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评价一下三国里的赵云,最好是自己的关点,字数越多越好,谢谢!

作者&投稿:墨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演义》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字数越多越好~

曹操人物形象的探究
一、课题提出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鱼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调寄《临江仙》

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一首扣人心弦的不朽史诗。娓娓道来,是一个个流传千古的故事;细细品读,是一串串刻骨铭心的名字。历史早已尘埃落定,唯有滔滔江水奔腾不息。然而,那笼罩在心间的迷雾却久久挥之不去;那响彻过去战场的号角余音仍然回荡在耳际;还有那奔腾飞跃的战马的声声嘶鸣,如明亮的笛,哀怨的琴,在萧萧秋风奏出动人的神韵。

说起三国,人们自然而然地谈到爱民如子的,仁义无双的刘备;忠义双全,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他们以其忠义仁德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的竭力推崇,也倍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敬仰。当然,人们也不会忘记那位赫赫有名的‘乱世奸雄’――曹操。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以反面人物形象走完他戎马征战的一生,什么乱世奸雄,乱臣贼子,阴险狡诈,残暴无情,曹操被套上诸多罪名,被天下人广为传播。难道历史上的曹操真的如此不堪?带着这个疑惑,我们重新走进曹操,了解曹操,审视曹操。

二、研究成果

历史上的曹操其实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大相径庭,他是历史上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一个胸襟广阔,求贤若渴的英雄人物。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英雄与奸雄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其父曹嵩,乃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说曹操的出身并不好。

东汉末年,皇帝幼弱无能,外戚、 宦官互相争斗,交替把持朝政。汉朝社稷倾颓,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义频繁,各地手握重兵的诸侯蠢蠢欲动,都在伺机寻找机会进兵驻洛阳,以“挟汉”为名争夺大汉江山。各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战争一触即发。

所谓乱出英雄,曹操正是在这样一个动乱的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崛起的英雄人物。曹操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北魏政权的奠基者。政治上,他礼贤下士,挟天子以令诸侯;军事上,他运筹帷幄,计谋过人;诗歌创作上,他豪放大气,文采出众。如此一位文武全才,却惨遭世人的唾骂,究其原因,是《三国演义》中的“乱世奸雄”之说?是戏剧舞台上白脸佞臣的扮相?还是扬刘抑曹的封建“正统”在作祟?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即曹操)问许子将(许劭,字子将,当时的人物评论家):“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有两种理解:其一、曹操是治理国家的能臣,扰乱社会的奸雄;其二、曹操是治世中的能臣,乱世中的奸雄。这样看来,曹操不是只能做奸雄么?然而鲁迅先生评价曹操说:“曹操是一个很有本色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也许曹操能听到这样的评价,该有些许安慰吧。可见,并非所有人都鄙弃曹操的。当然,我也应算是曹操的忠实“粉丝”。

小时候,抱着一份童稚无知看过连续剧《三国演义》,曹操那副奸诈的面孔早已在心里烙下印迹。如今怀着对曹操的“憎恨”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曹操的形象渐渐高大,于是开始喜欢曹操、敬佩曹操。方识英雄本色时才知道世人对他的误解有多深!

(二)曹操的英雄观

《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讲到曹操煮酒论英雄。当时刘备也住在许昌。有一天,曹操请刘备到俯中饮酒共论天下英雄。刘备列举了当时雄据一方的封建军阀,如淮南袁术,河北袁绍,荆州刘表,江东孙策,却被曹操一一否定。于是刘备问谁能当之,没想到曹操以手指刘备,后自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听到这话,吓得汗流浃背,匙箸落地,后借听到雷声才掩饰过去。

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日月之志者也。”那是说,凡是称得上英雄的人,都有吞吐天地宇宙的宽广胸怀,有宏远高大的凌云壮志,更兼决胜千里的雄才伟略。凡此三者备,可谓英雄也。可见,曹操对英雄的衡量标准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关于一个人是否为英雄,曹操更看重的是个人内在的素质修养,兵在精不在广,斗智远胜于斗力。而将当时兵少将寡,辗转漂浮的列为除己之外唯一的英雄,则体现出他的慧眼如炬。他知道刘备胸有大志,非池中之物,不会久居人下,断定刘备也是个英雄人物。但他当时也许也是出于一种试探,并没借机除去刘备,还将这条“蛟龙”放走了,后来果应其言,刘备成了三分天下的割据势力之一。这可能是曹操一次重大的错误决策吧。

(三)煮酒论英雄

1、少年孟德,放荡不羁

曹操出生在当时极有势力的官宦家庭,其父曹嵩在汉灵帝时官至太尉,这已是朝廷中的高官。因此曹操从小就衣食无忧,与许多官家子弟一样,整天穿街过市,飞鹰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据《三国志》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正业。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备。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相信了。少了叔父的约束,曹操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可见少年时的曹操是一个颇有心机的人,竟能将他的父亲和叔父玩弄于股掌之中。

还有一次更加离谱,曹操伙同一群朋友去偷别人的新娘子,其中就有出身名门望族的袁绍。当大家都在喝酒时,曹操大喊一声:“有贼啊!”所有的宾客都跑出去抓贼。他冲起洞房,把新娘子偷出来就往外跑。袁绍笨一点,一头钻进灌木丛,灌木把衣服勾住了,跑不掉让曹操帮忙。谁知曹操将手往袁绍那一指,大家就把袁绍当成了贼。袁绍一着急,就从灌木丛中蹦了出来。从这出小小的闹剧中不难发现,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曹操仍能从容不迫,随机应变。相比之下,袁绍就逊色多了。虽然出的点子是损了一点,但也只是玩伴间的玩笑,不足以说他是奸诈之人。

2、执法严明,治军有方

曹操二十岁就做了孝廉,可谓仕途得意。《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个十余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既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这样一来,就触动了宦官集团的利益,若换作其他人,一定不得好死。可碍于他父亲是太尉,后台强硬,权贵们也无可奈何。但他们也决不会善罢甘休。为拔掉曹操这颗眼中钉,他们便以曹操治理有方为由,保荐曹操做了顿丘令。

在当时那种黑暗的社会中,曹操一心想做个好官,严明执法,却处处受到排挤,阻力重重,举步为艰。后来曹操做过议郎,因看到宦官专权把弄朝政,就几次大胆直谏,却始终未能为灵帝所纳。曹操为此倍感失望,于是不再献言。之后,曹操又做了几任官,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为官原则。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无论是谁犯法,他都全依法惩办,毫不手软。曹操初涉政坛便能刚正不阿,执法严明,他试图以法律来整顿吏治,改变当时已腐朽不堪的官场风气,从而挽救岌岌可危的东汉政权。但他的做法触及许多权贵的切身利益,加上统治者慑于他们的势力,因此曹操的政治主张注定要落空。

