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国没有列“战国七雄”,为何能坚持到战国晚期?

作者&投稿:虞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读史至鲁国灭亡,总有诸多疑问,鲁国并未列入“战国七雄”,却存国至战国后期。我们带着这个疑问现将见诸于史书的关于鲁国灭亡的记载整理如下:

1、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鲁顷公出逃,躲到鲁都之外,成为平民。鲁国自此绝祀。《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顷公“二十四年,楚考烈王伐灭鲁。顷公亡,迁于下邑,为家人,鲁绝祀。”令人不解的是,“楚国灭鲁国”,对楚国来说,如此大事,应该大书特书,《史记·楚世家》却只字未提。

2、《资治通鉴》对鲁国灭亡的记载稍微详细一些,记载如下:秦昭襄王五十二年(公元前255年),楚王迁鲁于莒而取其地。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楚灭鲁,迁鲁顷公于卞,为家人。

鲁国之所以存国至战国后期,主要归功于当时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现分析如下:

一、晋国分裂,他国得安

晋国六卿主政前,鲁国以晋国为大,礼敬有加,《史记·晋世家》两次记载“鲁君朝晋”,即晋景公十三年,鲁成公朝晋,以及晋平公六年,鲁襄公朝晋。

以晋君为首的公室力量在与六卿斗争的结果是,公室力量日渐消亡,无力与六卿相抗衡。最终智氏、赵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胜出,成为六卿之主。


六卿主政晋国

在六卿搞定晋君之后,卿族之间又开始相互攻伐。《史记·晋世家》记载:“出公十七年,知伯与赵、韩、魏共分范、中行地以为邑。”智氏率领韩氏、赵氏、魏氏灭掉了范氏、中行氏,分其地,六卿变四卿。


六卿兼并至四卿

智氏、赵氏、韩氏、魏氏的做法令晋出公气愤不已,于是“出公怒,告齐、鲁,欲以伐四卿。”令晋出公没想到的是四卿可不是善茬,“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齐,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孙骄为晋君,是为哀公。”

此时四卿之中智氏最强,按照这个逻辑,四卿再相互攻伐,最终有可能会仅剩一家独大,最终占有晋国。据记载,“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强。”

智氏、韩氏、魏氏、赵氏四卿分范氏、中行氏领地之后。智氏一家独大,智氏以自己实力强大向韩氏、魏氏、赵氏索取土地,仅有赵氏不给。

智氏率领韩氏、魏氏讨伐赵氏,因智伯骄狂之言,令在场的魏桓子、韩康子顿时有“兔死狐悲”之感。韩、赵、魏三家一拍即合,一致对付智氏,智氏灭亡,三家分智氏领土。

韩、赵、魏分晋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悼公十三年,“三晋灭智伯,分其地有之”。

晋国卿族兼并,历经六卿主政,至三家分晋,他们的精力集中于应付来自卿族之间威胁。

二、田氏忙于代姜齐

1、当春秋之世,鲁国尚属大国。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旗号下称霸,对老牌姬姓诸侯国鲁国尚属有礼,鲁国无灭国之忧。

随着齐桓公离世,齐国国内瞬间陷入一片混乱,齐国霸业难以为继,历经“五子争立”引发的公族内耗,以及以“崔庆之乱”为代表的卿族攻伐。

齐桓公去世,齐国内乱

2、《史记·田敬仲世家》记载:“田常既杀简公,惧诸侯共诛己,乃尽归鲁、卫侵地,西约晋、韩、魏、赵氏,南通吴、越之使,修功行赏,亲於百姓,以故齐复定”。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鲁哀公十五年,“使子服景伯、子贡为介,适齐,齐归我侵地。田常初相,欲亲诸侯。”

田常诛杀齐君齐简公的事情,一直令他心神不宁,毕竟作为臣子诛杀国君,实属大逆不道,不但会让世人非议,甚至还会令诸侯列国以此为由兴兵讨伐。到那时,田氏数代家主的努力将毁于一旦。

经过一番盘算,田常打算利用掌控齐国的机会与诸侯列国修好。在田常的安排下,齐国不但归还了原来侵占鲁国、卫国的土地,还向晋国、韩氏、赵氏、魏氏、吴国、越国派出特使,以示修好。

田常专齐

在外交上睦邻友好的同时,在齐国国内,田常采取了许多优惠措施,施恩于齐国上下。一时间,田氏在齐国内外名声大噪,田氏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齐国国政尽归田氏。

齐国田氏掌握国政之后,直到放逐齐康公,获周天子认可为诸侯忙于“代姜”,无暇他顾。

3、进入战国,田氏得齐之后,面对来自魏国霸权的压力,齐威王同样进行了国富民强的改革,无暇“谋鲁”。至齐湣王称东帝,有意扩张领土,以兴兵灭宋引来燕、魏、楚、韩、秦、赵联合讨伐,差点灭国。

