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共轭效应影响谱带位移

作者&投稿:夫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红外光谱:共轭效应谱带位移~

你推断的不对
双键和双键或三键共轭后,体系的总能量变小更稳定没错,但是双键或三键的键能是减少的。
因为共轭后共轭体系中的电子离域化或者叫平均化,原来的单键也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而原来的双键或三键中的电子密度降低,键长增大,力常数变下,红外吸收发生红移,即吸收的波数变小或者说吸收的波的频率降低。

在含羰基的分子中,增加羰基的极性会使分子中该键的红外吸收带向低波数方向移动。也红移。
红移是指吸收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蓝移是吸收波长向短波方向移动.溶剂的极性改变会对不同的吸收带有不同的影响,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强,会使K吸收带红移,R吸收带蓝移.化合物结构本身的变化也会对吸收带的位置产生影响.结构中引入共轭体系,会使吸收带发生红移.对于具有顺反异构的化合物,由于顺式比反式的空间位阻大,所以一般反式结构的最大吸收波长比顺式要大.
红外光谱法
在有机物分子中,组成化学键或官能团的原子处于不断振动的状态,其振动频率与红外光的振动频率相当。所以,用红外光照射有机物分子时,分子中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可发生振动吸收,不同的化学键或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在红外光谱上将处于不同位置,从而可获得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
通常将红外光谱分为三个区域:近红外区(0.75~2.5μm)、中红外区(2.5~25μm)和远红外区(25~300μm)。一般说来,近红外光谱是由分子的倍频、合频产生的;中红外光谱属于分子的基频振动光谱;远红外光谱则属于分子的转动光谱和某些基团的振动光谱。

我的观点是
1,推断中,你把化学键中的键能的大小与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无端的联系起来,认为键能越大,其吸收频率也就越高,但是,实际上是共轭效应中的红外光谱吸收频率是跟其双键极性大少,双键性的高低有关,而不是键能。所以推断中的观点好像有点无中生有。
2共轭效应,为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的现象,共轭效应通过排排建传递,常常引起双键的极性增加,从而使其双键性降低,从而使其伸缩频率下降!
不知道这样说你觉得是否满意!

共轭效应使双键稍变长,力常熟变小,因为共轭效应要使键长趋于平均化


一文读懂傅里叶红外光谱图(FT-IR)
红外光谱图中的特征频率与特定的结构单元相连,如烷烃的C-H振动、烯烃和炔烃的双键特征、芳烃的C=C振动等。通过分析这些基团特征频率,可以识别化合物的类型和结构。例如,烷烃的C-H伸缩振动范围、烯烃的C=C和C-H振动频率等。峰位变化受内部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空间效应(如氢键)以及不饱和...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含共轭结构的有机物?
具有共轭双键的化合物,相间的π键与π键相互作用(π-π共轭效应),生成大π键.由于大π键各能级间的距离较近电子容易激发,所以吸收峰的波长就增加,生色作用大为加强.例如乙烯(孤立双键)的λmax=171nm(ε=15530L·mol-1·cm-1);而丁二烯(CH2=CH-CH=CH2)由于2个双键共轭,此时吸收蜂发生...

红外光谱分析中,如何增加羰基极性?
如丙酮中,由于—CH3是弱推电子基,与醛相比频率吸收略有减少,σC=O位于1715 cm-1处。共轭效应:分子中形成大π键所引起的效应叫共轭效应。共轭效应的结果使共轭体系中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使原来的双键或羰基略有伸长,力常数减少,所以振动频率降低。如苯乙酮在1680左右,是由于羰基和苯环形成共轭...

为何红外光谱的频率会发生移动?
频率位移的因素可分为分子结构有关的部因素和测定状态有关的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包括试样的状态、粒容度、溶剂、重结晶条件及制样方法等都会引起红外光谱吸收频率的改变。影响因素:部因素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其中诱导效应一般可增加双键性从而增加振动容频率,共轭效应减少双键性从而减少振动频率,...

共轭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一文搞定红外光谱谱图解析
解析红外光谱,首先从基础做起:计算分子的振动自由度,然后解读基频、泛频和特征指纹峰。注意,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氢键等就像调和音符,它们对峰位的微调至关重要。特征峰是解读的主线,但也不能忽视相关峰的协同作用,这就像乐曲中的和声,共同构建出丰富的谱图世界。让我们通过实例来感受红外光谱的魔力...

碳碳三键的红外光谱
2、诱导效应:诱导效应可以改变吸收频率。当基团附近有不同电负性的取代基时,诱导效应会引起分子中电子云分布的变化,从而引起键力常数的变化,使基团吸收频率发生变化。3、共轭效应:在共轭体系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使体系内的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的一种电子效应。共轭效应可以使共轭体系...

