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赠元稹原文及赏析

作者&投稿:超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白居易《赠元稹》原文及赏析

  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

  所得惟元君,乃知定交难。

  岂无山上苗,径寸无岁寒。

  岂无要津水,咫尺有波澜。

  之子异于是,久处誓不谖。

  无波古井水,有节秋竹竿。

  一为同心友,三及芳岁阑。

  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

  衡门相逢迎,不具带与冠。

  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

  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

  诗歌的互答只消一杯酒就够了,而生命的互答则需要彼此心灵的澄澈和苦难的磨砺。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诗歌中,唱和之作占据了相当的分量。事实上,诗人们聚在一起彼此开题酬答,激扬文字,一直以来都是一道特有的文化风景。满腹经纶的文人们需要一个激发灵感的空间,更需要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而宴饮、离别、聚会恰恰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氛围。在觥筹交错之中,一首首合辙押韵的诗和着酒香弥漫成沁人心脾的空气,飘散在中国历史的各个角落。在这其中,将这种风雅发挥到极致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他曾将一干文人邀至一湾小溪旁,在溪水中置一酒壶,酒壶随波漂至谁处,谁便要即席赋诗,赋不出便要罚酒,谓之“曲水流觞”。在铮淙的溪流声里,诗人们洋溢着才气,挥洒着豪情,但同时,也充满了炫技的浮躁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虚无。

  然而,在诸多的酬和之作中,我们还是发现了白居易和元稹。这两位唐代的着名诗人,像李白和杜甫经常被人们合称为“李杜”一样,他们在中国唐代诗歌史中,也以“元白”这样的命名矗立起一座高峰,二人互相赠答唱和的诗歌达千首之多,实为中国诗坛罕有的佳话。如果说李白杜甫在诗风、性格和人生际遇上有着太多的不同,那么白居易和元稹则相反,他们不仅在诗歌的创作风格上相近,同属一个流派,更有着相同的性格和命运。贞元十八年(802)冬,白居易和元稹同应吏部的考试,同时登科,又同授秘书省校书郎的官职。“同年”当然是白居易和元稹结交的前提,而更重要的是,性情相投才是二人义结金兰的基础。同在朝中为官,他们都不满自安史之乱后长安萎靡黑暗的政治风气,他们渴望施展自己的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而,他们实在太孤独了,朝堂充斥着陈腐的气息,所有的人都醉卧其中,只有白居易和元稹是清醒的,而这种清醒所带来的只能是痛苦。“自我从宦游,七年在长安。所得唯元君,乃知定交难。”当两颗孤独的心在黑暗中相遇,友情也便注入了一份沉实而厚重的力量。

  性格决定命运,磨难注定成为考验这对诗坛双生子友情的风刀霜剑。元和三年(808),元稹因不畏权势,招致执政者的忌恨,被贬为东川审察狱事,此后不久,由于其劾奏官吏,不徇私情,又在回长安途中与飞扬跋扈的出使宦官发生冲突,得罪当朝权贵,再次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白居易闻听此事,立刻联合友人三次上书营救,均未果。感伤之余,白居易赋诗二十首相赠,说:“意者欲供足下在途中讽读,且以遣时日,销忧懑,又有以张直气而扶壮心也。”而元稹在赴任路上,也将所思所感,写成十七首诗回赠给白居易。走在贬官路上的元稹心境难免凄凉,但我想他一定不会孤独,哪怕前方是荒郊野径,头顶是蔽日的阴霾。挚友的二十首诗此刻就是二十丛燃烧的火焰,它们不仅照亮前路,更照亮心灵。

