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跟“洋节”冲突,该怎么理性地选择?

作者&投稿:枕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解决传统节日与洋节的矛盾?~

【引言】又是一年的年底,节味儿越来越浓。12月25日,五彩斑斓的圣诞节,人们没有理由不沾染上其中的缤纷。 "圣诞节"热闹一把过后,我们不禁有些问题要问:这个拉着雪橇的白胡子老人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符号是否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中国人的文化观念正在逐步"西化"?我们对待洋节的态度是否正在逐步印证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这个来自西方的盛大节日? 再看一眼圣诞节的真面目 圣诞节的来历与西方宗教文化密不可分。耶稣的生日究竟是哪一天,其实早无据可查。将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 圣诞虽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在中国却受到越来越多都市青年和白领阶层的青睐,成为人们放松和快乐的理由。一项调查显示,每年过圣诞节的年龄结构为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有7%,28岁以上的有29%,18岁至25岁的有46%,25岁至28岁的有18%。可以看出,18岁至28岁之间的年轻人是过圣诞节这样洋节的主力军,而这一部分人群多以学生为主。而28岁以上的人群在过圣诞节的人中位居第二。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表示,能排名第二是因为有稳定的经济基础做后盾,而从职业的环境来看,多为高级白领。 事实上,无论是洋节本身还是与洋节一起漂洋过海的洋节营销,都属于舶来品。洋节对于国人更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特别是洋节的主流消费人群学生与高级白领。同时,用洋办法过洋节反而省事。目前,市场上各种洋节的市场策划,大都是照抄西方国家的一些做法,属于"拿来主义"范畴,并无太大的创意。 洋节的吸引力,非一朝一夕之功 如今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过洋节,这同我们近年来对外较为广泛的文化开放与交流及媒体的自由、开放是分不开的,一些西方洋节的"乘虚而入"也是符合年轻人求变、求新的心理和思维,于是"洋节"受宠就在所难免了。过洋节的人是自得其乐,不以为然者则视之为"崇洋",用"崇洋"二字概括未免肤浅简单。年轻人喜过洋节既是时尚,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体现着中西文化交融下的文化选择和价值追求。 作家冯骥才指出,造成西方节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国也尝到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 历史地看,还有一原因。是因为过去的几十年过分地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片面地强化政治性的节日,淡化了民族民俗的节日。如今社会生活归返正常,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富裕起来,就需要一个个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这才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很有限,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出现了空白。 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分析,中国的节日遵循的是自然节气,以家庭为准形成闭合空间;西方节日就属于大社会的东西,超出家庭范围。两种节日相比:前者是家庭团聚所必需的,它适应中国社会,现在所保留的大规模节日(春节、中秋)都有家庭团聚的浓厚意义,而"二月二龙抬头"等节日少有团圆气氛的则逐渐淡化;后者是人际交流的产物,它更注重与非血缘者的接触,中国人日益喜欢洋节就是中国社会结构转变的必然。随着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这种以"洋节"作为人际聚合方式的交际应越来越流行。 此外,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情况表明,洋节的来临符合了很多现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过洋节,是否夹裹真正意义的文化认同? 圣诞节是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节日,非基督教徒去欢庆它,骨子究竟是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态?有人或许会说,我过西方节日,并不带有真正意义的文化认同,也不是背叛我们的文化,只不过是看重它的罗曼蒂克和娱乐性,是一个HAPPY的借口,相信出于这种心理过洋节的国人不在少数。但是,娱乐之后呢?是否一切都会烟消云散?实际上,文化的认同的发生,不仅仅是在有意识的学习中,更关键的是在无意识的潜移默化中。 据有关专家分析,人们对洋节的热衷并非只有简单的"崇洋"心理,这里面有商业运作的"魔力"。发达国家对节日市场的运作相当成熟,在输出节日商品的同时,也随之输出了他们的文化,而这些文化输出会在我们不自觉之间被同时"消费"。 西祠上有年轻人以"拒绝圣诞"为题发出呼吁,保护传统文化节日,这的确令人欣喜。