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为了诛杀宦官而引董卓入朝,董卓废少帝,立献帝,京城大乱。曹操借献刀之名欲刺杀董卓失败,逃归故里,招兵买马。开始他戎马征战的军事生涯。

建安三年夏四月,曹操率兵南征张绣,路经麦地,当时麦子已熟,农民看到大军到来,不敢割麦。于是曹操出榜安民曰:“吾奉天子明诏,出兵讨逆,与民除害。方今麦熟之时,不得已而起兵,大小将校,凡过麦田,但有践踏者,并皆斩首。军法甚严,尔民勿得惊疑”。于是“百姓无不欢声称颂,望尘遮道而拜。军官经过麦田,皆下马以手扶麦,递相传而过,并不敢践踏。”就在这时,田中飞起一只鸟,曹操的马眼生,窜入麦中,践坏了一大片麦田。曹操让行军主簿拟议自己践麦之罪,主簿说:“丞相怎么可以议罪呢?”曹操说:“我自己制定的军法,自己触犯了,如果不治罪,怎么可以服众呢?”随即拔出腰间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谋臣郭嘉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怎么可以自杀呢?”曹操沉思良久,最后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又派人传示三军。这就是“割发代首”的故事了。

当然,曹操绝不会为了一条军令而赔上自己的性命,因此很多人说曹操这中做法很狡诈,虚伪。其实不然,试想,一个人要领导一支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军队,除了个人的魄力,更需要有行之有效的治军策略。既要考虑百姓的感受,以赢取良好的舆论环境,又要严肃军纪,令士兵心服口服,这需要有高超的治军驭人之术,曹操做到了。虽然之后曹操违反了军法而割发以代首,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没有依法办事,但仍取得“三军悚然,无不懔遵军令”的效果,可见曹操治军手段之高。假如当时曹操真的依法办事,将自己砍了,那必将导致不堪设想的后果。曹操一死,庞大的曹家军事集团群龙无首,必将分裂溃散。少了曹军的制约,个地的割据势力会蜂拥而起。相互混战,加剧社会的动荡,使百姓更加的水深火热,痛苦不堪。而在此期间起着维系社会相对稳定,约束其他封建军阀由于野心的膨胀而爆发的混战局面的关键性人物就是曹操。因此曹操“割发代首”以取军心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聪明之举。曹操的严明执法,治军有方的优秀品格贯穿他几十年的征战生涯,这也是他能雄椐一方的重要因素之一。

3、爱惜人才,心胸开阔

自古以来,但凡能成大事者。都是能容才,爱才,用才之人。古语有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那个诸侯群起,四方割据的乱世之中,曹操之所以能从一个起初只有五千人马的小小地方军阀迅速成长,历经几十年的东征西讨,除袁术,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从而统一北方的大片土地。应当归功于他的爱惜人才,心胸开阔。

《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讲到刘备兵败,投奔袁绍,兄弟分离。关公被曹兵困与一座土山之上,走投无路。而曹操对关公的神武仰慕已久,在讨伐董卓时见关公温酒斩华雄,便知关公乃不可多得的将才,一心想收为己用,苦于没机会。现在关公败在自己手上,正是天赐良机。于是他让张辽去劝降关公,结果关公答应了,不过附加了三个条件。这也许是史无前例的投降方式吧,哪有败兵之将还有条件投降的。而其中最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第三条:“但知刘皇叔去向,不管千里万里,便当辞去”。这样一来,曹操不是养虎为患再放虎归山吗?

曹操本可以一刀砍了关公,以绝后患,但他他舍不得。他深知关公是个罕见奇才,杀了未免可惜。于是他答应了关羽提出的三个条件。回到许昌,曹操为了收买关公的心,便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地邀请关公,金钱美女更不在话下,而关公却分毫不动,最后曹操连那匹日行千里的赤兔马都慷慨相赠。

而关公虽在归降曹操期间斩杀了袁绍麾下的两名大将颜良与文丑,为曹操解了白马之围。但当他得知刘备下落后,便毫不犹豫的辞别曹操,前往投奔刘备。曹操纵有千万个舍不得也没有强加阻挡,还亲自送行。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出来的举动,如果曹操是个小肚鸡肠的人,那关羽怎能活着离开!而且关羽在离开中,又上演了一出“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候五关斩六将”的“好戏”。将曹操几员守城大将一个不留的杀了,然后扬长而去。

若是别人遭受如此损失,定会马上起兵追杀,而曹操却召回了私自前往追杀关羽的夏侯惇,以常人难及的大度放走了关羽。有如,袁绍帐下的陈琳曾写过一篇讨伐曹操的文章。他下笔千言,洋洋洒洒,痛骂曹操,历数曹操的种种罪行,从曹操的祖先骂起,搞得曹操很没面子。后来曹操击败袁绍,俘虏了陈琳。手下劝曹操把陈琳杀了,曹操却因为赏识陈琳的才华,不忍杀他而将他放了,收为己用。由于爱才,曹操常常不计个人得失,只要是他认定的人才,他会千方百计去争取,但如果得不到,他也不会勉强。他宁愿多一个对手,也不愿做那种“宁可玉碎,不为瓦全”的事情。

曹操的爱才和大度在他的诗歌中也大有体现。公元207年7月,曹操率大兵北击乌丸,途经碣石,写下《观沧海》一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在诗中,曹操以眼前之景加以想象,借大量意境开阔的景物,,描绘出一副气势磅礴的画面,刻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含万千的景象。充分体现了曹操博大旷远的胸襟和涵盖宇宙的气量,实非常人所能及。

公元208年冬,曹操挥雄师百万南下,意欲扫平南方群雄,统一中国。开战前夕,曹操在战船上置酒设乐,大宴诸将。他见南屏山色如画,东视柴桑之境,西观夏口之江,南望樊山,北觑乌林。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飞,颇有感慨。于是立于江头,横槊赋诗,咏出了千古不朽的诗篇《短歌行》。曹操在诗中抑扬交错,忧喜交加。“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曹操爱才心切,求贤若渴的真情流露。

曹操的爱才之心如此,谁可比之?俗话说:宰相肚里可撑船。在我看来,曹操的气量和胸襟恐怕要比宰相大的多吧。作为一个乱世中的封建统治军阀,若想独霸一方而虎视天下,完成统一大业,那么爱惜人才,胸襟开阔是必不可少的素质。而曹操恰能以实际行动践行之一原则,使得许多人才愿意归顺于他,为他出谋划策,出生入死。