六国攻齐,齐王大惊

三、吴示强于诸侯时,鲁国尚安

《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七年,吴王夫差强,伐齐,至缯,徵百牢于鲁”。

鲁哀公七年,即吴王夫差九年,吴国曾为邹国出头讨伐鲁国,当大军至鲁城下,遂“盟而去”。

吴王夫差欲霸中原

吴国战胜越王勾践之后,北上中原称霸,频繁用兵中原强国齐国、晋国,对于小小的鲁国,有时仅教训一下。至鲁哀公二十二年,“越王句践灭吴王夫差”,吴国对鲁国,仅示以威,无灭国之图。

四、楚国灭越国

据历史记载,越王勾践灭吴国之后,趁势领兵北上,渡过淮河,不但“与齐、晋诸侯会于徐州”,还主动“致贡于周”。当时的周天子周元王立即派人“赐勾践胙”,并“命为伯”。自此越王勾践的霸主地位得到周天子认可,据记载,“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当霸主了,即有霸主的派头,越王勾践对邻国大施恩惠,“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

公元前306年,越王无强在位的时候,制定了北伐齐国,西征楚国的战略计划,试图与中原诸侯列国一争高下。

正当越国上下准备北上伐齐国的时候,齐国说客到访,越王无强竟然被其一番陈词鼓动的热血沸腾,“遂释齐而伐楚”。

齐使说服越王

令越国上下难以想象的是,楚威王严阵以待,“兴兵而伐之”,结果越国战败,最悲惨的就是胜券在握的越王无强被杀。楚国大获全胜,“尽取故吴地至浙江,北破齐于徐州”。齐威王派特使至越,虽然避免了与越国交锋,但却遭到楚国的攻击。

楚国灭越国

更可怜的是越国,“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至此,越国分崩离析,诸族子弟各自为政,纷纷自立为王,并臣服于楚国。楚国本来处于弱势,经此一役,奋力一搏不但除掉了心腹之患,还极大地拓展了疆域范围。越国称霸之时,未曾欺负鲁国,反而大施恩惠,归还失地。至越国为楚国所灭,越国示强于齐、楚,鲁国幸免于难。




越国为什么不是战国七雄?
1. 越国在春秋时期是五霸之一,但因其地理位置偏南,没有参与中原大规模的战争,所以在中原诸国的争霸中影响力不足,没有被列入战国七雄。2. 越国在战国初期已经亡国,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如合纵连横,都没有涉及到越国,这表明越国在战国时期的地位已经大大降低,而且其早期灭亡使其失去了在七雄中的...

战国时代有七个强大的诸侯国争雄称霸,史称“战国七雄”。下列选项中,不...
【答案】:B “战国七雄”中的“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秦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选项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鲁国,故本题选B。

中山国号称战国七雄之外的第八强国,它是如何产生的?为何会走向灭亡呢...
中山国是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虽然没有位列战国七雄。却以它独特的文化和顽强的民族精神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但史书中对中山国的记载不多,近年来通过考古才逐步揭开这个遥远古国的神秘面纱。古方国的艰难求存路 中山国起源于戎狄,也就是早期在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先民,但他们也...

战国七雄不包括
战国七雄不包括夏朝。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

实力不弱的越国为什么没有位列战国七雄?
越国早在允常(勾践之父)在位期间,就已经僭号称王。而其疆域又甚为辽阔,军事力量也不弱。直至越王无彊时期(?-前306年),越国还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华夏诸侯)争彊(通强)。可以说论综合实力,越国不在燕、韩之下,但为何越国却没有位列战国七雄呢?首先,越国与中原文明差异较大,故遭到...

战国七雄的衡量是什么,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能列入
现如今一说起战国七雄,我们都知道指的是齐楚燕赵魏韩秦这七个国家,是战国时期最为强大的七个国家,而且战国的历史基本上都被这七个国家占据,很少有人知道其他那些国家的历史。但衡量战国七雄的标准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是这七个国家最终成为后世所说的战国七雄,为何其他还有那么多国家都没有办法列入其中呢?今天就让小...

曾经历史上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何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呢?
而越并吴,又是以小国并掉了大国,其统治也并不那么稳定,需要很长的时间与精力去化解吴人的仇怨与反抗。故而,越国不但没有趁势向北方发展,反而对比吴国有很大的退缩。这样也不利于其国力的增强。除了实力大大减弱之外,还有就是因为地位位置的劣势。战国七雄中,实际存在感比较强的应该是中原各国,...

越国为什么没有成为战国七雄?
从某种角度说,战国七雄是指战国时期活到最后的七位诸侯国,仅从实力来看,宋、鲁、中山、越等诸侯国都有机会名列榜单,至少不比东北角落的燕国弱。显然易见,越国之所以没能跻身战国七雄,并非它的实力不强,而是没有活到最后。春秋时期,吴国所在的苏南是沼泽,越国所在的浙江是山区,这些地方并非肥沃...