  “元白”之交最让人感动的就是这一点,他们可以用诗歌相互取暖和照明。就在元稹经历人生起伏的同时,白居易的宦海生涯也开始出现波澜。元和六年(811),白居易母亲病逝,按照当时的官制,他必须辞官为母守孝三年,守孝期间,暂停俸禄,只能靠务农生活。然而,此时的白居易与元稹间并没有停止书信往来,相反,他们在这个时期的酬和诗却达到了一个高潮。在洋洋洒洒的诗篇中,我们看到的是挚友间的相互鼓励,是彼此心灵的热烈交流。除了提供精神的热力,元稹还从自己本就不多的俸禄中拿出一部分来资助白居易,使白居易得以度过生命中那段窘迫的时日。及至后来,白居易官贬江州司马,后定居东都洛阳,元稹转官四川通州,后调回长安,我们发现,在近二十年的宦海沉浮中,诗歌已经成为二人重要的生命纽带,是诗歌,让两位身处逆境的诗人变得天涯咫尺,同样也是诗歌,让彼此生命里的冬天不再寒冷。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堪称元稹诗歌的压卷之笔,据说是元稹为悼亡妻而作,但我更相信这是“元白”友情的真实流露。文人相轻,尤其是卓越的诗人,彼此更容易心存芥蒂,但在白居易和元稹身上,我们却感受不到文人骨子里的这份孤傲,相反,相互欣赏倒成为他们之间的主题。长庆四年(824)冬天,时任浙东观察使的元稹将白居易的两千一百九十一首诗歌编纂成五十卷,题名《白氏长庆集》,并激情作序。而白居易也在二人合编的《元白唱和集》的基础上,又续编了《因续集》,两集相加共十六卷,收诗千余首。在这些浸染着真情的卷册中,我们可以看到,唱和,不再是文人们饮酒时的游戏,也不再是仓促堆砌的符号,而是成为了一种仪式,一种缔结生命的仪式。

  大和五年(831),元稹在颠沛流离中病逝,年五十三岁。噩耗传来,白居易肝肠寸断,为一生挚友写下泣血的祭文:“微之!六十衰翁,灰心血泪,引酒再祭,抚棺一呼……”这是一声痛失知音的哀呼,时隔千年,依旧声声在耳。




关于悼念亲人的诗句6
__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3、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__李忱《吊白居易》 1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5、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6、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

星期天之前,求《新唐书·列传第119·卓行》的翻译
阳城字亢宗,定州北平人。阳城性情谦虚敬肃简约朴素, 无论老幼,都一样对待。 远近的人都仰慕他的品行,前来求学的人接连不断。当地的人有了争执,不去官府而是到阳城处裁决。有一个偷盗阳城的树的人,阳城遇见了他,担心他会羞愧,就退步躲藏起来。阳城家中曾经断了粮,派仆人去借米,仆人拿米换...

卖炭翁作者?原文?请有识之士回答,谢了!
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原文】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

元稹不是花中偏爱菊全诗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

庐山草堂记原文和翻译
最后一段附记移居、庆贺及作记等事,虽是“记”体散文通有的格式,却透露出作者当时的思想情趣。 全文写景生动,叙事简洁,层次清楚,旨趣隽永。“春有锦绣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状,不可殚纪。”作者对庐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环境,落笔悠悠,却倾吐了真诚的爱恋和审美情...

白居易文言文短篇
居易自以逢好文之主,非次拔擢,欲以生平所贮,仰酬恩造。 居易与河南元稹相善,稹自监察御史谪为江陵士曹掾。翰林学士李绛、崔群上前面论稹无罪,居易累疏切谏,疏入不报。 上又欲加河东王锷平章事,居易谏曰:“宰相是陛下辅臣,非贤良不可当此位。锷诛剥民财,以市恩泽,不可使四方之人谓陛下得王锷进奉,...

古诗除夜白居易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于洛阳,享年75岁,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于洛阳香山。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著有《白...

白居易和元稹两人的关系好吗
白居易与元稹一起登科,一起在朝任职,又在同年被贬,同年生子,相似的经历,一样的文学素养,把他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二人成为挚友后,无论谁在哪里,赠、寄、酬、唱、和、答诗总是不断。大和二年(828年),共同编纂了元白唱和总集《因继集》共十七卷。白居易与元稹间的诗文来往最多,下面选...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二专题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 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 解析:A项,致仕:辞官归家。 答案:A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B.久之,转中书舍人\/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 C...