4、用人唯贤,唯才是举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里的“千里马”指的是人才,而“伯乐”指的是善于相人、用人者。在三国这个特殊的分裂时期,华夏大地上英雄辈出,人才济济。缺乏的是那善于挖掘人才的“伯乐”,而曹操堪称伯乐中佼佼者。

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求贤若渴,千方百计地网罗人才。而且在用人技巧上也有其过人之处,因为他一向坚持用人唯贤,唯才是用的原则。郭嘉在阐述“曹操十胜,袁绍十败”的论说中讲到:“绍外宽内忌,所任多亲戚;公外简内明,用人唯才,以度胜也。”这句话并非逢迎拍马之说,而是能一针见血,点明袁绍与曹操在用人上的本质区别。

为了选拔人才,曹操在公元210年春下了一道《求贤令》,提出了“唯才是举”的用人之计,打破了依据门第高低人用官吏的标准。在令中,曹操总结历史经验,认为自古以来的开国皇帝和中兴之君,没有一个不是得到贤才和他共同治理好天下的。有鉴于此,曹操立足现实,指出现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贤最迫切的时刻,希望大臣们帮他把那些出身贫寒而被埋没的人才挖掘出来。后来,在公元214年和217年,曹操又下了两道《求贤令》,反复强调他的用人制度。

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曹操集中大量人才,当时个地投奔到曹操门下的人才数不胜数。形成了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的盛况。曹操的人才中,从老兵中提拔了于禁,乐进,典韦等将才;从地方投降过来的人才中任用张辽、徐晃、张郃、陈琳、贾诩等人;从地方豪强中任用李典、李通、许禇、臧霸等;从东汉朝廷的小官吏中提拔荀文若、荀攸、王朗等;从普通人才中起用郭嘉、刘晔等。这些人才都是曹家大厦的顶梁柱,为曹家立了汗马功劳。

曹操用人不计名声荣辱,凡有治国用兵之术,都要举而用之。曹操在任用人才时可谓独具慧眼,艺术高超。曹操在兖州招纳贤士。当时有叔侄二人,即荀或、荀攸来投曹操,荀或旧事袁绍,曹操与他共论天下大事,甚是高兴,说:“以吾之子房也!”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荀攸为海内名士,曾任黄门侍郎,后来弃官归隐,曹操任命他为行军教授。他们又向曹操推荐了几名当时有名的贤士,曹操都一一加以重用。同时又有许多武将引兵投靠曹操,曹操先是观其相貌体格,再让他们当场展示武艺,然后录用之。曹操移驾许昌,途中被徐晃拦截。曹操见徐晃威风凛凛,便暗暗称奇,让许禇与之交锋,两人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从而认定徐晃是个人才,并派人把他争取到自己手下。

官渡之战中,许攸由于所献计谋难为袁绍所用,连夜投奔曹操。当时袁绍七十万大军虎踞官渡,想与曹操决一死战,而曹操仅有七万人马,且粮草不济。当他听说许攸到来时,高兴得来不急穿鞋就跑出去迎接。经过几番试探,曹操确定许攸是真心投降,便大胆采用许攸的计谋,果然大获全胜。这就是曹操的过人之出,即使在极其不利的境地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用人有度。而袁绍与之相比,简直相形见绌。后人有诗叹袁绍曰:“忠言逆耳反见仇,独夫袁绍少计谋,乌巢粮尽根基拔,犹欲区区守冀州。”可见袁绍手下虽谋士众多,但不得善用,即使拥有百万之师,也是枉然。而曹操却能抓住时机,用人不疑,终究力挽狂澜,以弱制强,以少胜多,给拥有四州之地的袁绍以致命一击,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能驾驭人才的 人方可得天下,能让人才心甘情愿的为自己服务的人才可以巩固天下。曹操这种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非袁绍之流能比的。袁绍的“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比之曹操的“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的道行差远了,因此才有绍败曹胜。

5、挟天子以令诸侯

人们说曹操阴险狡诈,是篡夺刘家天下的乱臣贼子。很大程度上是受通俗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其一是许劭那句经典的评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放声大笑。于是人们借这句话再加上《三国演义》中被极力丑化后的曹操形象,初步宣判他为奸臣;其二,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借献刀之名刺杀董卓未遂,后逃离洛阳,返回故里.。途中错杀吕伯奢一家,最后还抛下一句话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三就是曹操最狠的政治手段:挟天子以令诸侯。

其实,当我们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去分析曹操的这一做法,就不难发现,这是比较保守而且高明的。

东汉政权传至献帝,早已名存实亡,完全沦为一个傀儡政权。在献帝登基之前,就已经和少帝饱受军阀割据,颠沛流离之苦。当时有一句童谣说:“帝非帝,王非王,千骑万骑走北邙。”正是小皇帝这种生活的真实写照。公元189年,西凉军阀董卓借铲除宦官之机领兵进驻洛阳,东汉政权很快落入董卓手中。他废献帝,然后以天子之名发号施令,为所欲为。可惜董卓生性过于残暴,没过多久,就被义子吕布给卖了。可见,“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并非曹操首创。

公元201年,献帝遭受李傕之乱,在外辗转后返回洛阳,见宫室烧尽,街市荒芜,往日都城只剩残垣短壁,满目萧条。于是决定前往山东暂避,曹操闻知后,马上前往迎接,并在众谋士建议下,移帝驾于许昌,从此朝廷大权尽归曹操。

曹操利用汉献帝的名义发号施令,对其他割据势力或招降,或让他们互相攻打,然后自己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例如曹操曾发诏令刘备讨伐袁术,刘备虽知是计,但出于对刘家天下的耿耿忠心,也不敢违背诏令,于是出兵前往讨伐,却留张飞守城,致使最后徐州失陷,刘备无家可归。只得依附吕布。而在三国鼎立形势出现后,曹操更是频频以天子之名发诏让吴蜀相攻,若他们不遵诏令,那曹操便可师出有名地出兵讨伐。

曹操这一做法不过是想以一种更好的方式完成他的统一大业。他非常了解那些地方诸侯心里打的如意算盘,每个人都在竭力表现自己的忠心,动不动就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组织军事联盟,发动战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来可以牵制那些对皇位虎视眈眈的人,二来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他的统一大业。只是由于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封他为魏武帝,因此曹操便逃脱不了篡臣的罪名了。

然而,凭什么说姓曹的称帝叫“篡汉”,姓刘的称帝就称“续正统”呢?难道姓刘的无能,还要抱着玉玺和天下百姓同归于尽,却不允许那些有才有德的人来管理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自古以来,帝王之位,能者居之。如果说曹操是汉室的乱臣贼子,那么商汤灭桀,武王伐纣,刘邦诛秦,又算作什么?难道说他们也是奸臣?无奈历史总以成败论英雄,如果曹操能在有生之年结束军阀混战的局面,统一中国,缔造一个太平盛世,那么现在一定是一个受万民顶礼膜拜的有道明君。可惜历史已成定局,曹操纵有万千冤屈,又有谁能说清道明?

