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奏启原文及翻译,文心雕龙・奏启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咸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文心雕龙·奏启原文及翻译

  奏启

  作者:刘勰

  昔唐虞之臣,敷奏以言;秦汉之辅,上书称奏。陈政事,献典仪,上急变,劾愆谬,总谓之奏。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进于上也。

  秦始立奏,而法家少文。观王绾之奏勋德,辞质而义近;李斯之奏骊山,事略而意诬:政无膏润,形于篇章矣。自汉以来,奏事或称“上疏”,儒雅继踵,殊采可观。若夫贾谊之务农,晁错之兵事,匡衡之定郊,王吉之劝礼,温舒之缓狱,,谷永之谏仙,理既切至,辞亦通辨,可谓识大体矣。后汉群贤,嘉言罔伏,杨秉耿介于灾异,陈蕃愤懑于尺一,骨鲠得焉。张衡指摘于史职,蔡邕铨列于朝仪,博雅明焉。魏代名臣,文理迭兴。若高堂天文,黄观教学,王朗节省,甄毅考课,亦尽节而知治矣。晋氏多难,灾屯流移。刘颂殷劝于时务,温峤恳恻于费役,并体国之忠规矣。

  夫奏之为笔,固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若乃按劾之奏,所以明宪清国。昔周之太仆,绳愆纠谬;秦有御史,职主文法;汉置中丞,总司按劾;故位在鸷击,砥砺其气,必使笔端振风,简上凝霜者也。观孔光之奏董贤,则实其奸回;路粹之奏孔融,则诬其衅恶。名儒之与险士,固殊心焉。若夫傅咸劲直,而按辞坚深;刘隗切正,而劾文阔略:各其志也。后之弹事,迭相斟酌,惟新日用,而旧准弗差。然函人欲全,矢人欲伤,术在纠恶,势必深峭。《诗》刺谗人,投畀豺虎;《礼》疾无礼,方之鹦猩。墨翟非儒,目以羊彘;孟轲讥墨,比诸禽兽。《诗》、《礼》、儒墨,既其如兹,奏劾严文,孰云能免。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诃,吹毛取瑕,次骨为戾,复似善骂,多失折衷。若能辟礼门以悬规,标义路以植矩,然后逾垣者折肱,捷径者灭趾,何必躁言丑句,诟病为切哉!是以立范运衡,宜明体要。必使理有典刑,辞有风轨,总法家之裁,秉儒家之文,不畏强御,气流墨中,无纵诡随,声动简外,乃称绝席之雄,直方之举耳。

  启者,开也。高宗云“启乃心,沃朕心”,取其义也。孝景讳启,故两汉无称。至魏国笺记,始云启闻。奏事之末,或云“谨启”。自晋来盛启,用兼表奏。陈政言事,既奏之异条;让爵谢恩,亦表之别干。必敛饬入规,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启之大略也。

  又表奏确切,号为谠言。谠者,正偏也。王道有偏,乖乎荡荡,矫正其偏,故曰谠言也。孝成称班伯之谠言,言贵直也。自汉置八能,密奏阴阳,皂囊封板,故曰封事。晁错受书,还上便宜。后代便宜,多附封事,慎机密也。夫王臣匪躬,必吐謇谔,事举人存,故无待泛说也。

  赞曰∶

  皂饰司直,肃清风禁。笔锐干将,墨含淳。

  虽有次骨,无或肤浸。献政陈宜,事必胜任。

  文言文翻译:

  《奏启》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三篇,以“奏”为主,论述“奏”、“启”两种文体。

  本篇分“奏”、“启”两大部分。刘勰把“奏”分为两类来论述:第一段讲一般的奏文,有三个内容:一是“奏”的起源及其含意,二是秦、汉以来奏文写作的发展情况,三是写作奏文的基本要领。第二段专论“弹劾之奏”,有三个内容:一是弹奏和官职的关系,二是评论汉、晋期间的几家奏文,三是论述写弹奏的不良倾向,提出正确的写作态度和基本要求。第三段论“启”,兼及“谠言”、“封事”、“便宜”等和奏启有关的名目。

