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段的说法的解释

作者&投稿:潘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每个年龄段的说法?~

  1、孩提—两三岁 2、龄年—男八岁 3、髻年—女7岁 4、总角—幼年泛称 5、黄口—10岁以下都称 6、舞勺之年—13岁至15岁 7、舞象之年—15岁至20岁
  8、金钗之年— 女孩12岁9、豆蔻年华—女13岁 10、及笄之年——女15岁
  11、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女16岁12、桃李年华——女20岁
  13、花信年华—女24岁 14、标梅之年— 出嫁时15、半老徐娘——女30岁
  16、弱冠— 男性20岁17、而立之年—30岁18、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40岁
  19、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50岁
  20、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21、古稀、杖国之年,致高之年、致政之年—— 70岁
  22、杖朝之年——男性80岁 23、耄耋之年——80-90岁泛称 24、鲐背之年—年至90岁
  25、期颐——迨至百岁


  另一版本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称呼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杨权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也谈古代年岁的别称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龆龀:指儿童。
语出《韩诗外传》卷一:“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齿……”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记》。

破瓜之年:指十六岁女子。
这是旧时文人将“瓜”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通俗编·妇女》:“宋谢幼 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八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破瓜之年”亦谓六十四岁。《通俗编》又云:“若吕岩赠张泊诗:‘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有室之年,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故“有室之年”就是结婚之年。语出《礼·曲礼上》。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花甲重开:一百二十岁。
古稀双庆:一百四十岁。
此外,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耆老”,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大耋”。亦有泛称老人为“龙钟”、“潦倒之年”的。《广韵》:“龙钟,竹也,老者如竹枝摇曳,不治禁持。潦者,路之流水也,其颠倒阻滞,如人之遭际 ,故云。”

年龄称谓
总角:指童年。
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以后称童年为“总角”。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指童年。
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

束发:指青少年。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及笄:指女子15岁。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
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弱冠:指男子2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而立:指30岁。
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不惑:指40岁。
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艾:指50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

花甲:指60岁。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古稀:指70岁。
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
《后汉书·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鲐背:指长寿老人。
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期颐:指百岁。
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拭《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古代年龄称谓
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 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

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距。”

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吧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二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另外还有: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zdshi dao ?


古代说芳龄二八,具体指多少岁?
古代说芳龄二八,具体指十六岁。详细解释如下:在古代,对于年龄的称谓有着特定的说法和习惯。其中,“芳龄二八”指的就是十六岁的年轻女子。这里的“二八”是一个计龄方式,直接表示的是十六岁这个年龄段。在古代文献或者文学作品中,常常用类似的方式来委婉地描述年龄,增添了一种...

古人对于各个年龄阶段的说法是什么?如:二十岁(弱冠之年)
1. 孩提——两三岁 2. 龄年——男孩八岁,神气销暑之岁 3. 髻年——女孩七岁 4. 总角——幼年时期,通常指儿童 5. 黄口——十岁以下的儿童都被称为黄口 6. 舞勺之年——男孩十三岁至十五岁 7. 舞象之年——男孩十五岁至二十岁 8.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9. 豆蔻年华——女孩十三...

为何在民间会有人到50岁,决定寿命长短的说法?
在民间,有一种说法认为人的寿命长短在50岁时会迎来一个关键转折点。医学研究指出,50岁是个高风险年龄段,此时人们更容易遭受各种疾病的侵袭,且一旦患病,后续随着年龄增长,疾病发生的几率会降低。50至60岁间,是人们生命中的一个高危期。在这个年龄段,身体更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将持续一...

男人岁数明九暗九有什么说法
"男人岁数明九暗九"是一种流传较广的俗话 其中的 "明九" 指的是男人岁、 岁、49 岁、59 岁等在公众眼里容易发生重大转变的年龄段,而 "暗九" 则是男人岁、89 岁等“九”出现在年龄的末位,容易被人们关注和加以评价 这个说法主要传承于民俗文化中,存在一些传说和传统观念,但并无科学依据同时...

年龄划分古代
在我国古代时期对于年龄是有着很多种说法,并且对于不同的年龄段也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就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称谓吧。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7岁(女)——髫年;8岁(男)——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即乃稚气未脱的少儿代称也;13岁(女)...

古人关于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说法.比如二十岁是:弱冠之年.那:三十...
代年龄的说法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稀 年龄趣谈 不满周岁的儿童――襁褓 2-3岁――孩提 童年——总角,垂髫 8岁(男)——龄年 10岁以下――黄口 10岁(女)——髻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14岁(女)――豆蔻年华 13—15岁——舞勺之年 15岁(女)...

儿童的年龄范围是几岁到几岁
儿童的年龄从广义上来讲,从出生到18岁之前都应该属于儿童。儿童根据不同年龄段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新生儿阶段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28天之内;婴儿时期是指一岁之前;幼儿期指1-3岁之间,学龄前期指6-7岁上学之前,在三岁之后都称之为学龄前期,学龄期指6-7岁到青春期之前,青春期一般是10岁...

