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与大理国并存长达三百年,两国之间为何没有爆发战争?

作者&投稿:才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与大理国并存长达三百年,两国之间为何没有爆发战争?~

其实那个国家在历史上并不出名,要不是天龙八部里的描写可能现在也没多少人知道这个神秘的国度的存在。而没有爆发战争是因为大理国的统治者特别看看重与宋朝的联系。宋朝也有规定不打大理国。


他父子俩都是大理历史上的国王,段誉不仅在位时间长,还是个很厉害的君主,他懂得宋朝打好关系是最重要的。大理国一直向宋朝臣服。他也重视和宋朝的友好关系。段誉巴结宋朝的样子其实是大理统治者与宋朝交友的样子,梳理大理国这么多年的记录,他们都没有与我们发生过不好的事,看事实来说大理可以说是宋朝在那时候和其他周围国家关系最好的了。


我们那时候的太祖爷说不能打那个国家,所以那时候的十几个统治者都没有对大理这个国家有过什么战争的举动,说到底就是老太爷在开国的时候说这个祖制,还源有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太祖爷定制的,它决定了大理和我们的好关系,并且持续了这么多年。

而让宋朝一直放任大理国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其统治的地区是那时候没有钱,没有好东西的地方,这里经济不发达,人口又少,耕地不肥沃,这样的地方没有太多好处所以宋朝不会花时间的人力物力去打仗。并且大理国一直没有闹事,对于宋朝恭敬有加,从不挑衅,也让宋朝他们很听话,所以也让宋朝失去了侵占大理的理由。

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皇室就失去对全国的统治权,全天下处于军阀割据状态之中。而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又出现了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以及其余十几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其疆域覆盖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称帝,建立了北宋王朝。

五代十国形势图
在王朝更迭犹如走马观花的几十年的历史中,每位怀有雄心壮志的帝王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此时建立新朝的赵匡胤也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非常明显,赵匡胤也梦想着“悉复汉唐之旧疆”。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次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但奇怪的是,曾经豪迈地表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赵匡胤却主动放弃了对曾经属于唐朝藩属的大理国用兵,而北宋的历代君王也都没有将大理纳入彀中的行动。我认为,赵匡胤放弃征服大理国,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宋朝国防,重在北方

公元1111年的中国形势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在此后近两百年的时间中,中国一直处于内乱的状态之中,并且曾经扩张出去的版图也在急剧收缩。但是于此同时,西方的吐蕃和党项、北方的契丹等民族正在悄然崛起,契丹由于距离中原地区较近而成为一个最为显眼的威胁。与其同时存在的中原政权都和契丹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后晋“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而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后周世宗柴荣又与契丹及其扶植的北汉多次交锋,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也是在契丹入寇的背景之下发生的。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与契丹依然保持着军事对峙的状态。

宋太祖赵匡胤
虽然赵匡胤曾经与宰相赵普、晋王赵光义“雪夜定策”,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全国的策略,但是宋朝不可能倾全国之力南下,而不顾北方之忧。太祖年间宋朝几乎没有与契丹进行正面交锋,但是被赵普成为“弹丸黑子之地”的北汉却一直在契丹的支持下与宋朝摩擦不断,这也就导致了即便是在“先南后北”的指导方针之下,赵匡胤依然在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开宝九年三次对北汉大规模用兵。
显然,在北汉尚未平定、没有燕云十六州这一天然屏障的保护之下,宋朝必须在北方屯集大量的兵力,防范北方的“超级大国”契丹南下。
第二、大理国是个不好惹的对手

唐朝与南诏
我们不得不追溯一下大理国这片土地的历史——唐朝曾经为了牵制劲敌吐蕃而扶植了南诏,因此南诏长期作为唐朝的藩属。但是在唐朝的一些高压政策的逼迫之下,南诏愤然与唐朝为敌。唐玄宗开宝年间,南诏击溃了唐朝的多次进攻(天宝十年(751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出击南诏,却大败而回,唐军损失六万余人;天宝十三年(754年),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出征南诏,结果全军覆没),甚至还出兵攻占了四川局部地区。一直到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在一次战败之后才与唐朝恢复了相对和平的状态。
但是两国此前的较量却让人铭记在心,所以,在北宋立国之后,曾经有一个“宋挥玉斧”的故事——公元965年,宋朝灭后蜀之后,宋军大将王全斌曾经建议赵匡胤说,应“乘势取云南”。但赵匡胤却 “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对致力于“复汉唐之旧疆”的赵匡胤来说,放弃云南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天宝年间的盛世唐朝尚且没有能力征服南诏,在持续了百年战乱中立国的宋朝又哪来的把握征服大理呢?
第三、大理国无意与宋朝为敌