  奏、启和前一篇所论章、表,后一篇所论议、对一样,都是帝制时期臣下对帝王的政治性文件,和文学创作的关系是不大的。除了对研究古代文体略有参考意义外,其中论及的某些问题,对了解刘勰的思想还很值得注意。如刘勰特别重视弹劾官吏的奏文,对它进行了单独论述,大力强调弹奏的严峻有力,“不畏强御”等,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刘勰一贯推崇儒家,本篇不仅讲到《诗》《礼》二经,儒家墨家,都有不当之处,甚至以孟子和墨子的互相谩骂,一概当做“躁言丑句”的典型而予以批评,这对儒家是颇为不恭的。他主张弹奏要“总法家之式,秉儒家之文”,也说明刘勰并非在一切问题上独尊儒术。

  本篇尊孔光为“名儒”,反映了刘勰的偏见,范文澜已指出:“孔光虽名儒,性实鄙佞。彦和谓与路粹殊心,似嫌未允。”这是对的。但刘勰在《程器》篇又说:“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曾献媚董贤的孔光,在董贤死后却大讲其“奸回”,对这位孔子的后代,虽曰“名儒”,就成了无情的嘲讽。

  (一)

  从前唐尧虞舜的臣下,向帝王陈述问题是用口头语言;秦汉时的官吏,给帝王的上书叫做“奏”。陈述政事、提出典制礼仪、请示紧急重大的事件、弹劾罪恶和检举谬误的陈辞,都称之为“奏”。所谓“奏”,就是进;就是陈述问题,下情上达。秦初开始用奏,但法家缺乏文采。如王绾等人的《议帝号》,文辞朴质而意义浅近;李斯的《上书言治骊山陵》,陈事粗略而用意过直:其政治上缺少恩德,已明显地反映在当时的奏章中了。从汉代以后,奏事有时也叫上疏。博学的文人相继写作,特出的文采相当可观。如西汉贾谊的《论积贮疏》、晁错的《言兵事疏》、匡衡的《奏徙南北郊》、王吉的《上宣帝疏言得失》、路温舒的《尚德缓刑书》、谷永的《说成帝距绝祭祀方术》等,道理既讲的切实得当,文辞也通达流畅。这就可说懂得奏章的要领了。东汉群贤,好的奏章也不断出现。杨秉在《因风灾上疏谏微行》中,直率地指出风灾由帝王而生;陈蕃在《谏封赏内宠疏》,对当时腐败的吏治表示十分愤恨:这都写得很有骨气。又如张衡在《条上司马迁、班固所叙不合事》、《请禁绝图谶疏》等疏奏中,对不合史实的史书、宣扬迷信的图谶提出批评;蔡邕在《上封事陈政要七事》中,从维护朝廷纲纪上来逐一陈述:他们都写得渊博典雅。到了魏代,名臣的奏疏不断兴盛,如高堂隆的《星孛于大辰上疏》、黄观的《教学疏》、王朗的《奏宜节省》、甄毅的《奏请令尚书郎奏事处当》等,也是竭尽臣节而懂得治道的了。在晋代多灾多难的时期,刘颂的《除淮南相在郡上疏》,认真热情地陈述当时的政务;温峤以《上太子疏谏起西池楼观》,诚恳地要求不要耗费劳役:这都是体察国事的忠诚规劝。“奏”这种文体,应以公正忠诚为本,以明析通畅为首。要有坚强的意志来完成政务,广博的见识以穷达事理;参考古人来驾驭今事,抓住要害以处理繁杂:这就是“奏”的基本要领。

  (二)