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研究所所长徐艺乙所长说:"圣诞节是耶稣的生日,其实耶稣和中国没有什么关系,西方别有用心的人总是想用宗教去改变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现在是比较敏感的时期,如果不提醒一下人们使用自己的文化,不提醒人们圣诞节是外国宗教节日,人们会更加崇洋媚外,人云亦云,人兴我兴,所以这些年轻人拒绝圣诞的行为我十分欣赏。" 可怕的不是洋节入侵,而是遗忘自己 各国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融合与碰撞是当今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有纳百川之胸怀,中华传统文化也不乏外来的东西。但是,洋节蜂拥而至,大有越俎代庖之势,经历数千年风雨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为和反而走了下坡路? 五千年的历史留给了中国人许多东西,传统习俗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俗除了是一种习惯之外,更代表着文明的痕迹与民族的认同。但可惜的是现代中国人在越来越熟悉西方节日的同时也以更惊人的速度遗忘着自己的历史。有人认为这是洋文化入侵的结果,也有人认为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必然,但却少有人想过,我们中国人自己又对保护这些传统习俗做出过什么贡献?反顾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在正式制度层面上承认过中秋、端午、重阳是国家法定假日,可以说除了农历春节之外,整个中国人被来自我们自己政府的强大力量与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在日常生活中被隔离开了。 作家冯骥才指出: 如果有一天,我们一年到头,从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和鬼节,过的全是洋节,我们失去的仅仅是节日本身吗?我们到底是因为失去了历史精神与文化情感而丢弃了自己的节日,还是因为放弃了自己的节日而淡漠了历史尊严与文化的情怀?如果连这一点都搞不明白,我们怎么找回自己的节日,并重新树立这些节日的魅力? 关键在于提升中国的文化内驱力 无论现代化的步伐迈得再坚定、再迅速,也不会有人愿意去接受一个失去祖先和传统的民族。在中国传统节日日益遭遇遗忘的今天,人们不禁从源头上深刻反思:为什么自近代以来,我们缺乏文化内在的驱动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受到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冲击和强有力的挑战,在这场东、西双方文化的正面交锋和对阵当中,我们如何才能把握好吸收西方文化精华与继承中国特有传统的"度"?在这次碰撞中,我们如何站稳脚跟,坚守住自己的经典,昭显出中华民族深沉厚重的文化"底子"? 工业化时代的认同,主要是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冷战结束后,意识形态层面的认同,重心日益转向文化层面。在这一背景之下,文化力,或文化国力,日益成为软实力的主要表现舞台之一。 实际上,中国的文化有着极强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其文化价值更加开放,更易被人接受。我们要考虑的是,充分提升这种潜在的文化内驱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妥善处理传统文化的延伸与丰富,并以此为基点,找到一个新方案打开出路,合理地构建良性的、崭新的民族文化心态与内涵,从而为民族素质的提升提供健康的土壤,做一些这样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民间的东西最终还是要会回到民间 无论如何,节日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既然已经内化到社会生活中,那么这个文化模式发展的主动权就已经交到大部分社会成员的手里。民间的东西最终还是要会回到民间。 节日作为各民族特定文化传统的集中表现,其盛衰总有今古内外多种社会原因。随着社会发展,中国的节日也必将"在变化中生存",有的淡化,有的更浓郁,而有的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内涵。当然,这种变化是老百姓选择的结果,是社会生活一点点继续积累的结果。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民俗专家田晓岫教授有一句鼓舞人心的话:"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青年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趋同,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今天的中国人,在"洋装"掩盖下的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洋节,我更加喜欢中国传统节日 。理由如下:
1、过洋节,能体验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能更加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了解西方人的历史。
2、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
3、洋节日在节日氛围好,虽然提供了和朋友快乐相聚的机会,但是中国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和家人一起度过,节日和家人一起度过才是最快乐的。