大理国版图
整个北宋历史上对大理国的记载都非常少,但是这为数不多的记载却都印证了大理国在试图主动与北宋搞好关系,比如北宋消灭后蜀后,大理国随即便派建昌城的守将到成都祝贺;宋神宗时期“大理国来贡”;宋徽宗时期“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但是在公元1055年的侬智高叛乱之前,宋朝则从未有直接与大理国通使的记录。以至于当宋徽宗与大理国取得联系之时因为两国断交太久而出现了“语皆重译,行百日乃通”的情况。
更为主要的是,大理国和西夏、辽国不同,大理国没有积极地向外部扩张领土,也就没有对北宋造成多大的威胁,反而两国在民间的茶马贸易上交往频繁。因此,对于北宋与大理两国来说,维持和平的现状才是对二者最有利的局面,两宋三百多年间没有任何一方曾经试图打破这种关系。
所以,宋朝与大理两国虽然直接接壤,并且并存了三百年之久,但是两国之间始终维持着官方互不往来,民间贸易频繁的双边关系,这对于西方和北方强敌环伺的宋朝来说,实在是一大幸事。

实事求是地讲,大理国可以说是宋朝周边国家中对待宋朝政府最为油耗的政权呢。宋太祖的祖训里面就规定了不会侵犯大理国。所以说这在经历了18位皇帝的两宋期间,不曾发生过不友好的战争举动。

大理国是由我国白族为主体建立起来的多民族地区割据政权,地处云贵地区。当初也是因为看了金庸先生的一部小说,也就是《天龙八部》才知道这个国家的。并且了解到段誉这个国君。而且大理国前后经历了300多年,这一时期相当于中原的两宋王朝基本重合。而且在中庸里面的段正淳和段誉是真实存在的大理国国君。也是因为金庸小说的原因让他的名声大噪。

宋草与大李的关系都很好,甚至连个红个脸的举动都没有过。所以说在宋太祖规定了这个祖训之后,宋朝的历代皇帝都严守了这条祖训。可以说从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来了,宋朝个个都是孝子啊!当初宋太祖颁布这条祖训,因为他是深刻地吸取了唐朝于南诏国战争导致国力衰竭,而最终王国的惨烈历史教训。你一直都没有发生什么碰撞,而且确实大理的位置也比较偏僻。宋朝对他们完成也没有兴趣。而且大理国也一直比较安分守己,对于宋朝也是毕恭毕敬不会挑事儿。宋朝也没有理由去打它呀!

完全没有必要去打一个经济落后,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地处还偏僻。对待他们毕恭毕敬地方。



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以后,李唐皇室就失去对全国的统治权,全天下处于军阀割据状态之中。而朱温取代唐朝建立后梁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又出现了后唐、后汉、后晋、后周以及其余十几个割据政权,史称“五代十国”。正是在这个历史时期,后晋通海节度使段思平在公元937年建立大理国,其疆域覆盖今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等地;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之后称帝,建立了北宋王朝。

五代十国形势图

在王朝更迭犹如走马观花的几十年的历史中,每位怀有雄心壮志的帝王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此时建立新朝的赵匡胤也曾非常豪迈地咏诗说:“未离海底千山黑,月到中天万国明”,非常明显,赵匡胤也梦想着“悉复汉唐之旧疆”。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依次消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割据政权。但奇怪的是,曾经豪迈地表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赵匡胤却主动放弃了对曾经属于唐朝藩属的大理国用兵,而北宋的历代君王也都没有将大理纳入彀中的行动。我认为,赵匡胤放弃征服大理国,可能包含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宋朝国防,重在北方

