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课文原文

作者&投稿:蓟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端午的鸭蛋,传承的滋味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中,除了粽子这一传统美食,还有一样不可或缺的小吃——鸭蛋。如果你问我,端午的鸭蛋为什么如此特别,那我会说,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份传承的滋味。
粽叶飘香,鸭蛋生辉
端午节临近,家家户户总会飘出阵阵粽香。而此时,腌制鸭蛋也成了每家每户必备的节日准备。新鲜的鸭蛋被一层层粽叶包裹,浸泡在盐水里,静静等待时间的洗礼。粽叶的清香与盐水的咸味相互融合,赋予了鸭蛋独特的风味。
时间的馈赠,咸香回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盐水中的盐分逐渐渗透进鸭蛋中,鸭蛋的蛋清变得咸香紧实,蛋黄则呈现出晶莹剔透的琥珀色。咸香的滋味在口中缓缓释放,留下令人回味的悠长余韵。与粽子软糯的口感不同,鸭蛋的咸香为端午的美食增添了一抹刚劲。
腌制与传承,文化的印记
鸭蛋腌制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传,古人将鸭蛋与粽子一起煮熟,用来驱邪避害。久而久之,这种习俗流传下来,成为端午节中不可或缺的饮食文化符号。腌制鸭蛋的过程,也是传承手工技艺的体现。每一颗鸭蛋,都承载着先人的智慧和传统。
端午记忆,味蕾的乡愁
对于在外漂泊的人来说,端午的鸭蛋更是一份家乡的记忆。当粽子包裹的香气勾起童年回忆时,一颗鸭蛋的咸香总能让人瞬间回到家乡。那是母亲忙碌的身影,是儿时伙伴的笑声,更是一种割舍不掉的乡愁。
传承与创新,美味的延续
随着时代的发展,鸭蛋的腌制方法也在不断创新。除了传统的盐水浸泡,人们还尝试了香料腌制、茶叶腌制等各种方式,丰富了鸭蛋的风味。但无论如何创新,那份传承的滋味始终不变。鸭蛋的咸香,代表着我们对传统文化的敬重和对家乡美食的热爱。
舌尖上的文化,岁月的沉淀
端午的鸭蛋,不仅仅是味蕾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从腌制的技艺到节日习俗,从童年的记忆到对家乡的思念,这颗小小的鸭蛋就像一颗文化纽带,将我们与传统紧紧相连。在岁月的长河中,鸭蛋的咸香滋味,将永远是端午节中那份抹不去的记忆。

  端午的鸭蛋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避邪吗?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端午的鸭蛋》教学简案

  【教材简析】

  《端午的鸭蛋》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主题是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对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汪曾祺《端午的鸭蛋》的内容不算难,关键是如何欣赏本文独具特色的汪氏语言,感受作者对家乡的浓郁情感和文章蕴含的生活情趣。

   【教学目标】

  1.品味鸭蛋的“滋味”“情味”“趣味”,感受汪曾祺先生平淡而有味的语言魅力。

  2.了解端午的风俗,感受不胜枚举的“风味”,关注民俗文化。

  【教学重点】

  品读,咂摸“鸭蛋”的滋味、情味、趣味。

   【教学难点】

  在感受故乡浓浓的情味的时候渗透民俗文化元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阅读久负盛名的“鸭蛋”

  咂摸色香俱佳的“滋味”

  把玩意犹未尽的“趣味”

  品读真挚深沉的“情味”

  发现不胜枚举的“风味”

  三、品读鸭蛋

  1.咂摸色香俱佳的“滋味”

  导引:在端午节,高邮人是一定要吃咸鸭蛋的,高邮的咸鸭蛋到底有什么特点,如何吃,滋味怎样?

  品味:好的语言有造型的功能,我们来品味咀嚼文中有此功能的句子,看看妙在何处?

  2.把玩意犹未尽的“趣味”

  导引:色香味俱佳,充满童趣味的高邮鸭蛋,那可是其他地方的咸蛋比不了的。其他地方的咸蛋,是什么样的呢?

  导引:就像贾平凹对陕西的羊肉泡馍情有独钟一样,汪老对高邮的咸鸭蛋也是如痴如醉,难道他们念念不忘的仅仅是家乡的美食么?

  四、走进民俗

  发现不胜枚举的”风味“

  1.速读第一段,迅速筛选出端午节的风俗。

  2.你觉得哪种风俗最有趣?

  小洁:各种风俗够了出一幅充满民俗味儿的端午节风情图,传统节日是文化,传统美食亦是文化,蕴含着无穷的乐趣,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发掘浓郁民俗风情和文化意味,让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附:板书




端午的鸭蛋怎样渗透法制教育
【教材分析】《端午的鸭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主要内容与民俗有关,旨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间文化,通过民俗风情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韵味。【学情分析】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独特体验和看法。但他们对...

端午的鸭蛋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课文第1段,说“端午”,介绍端午的种种风俗。第2、3段,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第4段涉及端午的鸭蛋,着重写端午的“鸭蛋络子”。第5段写吃鸭蛋、玩蛋壳。第6段是补笔。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后面词语的解释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后面词语的解释【风俗 风尚】词义辨析 相同点:都是名词,都含有风气、习惯的意思。 不同点:“风俗”是指某地区长期形成的风气、习惯、礼节等;“风尚”,着重指社会

《端午的鸭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家乡的鸭蛋?
挑鸭蛋、挂鸭蛋、吃鸭蛋、玩鸭蛋壳四个方面

端午的鸭蛋课后词义解释
腌:用盐浸泡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苋菜: 苋科。一年生草本。叶卵圆形或菱形,绿或紫红色。夏季开黄绿色小花。开花时主茎肥大质脆。原产热带亚洲,中国南方广为栽培。嫩茎叶是普通蔬菜。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城隍庙: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肃然起...