总而言之,我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并无多少过错,至少是一种很聪明的手段,是他高超的政治本领的体现。至于其他人为何一直贬斥他的这种做法,我想大概是曹操做了那些人一直想做而又做不成的事吧。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是这样评价的:“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远筹渲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才,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仅仅八十九言就展现了历史上较为真实的曹操形象。我认为这应是比较客观合理的评价。毕竟在那个战火纷飞,军阀割据的动乱年代,作为一个封建统治军阀,能胸怀大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文武兼备、体恤民生、策马驰骋华夏、挥鞭平定北方,堪称一世之英雄。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英雄本色不容诋毁。

三、心得收获

通过对曹操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必须先了解这个人生活的社会背景,然后再将他的言谈举止置于那个大背景中,透过他的行为去把握他的精神实质。而不能以貌取人或道听途说,以纯粹的主观判断去下结论,那样往往会产生谬误。曹操生活在存在剥削阶级的社会形态中,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思想的教育,封建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剥削阶级的本质没有根本改变,但他的阶级局限性并不能掩盖他的光辉形象,因为他用自己的努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实曹操身上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优秀品格。如他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战原则。曹操每一次开战之前,他都回实地考察地形,分析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再制定出合理的作战计划,而不是死背兵书,纸上谈兵。

赵云开始跟随公孙瓒征讨,后投靠刘备,当阳长阪恶战,赵云几进几出,杀得曹军闻风丧胆。保护刘禅和甘夫人安全脱险。刘备入西川,赵云随诸葛亮、张飞等人沿江而上作为援军,为平定益州做出了贡献。刘备死后,赵云跟随诸葛亮北伐,子龙单骑退追兵。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在演义中,赵云英武潇洒,武力超群,数次成为孤胆英雄,被刘备赞为“一身都是胆”,是深受我国民众喜爱的小说人物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以一个浓眉大眼,阔面童颜,相貌堂堂的英气少年形象出场。他一登场即和河北名将文丑大战,救了公孙瓒,曾和多名三国名将对战,冲锋陷阵未尝败绩,长坂坡救阿斗时,连续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智取桂阳时,更是展现了他过人的机智和出众的谋略。随诸葛亮吊祭周瑜时,因赵云带剑相随,吴将无人敢动诸葛亮。汉水救黄忠时,让魏国名将张郃、徐晃心惊胆战,不敢迎敌。刘备去世之后,曹魏五路犯蜀,赵云把守阳平关,一将当关,万夫莫开。七十几岁时仍为蜀军前锋,阵前力斩被作者称为“有万夫不当之勇”的西凉大将韩德一门五将。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汉中王时封赵云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等五位将军为蜀汉的「五虎上将」,五虎将之名因此成为人人朗朗上口的三国勇将代名词。而赵云又有许多机智应变、忠君为民的出色表现,因此在《三国演义》中的赵云,其形象是文武双全、近乎完美无缺的。
《三国演义》有赞赵云诗曰:
红光罩体困龙飞,征马冲开长阪围,四十二年真命主,将军应得显神威。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昔日战长阪,威风犹未减。突阵显英雄,被围施勇敢。鬼哭与神号,天惊并地惨。常山赵子龙,一身都是胆。
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张。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留百世芳。
古风一篇
当年玄德走江陵,路次当阳少甲兵。
忽被曹瞒驱铁骑,军民打落尽逃生。
赵云独仗英雄气,舍命浑如落叶轻。
枪搅垓心蛇动荡,马冲阵势虎飞腾。
怀中抱定西川主,紫雾红光射眼明。
斩将夺旗世罕比,擎天保驾功业成。
我来少歇长坂下,斑斑沙草血犹腥。
子龙子龙在何处?仰天长问三两声。
全忠全义真称羡,永远标题翰墨青。

