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确定一个人犯罪时是否是故意的

作者&投稿:言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怎样确定一个人犯罪时是否是故意的?~

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主观心理态度。犯罪故意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两种:
1、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故意犯罪中的绝大多数犯罪由直接故意构成,只有少数故意犯罪如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放火罪、爆炸罪等,则既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也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

行为是否是法律规定为犯罪,也就是罪刑法定原则,至于危害社会情节可以参考追诉标准判断轻重。

这实际上可以是一篇论文,三言二语的,确实无法表达清楚。对于犯罪故意,要从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来把握;对于“目的犯”的特定目的可从其客观行为判断;对于特定犯罪对象认识是否“明知”应综合相关环境判断。

从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类型看,相当数量的犯罪尤其是暴力型犯罪或者以积极作为方式实施的具有特定目的的犯罪行为,主观罪过状态大都能从客观行为中推断或者反映出来,只有存在结果加重情形的犯罪,主观罪过的证明对行为定性才有意义。

一、犯罪故意的一般证明标准

犯罪的主观故意,要从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予以审查确定。

(一)从认识因素来看

要审查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是否能合乎逻辑地推导出被追诉人意识到自己正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对行为引发的危害结果主观上是明知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判断:

1.现有证据(如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能够直接证明被追诉人对实施的行为危害性认识上是清楚的。

2.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实施危害行为时的神志是清醒的,没有证据表明被追诉人存有精神障碍。

3.有证据证明不存在任何外界因素阻碍被追诉人对危害行为性质的判断。

4.有证据表明被追诉人在某一领域接受过专门教育,或者根据被追诉人对某领域的熟知程度,或者根据被追诉人的工作性质,可推断被追诉人能够分辨实施的危害行为的性质,并能判断行为产生的危害结果。

当然,对被追诉人主观认识因素的判断,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和被追诉人的状况,决定具备上述一项或者几项,方能判别被追诉人是否能够认识到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性质及其后果。

(二)从意志因素来看

要审查被追诉人对危害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引起的危害结果是否积极追求或者放任不管。主观意志是人的内在心理活动,必然通过客观行为表现出来,故被追诉人的主观意志状态可通过其实施的外在行为审查确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判断:

1.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实施犯罪积极准备犯罪工具,或者为实施犯罪创造条件,如对被害人进行跟踪、踩点、提前了解犯罪对象的外部环境或者排除犯罪障碍等。

2.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实施犯罪积极组织、拉拢他人共同参与,或者积极寻找作案空间和作案对象。

3.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实施了以侵吞或者非法占有他人或者公共财产为目的的危害行为的,或者为获取物质利益或者其他财产性利益而实施行政法规禁止的危害行为。

4.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实现犯罪目的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旨在实现犯罪目的(意图)的侵害行为。

5.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以实施部分行为为诱饵骗取他人财物,或者胡编谎言骗取他人信任,以实现犯罪意图的,或者为实现特定目的,积极游说,拉拢说服他人实施某种合法或者违法的行为。

如果具有下列情形,则应当认定被追诉人对受追诉的行为引发的危害结果采取的是放任的心理态度:

1.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追求其他合法或者违法目标不顾行为可能导致的危害后果。

2.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为追求其他特定目的,严重违反特定领域的规章制度,或者对发现的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避免或者修补而听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3.有证据从正面直接证明被追诉人不计后果,对将要发生的危害后果放任不管。

二、“目的犯”特定目的的证明

我国刑法中的目的犯是指以特定目的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直接故意犯罪形态,属于直接故意犯罪的范畴。目的犯主观要件除具备故意犯罪的一般要求,还要审查被追诉人主观上是否具有刑法分则规定的具体犯罪的特定目的。对犯罪目的的证明,可从以下几方面判断:

1.从被追诉人对实施犯罪行为动机、起因、条件的供述内容判断或者推导。

2.从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予以判断。重点从被害人陈述其遭受侵害的过程的有关内容进行判断。如,要证明诈骗罪非法占有的犯罪目的,可从被害人的陈述判断被追诉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

3.从其他证人证言的内容中判断。即从证人证言的相关内容推断被追诉人实施犯罪时的目的。如,对绑架罪中勒索财物犯罪目的的判断,可从被害人亲属的证言中判断被追诉人挟持被害人,是否出于勒索财物的目的,被追诉人是否向被害人亲属索要过财物,是否以交付一定数量的财物作为释放被害人的条件等等。

4.从被追诉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本身进行推断。例如,要认定被追诉人具有集资诈骗罪非法占有的目的,可通过对其实施的具体行为予以推断。如果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携款而逃;任意无度地挥霍集资款,无法归还集资款的;使用集资款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无法返还集资款;实施其他欺诈行为,拒不返还集资款,或者致使集资款客观上无法返还的等等。具有这些情形之一的,就可推断被追诉人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目的。

