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和董大因为什么成为知音?

作者&投稿:前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适为什么对董大说天下谁人不识君?~

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唐代高适《别董大》
【原文】
别董大(其一)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其二)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董大的劝慰。说“莫愁”,说前路有知己,说天下人人识君,以此赠别,足以鼓舞人心,激励人之心志。据说,董大曾以高妙的琴艺受知于宰相房琯,崔珏曾写诗咏叹说:“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这写的不过是董大遇合一位知音,而且是官高位显,诗境未免狭小。高适这两句,不仅紧扣董大为名琴师,天下传扬的特定身份,而且把人生知己无贫贱,天涯处处有朋友的意思融注其中,诗境远比崔珏那几句阔远得多,也深厚得多。崔诗只是琴师身世的材料,而高诗却堪称艺术珍品。

高适(706--765) 唐诗人。字达夫,德州蓨(今河北景县)人。少贫寒,潦倒 失意。后客游河西,为哥舒翰书记。历任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熟悉军事生活。所作边塞诗,对当时的边地形势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为其代表作。和岑参齐名,合称“高岑“,诗风也大略相近。所著有《高常侍集》。 高适与岑参都有过军旅生活的经历,都以七言古诗见长,他们的诗都有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的共性,但创作风格却迥然不同。高适(702--765)的诗风现实主义多于浪漫主义。在描写边塞的战斗生活时,他侧重于表现战斗的激烈、艰苦和对士卒的同情,例如在《燕歌行》中,他就将沙漠的荒凉环境,激烈的战斗气氛,士兵的复杂心态等的思想内容融为一体,形成了雄厚豪健、悲壮浑朴的艺术风格。他的一些赠别诗,如《别董大》、《别韦参军》也具有他的边塞诗豪迈动人的气概。
高适〔公元七六五年卒〕字达夫,沧州渤海〔今河北省境〕人。他少年时并不肯读书,到处游荡,甚至做了乞丐,向人讨饭。直到五十岁,方才归正,努力读书,学做诗人。几年之后就渐受人注意了。他多写边塞战场上的情形和景象。在战争的场面下,同时又顾到征夫的疾苦,少妇的情怀,故能于高壮的风格里,还能呈现哀怨之音,令人读了,觉得悠长有味。
君不见芳树枝,春花落尽蜂不窥。君不见梁上泥,秋风始高燕不栖。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乌夜啼。【塞下曲】
营州少年爱原野,孤城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营州歌】

董大,即董庭兰,是唐代的音乐家。
董庭兰(约公元695——约765)陇西人,是盛唐开元、天宝间的著名琴师。当时琴界盛行沈家声和祝家声,他向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了这两家的声调,并把其技长的《胡笳》曲整理为琴谱。他的学生郑宥听音敏锐,调弦"至切","尤善沈声、祝声"。另一个弟子杜山人也颇能青出于兰。戎昱在诗中赞他:"沈家祝家皆绝倒。"几十年之后,姜宣演奏的琴曲《小胡笳》,被称为:"哀笳慢指董家本"(元稹:《小胡笳引》。这时董庭兰的名声和影响,已经超过并取代了沈、祝两家。

董庭兰有着出神入化的演奏技艺,这在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声》一诗中,有着生动的叙述:"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说他在迟速变化中得心应手,旋律住复中都富于表情。美妙的音乐把诗人引进了一个想象的境地:"幽阴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音乐的表现力是如此丰富、感人。如果没有董庭兰的出色演奏,李颀这首描写音乐的名诗,是不可能产生的。

董庭兰的琴艺声望很高,在当时广泛受到人们的赞扬,不少文人和他有交往,他编写的谱集,有善赞大夫李翱为之撰写序言。高适在《别董大》诗中有:"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样的名句,颇能反映出一代名手誉满天下的盛况。

高适的诗中还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说他穷得连酒钱都付不出。薛易简也说:"庭兰不事王侯,散发林壑者六十载。"可见,他的生活颇为清苦。但是,由于他曾一度做过宰相房琯的门客,却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著名诗人杜甫说:"庭兰游琯门下有日,贫病之老,依倚为非。"《新唐书•房琯传》中甚至说董庭兰仗势"数招赂谢",房琯为替他申辩,因而被"罢为太子少师"。这一说法很值得怀疑,有可能出自房琯政敌的恶意诽谤。他如果真的纳赂,是不会如此贫困的。房琯以宰相之尊,也不致为了一个门客而罢官。在崔珏的诗中,热情赞美了他和房琯的关系:"七条弦上五音寒,此乐求知自古难。唯有河南房次律,始终怜得董庭兰。"

董庭兰的作品见于记载者不多。《神奇秘谱》中有他作的《颐真》一曲,曲调明快流畅,素材精炼,结构完整,是很有特点的小品。

董大即董庭兰,高适因欣赏董庭兰的音乐才能而与之私交甚好,成为知音。

董庭兰在没有学习筚篥之前,一直专注于对七弦琴的研究,造诣非常高。但遗憾的是,唐朝国风开放,胡乐很是盛行,而古朴的七弦琴便很少有人知晓,更别说弹奏了。虽然身怀绝技但却难觅知音,而高适也略懂音律,非常欣赏董庭兰的才能,两人惺惺相惜,来往密切。

