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作者&投稿:寸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扩展资料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
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整首诗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
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
三四两句写军队辞京后的出战。第三句“牙璋辞凤阙”,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铁骑绕龙城”,说明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
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
最后两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
这首短诗,写出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能把如此丰富的内容,浓缩在有限的篇幅里,可见诗人的艺术功力。首先诗人抓住整个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断,作了形象概括的描写,至于书生是怎样投笔从戎的,他又是怎样告别父老妻室的,一路上行军的情况怎样,诗人一概略去不写。其次,诗采取了跳跃式的结构,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跳跃式地发展前进。如第三句刚写了辞京,第四句就已经包围了敌人,接着又展示了激烈战斗的场面。然而这种跳跃是十分自然的,每一个跨度之间又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同时,这种跳跃式的结构,使诗歌具有明快的节奏,如山崖上飞流惊湍,给人一种一气直下、一往无前的气势,有力地突现出书生强烈的爱国激情和唐军将士气壮山河的精神面貌。 [3]

名家点评
明代凌宏宪《唐诗广选》:蒋仲舒曰:三、四实而不拙,五、六虚而不浮。
明代陆时雍《唐诗镜》:浑厚,字几铢两悉称。首尾圆满,殆无馀憾。
明代胡应麟《诗薮》:究其体裁,实为正始。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裁乐府作律,以自意起止,泯合入化。
清代黄裳《载酒园诗话又编》:杨盈川诗不能高,气殊苍厚。“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是愤语,激而成壮。
清代卢麰、王溥《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语丽音鸿,允矣,唐初之杰。三、四着色,初唐本分。五、六较有作手,而音亦仍亮。一结放笔岸然,是大家。
清代屈复《唐诗成法》:一二总起,三四从大处写其宠赫,五六从小处写其热闹,方逼出“宁为”、“胜作”事。起陡健,结亦宜尔,但结句浅直耳。 [4]

作者简介
编辑
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高宗永隆二年(681)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秋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明人辑有《盈川集》。 [5]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扩展资料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

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945   



原文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扩展资料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而且点出了“孤城”南拒吐蕃,西防突厥的极其重要的地理形势。这两个方向的强敌,正是戍守“孤城”的将士心之所系,宜乎在画面上出现青海与玉关。

与其说,这是将士望中所见,不如说这是将士脑海中浮现出来的画面。

这两句在写景的同时渗透丰富复杂的感情:戍边将士对边防形势的关注,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的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之感,都融合在悲壮、开阔而又迷蒙暗淡的景色里。

第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

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令人宛见“日暮云沙古战场”的景象;“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

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

“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上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频繁越写得突出,这一句便越显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

一二两句,境界阔大,感情悲壮,含蕴丰富;三四两句之间,显然有转折,二句形成鲜明对照。“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

因此末句并非嗟叹归家无日,而是在深深意识到战争的艰苦、长期的基础上所发出的更坚定、深沉的誓言,盛唐优秀边塞诗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

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

可以说,三四两句这种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需要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
2.青海:指青海湖。
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
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人。
7.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
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

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 ·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赏析
  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盛唐优秀的边塞诗有一个重要的思想特色,就是在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可以说,三、四两句不是空洞肤浅的抒情,正是因为有一、二两句那种含蕴丰富的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典型环境与人物感情高度统一,是王昌龄绝句的一个突出优点,这在本篇中也有明显的体现。


从军行古诗的注释和译文
从军行古诗的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字词注释: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2、青海:指青海湖。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4、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5、穿:磨破。6、金甲:战衣...

《从军行》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不破楼兰终不还。[注释]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

从军行古诗全部解释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是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从军行古诗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从军行杨炯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译文边疆燃起的战火已经照到了京城,我的心中波澜起伏,难以平静。出兵的调令从皇宫出发,威武的将士紧紧的包围着敌军。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号鼓交织在一起。宁愿驰骋沙场,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赏析这首诗...

巜从军行》这首诗什么意思?
译文: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的将士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攻不下西部的楼兰城誓不回来。1.出自:王昌龄《从军行》2.原文: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赏析: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王昌龄
意思是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出处从军行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从军行七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

五年级古诗从军行意思?
王昌龄《从军行》译文 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王昌龄《从军行》赏析 王昌龄的诗,以七绝最佳。明代王世贞认为盛唐七绝,只有他可与李白争胜,列为“神品”。《从军行》是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内容叙述...

王昌龄从军行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前言】《从军行》是汉代乐府《平调曲》名,内容多数写军队的战斗生活。唐代以来,王昌龄等都有以此为名的诗篇流传,表达一种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第一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古诗从军行的意思是什么
翻译: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磨穿了盔和甲,不打败西部的敌人誓不回还。《从军行》原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的诗意 -
辛政白葡:[答案]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的意思(从军行古诗的意思)
辛政白葡: 1、军行古诗词的意思是,青海湖蒸腾而起的长云,把连绵的雪山遮蔽在了一片黑暗的地方.古城与玉门接壤,相隔千里,遥遥相望.在黄沙中,频繁的战斗磨破了戍边将士的盔甲,但他们的雄心永远不会熄灭,不打败入侵的敌人,他们永远不会回到自己的家乡.2、出自军旅古诗原文:青海长运暗雪山,孤城俯瞰玉门关.黄沙每战穿金甲,楼兰不破不还.3、055-79000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一组诗.这首诗表现了战士们誓死保卫祖国的崇高精神.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的诗意? -
辛政白葡: 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这一首,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前三句叙事,描写...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从军行杨炯,的主要内容 -
辛政白葡: 《从军行》是初唐四杰之一杨炯的作品,借用古乐府曲调名为题目,但实际上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一介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体现了作者胸怀大志、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的古诗意思20字
辛政白葡: 从军行古诗的意思是: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诗意 -
辛政白葡: 青海湖上空,云雾弥漫,遮盖了祁连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久战疆场,尽管铁甲被黄沙磨破,但守边报国的壮志在大漠风沙的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定:不击破侵略者决不还乡.看,身经百战的将士门的豪壮誓言,是多么响亮有力!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的诗意是什么?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
辛政白葡:[答案] 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2]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门,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微职....

四方区18873035875: 杨炯的《从军行》诗意 -
辛政白葡: 杨炯 从军行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作者】:杨炯【朝代】:唐【体裁,表示一门艺术内部分类的概念.文学作品的分类,可用多种标准来划分. 更多..体裁】:乐府----------------------------------------------------------...

四方区18873035875: 从军行的诗意(其四) -
辛政白葡: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方区18873035875: 唐代诗人令狐楚的《从军行》,这首诗的意思?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
辛政白葡:[答案] 令狐楚的《从军行》,与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题材相近,都属于边塞军旅题材,诗中通过边地军情的紧急,戍边将士思乡之切来表现戍边将士的赤胆忠心和建功立业抱负.这类诗集中体现了“盛唐气象”.本首诗“汉月”其实是相对于边地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