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统治者重农轻商,商人的地位到底有多低呢?

作者&投稿:漳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古代国策是重农抑商,为何商人的地位如此之低?~

商人在中国封建王朝地位很低,在古代,有这样的排名“士农工商”,农民排在第二,商人排在最后一个。商人受“重农抑商”基本国策的影响,一直未得到发展。
古时候,商人们在人们的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差的,他们买东西经常缺斤少两,损害老百姓的利益,他们还经常垄断一些货物,然后抬高价钱,以达到牟取暴利的目的。所以百姓们不喜欢商人。

不止百姓不喜欢商人,就连君王也不喜欢商人。古时候,君王认为商人重利轻义,一旦国家有难,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带着自己的财产跑路,不会与国家共存亡,因此商人不可靠,他们的地位自然也低。
君王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古代主要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在经济制度上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经济都是自给自足的,统治者会压榨农民,百姓需要定期缴纳租税以及人头税。

而盐和铁都是统治者进行垄断专卖,这些东西的利益高,而商人买的东西在统治者看来没有价值,商人就没有那么多发展的机会。
商人们买东西,都得到指定的地方去卖,这些地方鱼龙混杂,不好管理,很容易出事情,统治者当然不希望有什么事情发生,所以统治者对商人进行监督管理。

都说民以食为天,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而且汉族人比较保守,不敢去经商,害怕亏损,这才导致了老百姓自给自足的心态,这种心态对商业活动不利。商人得不到发展,商品经济得不到发展,商人的地位自然就低。

  有社会分工,就有产生商业活动的可能。依这一逻辑推断,商业活动大概在遥远的洪荒年代即开始有了,因为人类很早之前就有天然地理上的生产分工,靠水的捕鱼,靠山的狩猎,靠原野的采集、种植;假若捕鱼部落的成员想吃狍子肉,狩猎部落的成员想 喝鱼汤,两部落之间就有可能发生贸易。不过,有贸易发生,未必意味着商人出现。贸 易可分为物品贸易与商品贸易两种类型,在物品贸易的状态下,交易双方的身份都是生产者,同时又都为消费者,交易的目的是互通有无;商品贸易截然不同,商人介入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收购生产者的剩余产品,加上附加值,再销给消费者,商人参入交易的目标纯粹是追逐利润。

  中国商品贸易的产生年代今天已不可能准确考证,只知道到商朝时已相当发达,当时出现了交换的媒介——贝币,计算单位为朋。到周朝,商业已被看成社会生活中不可 缺少的一个重要行业,《周书》中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 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诗经》中与贸易有关的句子也不少,比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再比如:“如贾三倍,君子是识。”周朝末年,由 于没有政治权威的统一协调,商业得以恶性发展,有些工具制造商、矿业开发商及流通中间商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其中 著名的有范蠡、吕不韦等。

  商业与农业相比,极具扩张性。假如政府不有意识地平衡商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任凭两者在平等的台面上自由发展,商业最终会奴役农业。以现在的目光看,这似乎是 值得祝贺的事情,商业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掀起工业革命,西欧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在东周时期,中国商业的自由扩张很难引发工业革命,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 则因为工业革命的前提是科学革命,而中国传统上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不可 能从内部产生出科学革命;二则当时中国的农耕文明生机勃勃,它不需要向商业社会的 轨道上转。这注定了东周时期商人们的辉煌事业前途黯淡,因为一个社会的商业活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如果没有工业革命或巨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相迎合,它必将成为这个社 会的病痛。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农耕社会缺乏持续增长 的财富供商人无休止地攫取,他们无极限的商业扩张不能像在工业社会一样能给广大民 众普通带来利益;相反,他们会通过投机取巧、囤积居奇等手段与农民争利,会扰乱社 会的政治、经济秩序。为了抑制商人强劲地扩张欲望,使帝国社会内部农、商、工各行 各业的比例协调,秦始皇统一国家后,就有意识地贬抑商人。秦朝的法律规定,商人及 其子孙,与罪吏、赘婿同属贱民之列,可以随时押往边疆服役或定居。汉朝继续压制商人,例如高祖皇帝规定,商人不得乘车、穿丝绸衣服,而且要加倍缴纳税赋。这种不给商人政治地位的政策,有利于政府倡导简朴敦厚的社会风气与维护社会公正;同时在某 种程度上减低了商业对农耕者的诱惑力,巩固了国家的经济本基。