  至于揭发检举罪过的奏文,是用以严明法纪、廓清国政的。从前周代的太仆,就是负责纠正过失的官员;秦代的御史大夫,就是职掌法令条文的官吏;汉代设置御史中丞,则是主管弹劾罪过的监察官。所以,既然身为执法严厉的监察官,就应磨炼其气势,以求把弹奏写得像笔下生风、纸上结霜那样劲厉。读汉代孔光对董贤的弹奏,是如实列举其罪行;汉末路粹对孔融的奏本,却是捏造罪名。由此可见,在弹奏的写作上,名儒和险士的用心是大不相同的。至于西晋傅咸,为人刚劲正直,因此弹奏写得有力而深刻;东晋刘隗虽严峻正直,他的弹奏却写得有些粗疏:这也是各有其不同的情志所致。后世的弹奏文,相互参酌,在不断运用中虽有新的发展,但和古代的基本格式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可是,制造铠甲的工匠是为了使人安全,制造弓箭的工匠,却是希望使人受其伤害;弹奏是为了纠正罪恶,也就势必写得深刻严峻。《诗经》里面批判毁谤好人的谗人,说要把这种人投给豺狼虎豹;《礼记》中痛恨无礼的人,把他比作鹦鹉和猩猩。墨翟攻击儒家,称之为公羊和大猪;孟轲讥讽墨家,就比之为禽兽。《诗经》、《礼记》、儒家、墨家,尚且如此,严峻的弹奏之文,又怎能避免?所以,一般人写这种文章,都是竞相辱骂,吹毛求疵,尖刻得深透骨髓,甚至以谩骂为能,大都失于折中。如果开辟礼的大门和义的道路,就可以此为准则,对不通过“礼门”越墙而过的人,就砍他的手,不走“义路”而走小道的人,就断他的脚;何须用暴躁丑恶的言辞,以无理谩骂为工巧呢?所以,确立规范,衡量取舍,应以表达要义为主。必须做到说理有常规,用辞有法度,取法家的判断精神,用儒家的文辞采饰,不畏 *** 的权势,使盛气流贯于笔墨之中;也不放任诡诈欺骗的人,使声势振动于竹简之外,这就可说是御史大夫的杰作,正直的壮举了。

  (三)

  所谓“启”,就是开。商王武丁曾说,“打开你的心窍,浇灌我的心灵”;“启”就是取这个意思。西汉景帝名“启”,为了避讳,所以两汉时期的奏启不用“启”这个名称。到魏代的笺表中,才开始用“启闻”,或者在奏事的最后说“谨启”。晋代以后,“启”的运用相当普遍,而兼有表奏的作用。在陈述政见、议论国事上,“启”是“奏”的分支;在辞让封爵、感谢恩典方面,“启”是“表”的枝干。奏启的写作,必须整饬得合于法度,紧缩音节,抓住要害,简明轻快,有一定的文采,但不能浮夸,这就是“启”的基本要领了。此外,因为表奏文有须要写得准确切实的特点,所以又称为“谠言”。所谓“谠”,就是不偏。如果帝王之道有了偏颇,就不可能有广阔远大的气象;正因为是没有偏颇的话,所以叫做“谠言”。汉代设置善音律的八能之士,向帝王秘密呈奏阴阳变化;因为要用黑色袋子密封简板,所以又叫“封事”。晁错向秦博士学习《尚书》回来后,向帝王陈述应办的事叫做上“便宜”。后代的“便宜”,大都用密封呈奏,是为了保守机密。作为帝王的臣下,办事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上奏必须说直话,这都事实俱在,就没有必要多说了。

  (四)

  总之,要整顿必讲直话的监察机构,以肃清政教风纪。奏启的写作,笔要如宝剑那样锐利,墨要像剧毒的鸩酒那样猛烈。虽应深入刺骨,但不要用谗言伤人。这样,用奏启来提供政见,陈述事宜,就一定能胜任其事。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神思原文及翻译
一、原文: 《文心雕龙·神思》南朝-刘勰。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乏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什么心什么龙的词语x心x龙式的四字词语
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

中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
引言:我国第一部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并且他是最早提出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明确的文学史观,在当时那种时代文学背景情况下论述了先秦两汉魏晋宋历代文学发展的变化,它的作者是刘勰。接下来小编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吧。一、《文心雕龙》的地位 《文心雕龙》在历史上是...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你知道是谁吗?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批评专著。他提出了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清晰的文学史观,并结合时代的文学背景,对每一位代表作家和代表作了简单的评述。本文论述了先秦两汉魏晋宋时期文学发展的变化,确立了魏晋南北朝最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还系统论述了文学形式与内容、继承...

《文心雕龙》写些什么?
文心雕龙》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全书包括四个重要方面。上部﹐从《原道》至《辨骚》的5篇﹐是全书的纲领﹐而其核心则是《原道》﹑《徵圣》﹑《宗经》3篇﹐要求一切要本之于道﹐稽诸于圣﹐宗之于经。从《明诗》到《书记》的20篇﹐以“论文序笔”为中心﹐对各种文体源流及作家﹑作品...