元白是哪两位诗人
“元白”是元稹、白居易的并称,“元白”并称’在唐代即已盛行。中唐以元稹、白居易为代表的诗歌流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他们发起新乐府运动,强调诗歌的惩恶扬善,补察时政的功能,语言方面则力求通俗易解。走了一条与韩孟诗派完全不同的创作道路。清人赵翼说:“中唐诗以韩、孟、元、白为最...

博乐市18358268601: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该如何赏析 -
游黛方希: 秋雨中赠元九 白居易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赏析】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元九,即元稹,是白居易的好友,二人并有诗句,称“元白”.前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落叶”“青苔”“凉风”“暮雨”共同营造了一个凄凉悲苦的意境.秋风秋雨愁煞人,何况思念之人不在面前! 后两句为:“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可见因秋而思友,然而眼前之景勾起的不仅仅是思友之情,更勾对年华易逝悲叹,白发(二毛)将生,不觉距老年临近了(白居易长元稹七岁).以景寓情,委婉含蓄,虽语调沉郁,却韵味有致.

博乐市18358268601: 残灯无焰影幢幢 残灯的喻意“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的写法和赏析 -
游黛方希:[答案] 残灯 表示心境的悲凉 下面的是百科里面的 诗中“垂死病中惊坐起”一语,是传神之笔.白居易曾写有两句诗:“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这是白居易在元稹初遭贬谪、前往江陵上任时写的,表现了他听到送信人敲门,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元稹来信...

博乐市18358268601: 赠君一法解孤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 -
游黛方希:[答案]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

博乐市18358268601: 求白居易的寄元九的赏析.一句一句的赏析寄元九 白居易一病经四年,亲朋书信断.穷通合易交,自笑知何晚.元君在荆楚,去日唯云远.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 -
游黛方希:[答案] 我病卧在床,那些亲朋的舒心已经很久没有来往了,穷困时候才知道原来人心是样子,可笑啊我知道的这么晚.元兄你远在荆... 要不是因为我这久病之身和多舛的命运,我哪里能够知道平生所交的朋友,有那些是深交呢? 元稹和白居易当时合成元白,...

博乐市18358268601: 白居易的秋雨中赠元九表达修辞手法 -
游黛方希: 《秋雨中赠元九》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简析: “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这两句是说,青苔地上落满红叶,秋天的悲凉气氛,实令人不堪忍受,何况又是凉风劲吹,晚间落雨的天候. “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可见因秋而思友,因秋而悲叹年华易逝,白发(二毛)将生,不觉距老年临近了(白居易长元稹七岁).以景寓情,委婉含蓄,虽语调沉郁,却韵味有致.--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佳句赏析》.

博乐市18358268601: 望驿台翻译 -
游黛方希: 望驿台 唐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 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 居人思客客思家. 全文翻译 靖安宅里,天天面对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望驿台前,春意阑珊,花儿纷纷飘落到地面.两处美好的春光,在同一天消尽;此时,家中人思念着出门在外的人,出门在外的人同样也思念着家中的人.

博乐市18358268601: 赋得古原草送别写的是()送()去荒城中 -
游黛方希: 赋得古原草送别写的是(白居易)送(元稹)去荒城中

博乐市18358268601: 白居易的作品 -
游黛方希: 赋得古原草送别琵琶行 并序长恨歌宫词贺雨题岳阳楼读张籍古乐府哭孔戡凶宅梦仙观刈麦题海图屏风羸骏废琴李都尉古剑问刘十九云居寺孤桐月夜登阁避暑初授拾遗赠元稹哭刘敦质答友问杂兴三首宿紫阁山北村读《汉...

博乐市18358268601: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诗句意思和红胜火绿如蓝的意思 -
游黛方希: 【诗句意思】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 【出自】《忆江南·江南好》 【作者】唐代:白居易拓展资料 【赏析】 此词写江南春色,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这种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 诗歌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表现了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博乐市18358268601: 求 白居易 同心一人去 坐觉长安空 完整透彻的理解、 -
游黛方希:[答案] 仕途坎坷、良友别离.白居易与挚友元稹相交达30年之久,友情深厚,曾分别被贬而天各一方,所以白诗中的许多.“感伤”其实都是遥寄元稹以托思念之情.如《别元九后咏所怀》“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同心一人去,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