4、洋节现在在中国是越来越流行,原因就是洋节比较崇尚自由、浪漫,深受现代学生的喜爱。中国传统的节日由于比较传统,已经追不上时代,所以日渐被学生们忽视了,不过现在政府也越来越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对中国重大的传统节日做出了放假的规定,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将会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
5、对于中国的传统节日来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6、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不知道从几时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过起了“洋节日”,甚至对那些“洋节日”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对我们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尤其是在大多数女孩子的心里,更是不错过每一个“洋节日”,恋爱中的男男女女也会沉浸在每一个“洋节日”的氛围里。

 

可是当我们在热热闹闹过西方的“年三十”平安夜和“春节”圣诞夜的时候,为什么到了我们中国的春节却又平平淡淡,甚至有点冷清?在过西方“情人节”的时候,男男女女都在送花、送巧克力,又有多人记得中国的“七夕”?在扮妖魔鬼怪过西方“万圣节”的时候,中国的“清明节”时可还曾像小学一样去“扫墓”?

 

“洋节日”的节日气氛越来越浓,中国传统节日的气氛越来越淡,真的不想责怪其他人崇洋媚外,因为自己也是其中的一员,只是希望每个人都“理性过节”。并不是说西方节日过不得,西方文化自然有可圈可点之处,也值得我们学习与参与。但是西方有的节日并不适合我们中国人去参与、去狂欢、去庆祝,比如“圣诞节”,就要先弄清楚西方人过“圣诞节”的由来,不要一味盲目的去过节,或许会成一种讽刺。

 

“洋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没有,记得有一年“情人节”就和我们的“春节”撞到了一起,甚至很多人为了过“洋节日”而摒弃了中国传统节日,不管是从哪种角度看待,这种现象都是无法理解的。

 

于情于理,身为中国人在春节的时候都应该以咱们自己的节日为重,不能让外来的节日“喧宾夺主”,就算理性看待,也应该换个角度想想,在我们会了“洋节日”放弃中国传统节日的时候,那些外国人会为了我们的节日放弃他们的节日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们的行为只会沦为他们的笑柄!



像是情侣之间的情人节。可以促进情感。这个节日广大情侣都可以过,还有信奉基督教的人可以理性的选择圣诞节。但像万圣节这类我们根本就不了解的习俗,就不要盲目追从。

当然是中国传统节日

当然是选择自己中国人的节日,中国最讲究的是传承,中国的节日是古代历史的象征,是遗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好好传承下去。

当然得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然后取长补短,更好地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内节日


有哪些洋节日和传统节日?
洋节有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妇女节等。1、情人节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2、愚人节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幽默节,愚人节。节期为公历4月1日,是从19世纪开始在西方兴起流行的民间节日,并未被...

洋节日和传统节日
洋节中五一,三八,元旦等可以提倡,我们中国人还应有自己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二月二、五月五、七七、中秋等 洋节现在在中国是越来越流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洋节比较崇尚自由、浪漫,深受现代学生的喜爱。而中国传统的节日由于比较传统,一些学生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是上一代人以至古人的节日,...

1.洋节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区别
1、节日不同 中国节,指中国民间相传的纪念日、欢庆日和被中国承认的国际通用节日等。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寒食节(农历冬至后的105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

中国节日与外国节日的区别
1、中国的传统节日一般都有特定的内容,比如春节、中秋、端午节等,过节时也都有一定的安排,像春节,要一家人吃团圆饭,还要走亲访友,久而久之有的已变成一种固定的应酬,不管喜欢不喜欢都要做,甚至许多的内容带有了更为复杂的背景。高兴之外并不轻松。2、外国节日,即使是传统的也只不过是家人团聚...

国家为何不许过圣诞节等洋节呢?
1. 关于国家禁止过洋节的传言,实际上并不准确。国家并没有出台明确的法律或政策禁止民众庆祝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这种说法可能源于误解或谣言。2. 圣诞节是西方的传统新年,对于西方国家而言,这是一个家人团聚、放假庆祝的重要时刻,与中国的春节有着相似的重要性。由于其温馨的节日氛围和可爱的圣诞老人...

中国节日和外国节日有什么不同
4、随着节日气氛的临近,商场里已经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节日礼品,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年轻人之所以热衷于庆祝洋节,新鲜感、刺激感和趣味性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实际上,不论是洋节还是传统节日,它们都蕴含着家人团聚和祝福平安的美好意义。因此,一年中多一些节日,就意味着多了一份快乐。遗憾的是,在内陆...

洋节火热,传统节日遇冷,弘扬传统和抵制“洋节”冲突吗?
1. 弘扬传统节日与抵制“洋节”并不冲突。2. 抵制洋节实际上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弘扬。3. 当前,年轻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大,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相对不足。4. 很多人跟风过洋节,却对节日的真正含义知之甚少。5. 这种情况令人痛心,并呼吁国家采取措施。6. 国家可以考虑将更多传统节日列为法定...

中国的传统节日和洋节,你更喜欢过哪个节日?说说理由
、过洋节,能体验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和节日的氛围,能更加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了解西方人的历史,更能很好的和世界接轨,使得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 2。中国的传统节日历史悠久,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中国传统节日缺少对应时代潮流变化,而且还逐渐丢失自己的一些文化习俗和底蕴,同时还带有一些封建迷信...