化学中的共轭是什么意思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举个简单的例子说,苯环上的碳碳键之间就存在共轭电子对。同共轭效应 又称 p 轨道与 p 轨道的 型重叠甲基以上的烷基,除有超共轭效应外,还可能产生同共轭效应所有同共轭效应,原是指 碳原子上的 CH 键与邻近的 键间的相互作用大量的化学活性和电子光谱的数据表明。

红外光谱峰位置如何受基团的影响
1,吸电子诱导效应使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2,共轭效应使吸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3,H键使吸收向低波数方向移动 4,振动耦合是吸收一个向高波数一个向低波数 建议您可以到行业内专业的网站进行交流学习!分析测试百科网,分析行业的百度知道,基本上问题都能得到解答,有问题可去那提问,百度上搜下就有。

仪器分析笔记(2)——紫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解析:探索分子世界中的色彩语言紫外光谱:生色团与跃迁的秘密 在化学世界中,生色团(携带有吸收紫外或可见光能的不饱和键或孤对电子的基团)是紫外-可见光谱的焦点。它们通过共轭效应,如π-π电子云的叠加,引发吸收带的红移和强度提升。有机分子的跃迁主要有π-π*跃迁和n-π*跃迁,...

和政县18765798953: 红外光谱:共轭效应影响谱带位移 -
纳虾纳德: 我的观点是1,推断中,你把化学键中的键能的大小与红外光谱中的吸收频率无端的联系起来,认为键能越大,其吸收频率也就越高,但是,实际上是共轭效应中的红外光谱吸收频率是跟其双键极性大少,双键性的高低有关,而不是键能.所以推断中的观点好像有点无中生有. 2共轭效应,为共轭体系中电子离域的现象,共轭效应通过排排建传递,常常引起双键的极性增加,从而使其双键性降低,从而使其伸缩频率下降! 不知道这样说你觉得是否满意!

和政县18765798953: 红外光谱:共轭效应谱带位移 -
纳虾纳德: 你推断的不对 双键和双键或三键共轭后,体系的总能量变小更稳定没错,但是双键或三键的键能是减少的. 因为共轭后共轭体系中的电子离域化或者叫平均化,原来的单键也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而原来的双键或三键中的电子密度降低,键长增大,力常数变下,红外吸收发生红移,即吸收的波数变小或者说吸收的波的频率降低.

和政县18765798953: 简述红外光谱吸收带强度及其位置的影响因素? -
纳虾纳德:[答案] 影响因素:内部因素有诱导效应、共轭效应、氢键; 其中诱导效应一般可增加双键性从而增加振动频率;共轭效应减少双键性从而减少振动频率;氢键同样减少; 吸收峰强度主要是:偶极矩的变化,跃迁几率影响. PS:手打,刚学完红外

和政县18765798953: 红外光谱峰位置如何受基团的影响 -
纳虾纳德: 红外光谱基团频率分析及应用 基团频率和特征吸收峰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

和政县18765798953: 影响红外光谱测试的因素有哪些? -
纳虾纳德:[答案] 红外光谱谱图质量影响因素汇总 1、扫描次数对红外谱图的影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量物质的光谱时,检测器在接受样品光谱信号的同时也接受了噪声信号,输出的光谱既包括样品的信号也包括噪声信号. 信噪比 与扫描次数的平方成正比.增加...

和政县18765798953: 红外光谱波数和化学位移的关系 -
纳虾纳德: 化学位移是核磁共振里的,电子效应是会影响吸收谱带的位置,,通常是通过共轭和诱导来影响电子分布,一般推电子效应会使波数降低

和政县18765798953: 共轭效应常引起C=O双键的双键性,伸缩振动频率向波数位移 - 上学吧...
纳虾纳德: 红外吸收峰的位置(频率)取决于键能,同一个键键能改变通常告诉你键长的改变.如果是用的粉末样品,实验过程中的制备因素也会影响到峰的位置和强弱,当然这些影响不会很大.当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此现象称为「红移」.红移现象往往是分子中引入助色基团或带色团,或由于溶剂的影响而发生.例如:溶剂的极性、酸碱性,空间结构的变化(空间位阻、顺反异构、跨环效应)也会引起紫外光谱的变化.

和政县18765798953: 何谓指纹区?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
纳虾纳德: 红外光谱指纹区(1300~400cm-1,7.69~ 25微米)吸收峰的特征性强,可用于区别不同化合物结构上的微小差异.犹如人的指纹,故称为指纹区. 指纹区的情况不同,该区峰多而复杂,没有强的特征性,主要是由一些单键C-O、C-N和C-X(卤...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