公元1111年的中国形势

“安史之乱”给唐朝造成了致命性的打击,在此后近两百年的时间中,中国一直处于内乱的状态之中,并且曾经扩张出去的版图也在急剧收缩。但是于此同时,西方的吐蕃和党项、北方的契丹等民族正在悄然崛起,契丹由于距离中原地区较近而成为一个最为显眼的威胁。与其同时存在的中原政权都和契丹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后晋“儿皇帝”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的支持而将燕云十六州割让,后周世宗柴荣又与契丹及其扶植的北汉多次交锋,公元960年的“陈桥兵变”也是在契丹入寇的背景之下发生的。赵匡胤建立宋朝之后,与契丹依然保持着军事对峙的状态。

宋太祖赵匡胤

虽然赵匡胤曾经与宰相赵普、晋王赵光义“雪夜定策”,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全国的策略,但是宋朝不可能倾全国之力南下,而不顾北方之忧。太祖年间宋朝几乎没有与契丹进行正面交锋,但是被赵普成为“弹丸黑子之地”的北汉却一直在契丹的支持下与宋朝摩擦不断,这也就导致了即便是在“先南后北”的指导方针之下,赵匡胤依然在开宝元年、开宝二年、开宝九年三次对北汉大规模用兵。

显然,在北汉尚未平定、没有燕云十六州这一天然屏障的保护之下,宋朝必须在北方屯集大量的兵力,防范北方的“超级大国”契丹南下。

第二、大理国是个不好惹的对手

唐朝与南诏

我们不得不追溯一下大理国这片土地的历史——唐朝曾经为了牵制劲敌吐蕃而扶植了南诏,因此南诏长期作为唐朝的藩属。但是在唐朝的一些高压政策的逼迫之下,南诏愤然与唐朝为敌。唐玄宗开宝年间,南诏击溃了唐朝的多次进攻(天宝十年(751年),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出击南诏,却大败而回,唐军损失六万余人;天宝十三年(754年),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出征南诏,结果全军覆没),甚至还出兵攻占了四川局部地区。一直到大历十四年(779年),南诏在一次战败之后才与唐朝恢复了相对和平的状态。

但是两国此前的较量却让人铭记在心,所以,在北宋立国之后,曾经有一个“宋挥玉斧”的故事——公元965年,宋朝灭后蜀之后,宋军大将王全斌曾经建议赵匡胤说,应“乘势取云南”。但赵匡胤却 “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划大渡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对致力于“复汉唐之旧疆”的赵匡胤来说,放弃云南是一个非常无奈的选择——天宝年间的盛世唐朝尚且没有能力征服南诏,在持续了百年战乱中立国的宋朝又哪来的把握征服大理呢?

第三、大理国无意与宋朝为敌

大理国版图

整个北宋历史上对大理国的记载都非常少,但是这为数不多的记载却都印证了大理国在试图主动与北宋搞好关系,比如北宋消灭后蜀后,大理国随即便派建昌城的守将到成都祝贺;宋神宗时期“大理国来贡”;宋徽宗时期“云南大理国求入朝献”。但是在公元1055年的侬智高叛乱之前,宋朝则从未有直接与大理国通使的记录。以至于当宋徽宗与大理国取得联系之时因为两国断交太久而出现了“语皆重译,行百日乃通”的情况。

更为主要的是,大理国和西夏、辽国不同,大理国没有积极地向外部扩张领土,也就没有对北宋造成多大的威胁,反而两国在民间的茶马贸易上交往频繁。因此,对于北宋与大理两国来说,维持和平的现状才是对二者最有利的局面,两宋三百多年间没有任何一方曾经试图打破这种关系。

所以,宋朝与大理两国虽然直接接壤,并且并存了三百年之久,但是两国之间始终维持着官方互不往来,民间贸易频繁的双边关系,这对于西方和北方强敌环伺的宋朝来说,实在是一大幸事。



虽然说宋朝与大理国并存长达三百年 但是还是有小摩擦的

宋朝与大理国是共存亡的关系,同一条战线上的蚂蚱。

唇亡齿寒,两国互相依靠,而且战争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大理国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第一,大理国虽然统治了云南地区长达几个世纪,但其对中国中原地区的影响力却非常有限。相比于唐代的西域诸国或元代的蒙古帝国等外来政权,大理国的影响范围较为狭窄,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影响。第二,大理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比较单一,主要是以白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文化。相比于周朝、唐朝、宋朝...

