951年在一帮相声同行开玩笑时提到了武艳芳的名字。

武艳芳是一位河南坠子演员,在当年的天津河南坠子很受欢迎,比苏文茂大四岁的武艳芳在苏文茂学艺时就走红了,武艳芳模样俊俏,唱腔好,脾气也好。按理说苏文茂找人家一定意义上属于高攀。

和苏文茂同岁的常宝霆以长辈的名义直接跑到武艳芳家跟人家父亲提亲,没想到苏文茂和武艳芳还互相挺欣赏对方,于是苏茂老两口子也来了一把闪婚。

结婚后武艳芳给苏文茂生了五个孩子,同时还照顾他的母亲,把自己的精力都扑在家里,苏文茂得以在相声界大展拳脚。1968年武艳芳却因病去世,年仅43岁,在她最后的日子里苏文茂一直陪着她但也没有留住爱妻。

上有老下有小的苏文茂后来续弦吴润清,这位吴润清深明大义,一边抚养着苏文茂和武艳芳的五个孩子,另一边还要赡养苏文茂母亲和武艳芳母亲两位老人。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由吴润清提议,苏茂老在武艳芳的墓地旁边立了一个自己的塑像,这个塑像就代表苏文茂继续陪伴着武艳芳。

你羡慕他们这样的爱情么?



马老的妻子先于马老去世,天津回族习惯一次给夫妻买两个相挨着的墓地,共竖一块碑,上刻两个人的名字,已去世的描金,末去世的先不描。天津市的回民公墓是政府管的,允许这样做。
而苏先生的墓地是商业运作的,这一墓园有不少知名演员的墓,都有演员塑像,这样能提升墓园的品位。
苏先生原配已安葬在这里,旁边自然给苏先生留了墓位。苏先生在世时立了塑像,肯定是苏先生同意过。
如有不当,敬请指正。

因为都是对妻子的感情比较深厚,做墓碑是怕自己的妻子胆小,想陪着她,立雕塑是因为他后来又续弦了,所以为了一个雕塑陪前妻。

都是为了自己的妻子。这种做法也是让人非常的动容了。


求索人生之道?
从空虚到满足 曾经有人问一位大学生:“你为什么这样用功?” “不用功,怎能毕业?”他回答。但那人又问:“毕业以后,要怎样呢?” “毕业时可戴方帽子;人生如意事,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那人非常罗嗦,他又问:“戴了方帽子,以后又怎样?” “当然是结婚,以后有了子女,就要教育他们”...

铁锋区13351471290: 相声的发源地是北京?不是天津么?
鬱货散利: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 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它是一种历史悠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用北京话说讲,现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讲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

铁锋区13351471290: 谁有相声小品的经典台词 -
鬱货散利: 相声一句话经典台词:今天开会,讨论买洗脸盆儿的问题! 老病!没治!买棺材预备着! "逗你玩!" "挠挠" 你一关电门我掉下来是不? "你要是不打啊,(一指那老头),他不管饭!" 别让他走,让他包纸. "我这褂揍是灵!" 妈妈...

铁锋区13351471290: 谈一谈对剧本相声的认识 -
鬱货散利: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与剧本类似的词汇还包括脚本、剧作等等.它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 剧本是舞台表演或拍戏的必要工具之一,是剧中人物进行对话...

铁锋区13351471290: 到底是谁说的相声是门语言的艺术 -
鬱货散利: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声(Cross talk)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普及于全国及海内外,始于明清,盛于当代.主要采用口头方式表演.表演形式有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等.是扎根于民间、源于生活、又深受群众欢迎的曲艺表演艺术形式.相声鼻祖为张三禄,著名流派有“侯(宝林)派”、“马(三立)派”、“常(宝堃)派”、“苏(文茂)派”、“马(季)派”等.著名表演大师有侯宝林、马三立、常宝堃、苏文茂、马季等多人,后起之秀有郭德纲等人.

铁锋区13351471290: 天津为什么相声特别发达? -
鬱货散利: 中国相声有三大发源地:北京天桥、天津劝业场和南京夫子庙,相声艺术源于华北,流行于京津冀.李金斗老师曾说过:“相声发源地在北京,但是在火爆在天津,很多相声前辈都到天津演出过,受到天津观众的捧场,所以天津这块宝地才会...

铁锋区13351471290: 传统的相声段子有哪些? -
鬱货散利: 八扇屏(刘宝瑞的,赵振铎的),批三国(刘宝瑞的,侯宝林的),卖布头(侯宝林的),卖估衣(郭荣起),开粥厂(马三立),文章会(王长友的,苏文茂的,马志明的),三字经(马三立),对对子(马三立的,刘宝瑞的),打油诗(马三立的,刘宝瑞的),巧嘴媒婆(单口,张寿臣),杂学唱(常宝霆),数来宝(常宝坤的,马志明的),黄鹤楼(马三立的)

铁锋区13351471290: 为什么马三立没有寿 -
鬱货散利: 德寿宝文明只是现在咱们这么说,当时很可能并不是硬性的事先约定好的.德字辈:因为有八德成就较大,这一辈的人就被称作德字辈(当然这种说法值得商榷),你像范瑞亭,郭瑞林,李瑞丰,陈子贞都是这一辈的,也没有“德”字.寿字辈...

铁锋区13351471290: 相声界为啥特别讲究辈份? -
鬱货散利: 这是传统,在以前不仅是曲艺界,民间也是很讲究辈分的,只是现在淡化了.戏曲、曲艺,现在还沿袭着拜师收徒的旧时代烙印.其中有诸多讲究,辈分也是其中之一,相声界现在辈分谱系是“德、寿、宝、文、明”,“德”字辈的人都已作古,...

铁锋区13351471290: 文学形式――相声 -
鬱货散利: 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相声一词,古作象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相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

铁锋区13351471290: 鲁迅的讽刺笑话有哪些 知道的说一下 -
鬱货散利: 鲁迅一生没有写过相声,但鲁迅先生匕首投枪式的讽刺与幽默是至今无人能及的.近日偶翻鲁迅杂文集,发现有两个时下非常流行的相声段子其相似的内容,在鲁迅杂文中出现过.比如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笑话:一个江湖郎中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