容貌:身高八尺,姿颜雄伟 官职:牙门将军、偏将军领桂阳太守、留营司马、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 爵位:永昌亭侯 谥号:顺平侯 子女:赵统(长子)、赵广(次子) 曾效力过的势力:公孙瓒、蜀汉 《大辞海》中国古代史卷: 赵云(?-公元229年) 三国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以众寡不敌,退回汉中,次年卒。他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一身都是胆”。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赵云传记及其裴注原文: 皇明月插画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①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云留荆州。② ①《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善云来附,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原袁氏,君何独回心,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托瓒,每接纳云,云得深自结托。云以兄丧,辞瓒暂归,先主知其不反,捉手而别,云辞曰:“终不背德也。”先主就袁绍,云见于邺。先主与云同床眠卧,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②《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云曰:“范迫降耳,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云无纤介。先是,与夏侯敦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兰是云乡里人,少小相知,云白先主活之,荐兰明于法律,以为军正。云不用自近,其慎虑类如此。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此时先主孙夫人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 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县。至江州,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①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五年,随诸葛亮驻汉中。明年,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② ①《云别传》曰: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夏侯渊败,曹公争汉中地,运米北山下,数千万囊。黄忠以为可取,云兵随忠取米。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 。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此时沔阳长张翼在云围内,翼欲闭门拒守,而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戎弩于后射公军,公军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作乐饮宴至暝。军中号云为虎威将军。孙权袭荆州,先主大怒,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先主不听,遂东征,留云督江州。先主失利于秭归,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②《云别传》曰:亮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答曰:“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云有军资余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府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 七年卒,追谥顺平侯。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①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①《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评曰: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马超阻戎负勇,以覆其族,惜哉!能因穷致泰,不犹愈乎!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编辑本段]【生平事迹】
初平二年,赵云受常山郡人民推举,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公孙瓒对赵云说:张大可《三国史》赵云画像“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说:“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赵云自此随公孙瓒四处征讨。 当时刘备亦依附在公孙瓒处,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与袁绍交战,派遣青州刺史田楷占据山东附近的土地,袁绍亦派数万大军前来争地,公孙瓒便上表将刘备提升为别部司马,派刘备前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随刘备出征,为刘备掌管骑兵。 后来,赵云因为兄长去世,向公孙瓒请辞归乡,刘备知道赵云此去便不会再回来,因此握着赵云的手不舍得分别。赵云感动之余,向刘备辞别说:“我永远不会背叛您的恩德。” 建安五年,刘备被曹操打败之后前去依附袁绍。赵云至邺城求见刘备,二人同床眠卧。刘备密谴赵云招募兵士数百,对外宣称是左将军刘备部曲,袁绍并不知道此事。赵云从此便追随刘备,后来随他至荆州。(罗开玉《二十五史新编·三国志》:赵云身高八尺,姿颜雄伟,早年在郡衙当差。初平二年,袁绍称冀州牧后,与公孙瓒相争,常山郡人公推赵云为头目,率领大伙去投奔公孙瓒。也在这一年,刘备亦来投奔公孙瓒。刘备对赵云非常亲热,常给以帮助。赵云亦视刘备为长者,为知己,有心相依。经过几年的奔波和反复观察,赵云对公孙瓒的表现明显感到不满意,感到他胸无大志,不识大体,只顾自己,不是可以依靠的主人,便寻机离去。不久,赵云因兄丧请假回家。刘备知道他不会再回来了,依依不舍。赵云告辞时说,我终不会背叛您对我的恩德。建安五年春,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去投袁绍。当时,刘备单身逃出,狼狈不堪。在邺城遇见赵云,与云同床眠卧,密派其外出招募队伍数百人,对外皆称刘左将军部曲。从此,赵云追随刘备,转战南北,终身不渝。) 建安七年,刘备投靠刘表,屯兵于新野,曹操派夏侯敦、于禁等领军进攻刘备,双方战于博望。刘备以伏兵计击破曹军,赵云于战斗中生擒了敌将夏侯兰,而赵云与夏侯兰是同乡,自小相知,知道夏侯兰明于法律,因此为他向刘备请命,并推荐他担任军正。赵云不将这位同乡为自己所用,免除结党营私之嫌,由此可看出赵云谨慎、明智的处事态度。 建安十三年,刘备兵败,向南逃往江陵,曹操派麾下精骑快马追赶,终于在当阳长阪附近追上了刘备。此时情势危急,刘备便丢下妻儿,仅带着张飞、诸葛亮、赵云等数十骑向南逃逸,这时赵云却反而向北进入曹军势力之中。当时,有人看到赵云向北而去,因此对刘备说,赵云必定是向北投靠曹操去了。刘备闻言,用手戟掷那告状的人说:“子龙是不会弃我而去的。”不久之后,赵云果然怀抱刘备的幼子刘禅,保护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三人都平安地回到刘备身边。之后,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张大可《三国史》:长阪之战,刘备丢失全部辎重和本部兵马,两个女儿被曹纯活捉。刘备的甘夫人及子刘禅,在赵云的奋力保护下才得脱险。) 赤壁之战后,赵云跟随刘备平定荆州四郡。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取代投降的赵范,兼任桂阳太守。赵范有一名寡嫂名为樊氏,有国色,赵范欲将她许配给赵云。但是赵云不同意,推辞说:“我们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样。” 当时有人劝赵云接受这名美女,赵云回答说:“赵范是被迫投降的,心不可测,何况天下女子不少。”不久之后,赵范果然藉机逃走,而赵云则毫无牵涉。 建安十四年,在平定荆南四郡,又得到原属刘表的部曲万人之后,刘备成为荆州牧,声势渐大,孙权建议双方结亲,刘备便娶了其妹孙夫人。两年之后益州牧刘璋为防备曹操势力而向刘备求援,刘备便领兵三万入益州,留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人留守荆州,并任命赵云为留营司马,管理军事事务。此时孙夫人放纵骄横,放任她从东吴带来的侍卫和官吏,多有不法的行为。刘备知道这消息之后,认为赵云为人严肃、稳重,一定能加以整顿,因此特命赵云掌管内事。孙权听说刘备西征益州之后,便派了大批舟船欲接孙夫人回去,并叫她带刘禅一起归吴。幸得赵云与张飞一起带兵在长江截住东吴船队,并成功夺回刘禅。(黎东方《细说三国》:赵云也不仅是牙门将军,他一度当了桂阳郡太守。刘备在离开荆州,前往益州之时,把他调回公安城,当“留营司马”,对孙夫人及她的男女卫队监视。孙夫人回江东企图把阿斗抱走,他会同张飞,用武力强迫孙夫人留下了阿斗。) 建安十八年,刘备与刘璋决裂,从葭萌进攻刘璋势力,并召诸葛亮等人入蜀支援。 诸葛亮与赵云、张飞等率军溯江西上,一路平定郡县。在攻克江州后,兵分两路,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攻取江阳、犍为等郡。次年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刘备攻下成都之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柳春藩《三国史话》:诸葛亮等在攻下江州后分兵三路,一路由张飞统领,经由垫江向北收服巴西(今西川阆中),出成都之北;一路由赵云统领,沿江西下,直取江阳(今四川泸州),再下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北),出成都之东南;一路由诸葛亮自己统领,由中路西下德阳(今四川遂宁东南),直取成都。) 刘备平定益州之后,有人主张将成都城中房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给诸将。赵云反驳说:“霍去病曾说过匈奴未灭,无用家为,现在国贼不只像匈奴只有一个,所以还不到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候,须等到天下平定之后,再使众人返回家乡去耕耘田地,这才是最好的决定。益州的百姓,刚刚遭遇战祸,现在应该将田宅房产归还给百姓,先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可以使他们服兵役、纳户税,这样也能得到益州的民心。”刘备当即便采纳了赵云的建议。(张大可《三国史》:益州安定以后,许多人主张把成都城内外的土地房屋分配给诸将。赵云提出反对意见,他认为现在国贼祸乱汉室,切不可追求安乐,等到天下安定,诸将各回本土,安家立业。现在应该把土地房屋归还给本土人民,让他们安居乐业,然后征调赋税,这样既能得民心,又能满足财政军备的需要。赵云这番话很有政治远见,刘备采纳了,把土地房屋归还了益州土著士民,着手蜀汉政权的建设。 )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率军进攻汉中,次年黄忠在定军山斩夏侯渊,于是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先运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便领军出击,当时赵云属下的士兵也随着黄忠一起出击。 但是黄忠的军队过了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担心的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曹军散而复合,赵云突围而出并退入蜀军的营寨内,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并救出张著,将他带回营寨内。此时曹军已追至蜀军的营寨前,沔阳长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 赵云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蜀军偃旗息鼓。 曹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便向后退去。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弩箭射曹军,曹军惊骇,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甚多。次日刘备亲自来到赵云兵营察看昨日战斗之处,赞叹说:“子龙一身是胆也!”于是设宴欢庆直到黄昏,军中称呼赵云为“虎威将军”(吕思勉《三国史话》:先主既得汉中之后,还治成都,要拔擢出一个人来镇守汉中,当时大家都以为要用张飞,张飞也以此自许,而先主竟破格擢用了魏延。关羽、张飞是先主手下资格最老的两员猛将,当时敌国的人也都称他们为万人敌。先主从起兵以来,不分兵则已,要分兵,关羽总是独当一面的。此时关羽正在镇守荆州,要再找一个独当一面的人,以资格论,自然是张飞了。再次之则是赵云,随先主亦颇久。争汉中之时,赵云亦颇有战功,先主称他“一身都是胆”的。然而这时候要镇守汉中,先主却破格擢用了魏延。) 章武元年,刘备称帝,欲进攻东吴,以报孙权伐取荆州、杀害关羽之仇,赵云上谏说:“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灭了魏国之后,吴国自然会臣服。虽然曹操毙命,但其子曹丕篡盗皇位,引起公愤,应该利用此民愤,先攻占关中,占据黄河、渭水上游以讨伐逆贼,那么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该放置魏国,反而先打吴国。而且与吴国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柳春藩《三国史话》:对于刘备的东征,在蜀汉内部,有些人是持异议的。如赵云就曾对刘备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我们先灭掉曹魏,孙吴自然就会降服。现在曹操虽死,但曹丕篡汉,应当利用人们对篡汉不满的情绪,早日出兵占据关中,控制黄河、渭水上游,讨伐凶逆。关中、关东地区主张正义的人,一定会带着粮食赶着马车来迎接王师。因此,不应把曹魏搁在一边,先和孙吴争战。战争一旦起来,一时解决不了,将造成不良的后果。”赵云这一先进兵讨伐头号敌人曹魏的意见,是可取的。但刘备听不进去,他夺回荆州的决心下定了。) 章武二年,刘备东征大军败于夷陵,刘备由秭归逃回永安,赵云进军至永安,而吴军已退。 建兴元年,后主刘禅继位,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 建兴五年,在平定南中并和东吴结盟之后,诸葛亮率领诸将进驻汉中准备北伐,赵云随诸葛亮转驻汉中。 次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出兵,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阻挡,诸葛亮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而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赵云、邓芝由于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而赵云随即聚拢部队,固守箕谷,没有造成大损。部队撤退时,赵云亲自断后,阻止曹军追击,因此军资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而在祁山战场,蜀军主力因其督军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示,举动失宜,被魏将张郃大败于街亭,诸葛亮只好退兵,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被贬为镇军将军。 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问:“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资没有遗失,人员编制整齐。”当时赵云军中尚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赵云部队将士。赵云说:“我军军事失利,怎么还能要赏赐呢?请将这些物资全部纳入赤岸府库,在十月寒冬的时候再赏赐给将士们使用。”诸葛亮对赵云品行大为称赞。(马植杰《三国史》:赵云、邓芝的部队亦因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退军时,云亲自断后,兵将未有离失,军资什物,亦无若何损失。) 建兴七年,赵云病逝。后主刘禅于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后主下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 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大将军、顺平侯。 由于蜀汉初期少给谥号,刘备在位时只有法正有谥号,刘禅时也仅有诸葛亮、蒋琬、费祎三位宰相、宠臣陈祗以及由魏国投诚的夏侯霸等人有谥号,后来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庞统和赵云都被追谥,当时的舆论认为这是很大的荣誉。 赵云有两个儿子,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在沓中追随姜维时战死沙场。 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孙、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刘备军曾俘获夏侯敦部下夏侯兰,兰乃赵云同乡,云知其明于律法,推荐他为军正,但不安排为自己属下,其慎虑如此。蜀军街亭失利后,各处皆损兵折将,唯有赵云亲自断后,所属兵将及军资什物都无甚损失,丞相诸葛亮要把军队剩余物资奖赐赵云将士,赵云不受,认为蜀军兵败,不应反而受赏,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昔日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资之色,范欲将寡嫂配赵云,赵云认为范被迫而降,未知其心,因而婉拒,后来赵范果然逃走。巴蜀初定时,刘备欲将巴蜀田宅分赐诸将,赵云以霍去病“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之例劝阻刘备分田宅赐将,认为田地应交与百姓耕种,房宅也应归还百姓,刘备从其言。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编辑本段]【历史年表】
辛未(公元191年):初平二年。 赵云之旅--点击看大图赵云为本郡所举,率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1],公孙瓒喜云来附,却嘲云曰:“闻贵州人皆归袁氏,君何独迷而能反乎?”云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悬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之征讨。刘备时亦依托于公孙瓒,见赵云,奇之,深加接纳。公孙瓒遣刘备为田楷拒袁绍,赵云随之前往,为刘备主骑兵[2]。后以兄丧,辞瓒归乡。 庚辰(公元200年):建安五年。 赵云见刘备于邺。 壬午(公元202年):建安七年。 赵云与夏侯敦等战于博望,生擒并推荐夏侯兰。 戊子(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赵云于长阪身抱刘禅、保护甘夫人,皆得免难[3]。迁牙门将军。赤壁战后,随刘备平定荆南四郡,以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原太守赵范。赵范有一寡嫂樊氏,国色,范欲以之配赵云,赵云辞之。 辛卯(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 刘备入益州,赵云领留营司马。后与张飞勒兵截江留后主。 壬辰(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癸巳(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 赵云与诸葛亮、张飞等率军入川支援刘备。在攻克白帝、江州后,赵云率军由外水深入平定江阳、犍为等郡县[4]。 甲午(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 赵云与刘备、诸葛亮于成都会合,合围成都。益州既定,拜翊军将军。时议欲以成都中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驳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刘备即从之。 己亥(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 赵云于汉水大破曹操兵。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中号为虎威将军。 辛丑(公元221年):章武元年。 刘备耻关羽之没,将击孙权。赵云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刘备不听,遂东征,留赵云督江州。 壬寅(公元222年):章武二年。 刘备失利于秭归,赵云进兵至永安,吴军已退。 癸卯(公元223年):建兴元年。 云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 丁未(公元227年):建兴五年。 赵云随诸葛亮驻汉中。 戊申(公元228年):建兴六年。 赵云与邓芝率疑军据箕谷,以诱魏军,为诸葛亮祁山伐魏主力争取时间。魏大将军曹真举众拒赵云。 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5]。 己酉(公元229年):建兴七年。 赵云病卒。 辛巳(公元261年):景耀四年。 谥曰顺平侯。 注: [1]:《真定县志》:常山赵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刚毅任使,尤擅骑射,郡人景仰 [2]:《资治通鉴》: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3]:《资治通鉴》:或谓备:“赵云已北走。”备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身抱备子禅,与关羽船会,得济沔,遇刘琦众万馀人,与俱到夏口。 [4]:《华阳国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犍为。 [5]:《资治通鉴》:亮问邓芝曰:“街亭军退,兵将不复相录,箕谷军退,兵将初不相失,何故?”芝曰:“赵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云有军资馀绢,亮使分赐将士,云曰:“军事无利,何为有赐!其物请悉入赤岸库,须十月为冬赐。”亮大善之。找云,真英雄也