  尽管如此,商人行业的巨大优势仍令人不安,毕竟那是个容易发财致富的职业,商 人们掌握着大量社会资源,他们很容易使自己更富,也很容易奢华骄狂。正如晁错所指 出的:“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代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 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 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 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食。无农夫之苦,有百千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 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7)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几千年的历史思想中,有一种思想给朝代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碍,那就是重农轻商的思想,这种思想使商人的地位非常的低下,使商业的发展非常的慢,并且一些限制商人行动的政策也对古代的商人也造成了一些伤害,并且他们的地位非常的低下,它们大多体现在这些方面。

第一,皇帝的阻止,皇帝是不允许一些商人做官的,不论是现在从事商人,还是上代人,所以,他们的行动就受到了许多阻碍,皇帝认为只有限制了这些商人的发展,重视土地的发展就会使自己的地位更加的巩固,所以,皇帝就会对那些商人进行一系列的特殊政策,让他们在行为上收到限制。

第二,百姓的嘲讽,百姓认为,这些不好好劳动,只会靠自己的小聪明来投机取巧的行为不值得人们尊敬,所以,他们就会对商人非常的讨厌,在他们看来,这些商人的地位,都没有普通老百姓的地位高,所以,他们也会经常的排斥商人。

第三,贵族人的讨厌,一般一些偏远地方都是贵族人的领域,由于领域虽然没有皇帝的管制,所以商人们可以在那里进行行动,但是这些商人们会在这些地方进行捕鱼和贩卖东西,所以贵族人看到自己领悟的东西被别人用来做买卖就会想法设法的阻碍,所以,这些商人是苦不堪言,想靠自己的想法去赚钱,却不料要受到好多阻碍和冷眼嘲讽。



中国各朝代的政府几千年来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方针,各朝代的政府所宣传的理论是:商人以倒买倒卖为生,不事生产,不从事和参与生产活动,商人靠“投机倒把”挣钱,没有踏实的工作。

商人历史上因为重农抑商的政策,导致商人的地位特别低,统治者贵族都看不起商人,还有征税。

当时都说重农轻商,商人在那种社会环境中不仅被周围的人看不起,就连皇上都十分抵制,因为当时许多东西基本都是皇室掌控。

商人在以前都是没什么地位的,还不如在家务农的农民让人重视,比如商人能够经商的地方都是非常狭小的。


高一历史: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的原因有哪些?产生了什么影 ...
简单说是统治者认为商人不从事生产 仅仅是简单得以物易物 低买高卖 从中谋取暴利 以为这种行为纯粹是榨取别人劳动果实,是不劳而获,而农业生产出得是看得见得作物,所以重农抑商。产生得影响就是大大限制了物品的流通,不利于社会分工,限制了手工业等行业得发展,不利于生产力得进步,比如有人种地不行...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轻商吗
此外,最新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二、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与评析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在: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

重农抑商的原因是什么?
因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发展农业当作“立国之本”,而把商业当成“末业”来加以抑制。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重农抑商政策与...

为什么中国古代会重农轻匠
与此同时,在封建帝王看来,私人工商业主一方面通过商品交换与高利贷盘剥农民,另一方面商业活动丰厚的利益回报又吸引着相当一部分农民“舍本趋末”,从而大大削弱了王朝的统治基础。此外,最新研究认为:“重农抑商“政策的出现,除了其经济原因或物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文化方面的原因,即“重义轻利”观念的...

中国古代真的重农轻商么
古代以农耕为本,这是国家的基础,统治者当然要重农抑商。

古人为何要重农抑商,难道担心商人会威胁到皇帝的位子?
上述种种,就是历代封建国家在经济上政治上稳定小农经济所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 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将稳定小农经济作为自己的立国之本,所以重农思想就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然而,威胁小农生产稳定的最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所以要贯彻施行重农思想,稳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根本的措施是限制商品...

