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

作者&投稿:睢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

清朝一品大官,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供人观赏,是什么情况?

这个被俘虏到印度,当猴子一样供人观赏的清朝一品大员,名叫叶名琛。被俘时任两广总督。

叶名琛因何被押解到了印度加尔各答?又为何遭受如此侮辱呢?

首先了解一下叶名琛(1807~1859年),他出生于书香门第,湖北汉阳人。

叶少时聪慧,18岁考取贡生,26岁中进士,38岁授广东巡抚,45岁升任两广总督兼通商大臣。

叶名琛深谙为官之道,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两广总督这个职位几易其人,唯独叶到任后才稳定了下来,这是为何?

原来叶是个老滑头,他善于和洋人玩“躲猫猫”,对洋人的挑衅采取“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的政策。被人们称为“六不”总督。

叶这样做也是迫于无奈,想想看,大清在荒淫好色、昏庸无能的咸丰统治下,国防废驰,连基本的武器维修费都没钱支付,用大刀长矛对付英国人的洋枪洋炮,岂不是以卵击石?

叶不战是出于无奈;不和是出于天朝上国的颜面;不守是和洋人玩空城计,不让洋人知道他的底细;不死是为了尽忠大清;不降是一个为臣的气节;不走是终于职守的表现。

从这“六不”中你感觉叶名琛是个怎样的官员呢?

没错,他就是一个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坏的一个官员。也只有这样的官员才能在两广总督这个位子上坐长久一些。

叶名琛不是不想有所作为,但当时的朝廷不给力,实力不允许。

这从当时发生的“亚罗号”事件可窥一斑。

1856年10月8日,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亚罗号”停泊在黄浦江,广东水师千总梁国定登船检查,发现该船营业执照已过期11天。

经过搜查,还发现该船员有走私行为,于是梁国定扣押了12名涉事船员。

亚罗号船长马上致电英国驻广州总领事巴夏礼,经过密谋,巴夏礼向两广总督叶名琛施压,限令他24小时放人并赔礼道嫌。

叶名琛为了息事宁人,被迫把12名被扣押的船员送回。但拒绝道歉。此时英国正在寻找借口发动战争,于是悍然炮轰广州城,随后英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战争发生后,尽管炮声隆隆,但叶名琛表现的很镇定。原来他请了两位大仙,大仙一番做法,又是烧黄表纸,又是画符镇压,最后说15日后可无事?于是叶名琛稳坐钓鱼台。

到了十四天头上,大仙果然应验了,没到15天广州城就被攻陷了,两广总督叶名琛随即被俘。当时英军士兵攻进总都督时,叶名琛还在和小妾睡觉呢。

如此高官被俘,英国方面如获至宝,首先把他押到了停泊在香港的英国“无畏号”船上,这时叶看了一眼船上的大钟,时间是1858年1月5日。

叶名琛心中一合计,再有两个月就是自己51岁生日了,看来生日要到英国去过了。

然而英国人并没把他押回英国,而是把叶押往了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去了。

经过48天海上漂泊,叶名琛终于到达了印度的加尔各答。

到了印度以后,叶名琛十分关心有关大清的消息,当他看到华人报纸上骂他没有骨气为何不自尽时,他伤心落泪了。叶名琛感到了莫大的委屈。

原来叶名琛之所以没有自杀,他有自己的想法,他想觐见英国女王,劝说她停止战争。这是叶名琛一厢情愿的想法。

通过报纸得知,此时大清早已把他弃之如蔽履,早已削夺了他的两广总督的爵位。

换言之,他现在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咸丰皇帝有他自己的想法,这样做的目的就是避免英国人以叶名琛为要挟提出条件。

英国人眼见自己的算盘落空,为了羞辱叶名琛,也为了羞辱大清帝国,竟把叶关在一个笼子里,逼着他穿上猴皮缝制的衣服,上面挂上牌子,写上从大清运来的猴子,观赏者需缴纳20卢比,一时观者如堵。