演义 三国志?
演义的话: 三国诸将勇,首推赵子龙 赵云-三国时的长胜将军 五虎上将第三位 无论智勇还是人格品行都很棒 有一吕二赵三典韦 四关五马六张飞之说 可见其厉害程度 主要功绩:1和河北四庭柱之一的文丑大战60回合 不分胜负 2单杀裴元绍 重创周仓 3当阳长坂坡单骑怀抱阿斗冲出重围 挑杀曹操52名将领 3智取桂阳 4汉中之战救黄忠 徐晃 张郃不敢交锋 劫江救阿斗 6 老当益壮 第一次北伐即单杀韩德父子五人 7马谡失街亭后 蜀军大败 但独有赵云与邓芝 不折一人一骑 胜利而退 8被年轻力壮的姜维大败 但将其排第二 还是说不过去 1与文丑大战60回合 而关羽三回合即斩 2当时曹操只派3000铁骑 疾奔一日一夜 人困马乏 所以在没有弓箭威胁而冲出重围 即使换做关羽张飞也是可以的 3在第五次北伐 魏国张郃一人打败姜维和魏延 那时张郃比赵云还老 照这样算 赵云打不过张郃? 所以个人觉得赵云应排在张飞许褚之后
三国志里的赵云就比较菜了 1长坂坡并不是单骑 而是带来些兵 只是突围 没杀那么多将领 2汉中之战使了次绝妙的空营计(三国演义也有记载) 3 当时并没五虎大将 只有前将军关羽 右将军张飞 左将军马超 后将军黄忠 魏延领牙门将军 官职汉中太守 赵云只是翊军将军 赵云死时也没封侯 而是几年后封了个顺平侯
大概就是这些了 绝对原创