同样处于边境 为何大理能保全而南汉则被北宋所灭?
公元9世纪初,唐王朝在内忧外患下终于倾覆,而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便开始光明正大地改朝换代。 大理国于公元937年建立。在它成立前,云南一带可谓是风云四起。 902年,唐朝与南诏交战百年后,南诏国力日益空虚,民不聊生。而唐人的后裔权臣郑买嗣见状,终于暴露出自己的野心,杀死了南诏王,建立了大长和国...

大理国怎么来的
又《元史,地理志》记载:“至异牟寻又迁于喜郡史城,又徙居羊苴咩城,即今府治,改号大礼国。”于是,有一种说法认为大理的得名可能与此有关。 ②有一种说法认为,“大理国”的“大”字是限制词,和“大长和国”、“大灭兴国”、“大义宁国”的“大”字同义。 段思平,大理喜洲院榜村人,南诏清平官段忠...

讲述一下大理王朝的简史
段思平为“乌蛮”贵族,有学者说是“白蛮”大姓,大理人,段宝童之子;他当政后,大张旗鼓地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政权逐步得到巩固、人民得到休养,使经济在不长的时间内得到恢复和发展。与此同时,大理国还与宋朝保持臣属关系。太平兴国初,宋太宗册封其首领白万(白王)为“云南八国都王”;宋徽宗时,又授大理国王段...

大理国为什么不列入正史
大理国,尽管在10世纪初建立了长达400年的云南统治,但其在中国历史的版图中并未占据显赫位置。其未被正史收录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首先,大理国的影响力相对较弱,相较于唐朝的西域诸国或元朝的蒙古帝国,其控制的区域有限,对中国中原地区的深远影响较小,因此未能在正史中占据应有的篇章。其次,...

求有关大理国(段氏王朝)的详细资料
清 朝 清朝仍置云南行省,大理地区设大理府,建置与明代基本一致。公元1856年,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影响下,云南爆发了以杜文秀为首的回民起义。义军以大理为政治、 军事的中心,团结各族人民,与清政府展开长达十六年的顽强斗争。中华民国 公元1911年,昆明”重九起义“后成立了云南省军政府。大理地区隶属...

大理国简介及详细资料
南宋时期的大理国 段誉是在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第16代国王,直至南宋高宗绍兴十七年(公元1147年)禅位为僧,在位长达39年,是后理国诸王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死后諡号宣仁皇帝。段誉是个有所作为的君主,他明白与宋朝建立友好关系是立国之本。尽管宋朝与大理国的关系由于宋太祖的...

北宋时期,大理国的历史?
大理国(白语:Dablit guaif)是位于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中古时代的一国。公元937年,白族段思平灭大义宁建国,定都羊苴咩城,改国号曰大理。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大理国的了解比较少。其政治中心在洱海一带,疆域大概是现在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

大理国时期是什么朝代?
大理国时期是宋代。大理国是我国历史上宋代时期南方的少数民族在今云南一带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疆域大致包括今云南全省、贵州、和广西西部、四川南部。主要民族有居住在东部的乌蛮(古代史书对西南土著居民的称呼)和西部的白蛮(今白族的先民)以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大理国的毁灭 大明七年(937年),...

有一种情怀叫云南古城,来过,便不曾离开
丽江的木氏土司历经了元、明、清三朝, 前后长达800年 ,这三个朝代也是丽江大发展时期,从木府的规模和建筑的精美程度也能够看出,最鼎盛的时候,木府占地有一百多亩,近百座建筑,是丽江的心脏所在。 丽江古城也是经历了这三个朝代的建设,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古城至今依然大片保持了 明清建筑特色 ,既突出结...