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
我们可以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的独特之处,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尊重,通过庆祝传统节日,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丰富生活:洋节和传统节日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参加节日庆祝活动,还是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节日,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和幸福。

中国人重视洋节还是传统节日?为什么?
1. 中国人应当重视传统节日,因为这些节日是我们民族的根和文化的一部分。2.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3. 传统节日的形成与历史、信仰、祭祀以及自然现象紧密相关,体现了哲学、人文和天文的综合内涵。4. 这些节日从远古时期一直延续至今,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社会...

深泽县18923861741: 面对洋节日对传统节日的冲击,我们是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传统呢? -
捷唯舒坦: 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 二,加强立法,一法律的形式把传统节日保存下来 三,有些总要的,有名族代表性的节日,国家应该出门来具体操办一下!

深泽县18923861741: 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 -
捷唯舒坦:[答案] 从娃娃抓起,洋节都是年轻人比较喜欢.对传统节日却了解的不多.

深泽县18923861741: 面对洋节日对传统节日的冲击,我们是否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护自己的?
捷唯舒坦: 冲击不大的! 我个人认为,那么的追求西方的节日有一点原因应该是西方的节日那个比较浪漫吧,让人觉得新鲜,有意思.不过是中国人,就应该更追求自己民族的节日.

深泽县18923861741: 外来节日与中国传统节日的冲突有那些?我们该如何去化解?
捷唯舒坦: 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基本载体的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动力.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年轻一代热衷过复活节、圣诞节等“洋节”,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逐年减弱.但并不是排斥西方节日,而是要兼容并包.如果只是一味地排斥外来文化,也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在不断与外来文化相互吸收、冲突和碰撞中,逐渐进步演化而成的. 我建议你无论过什么节,要理解其意义,注重感情的培养.不要为了过节而过多浪费自己的精力,体力和金钱.而是要把节日当做使自己快乐的日子.让自己的快乐渲染给你身边的人...记住:一切一切高兴就好!

深泽县18923861741: 中外节日的冲撞原因和对待这件事的建议 -
捷唯舒坦: 中外节日冲撞源于东西方历史渊源以及文化背景的大相径庭.怎么对待就见仁见智了.个人认为首先要把中华文化的传统发扬光大,我们可能没怎么在意,可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华文化是十分吸引而且有极其深厚的含蕴,所以大家都成"中国疯"了.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将历史传统发扬,同时充分认知个中的文化韵味.再者,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不单止经济方面,而且文化和政治等方面都互相逐渐交融.西方节日作为另一种文化的形式,我们未尝不可一过,但关键是不要盲目跟风随大流,趋之若鹜并不是一种好心态.要理性对待舶来的节日,好好享受这些节日为我们带来的愉悦.

深泽县18923861741: 近年来许多热衷于过洋节,忽视了我国的传统节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
捷唯舒坦: 1.我们并不是洋人 2.我们也可以过洋节,但不能忽略我国的传统节日 3.远在异国的中国人他们也会过中国的传统节日,我想他们已经厌恶了洋节,毕竟他们是中国人

深泽县18923861741: 传统节日与西方节日的冲突有谁知道 -
捷唯舒坦: 我认为吧: 传统节日注重的是过去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封建习俗,是古代人民对美好社会,美好理想的想象和追求,例如:中秋节(嫦娥奔月),元宵节(团团圆圆),重阳节(尊老敬老).还有一些是对忠志之士的怀念,例如:端午节(屈原)...

深泽县18923861741: 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 -
捷唯舒坦: 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有的人认为应该过,过洋节无可厚非;而有的人又觉得不该过,认为过洋节忘本;而当我第一次触到这个问题时,我就觉得没有什么该不该的,凭个人喜好,想过洋节的人就过吧,对洋节没意思的人不过也不要勉强自己啦...

深泽县18923861741: 如何看待“洋节”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的影响 -
捷唯舒坦: 近些年来,由国外移值而来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等洋节声势不小,而我国传统的元宵佳节、七夕节,端午节则影响日减.试对此现象作出分析. 答: ( 1 )洋节的移植并为我所用,从总体上丰富了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国外节日比较注重个性化的体验,富有人

深泽县18923861741: 在世界多元文化不断交融的今天,洋节在中国是应该摒弃,还是应该保留? -
捷唯舒坦: 应该保留但是不要太过迷念洋节,别茫目跟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