一个月的观赏结束后,叶名琛彻底崩溃了,此时他才明白大清过河拆桥,自己好歹是一个体制内的高官,朝廷不是想法营救,反而是落井下石,为了推卸责任,把战争的责任推给自己,他成了替罪羊。

叶越想越气愤,到了1859年2月,他绝食抗议,抗议大清的簿情寡意,抗议英国人践踏人权,这是叶名琛在印度学到的新词汇。

十天以后,叶名琛绝食而死,终年52岁。



乍一听觉得很不可思议,但这是清朝咸丰年间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并非野史杜撰。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事人叶名琛官至两广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是实实在在的正一品大员。叶名琛虽然名气不及林则徐、曾国藩等人,但也是清朝中晚期著名的重臣之一,如此位极人臣的叶名琛为何会被虏至印度供人观赏呢?

叶名琛其人、其事

叶名琛出身于湖北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慧过人,26岁考中进士,38岁就当上广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

应该说叶名琛本身是具备了很高的才能,这不仅体现在文化才能方面,更在于镇压起义、叛乱方面,叶名琛也因此受到道光、咸丰两任皇帝的重用,在38岁就当上了封疆大吏。

叶名琛的情况和晚清时期的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颇为相似,都是从科举进入政坛,然后通过军功步步升迁成为封疆大吏的,从这个层面来说叶名琛算的上的一位能臣。

入城之争

说到叶名琛就不得不提下“入城之争”。

1849年,英国人欲强行进入广州城,这违背了《南京条约》的内容,因为条约里面没有规定将广州设为通商口岸。

面对英国人的无理要求,叶名琛连同当时的两广总督徐广缙强硬抵制,一方面组织农民武装进广州城准备抵御英国人,另一方面伪造道光帝诏书,最终英国人进广州城的企图没能实现,叶名琛也因此被喜出望外的道光皇帝封为男爵。

叶名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叶名琛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有直接的关联。

1856年10月爆发的“亚罗号”事件被视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亚罗号”是一舟从事海盗等非法勾当的中国商船,为了避开官方检查,该船曾在英属香港(当时香港已割让英国)登记。

该船开到广州时遭到广东水师登船检查,原因是广东水师事先得到情报“亚罗号”商船从事非法勾当,船上的12名中国水手(实为海盗)被广东水师带走审查。

按《虎门条约》的规定“亚罗号”商船已经在英属香港登记过,中国水师是无权审查的,但是问题在于广东水师登船检查的时候“亚罗号”的登记证已经过期半个月了,而且船上也为升挂英国国旗,所以这个时候的“亚罗号”不能算是英国船只,广东水师对其进行检查是合法合理的。

中、英双方就此事各执一词,英方甚至要求时任两广总督的叶名琛交还水手并当面道歉,叶名琛则据理力争,不愿妥协。不过最后叶名琛出于一些因素的考虑将12名水手全部交还,但拒绝道歉,然而此时的英国人已经无心再谈此事了,直接炮轰广州城,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这样爆发了。

平心而论,叶名琛在处理“亚罗号”事件时并无失当的举动,他只是据理力争而已,马克思也曾赞扬叶名琛在处理“亚罗号”事件中的表现。不难看出“亚罗号”事件其实就是英国人挑起战端的一个借口而已。

叶名琛兵败被俘、绝世而亡

战事开始后叶名琛曾上书咸丰帝,叶名琛在上书中说如果跟英国人正面交锋,必然会落败的,不如任由英国人去做,叶名琛认为英国人最终会妥协的,因为他觉得英国人如果要想在民风彪悍的广东做生意就必须和广东人处好关系,所以英国人不敢胡作非为的。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叶名琛在面对英国人的炮轰时表现的较为淡定。

不过叶名琛也不是毫无动静的,他也组织团练数万人准备应战,同时叶名琛积极盘查为英方提供情报和粮食的汉奸,还派出大量的探子前往香港搜集英方情报,应该说在战争的前期叶名琛是处于有利状态的。