华县19376783832: 大理和宋朝是什么关系
师山阿赛: 大理国在建国之后其实一直努力与宋朝交好,并且在大理国期间基本没有如同南诏对唐朝一样的侵略战争,并且积极在今南宁市开设茶马市,和宋朝对外贸易什么的,最后宋朝赐大理国光禄大夫衔,总之就是大理国想叫宋朝做老大,宋朝不敢做.大理其实是想做宋朝的诸侯国,但是宋朝却把大理编入了外国传中,也就是宋朝承认大理与之平等地位.

华县19376783832: 与北宋并存的大理国是怎么回事?如何建立如何灭亡的?赵氏政权在灭了南唐后没想到灭它吗? -
师山阿赛: 南唐在宋建立前归唐朝统治,所以宋对南唐有归属感,毕竟宋是取代唐的政权 而云南不归唐直接统辖,只是名义上向唐称臣 云南本分为六诏(最著名的是南诏),后来唐朝时唐玄宗封云南的皮罗阁为云南王,统一六诏,建立政权,因为都城在大理所以又叫大理,统治云南及少数周边地区. 宋没有灭云南的道理和没有灭吐蕃的道理相近,因为本来就不归中央政权统辖

华县19376783832: 宋朝为什么不灭大理国 -
师山阿赛: 大理国,是由隋末唐初的“六诏”演变而来.(“诏”之意即王)后来,南诏之统一六诏,并向外扩张.遭受唐朝抑制.后来唐衰败,南诏乘机扩展疆土,控制今四川大渡河以南,包括今四川西南部、云南全部及贵州西北部的广大地区.后来南诏...

华县19376783832: 宋朝有没有和吐蕃,大理这两个西南边陲国家发生过战争 -
师山阿赛: 吐蕃王朝于公元842年灭亡,而北宋960才建立,两者没有什么交集.大宋开国不久,吐蕃的一个部落首领的后裔唃厮啰在以邈川(今乐都) ,青唐(今西宁)为中心的青海省湟水流域建立了政权,这是当时以吐蕃、羌为主体的一个地方政权....

华县19376783832: 宋朝是不是大一统国家,貌似有大理吐波,西夏,辽,金,蒙古,等都是先后出现,与宋并存的 -
师山阿赛: 当然不是大一统的国家,南宋是所有朝代里面疆域最小的.

华县19376783832: 大理皇帝中真有叫段誉的吗? -
师山阿赛: 有! 我高中时上历史课的时候,历史老师说过这个话题: 段誉确实是大理国历史上的一个皇帝.段誉又名段和誉或段正严.北宋徽宗大观二年(公元1107年),段正严接替其父段正淳为大理国(实际上是权臣高升泰篡权之后的大理国)第16代...

华县19376783832: 宋与大理国的界河是那条河? -
师山阿赛: 通常的说法,宋与大理国的界河是金沙江,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 1、大理最北部的建昌府与宋朝边界是大渡河 2、大理东部一小段边界才是金沙江 3、大理的东川府边界是金沙江的支流牛栏河 4、大理东南部的石城郡和宋朝的边界基本上是北盘江

华县19376783832: 宋朝时的大理段氏的历史是怎样的?确有段誉其人吗?
师山阿赛: 《射雕英雄传》中的一灯大师,既段智兴,是段誉的孙子辈,在位27年.“南帝”只是小说中的称谓. 段誉的庙号是宣仁帝,本名段正严,确实是段正淳的儿子,又名誉,表字和誉,《龙八部》中也提到了“和誉”这个表字. 天龙八部第49回提...

华县19376783832: 1203年那个朝代 -
师山阿赛: 南宋(1127年-1279年)是宋朝的继续,靖康之变后宋高宗赵构在北宋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仓促登基,继承皇位,后南迁绍兴、临安,史称南宋.南宋由于军事实力始终不敌金国,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西边与西夏、金朝和大理为并存政权.1279年,厓山海战,宋幼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宋朝彻底灭亡.南宋偏安于淮水以南,军事实力较为软弱,但是中国历史上封建经济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国、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

华县19376783832: 宋挥玉斧历史真相 -
师山阿赛: 关于云南历史中著名的“宋挥玉斧”传说,虽然在大观楼长联中有所提及,但其真实性并不在北宋官方文献《宋史》中有明确记载.直到南宋时期,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才首次提及赵匡胤以大渡河作为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