“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什么意思啊?
译文:他就会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他的眼睛似乎看见了万里之外的情景。这一句出自南朝刘勰的《文心雕龙》。节选原文: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乏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译文:写作的构思...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出自刘勰《文心雕龙》意思:文章的变化受到时代情况的感染,不同文体的兴衰和时代的兴衰有关。【原文】元皇中兴,披文建学,刘刁①礼吏而宠荣,景纯文敏而优擢。逮明帝秉哲,雅好文会,升储御极,孳孳讲艺,练情于诰策,振采于辞赋;庾以笔才逾亲②,温以文思...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是什么意思?
“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的意思是这部书之所以称为“文心”,是用来说明在写作文章时的用心的。这句话的出处:出自南·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原文: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昔涓子《琴心》,王孙《巧心》,心哉美矣,故用之焉。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与海”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站在山头上,感情就好像弥漫了山;在海边看海,想象就好像海水一般的澎湃。出自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指我们要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什么事情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原句如下:《文心雕龙神思》:“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

请问这句诗词出自哪里?作者是谁?什么意思?
晋人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首段 提问部分文字有误,原文是: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

三穗县13641357936: 辨析两个词在文中的作用 是什么意思,辨析是什么意思 -
步晴普辛: 基本信息 【词目】辨析 【拼音】 biànxī 【注音】ㄅㄧㄢˋㄒㄧ 【英译】 [discrimination] 【词性】动词 【语法】 并列式:辨+析 【基本解释】辨别,分析. 详细解释出处 (1).辨别分析.《北史·齐纪上·世宗文襄帝》:“ 神武 试...

三穗县13641357936: 成语的比喻 比喻故意陷害别人 -
步晴普辛: 【名称】:吹毛取瑕 【拼音】:chuī máo qǔ xiá 【解释】: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文心雕龙·奏启》:“是以世人为文,竞于诋呵,吹毛取瑕,次骨为戾.” 【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三穗县13641357936: 臣子向皇帝辞行称什么 -
步晴普辛: 臣子向皇帝上书言事,条议是非的文字的统称.包括《文心雕龙》中的"章表"、"奏启"、"议对"这三类.据刘勰的说法,"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可见在较古的时候,章、表、奏、议四者还是有区别的,后来这种...

三穗县13641357936: 奏议类是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包括《文心雕龙》所说的章表、奏启、议对三类 -
步晴普辛: 不太准确奏议类文体,多为臣子向君王进言的上行公文,是封建君主政权下大臣用来参政议政的常用文体.奏议文起源久远,早在《尚书》中就记载了许多大臣告谏君王的文辞.姚鼐《古文辞类纂》概括说:“奏议类者,盖唐虞三代圣贤陈说其君之辞,《尚书》具之矣.”秦代以前,臣对君的进谏之文称为“上书”.秦始皇将“上书”改称为“奏”.自汉代开始,随着国家文书制度的逐步完善,奏议文体的种类开始增多.刘勰说:“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章表》) 可见,表也算是奏议类的

三穗县13641357936: 轻清透明的近义词是什么? -
步晴普辛: 轻清透明的近义词是:晶莹剔透、 清澈见底.轻清透明: 轻:分量小,与“重(zhòng )”相对:~重.~型.~便 清:水或其他液体、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水.~泉 透明:形容透亮和明白.

三穗县13641357936: 识大体是什么意思? -
步晴普辛: 懂得事情的要领或有关大局的道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 清 昭连 《啸亭续录·善扑营》:“其后 文远皋宁 任金吾时,以其贱卒不宜近上前,因奏罢之,人称其识大体云.” 闻一多 《演讲录·八年的回忆与感想》:“这年头愈是年轻的,愈能识大体,博学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会挑剔小节.”

三穗县13641357936: 以躁开头的成语 -
步晴普辛: 躁言丑句 【拼音】:zào yán chǒu jù 【解释】:丑恶的言辞.

三穗县13641357936: 谨启的释义 -
步晴普辛: 犹敬白.书信常用语. 晋 何充 等《沙门不应尽敬表》:“是以复陈愚诚,允垂省察.谨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 孝景 讳 启 ,故两 汉 无称,至 魏国 笺记,始云启闻,奏事之末,或云谨启.” 唐 崔致远 《贺高司马除官状》:“下情无任忭跃之至,谨奉启陈贺.谨启.” 清 焦循 《与刘端临教谕书》:“ 循 顿首谨启 端临 先生足下.”

三穗县13641357936: 酌开头的四字成语 -
步晴普辛: 酌开头的四字成语 :酌古御今、 酌盈剂虚 酌古御今 [zhuó gǔ yù jī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指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出 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三穗县13641357936: 尚书 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步晴普辛: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书中文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