创作背景

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天宝六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天宝六年冬,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写了《别董大二首》。



董大即董庭兰,高适因欣赏董庭兰的音乐才能而与之私交甚好,成为知音。

董庭兰在没有学习筚篥之前,一直专注于对七弦琴的研究,造诣非常高。但遗憾的是,唐朝国风开放,胡乐很是盛行,而古朴的七弦琴便很少有人知晓,更别说弹奏了。虽然身怀绝技但却难觅知音,而高适也略懂音律,非常欣赏董庭兰的才能,两人惺惺相惜,来往密切。

扩展资料

《别董大》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公元747年,当朝宰相房琯被罢黜,而在其府中担任门客的董庭兰也被迫离开长安,开始了流浪生涯,生活过的十分清贫。同年冬天,高适与董庭兰相会于睢阳,离别时高适以诗相送,就是著名的《别董大》。其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诗最为出名。

事实上,此时的高适仕途也不是很顺利,怀才不遇,漂泊流浪,生活也是处于困苦的境地。但此首诗,高适却以开阔的胸襟,奔放的语气把离别的话语说的如此的慷慨激昂,振奋人心,于安慰中充满了希望和信心,鼓励董庭兰重新打起精神去努力。正是因为朋友,高适才能以诗鼓舞。“不要为前途发愁,以你的才能,天下又有谁不认识你呢?”,从侧面表现了董庭兰的艺术才华之高,也体现了高适与董庭兰之间的深厚的情谊。



唐代诗人高适和董大同朝为官。因为志同道合而成为知音。

他们能够成为知音,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董大,指董庭兰,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是盛唐时期有名的音乐家。高适为诗人,与其有相同的艺术爱好,自然是朋友了也算是是兴趣相投吧。


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前句是什么?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

别董大 古诗加诗人和朝代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但愿能帮到你 ...

别董大古诗注释
别董大① 高 适 千里黄云②白日曛③,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④前路无知己⑤,天下谁人⑥不识君⑦!注释 ①别董大:选自《高常侍集》。董大,董庭兰,当时著名的音乐家。②黄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③曛(x&n):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⑤...

别董大里边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1....

关于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
《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因为经历的复杂,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高适的...

高适与董大分别时写了什么诗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关于董的唯美诗句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

朋友之义文言文
后方嫁女,闻吴女将适人,贫不能理装,即以其女之奁具赠之,己女后一载始嫁。时论称之。 【译文】 包惊几对朋友间的友情很忠诚,与吴东湖是好朋友。吴东湖死后,包惊几照料吴家极其周到。后来,当包惊将自己的女儿要出嫁的时候,他听说吴东湖的女儿将要嫁人,但因家中贫穷不能自备嫁妆,他就把自己女儿的嫁妆送给...

中国诗词大会我读懂了汪伦送别李白时的情深什么读懂了与董大分别...
分别是赠汪伦与别董大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哪个朝代, 哪个诗人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700—765) ,盛唐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有《高常侍集》、《中兴间气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

和田市18316268459: 董大的知音是谁?理由? -
冉选黄连: 自然是高适啊.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和田市18316268459: 董大与高适的关系是什么??
冉选黄连: 董大,指董庭兰,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是盛唐时期有名的音乐家.高适为诗人,与其有相同的艺术爱好,自然是朋友了

和田市18316268459: 董庭兰与高适是怎么认识的? -
冉选黄连: 关于董大,各家注解,都认为可能是唐玄宗时代著名的琴客,是一位“高才脱略名与利”的音乐圣手.高适在写此诗时,应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他的《别董大》之二说:“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和田市18316268459: 高适和别董大的故事. -
冉选黄连: 这是一首送别,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

和田市18316268459: 高适为什么对董大说天下谁人不识君? -
冉选黄连: 我想这既是对朋友的一种赞美,也是一种宽慰,离别之际难免有些不舍和对前途的担忧,高适这么说就是为了疏解董大的担忧的.

和田市18316268459: 谁知道“天下谁人不识君”.
冉选黄连: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

和田市18316268459: 急用,《别董大》,小故事 -
冉选黄连:[答案]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

和田市18316268459: 别董大的创作背景
冉选黄连: 董大和高适是好朋友,在董大受到冷落,失意之时,愤而离开京城,高适为他送行,留下了这首诗.

和田市18316268459: 别董大古诗是什莫意思 -
冉选黄连: 《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在送别友人董庭兰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

和田市18316268459: 同样是“珍惜友谊”的话题,《别董大》中高适乐观地写道 -
冉选黄连: 珍惜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不但彼此信任的,彼此支持的,而且是真心对待彼此并且敢在彼此面前表露真实心理的,真正的友谊也会敢于指正对方的错误,并且不会放弃对方的……——题记一个普通的朋友从未看过你哭泣,一个真正的朋友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