中国古代为何重农轻商啊?
重农有几个优点,首先,它有利于户籍管理。当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从事农业时,他们需要安定下来,而不是无家可归。一旦他们在这个家庭安顿下来,有多少人,有多少强壮的劳动者,有多少人能吃得饱,能当兵,这些都是可以计算的。强调农业和压制商业的一个缺点是人们很穷。农业的一个特点是它有一个长周期...

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二、唐太宗不拘一格用人才、不独断专行、虚心纳谏,并能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堪称开明君主的典范。三、唐太宗在国内厉行俭约、轻徭薄赋,重视农田水利,商业经济得到发展,使百姓休养生息、各民族融洽相处,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四、唐太宗开疆拓土,在军事上除对高句丽战争没有...

为什么封建社会都重农轻商?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 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食。无农夫之苦,有百千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遨,冠 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

重农抑商,重文轻武,分别是什么时期?
在两千余年封建历史中,“农本商末”观念是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主调,由此形成“重农抑商”政治方针是古代统治者惯行的基本治国之策。自战国时形成“奖耕战”、“抑商贾”政策始,秦汉后“重农抑商”、“崇本抑末”渐成国策,到宋元“专卖”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农抑商政策之表现。“重农抑商...

余干县15847007358: 中国古代商人是如何发展(中国古代如何评价商人)
后英复方: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由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使得商业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被打压的状态,广大商人的社会地位也因此变得较低,成了一个长时间被人鄙视的职业.但是...

余干县15847007358: 商人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地位 -
后英复方: 没地位,比农民还低级,因为封建社会推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农业是国家的根本,而商人总有投机倒把之嫌,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余干县15847007358: 不解,古代商人和农民到底哪个地位高 -
后英复方: 古代是重农抑商,在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下,商人的空间非常狭小,并被扣上奸商的帽子.农民虽处在社会底层,但仍比商人地位高.

余干县15847007358: 商人在宋朝的地位高吗? -
后英复方: 不会,因为宋朝和其他封建王朝一样是实行 重农轻商 的政策,商人为 士农工商 之末.虽然 社会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但是商人的地位依然不高.虽然商人已经可以和官员联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不过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之下,商人的地位是不会太高的.

余干县15847007358: 中国古代商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 -
后英复方: 在古代中,皇帝注重土地和农业,从而忽视了商业(重农抑商);而古代中国也是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所以导致商人的地位低下.而在另一方面看,在古代的读书人眼里,商人给他们一种唯利是图的感觉.所以,在历史中出现了很多关于贬义商人的成语和句子.例如:一身铜臭

余干县15847007358: 在古代时,经商者为什么没有地位? -
后英复方: 主要是看商品发达不发达.商品不发达,经商形成不了气候,经商群体力量薄弱,经商者也难赚到太多的钱.这时的社会多有虎狼、劫匪伤人,因此经商者需似亡命之徒,不小心就会命丧黄泉,自然在人看来没有地位.若商品发达,社会相对稳定,经商赚钱,象《水浒》中的西门大官人又怎能没有地位?

余干县15847007358: 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如此之低呢?
后英复方: 《管子》里面有说过,重商轻农就是本末倒置的说法,而且中国至古就是一个相当尚农的国家,所以,商人的地位是比较低,和什么儒家重礼或者商人是唯利是图的说法无关,而且百家当只有农家之说,而且不见有商家之论,再者至古从商者,多数都不涉政的,因为从商已经使他们有租田、地土、物业、钱财等等,不需要从政来得到,不过,由商转为政的人,很多都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例如吕不韦、鲁肃等等,而且社会的稳定都和商人有密切的关系,政府既是爱之,又是恨之,所以力抑商人的地位,但同时又努力巴结他们……

余干县15847007358: 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 -
后英复方: 因为在古代社会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经济部门,统治者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保证充足的赋税来源和徭役、兵役的来源,大多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

余干县15847007358: 古代什么身份最低 -
后英复方: 士农工商,你懂得,商人最低,因为古代统治者重农抑商,商人虽然很有钱,但地位很低下

余干县15847007358: 秦国时期商人没尊严吗 -
后英复方: 商鞅变法后秦国重农抑商,商人社会地位大大下降,除却唐宋时期,之后的大多数朝代都是重农抑商,商人甚至可能不能参加科举、不许穿丝绸、做轿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