儿童时期是怎样划分年龄阶段的
一般范围是10--23岁,且女孩一般比男孩早2年。随地区、气候、种族而异,中国大部分地区女孩自10~13岁、男孩自12~15岁开始,分别在18~20岁完成,上述各时期各有特点,但也有连续性。⑧成童。年龄稍大的儿童。或谓八岁以上,或谓十五岁以上,说法不一。引申指神童。

为什么说73岁和84岁是老人的两道坎?有什么说法?
73岁和84岁被认为是老人的两道坎,这种说法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数字的特殊意义和象征。在中国文化中,数字7和数字8都有特殊的象征意义。首先,数字7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一个吉利的数字,代表着完美和圆满。然而,当年龄达到73岁时,人们认为一个人已经度过了人生的大部分阶段,进入了晚年。此时,身体和...

古人关于各个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说法,你知道几个?
2-3岁-孩提 女孩7岁-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总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像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年龄段的几种说法 -
舒奚儿童: 俗话说: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五十知天命 六十花甲 七十古来稀 八、九十岁为耄耋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年龄段的划分,分别怎么称呼》? -
舒奚儿童: 中国传统年龄段的划分: 童年:1___7岁;少年:8___16岁;青年:17__29岁;而立:30岁;(旧称:而立之年)耳顺:40岁;(旧称:耳顺之年)知天命:50岁;(旧称:五十而知天命)花甲:60岁;(旧称:六十花甲)(古稀:70岁;(旧称:古稀之年)耄耋:80__99岁;(旧称:耄耋之年)高寿:100岁以上.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各个年龄段在古时候的说法 -
舒奚儿童: :婴幼儿时期 :小孩会笑要人提抱的年龄阶段,后指2-3岁儿童 龆龀:小孩换 ,后指7-8岁的孩子 :儿童头发不加收束,自然下垂.后指儿童.又称髫岁, ,髫龄,髫发. :儿童把头发收束起来扎在头顶两旁的 .代指幼年. 9岁 九龄:为9岁....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现时童年 少年 青年 中年 老年的含义和年龄划分标准 -
舒奚儿童: 联合国曾在一份文件中把14岁至25岁的人称为 “青年人口”.而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是:44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45~59岁的人被列为中年;60~74岁的人为较老年(渐近老年);75~89岁的人为老年;90岁以上为长寿者.按照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青年是指十五六岁到30岁左右的人生阶段.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权威的说法.但是,这个解释无法得到压倒性的支持,在某知名门户网站,开设了“您认为青年上限多少岁合适”的互动.记者统计了一下,在参与其中的5万多名网友中,支持28岁的占18%,支持30岁的占28%,支持35岁的占29%,支持40岁的占25%.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将它们按从小到大得顺序排列而立、花甲、耄耋、弱冠、古稀、知命、不惑、豆蔻、期颐(这些全是古代对不同年龄的代称说法)能不能加以解释一下是那个... -
舒奚儿童:[答案] 而立期颐豆蔻耄耋花甲古稀知命弱冠不惑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各年龄段时古文说法!例如:知天命代表五十岁.其余的岁数的古文说法各是什么? -
舒奚儿童:[答案] 襁褓:婴幼儿时期 孩提:小孩会笑要人提抱的年龄阶段,后指2-3岁儿童 龆龀:小孩换乳牙,后指7-8岁的孩子 垂髫:儿童... 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古代年龄的叫法 -
舒奚儿童: 年龄称谓年龄称谓是古代指代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称谓来表示.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古代年龄称谓:垂髫 束发 弱冠 而立 不惑 知命 花甲 古稀! 耄耋 期颐 都表示 -
舒奚儿童: 古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都有一些特定的称谓,比如经常听说的“豆蔻年华”中的豆蔻就是指女子十三四岁的时候,当然,除了豆蔻之外,指代不同年龄阶段的称呼也很多,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首先从出生开始的婴儿时期,一是三朝...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你知道古代对人的各阶段年龄的雅称吗?儿童时期称为 - 十三四岁
舒奚儿童: 童年到老年的各年龄段在我国古代都有特定的称谓,这些雅称符合古代各年龄段人群的体貌特征及身体状况,形象贴切,如今品味起来依然令人口内生津满脑留香,别有一...

谢家集区17081465774: 年龄的雅称:古人为什么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 -
舒奚儿童: 有关这个名称的来历有两种说法,分别解释如下: 1、花甲,指60岁.花甲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2、又一种说法是,人的指甲根部有一道白色的痕迹,到了六十岁,随着身体的愈加衰老,这道白痕就会消失不见,故而称作"花甲".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身体好的人超过六十岁,白痕还在,而有的人身体衰弱,未到六十岁也有可能没有白痕.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