1.三国第一保镖,终年跟随刘备保护刘备安全。
从长坂坡之战便可看出其勇猛 单枪匹马就出刘阿斗 和刘夫人。

2.三国唯一一位枪剑双绝的武将。
也是在长坂坡之战,赵云之所以能救出阿斗,他的武艺我不再多说
枪法我也不说 但是后来他的枪没了 全靠手中的长虹剑(好像是。。。据说在三国神兵排行第二, 仅次于曹操的倚天剑)杀出重围 宝剑自然功不可没 但是剑法不精 剑再好你也是盘菜。

3.赵云是三国第一美男。
这个从文章中的描述和各个版本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三国小说有无数翻版,但是其中有几个固定不变的东西。
那就是天下第一武将为吕布,天下第一帅哥为赵云。

4.个人认为云哥这人挺矛盾的。
白马银枪赵子龙,说的就是云哥的造型。虽然很酷,但是在战场上太晃眼。你想想数十万人群全是黑压压的一片,就你万黑丛中一点白这不是找死呢么??不得不说云哥很嚣张,也很狂。但是人家有绝对武力不狂不行。吕布不出谁与争锋?就算吕布也得掂量掂量。 所以云哥很狂。
但是云哥又很冷静很沉稳,成百上千次大小战役一次都没出错。很难想象这么狂傲的人竟然如此沉稳心思缜密,所以云哥被封为常胜将军,诸葛亮更是对云哥赞不绝口给予云哥以十二万分的信任。 所以我说云哥很矛盾,既狂傲嚣张又沉着冷静,矛盾啊矛盾~~~

5.至于其他的比如忠义方面这我就不说了,众所皆知的事情说了也白说。

(以上评论皆为个人观点,请勿轻信 谢谢~~ ——白河愁 书。)

赵云骁勇善战,忠心耿耿,机智勇敢,不可多得的人才。吕布只是匹夫之勇,而赵云既聪明又冷静,还武艺超群,立下汗马功劳能遇上他是刘备的福气。更是蜀国的大幸。赵云还英俊无比简直是一个完美的人。诸葛亮虽然学富五车是百年一遇的人才,但他没有武功,赵云虽才华比不上诸葛亮但又会武功。如果他和诸葛亮单挑肯定赵云胜,诸葛亮因为有人所以胜人与千里之外而只有他一却是废物一个。赵云却不一样,虽然什么都一般,但却综合了各方面所以赵云比诸葛亮更胜一筹,诸葛亮千年一遇,赵云永世难遇。赵云是人人的偶像,赵云真是太优秀了。

天为季汉生将军
姿颜雄伟回绝伦
终不背德归故君
经营筹画武兼文
一身是胆立奇功
初平江南后蜀岷
欲扫僭窃清妖氛
吁嗟天意限三分
致令侯志未尽伸
在昔追谥慰元臣
柔贤慈惠彰令闻
克定祸乱表辛勤
不徙当日荣恩纶
千秋万载流芳芬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夷陵之战中也有一段:先主正慌急之间,此时天色已微明,只见前面喊声震天,朱然军纷纷落涧,滚滚投岩:一彪军杀人,前来救驾。先主大喜,视之,乃常山赵子龙也。时赵云在川中江州,闻吴、蜀交兵,遂引军出;忽见东南一带火光冲天,云心惊,远远探视,不想先主被困,云奋勇冲杀而来。陆逊闻是...

从《三国演义》中,对一个人物进行评论
2明君形象“古今来明君第一奇人”,刘备与战士们之间,明为君臣,实为兄弟,视百姓为孩子,真心爱民如子,老百姓拥护,刘备打败仗之时带着老百姓一起跑,百姓弃城与我走,是对刘备的信任,为信,忠义而活。3,正统思想帮刘备的忙 刘备,汉景帝中山靖王之后《三国志》,正统是曹操,东晋时期是刘备正统...