不过战争后期的情况就是另一回事了。叶名琛将战胜的消息上报朝廷时,不仅没有受到嘉奖甚至被责备为轻易挑起战端,被要求与英国人谈判。另一方面,叶名琛派出的特务和探子也出现了很尴尬的失误,比如探子提供的信息是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战争中输给俄国,而事实上英法联军是胜了这场战争。情报的失误也使得叶名琛对战事的判断出现失误,进而影响到防御措施。

当然叶名琛在这次战事中的淡定也不全是因为客观因素,他主观上也存在问题。

叶名琛虽为封疆大吏,但也很迷信,他在总督衙门内供奉吕洞宾等仙人,每逢战事都要向“大仙”求卦,这次战事也不例外,叶名琛从“大仙”口中得到的信息是十五日过后就会无事的,结果广州城刚好十四日沦陷,叶名琛问卦这事怎么想都觉得很滑稽。

兵败后叶名琛被英方俘获,英方担心中国人会设法营救叶名琛,于是将叶名琛送至华人较少的印度加尔各答地区,叶名琛在上船前特意命随从人员自带粮食。

叶名琛在被俘后一直以“海上苏武”自居,并曾向随从人员说道他听说英国人要将他送到英国,他想找机会和英国国王理论,试图说服英国国王不要轻易挑起战端。但是后来英国人并没有将叶名琛送到英国,而是送到了印度,叶名琛的愿望也因此破灭了。

叶名琛在被俘至印度加尔各答后,曾被迫身着朝服任人围观,这便是题目中提到的情况。在加尔各答叶名琛吃完自带的粮食后决定绝食,并于数日后身亡,从这个层面来看叶名琛又算的上是一位很有气节的俘虏。



如果说到清朝的历史,我相信大家也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事,给整个中国人民带来了难以忘记的伤痛和经济文化的倒退。在清朝末年,当时的政府很腐败,整个国家受到了外国人肆无忌惮的羞辱,也有大量的中国人被残杀,最终导致清朝走向灭亡。

有一位清朝一品大官员在和洋人对抗的时候失败了,于是被抓到了印度,因为朝廷觉得他没有任何利用价值,便将他免去了官职,所以印度人开始肆无忌惮的羞辱这位中国人,从来没有见过中国人的印度人就把这位大官员像看猴子一样的观赏,这位大官员觉得自己的受到了侮辱,于是就进行绝食,最后活活饿死。

这位官员叫叶名琛,叶名琛和其他贪官一样,只知道搜刮百姓,而且和其他官员之间勾心斗角。就算有外敌攻打进来,他们也会守护自己的利益,从来都没有想过一致对外。正是因为这种人的存在,所以才使清朝那么早的就灭亡。可以说叶名琛的下场是非常凄惨,但是这也是他应有的报应。

叶名琛在和自己人勾心斗角的时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是一到对抗外敌,真要豁出命来,他就像一个呆瓜一样,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他只有眼睁睁看着洋人侵占自己的国家。即使他出兵战斗,他的兵马也是很快就战败,所以他也被洋人俘虏了,虽然说叶名琛是一个贪官,但是还是拥有自己的尊严,他宁可选择死亡也不希望被这样侮辱,所以他最后选择把自己活活的饿死。



被俘虏到印度的清朝官员名为叶名琛,官至两广总督,在被英国人俘虏到印度之后,叶名琛身穿清朝官服,被放进了专门为他制造的笼子里,像一个猴子一样供人嘲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叶名琛沦为如此下场呢?这里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历史,看看里面的缘由。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在两广地区之所以没有获得很大的优势,其中一个人功劳很大,那就是两广总督叶名琛,当时的他积极应战,采用间谍战等方式组织义勇军给英国人带来了巨大麻烦。