卫国坚持到秦朝时期才灭亡,为何不是战国七雄呢?
而没有参与争霸的诸侯国,自然没有位列战国七雄的资格了。司马迁《史记·卫康叔世家》明确记载"怀君三十一年,朝魏,魏囚杀怀君。魏更立嗣君弟,是为元君。元君为魏婿,故魏立之。"封君是战国时期诸侯国拥有爵位和封地的人,也即进入到战国时期后,卫国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了,或者说严格意义上不是...

曾经历史上称王称霸的越国,为何没有被列为战国七雄呢?
战国时代,这个国土面积仅次于楚的第二大诸侯,其影响力不要说与七雄不能相提并论,就是与宋、中山这种次等强国也相形见绌。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呢?嚣张的开局 前473年,越国灭吴。一口吞掉一个霸主国,这在整个春秋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越国由此声威大振!随后,越王勾践挥师北上,直抵淮北...

金州区17360574370: 鲁国是不是战国七雄中的国家? -
栋申诺特: 不是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

金州区17360574370: “霸道”是由什么故事得来的?
栋申诺特: 春秋战国之交,大国吞并了很多小国.宋国、 鲁国虽然没被兼并,却也默默无闻,以... 齐、楚、魏、赵、韩、 燕、秦,也叫“战国七雄”.自从天子被齐威王朝见 之后,...

金州区17360574370: 鲁国是不是战国七雄中的国家? -
栋申诺特:[答案] 不是战国七雄指历史上东周战国时期七个最强的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秦、燕、赵、魏、韩,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

金州区17360574370: 战国故事读后感400字 -
栋申诺特: 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五百多年的信使和半信使时代的历史,似乎经历了一场浩劫,那是个国际动荡不安,战争不断的年代.齐晋秦楚吴——春秋五霸,经过相互残杀,逐君杀君,封国吞并,杀戮不断,在前五世纪的时候,齐楚燕...

金州区17360574370: 齐国为什么不灭亡鲁国 -
栋申诺特: 灭了鲁国,别的国家就有借口对齐国用兵,尤其是南边的楚国,那个年代虽然乱世争雄,但也是深受周礼影响,做事也要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鲁国虽小但确是众所周知的礼仪之邦,齐国一旦进攻鲁国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金州区17360574370: “战国”为什么叫“战国”? -
栋申诺特: 东周后期,各国纷争,先有孔子<春秋>一书出现,因此,前期称为春秋.后期又出现了<<战国策>>一书,故名为战国.“春秋”“战国”名称的来历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

金州区17360574370: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没有能灭亡鲁国?? -
栋申诺特: 鲁国在齐国和楚国之间,齐国想利用他进行缓冲楚国的威胁.另外,齐国和鲁国在春秋战国时候关系不错 但是也曾经发动过三次战争 齐国三战两败. 最后鲁国灭于楚国! 战国时期,齐为强国,雄据东方,威震天下.威宣之时,为齐之鼎盛时期,也是七雄之一,时楚已先后灭鲁以及鲁南诸国,掩有山东东南部地区,对齐国形成直接威胁,所以随着形势的发展,齐威王时接原有西段长城,继续向东展修,宣王续之,修至滨海,作为对楚的防线.时楚亦为强国,七雄之一,国势强盛,灭鲁胁齐,故战国时期整个齐长城已主要防御楚国了.

金州区17360574370: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是怎么产生的,看完你就知道了 -
栋申诺特: 春秋五霸没有鲁国和卫国.春秋五霸主要有2种说法:1: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此说见之于《史记》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此说见之于王褒的《四子讲德文》.晋国分裂成了韩、赵、魏三国.齐国原本是姜姓的,被田姓的大臣篡位了,但是国名没改,还是叫齐国.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也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战国时期,宋国被齐国灭亡,越国被楚国灭亡.

金州区17360574370: 鲁平公在位19年 -
栋申诺特: 鲁平公,即姬叔,为战国诸侯国鲁国君主之一,是鲁国第三十三任君主.他为鲁景公儿子,承袭鲁景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20年. 他在位的时候,鲁国国力衰弱,当时战国七雄中的六国都已经称王.鲁国苟延残喘于列国之中. 本名 姬叔 别称 鲁平公 所处时代 战国时期 民族族群 华夏族 出生地 曲阜 出生时间 ? 去世时间 前303年 前任 鲁景公 继任 鲁文公 家庭成员 父亲:鲁景公 儿子:鲁文公

金州区17360574370: 战国时期只有前七个国家吗? -
栋申诺特: 还有非七雄国家,如早期的越国,中山,鲁,宋,周,等.还有非常长寿的卫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