评三国人物,董卓,曹操,吕布。
但由于《三国志》写于晋朝, 为了表明晋朝的正统,因此《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

评价三国演义中的主人公
诸葛强人还用我说他在演义中有什么优点吗?(难怪叫诸葛亮,演义中就属他最亮了)美周郎:好像是三国中第一位最年轻,职位最高的国家军事将领。他不但协助先东吴主孙策打下江东的基业,还曾经率领东吴几万大军打退了曹操83万人马(年轻有为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的缔造者(顺便说一下,...

帮忙赏析一下三国演义中的两个人物
关羽-- 塞上长城空自许 关羽自从官渡一战成名之后,便忘了所以然,飘飘乎,渺渺然。关羽一生战功无数,而且这些战功是一等一的大,所以什么万军中取上将如戏的传言更是名传天下。但人民的封号,关羽自己却欣然受之,并在每战后为自己加上了结束动作:一捋长须,哈哈大笑曰:“汝小辈,岂可与我较...

急需:三国演义的人物评价,原创原创!!要5个人物的。每篇不少于1000字...
与《三国志》相比,《三国演义》变得艺术性更强了。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来点评一下这部66万字的名著。 一、真实与虚构 演义与正史的最大区别就是,演义不是全部真实的,演义是小说。人人都说《三国演义》是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确是这样。但是虚构,使用艺术的手法进行虚构,而不是随便那段史实就可以拿来虚构的。

点评一下三国演义里面的某个细节,要求150字以上
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曹操率大军想要征服东吴,孙权、刘备联合抗曹。孙权手下有位大将叫周瑜,智勇双全,可是...

三国演义中曹操事件及评价
一、煮酒论英雄 煮酒论英雄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指建安四年袁曹官渡之战前,掌控朝局的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是否有称霸天下的野心,最终被刘备巧言瞒过的故事。在日常生活中,“煮酒论英雄”一般就用来单纯的表示谈天论地,或对某类事物或人进行品评。也称“青梅煮酒”或“青梅...

三国演义中十个重要人物,和评价,有关故事情节
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
三国演义人物评价说起吕布,人们自然会想起“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这句俗语,脑海里也会浮现出一个手持方天画戟,胯下赤兔马,纵横驰骋在古战场威风凛凛、杀气腾腾的大将军。他所到之处,几乎就是挨着死,碰着亡,所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简单评价三国的赵云 -
尧德枢力: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赵子龙胆大如斗.有勇有胆之士.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评价赵云 -
尧德枢力: 他可是百家讲坛里评的在三国演义中两大完人之一:文诸葛,武赵云.他高瞻远瞩、武艺精湛、品德高洁、敢于直谏,是十全十美但又能被人们所接受的人物. 赵云人称常胜将军 此生唯有一次败笔 街亭战役 原先诸葛亮整个战役的部署是 让赵云引少数兵力从斜谷出装作蜀军主力 魏国主力迎面而击 诸葛亮则亲率大军绕道 从背后围击魏军 后因街亭失守导致整个战役失败 赵云由于兵力悬殊 力难克敌 最后被打的兵士尽散 回来后赵云还自贬一级 承担失败的全责! 诸葛亮也自贬了 用人不当 愧对先帝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用自己的语言评价一下演义与历史中的赵云.
尧德枢力: 演义中的赵云是仅次与吕布的高手,先投靠袁绍有投靠公孙瓒,最后才加入刘备的麾下.曹营7进7出救阿斗.空城计破魏军.以1敌4.等等的写照都将这员虎将写的淋漓尽致. 而历史上就有很多评价了.苏州平话说他的内容跟演义上一样,比演义还要夸张.武力能盖过吕布. 而三国志上说他是一介武夫.只是比较忠仪罢了.资质通鉴上的赵云神勇的影子几乎没有,只说他是小刘的侍卫队长.也就是说他也是到最后蜀国无将时廖化做先锋时才有所发挥.甚至司马迁还怀疑有无此人. 不过个人认为他应该是个怀才不遇的人,引用易中天老师的话就是,在三国时人们对外姓人一般都不会重用,所以赵云应该是被刘备埋没的一代豪杰.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三国演义中的赵云是个怎样的人物? -
尧德枢力: 赵云一生地位都是很低的,刘备进入四川,夺得益州后,几乎所有人都得到封赏,就赵云还是老样子:翎羽将军,且在他死后,就追谥了个亭侯,是比较低级的侯了,最高等级是县侯,亭侯只比列侯(最低等级的侯)高一级,更加可恨的是,赵云乃一代武将,死后竟然追谥了个顺平侯,这明显是个文官的名字嘛,所以,对赵云是一种极大的侮辱,陈迩东先生曾写过一篇《为赵子龙打抱不平》,提问者可去仔细看,在这里我就不多讲其他的了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描写三国赵云的性格特点和外貌描写,以及我对他的评价 -
尧德枢力: 关于赵云的相貌,民间传说以及单田方,袁阔成版的评书都把赵云描写得英俊帅气,形象完美! 《三国演义》对赵云相貌的描写是“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问题就出在这个“阔面重颐”上,因为他可以理解为赵云是...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三国演义赵云的评价 -
尧德枢力: 刘备: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刘禅: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 姜维: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陈寿《三国志》: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杨戏《季汉辅臣赞》赞赵子龙、陈叔至:征南(赵云)厚重,征西(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陈寿: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随先主,名位常亚赵云,俱以忠勇称.建兴初,官至永安都督、征西将军,封亭侯.)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你对三国中赵云的看法 -
尧德枢力: 具体有多猛实在不清楚,因为在正史中他未和名将交过手,一直都只担当刘备亲卫队长的角色,直至晚年才领兵作战却险些阵亡.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帮帮忙,谁能客观评价下赵云 -
尧德枢力: 外貌上身高八尺,容姿雄伟.出身寒微,早年在郡衙当差,所以心系百姓,三国志中记载,赵云投奔公孙瓒时曾说过“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不为忽袁公私明...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三国演义》中赵云是一个怎样的人? -
尧德枢力: 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仅有的十二位被赐予谥号的大臣之一①,但他在名位上远远不及其他十一位大臣,为什么年资在前,仕宦却不及诸人呢?我们将从历史的角度来对其一生进行探讨和给予评价. 赵云本来是奋武将军公孙瓒的部下,公孙瓒派遣...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8310172404: 三国中的赵云他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正史中他的武艺怎么样? -
尧德枢力: 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名将之一.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