三、“明知”的证明

刑法分则对某些故意犯罪的犯罪对象从认知因素上作了“明知”的限定,如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都要求被追诉人实施犯罪行为时对特定对象的明知。对这类故意犯罪的主观故意的证明,除有证据证明犯罪行为人实施犯罪时主观上对危害行为及危害结果有明确的认识,还要证明犯罪行为人对犯罪对象所处的状态是“明知”的。

对特定犯罪对象认识“明知”的证明,关键要审查是否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实施犯罪前对构成犯罪的特定对象的性能状态是否清楚。如果具有下列条件的,就可以断定被追诉人对特定犯罪对象的状态是明知的:

1.现有证据能表明被追诉人曾被告知,或者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相关机关的宣传,已经知晓特定对象所处的状态。如被追诉人通过司法机关的通缉令,已知晓对方是犯罪分子。又如工商管理部门曾对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样式在电视节目或者开设的宣传栏目展示过,并明令禁止再行销售的,被追诉人还依然销售该商品。

2.现有证据能证明被追诉人就被追诉的犯罪涉及的特定对象所处的状态曾被专业机构或相关管理部门告知过。如被追诉人曾被医院告知患有性病,还进行卖淫、嫖娼。

3.有证据证明被追诉人曾受过专业培训,并根据被追诉人的知识结构和工作经验,能够判断其熟知被追诉的犯罪涉及的特定对象所处的状态。

4.有证据表明被追诉人以明显低于市场同类商品的价格获得特定商品,再将该商品出售牟利,据此可以推断出被追诉人对特定对象所处的伪劣、假冒状态是清楚的。

5.现有证据能证明被追诉人以明显高于市场的价格为他人提供金融转账、资金账户以及其他金融协助服务,或者现有证据能证实他人请求提供金融帮助的方式和渠道诡秘。

6.有证据表明被追诉人曾被告知或者以明显优厚的报酬为他人提供劳务服务。

7.现有证据能够表明被追诉人获得特定物品渠道不正当,与市场通行价格相差甚远,用途不正当等。

对构成特定犯罪对象所处状态明知的判断,要根据案件具体情况,有的只要根据上述标准的一项,有的则要结合几项才能判断,得出是否明知的结论。




为什么罪犯要叫犯罪嫌疑人?
当事人在法院还没有判决之前是不能确定他是一定有最的,所以称为犯罪嫌疑人。只要当法院经过审理才能确定犯罪嫌疑人到底是犯了什么罪或触犯了那条法律,根据法律来定罪。一旦依据法律确定有罪的话,那么这人就称为罪犯了

如果一个人犯了罪,征信中心能不能查得到
能,只是查询的权力并不是谁都有。用工单位,司法系统,或者是银行贷款之类的也是可以看到的,个人肯定是没法看到的。另外,如果犯罪时未成年的话,是不会写入征信系统的,档案里会有

"白银案"告破!如何通过DNA技术识别一个人?
这部影片揭示:DNA技术在确认真正的罪犯和发现无辜者方面发挥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作用,许多成功的案例对人们运用这一技术起到了鼓舞作用。在《凶手密码》这部影片中, DNA技术洗刷了一个人的犯罪嫌疑,特别是当这个人的犯罪嫌疑由其有罪的供述而得到强化时,它的意义就更加显著了。一个被告人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违...

犯罪嫌疑人只要不判刑就没有案底吗?
一般来说,犯罪嫌疑人只要不判刑,就没有案底。所谓的案底,一般就是指一个人过去的犯罪记录,也就是被法院判刑的历史记录。如果没有被判刑的话,即便是犯罪嫌疑人,也只是有嫌疑,没有确定犯罪。案底也被称为犯罪人员犯罪记录制度,在我国的法律中,一般是只有过犯罪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档案记录一般都...

如果一个人在被精神控制的情况下杀了人,那么要怎样定罪?
一个人之所以要对自己的行为负刑事责任,其基本的依据就是行为人的行为具备犯罪构成。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决定了刑事责任的有无;具备什么样的犯罪构成,决定了刑事责任的程度。(应当指出,行为是否具备犯罪构成是决定刑事责任有无的唯一的依据,但决定刑事责任轻重的因素除了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外,还包括...

已经确定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不去抓
已经确定犯罪嫌疑人,不去抓是因为警察系统要走程序。犯罪嫌疑人抓捕的流程如下:1、对于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人民法院决定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签发逮捕证,立即执行; 2、执行逮捕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执行逮捕时,必须向被逮捕人出示逮捕证,并责令被逮捕人在逮捕...