不过英国看到战况不占优,开始对两广地区进行大量增援,这就导致叶名琛在应对英国人方面开始有些吃力了。

而正是看到英国人攻势越来越强劲,社会上的各种流言蜚语越来越多,全部都是对叶名琛不利的,很多人都以叶名琛“无故引起战争”之由向皇帝告状。

而在当时叶名琛也确实有些地方做的不妥当,他主张贸易战,实行贸易禁运——这个政策不止针对英国人,和中国商人有贸易接触的也被禁运了。

所以虽然实现了对付英国人的目的,但对我国贸易也造成了巨大损失,我国很多贸易商都是直接破产,特别是广东地区的大量贸易商人直接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而一旦这些商人们彻底失去了经济来源,也自然会影响到叶名琛的“抗英行动”。要知道,当时叶名琛之所以有足够的能力组织起抗英队伍来,其实,就是广东这些商人们的支持,但是,随着贸易战的愈演愈烈,叶名琛失去了商人们的帮助,真正陷入了无兵可用、无钱可花的境地。

而英国人看到了叶名琛这一处境之后,立刻抓住机会向叶名琛发起进攻,在英军凶猛的炮火之下,广州巡抚以及守城将军便与英国人勾结,里应外合以求得自保,很快英军便占领了广州。

而叶名琛宁愿被敌人俘虏也不愿逃跑,最终落到了英国人的手中。其实在一开始,叶名琛是想直接自尽的,但想着他被俘活着或许就会有机会见到英国领导层,所以,叶名琛没有选择自尽,为的就是希望向英国领导层阐明大清的和平之意。

而当他在印度被当成一个“猴子”一样戏耍的时候,他明白自己永远没有了见英国国王的机会,于是便绝食而亡。

对于叶名琛这个人,不少评价都是负面的,就连咸丰皇帝都以“六不”评价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其实,最后关头的叶名琛也实属无奈,毕竟打的话根本打不过,想跑又没有机会。



事情发生在1857年,当时的广州城由叶名琛镇守,但是在遭遇太平天国进攻和洪水侵袭之后的广州守备非常薄弱,于是英国军队趁机攻打广州。原本可以选择逃走的叶名琛并没有退缩,在与英军大战之后被活捉。
气急败坏的英军选择将叶名琛囚禁并送到印度的加尔各答。当时的印度人很少看到黄种人面孔,于是便像看耍猴一般围观叶名琛。不肯低头的叶名琛拒绝吃任何食物,最终活活饿死。


清朝一品大官叶名琛,为什么被当成猴子供人观赏?
叶名琛,清朝两广总督。他被人当成猴子观赏之说,是源自在1858年,英国侵略军入侵广州之战中,叶名琛兵败被俘,被英国人囚禁在印度加尔各答,遭到种种无礼待遇,一年后绝食而死。期间据说他曾被关在笼中,被外国人当成猴子观赏。但这种“被当猴子观赏”说法真实性值得打个问号,已知的可信史料中,并无此...

古代出差一品大员如果被暗杀,会有什么后果?
若是造反,皇帝毫无疑问是灭族,毕竟没有哪个皇帝允许自己身边有意心的人。除此外还要彻查出差一品官员被杀的当地官员,如果查出当地官员也有涉及,是同谋,将一并处死;若未涉及,也将会按情节严重给予一定处罚。出差一品官员被暗杀,不仅仅查相关侍卫、保镖、官员,还要查一品官员身边亲近的人,一经发现有...

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暗杀或投毒或意外死亡,会有什么后果?
官场中不同的势力集团之间经常相互倾轧,为了权力地位明争暗斗,刺杀暗杀这种事情在不同势力之间相当常见。但是有的时候在皇帝眼皮底下做些小动作肯定没那么顺利,所以等到敌人出差再动手必定成功率会高出多,这必定是一个不可错过的机会。如果一品大员真的被杀害,第一责任人就是地方官,即使你跟一品大员...

古代一品大员出差,如果被投毒或暗杀,意外死亡,他们会有什么后果?_百度...
不过在公元595年时,楚庄王派使者申周出使齐国,要求不用向宋国借道,这一消息被宋文公知道后,认为这是明摆着的无视宋国,便下令杀了申周。申周之死让楚庄王大怒,于是发兵攻打了宋国的都城商丘,宋国被困九个月后宋文公才投降,于是楚国就成为了中原霸主。不过一品大官被杀是非常罕见的事情,通常...