端午的鸭蛋佳句赏析
2、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剖析:"出鸭。。鸭多",作者好用短句,有时一句一断,大有生活中说一句停一下,略想想后再接着说的神态。采用连环承接的方式,说明家乡盛产咸鸭蛋。 祝你生活愉快! 4.端午的鸭蛋找五个句字赏析 1、我在苏南、浙...

课文《端午的鸭蛋》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
我认为这个结尾才是整个散文的经典之处为什么我这么认为:1、这个结尾的联系上下衔接的天衣无缝又自然流畅。从“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联想到小时候所读的囊萤映雪故事,其中“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自然而然的把读者的思绪一下带到古代场景,古今相互连接成一条时空线,一...

汪曾祺高邮咸鸭蛋在初中哪篇课文中
汪曾祺高邮咸鸭蛋在初中《端午的鸭蛋》课文中。《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文布局清晰,各情节环环相扣,一丝不...

《端午日》最后捉鸭子的场景扩写
端午节捉鸭子时,可热闹了!会水的人一个个赤膊跳下水去。没经验的人,被鸭子折腾的团团转,刚要扑向一个鸭子,说时迟,那是快,鸭子察觉到了,拼命的扑腾起翅膀,捉鸭人不仅没抓倒鸭子,还被鸭子弄得满脸是水,却只能在那理苦笑,无可奈何。而有经验的人却不同了。一抓一个,一下子把好多鸭...

《端午的鸭蛋》文中引用了袁枚的文章说明了什么?
引用袁牧的著作,突出高邮的鸭蛋历史久远,名气大,有史可据,也增添了文章的特色。

甘肃省18652296627: 初二《端午的鸭蛋》中袁枚的古文翻译~~~急要 -
雀风复方: 原文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知.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吃腌蛋要以高邮腌治的最好,蛋的颜色细腻蛋黄的油特别多,高文端公特别喜欢吃.吃饭时,先夹起来让客人先吃,放在盘子中.吃高邮腌蛋时,要带着壳切开,蛋黄和蛋白要全部食用,不要只吃蛋黄而不吃蛋白,那样的话味道就会不全了,蛋中的油也会流走.

甘肃省18652296627: 求《端午的鸭蛋》课文 -
雀风复方: 五月初五端午节,系百索子、做香角子,各种风俗带给人多少乐趣.单是一个小小的咸鸭蛋,就有说不完的美妙之处.倘若没有一种故乡情结,没有一颗超然自在的心,谁能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咂摸出如许滋味?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

甘肃省18652296627: 初二下册语文课文端午节的鸭蛋 -
雀风复方: (1)端午的各种风俗习惯:渲染气氛,设置背景(2-6)家乡鸭蛋的风俗趣事 第一层:家乡鸭蛋的名声和特点 第二层:挂鸭蛋络子的风俗习惯 第三层:鸭蛋壳的联想

甘肃省18652296627: 端午节的鸭蛋 课文简介 -
雀风复方: 第1段以“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开头,介绍了“系百索子”,“做香角子” ,“贴五毒、贴符、喝雄黄酒”等风俗;又列举了“放黄烟子”吃“十二红”这两种较为独特的风俗.七种风俗,娓娓道来,精彩纷呈,显现了乡土生活的...

甘肃省18652296627: 初中有篇课文 好像是高邮的鸭蛋叫什么 -
雀风复方: 八年级下册,端午的鸭蛋(节选) 汪曾祺节选: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甘肃省18652296627: 《端午的鸭蛋》《吆喝》《春酒》《俗世奇人》(都是八下人教版的语文课文)的中心…… -
雀风复方: 《端午的鸭蛋》 通过描写家乡鸭蛋,抒发了作者 思念家乡怀念,《吆喝》 通过对老北京吆喝声的描写,写出来作者对老北京吆喝的怀念 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包含着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有一点惋惜.春酒》 通过对作者儿时母亲 酿春酒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春酒的怀念

甘肃省18652296627: 急求《端午的鸭蛋》中平淡而有味的语句,并加以说明.八年级下学期课文《端午的鸭蛋》中平淡而有味的句子 选一例加以说明、、、、、 -
雀风复方:[答案] 多了去了,二三自然段全是赏析: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侧面写出了汪曾祺对写作语言上平淡而有味的追求

甘肃省18652296627: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端午的鸭蛋》后面词语的解释 -
雀风复方: 【风俗 风尚】词义辨析 相同点:都是名词,都含有风气、习惯的意思. 不同点:“风俗”是指某地区长期形成的风气、习惯、礼节等;“风尚”,着重指社会上形成的习惯、习性,多带褒义.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 【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

甘肃省18652296627: 急求《端午的鸭蛋》中平淡而有味的语句,并加以说明....
雀风复方:多了去了,二三自然段全是 赏析:体现了作者对家乡咸鸭蛋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侧面写出了汪曾祺对写作语言上平淡而有味的追求

甘肃省18652296627: 人教版语文书八下各课文出处 -
雀风复方: 1 藤野先生 选自[朝花夕拾] 2 我的母亲 选自[胡适自传 3 我的第一本书 选自[文化名人亿学生时代 4 列夫·托尔斯泰 选自[三作家 5 再塑生命 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6 雪 选自[野草 7 雷电颂 选自[屈原 8 短文两篇 选自[龙.虎.狗 9 海燕 选自[春天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