一个人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出处
百度知道 一个人为了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了面包...展开 是个胖子了 TA获得超过4095个赞 关注 成为第98位粉丝 “一个人为钱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犯罪,这个社会有罪;一个人为尊严犯罪,世人都有罪”,就这句论断,来源于拉古迪亚市长在81年前对美国人的“拷问”,还是仅是一...

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刑事违法性是指触犯刑律,即某一个人的行为符合刑法分则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对犯罪行为的否定的法律评价。在罪刑法定原则下,没有刑事违法性,也就没有犯罪。因此,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刑事违法性之违法具有不同于其他违法行为的特殊性。在法理上,违法行为可以分为民事违法...

怎么看一个人有没有撒谎?
之前看过一个美剧,讲的是一个私人侦探通过观察人的微表情来断定犯罪嫌疑人是否说了谎,从而帮助警方破案的故事。香港侦探剧也常常提到。那么就说几个明显的微表情断定人是否说谎的例子吧。1.在说话时或者说完话后下意识地摸鼻子,或者耳垂,下巴等地方 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信号,也是非常科学的判断依据...

如何判断主观状态
因此,认定行为人主观方面各要素,在刑事诉讼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刑事被告主观方面各要素的认定,与对他危害事实(判决有罪以前不宜称为“犯罪事实”)的认定一样,都是刑事诉讼程序中要解决的问题,其目的也是为了确定被告人是否构成犯罪。但是,相比之下,对刑事被告人犯罪主观方面各要素的认定,比对其危害事实的认定...

遂川县15343132372: 怎么样认定故意犯罪 -
舟娇双黄: 一、犯罪故意的一般证明标准 审查起诉要确定侦查机关(或侦查部门)移送审查的证据足以认定被追诉人具有实施被追诉的犯罪的主观故意,要从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予以审查确定. 从认识因素来看,要审查公安机关收集的...

遂川县15343132372: 盗窃罪怎么确定主观上是故意 -
舟娇双黄: 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结合盗窃罪的特点,笔者认为,盗窃罪的故意内容包括:明知自己秘密窃取行为会引起他人失去数额较大以上财物的危害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具体加以分析,盗窃罪的故意内容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两方面的内容.

遂川县15343132372: 故意杀人罪的故意如何判断?什么是“故意”? -
舟娇双黄: 故意就是指主观故意,就是动机、目的,他的目的就是想置受害人于死地. 很多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从行为上无法区分的,比如我拿刀扎一个人,如果经查我的目的就是想扎死他,那么无论是否杀死了,都是故意杀人,如果我就是想让他受到痛苦,怕我,而不想杀死他,那么这个行为就是故意伤害.

遂川县15343132372: 怎样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故意犯罪还是正当防卫? -
舟娇双黄: 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的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

遂川县15343132372: 怎么判断是故意杀人罪
舟娇双黄: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2、必须有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3、主体是一般主体;4、在主观上须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5、法律依据:《刑法》第四十八条 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遂川县15343132372: 犯罪人在实施犯罪作为的行为时是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 -
舟娇双黄: 直接故意犯罪. 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直接故意犯罪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 首先,此处的...

遂川县15343132372: 警方是如何判断出过失杀人和故意杀人? -
舟娇双黄: 这个要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人本人的行为表现出他并追求死亡结果,而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而导致他人死亡的结果,故意杀人就是行为人自身的行为表明他是追求死亡结果的.举例,嫌疑人深夜在山中打猎,遇到一黑影以为是狗熊将其射杀,结果是行人,这就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致人死亡.但如果嫌疑人晚上在居民区预谋杀害甲,但误将乙当甲射杀,这就是故意杀人,虽杀错对象,但其行为表明其追求死亡结果.

遂川县15343132372: 如何区分犯罪过失和犯罪故意 -
舟娇双黄: 鉴别犯罪过失和犯罪故意的办法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即为过于自信的过失,反之,不能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则属于间接故意.1、行为人是否同时认识到了阻碍结果发生的主客观条件;2、行为人是否有实际根据和理由,认为这些条件是存在的;3、在事先和事中,行为人是否有利用这些条件积极阻止结果发生的倾向和行为;4、当结果发生后即事后,行为人是否感到意外,并及时采取措施以防止危害结果进一步扩大.

遂川县15343132372: 刑法上怎样判断故意和过失犯罪 -
舟娇双黄: 你好, 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心态分为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犯罪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刑法》第十四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

遂川县15343132372: 法律一般靠什么来判断故意杀人的主观? -
舟娇双黄: 主观和客观相结合,主观解决的是罪过,客观解决的是行为,单纯的一项都不能成立犯罪,比如有杀人的意图,但未任何行为表示,仅限于口头的说说,不能成立犯罪,如果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就可能构成犯罪预备,就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了;如果确实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后果,没有故意和过失,则完全是意外事件,也不能构成犯罪.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