周公谨真的是被气死的吗?大都督又什么什么级别的大官啊?
周瑜不是被气死的,大都督每个朝代都有点差别,在汉末的话,正一品: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中书令、侍中 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左仆射、右仆射、枢密使 正二品:中书侍郎、门下侍郎、枢密副使、宣徽南院使、宣徽北院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集贤院大...

历史上被皇帝亲自处死的最大官是正一品吗
如果按品级来算的话,正一品是最大的;但是按爵位来算的话,最大是亲王;另外,三国之前是没有品级这一划分的,魏文帝曹丕(曹操的儿子)实行九品中正制之后,官位才按品级划分。

古代官职有哪些?【有文官到武官从大官到小官包括宦官妃位】
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大学士 从一品 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书,督 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总督,各部院左,右侍郎.从二品 各省巡抚,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时,各省布政使.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于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

陈姓 有没有做过一品大官
中文名:陈执中 籍贯:江西别名:昭誉 出生地:江西 性别:男 出生年月:公元990年 去世年月:1059年 所处时代:北宋 职业:政治宰相 重要事件:北宋仁宗时代的宰辅陈执中是位贤相 曾在梧州任知府16年

锦衣卫前来抄官员的家,县令却当场将其逮捕,后面怎么样了?
两个冒牌货就想要挟持人质来威胁县令,让他交出钱财。而县令只用了三言两语就成功的唬住了了两个冒牌货,不废任何损失就将这个两个冒牌货抓住了。明朝朝廷知道事情的经过之后也是认为这个县令是一个人才,于是给予了县令赏赐。之后县令也是靠着自己的才能和别人的赏识最后做到的朝廷的一品大官。

请问 东厂西厂地位很高吗 比一品大员如何 斗得过大官吗
所谓的东厂西厂和一品大员之间的地位,是不能以品级来论的。因为东厂西厂的权力很大,可以侦缉,审查,刑讯,是皇帝的私人权利机构,而一品大员们则是国家官员。所以以表面上的来说是没有可比性的。但具体到时代 ,那就得看当时的厂督是谁,内阁辅臣是谁了。如果是汪振,刘谨,魏忠贤当权时,那肯定...

宁县19315513878: 拓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结果如何? 三天之内务必回答,是作业~~~ -
佴以开迈:中国历史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简介 日期: 1...

宁县19315513878: 中国历史五大悬案是什么 -
佴以开迈: 老子的出关之谜 有史实记载,老子曾西出函谷关,被关令尹喜,强而著书,留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巨著五千言《道德经》.而后就骑着一头大青牛,继续西行,则没了消息.这个引起很多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兴趣,则至今没有得出很确凿的证...

宁县19315513878: 林则徐及销烟的背景 -
佴以开迈:林则徐(1785-1850),字元抚,又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

宁县19315513878: 中国人为什么从古代开始一直骂周围邻居? -
佴以开迈: 首先南蛮不是贬义,你看字面有个蛮字以为他是贬义,其实不是,南蛮最早在礼记上,这个蛮字是因为当时那南蛮地区是蛮荒之地,人烟稀少,所以才叫“蛮”. 契丹,鞑虏,倭寇,...

宁县19315513878: 如果大清没丸,汉族是不是就是相当于印度的贱民 -
佴以开迈: 元朝时汉族确实是第四等贱民,清朝时汉族地位低于满蒙,但仍可以担任高官,大致介于印度种姓制度的第二三等之间

宁县19315513878: 鸦片战争期间牺牲的两江总督裕谦是我国近代对外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行政官员吗? -
佴以开迈: 清朝中央政府好像没有什么大官死在战场上,类似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的特别行政区长官好像也没有战死的记录,封疆大吏中总督最高,总督...

宁县19315513878: 明朝的二品官? -
佴以开迈: 首先回答你,在明朝二品顶戴肯定是大官了.因为明清时期采用九品十八级来作为官员等级,文武并同.在明朝时期二品顶戴的官位有以下:太子太师、少傅、少保:虚衔,只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身份,没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