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作者&投稿:哈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小年,别称祭灶节、灶王节、扫尘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日期因地域有所不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南方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四。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年的传说故事,供大家阅读参考。
目录
小年的传说故事

小年一般都干啥

小年为什么要吃饴糖

小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两个神仙。大神仙叫大年,小神仙叫小年。大年心眼好,爱惜人。每到五谷不长的寒冷季节,大年怕饿坏人,就把天上的白面撒下来让人们吃。小年虽说是大年的亲兄弟,心眼却坏透了。他用邪术把大年撒给人的白面变成雪籽,吃下去不治饿还冻坏肚子。等到把人们病倒了,他再变成巨齿獠牙的猛兽下来吃人。他吃人吃饱了肚皮,就躺下睡觉,一觉能睡三百六十天,醒过来还吃人。人们虽说知道它三百六十天下来一回,可是藏到哪儿也躲不过去。只好烧香磕头,请求大年给作主。
大年正为白面变雪、人烟稀少的事胡猜乱想哩,一听人间祷告,才知道是小年作的恶。他气恨恨地去找小年,小年却满不在乎地说:“你行你的好,我吃我的人,碍你啥事啦?”大年看他不讲理,气得抬手去打他。谁知小年心恶劲大,竟反手把大年打倒在地,还恶狠狠地说:“不念一母同胞,我连你也吃了!”
大年打不赢小年,只得亲自下凡对人们说:“小年生来怕雷怕火,等他再来了,你们用油松干柴烧青竹,围成圈子,点上火,人们坐在中间,它下来就吃不着人啦。”人们记住大年的话,小年下来时,干柴油松烧得青竹“砰啪”乱响,烈火烤人,急得它转圈磨牙没办法,只好空着肚子回去了。他知道这是大年的主意,就去打大年,大年没法,也跳到人们烧的火圈里。小年恨得咬牙切齿地说:“等我练好了火功,把你们吃个孩娃不留!”
日出日落,草青草黄。凶狠的小年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终于练成了火功,再过一天又要下去糟践人啦。
大年呢,也早已作好了准备。他也是三千五百九十九天没睡觉,整天没明没夜地熬气力,练武艺,再过一天也要下山和小年大战一场,保护人类不受残害。
正好到三千六百天中午,大年小年在半空中迎头碰上。小年知道不除掉大年自己吃不安生、就动手打起来。大年毫不示弱,二人打得黄风滚滚,云雾遮天。这就是后来春天风多雾多的原因。
一气打了三十二天,小年急了,张嘴要吞掉大年。大年急忙举起手心雷,谁知小年纵身一蹿躲到了高处。大年追着他往上打,他就一直往上蹿。这就是二月二打闷雷的原因。
大年又追了七十四天,看手心雷打不住他,就放手不打了。小年却认为哥哥的雷放完了,一翻身冲下来抓大年。大年闪身躲开,抬手从背后拉出一条雪白的长虫。只见那长虫口吐烈火,直冲小年烧去。不等小年躲避,大年又口吐轰天雷。小年闪身躲开,张口喷出一股黑水,虽浇不灭火,湿不了雷,可也保住了他自己。大年追,小年跑,震得天摇地动,大雨倾盆。这就是夏季扯闪打雷下暴雨的由来。
小年打累了,一头扎进海里睡去了,大年急忙放出太阳,催熟五谷,免得因为他和小年打仗叫人们挨饿。
小年一气歇了一百天,抖擞精神又来和大年打仗。大年二话不说,接手就打。这回小年学精了,先施出他练的冷气灭火功夫,一张嘴,阵阵冷风朝大年刮去。大年一哆峻,急忙纵身往高处去。小年也急忙赶上去,撵得大年没处躲藏,就变成一个小石头落到地下。小年找不着大年,气得嗷嗷乱叫,驾着冰冷的狂风乱翻乱找,实在找不着,就下起漫天大雪,要冻死大年。
其实,大年早已躲到了人们藏身的山洞里,人们给他生火烤,热饭吃。大年暖和透了,还要来松脂橡油,把身上抹了一层又一层,准备和小年决一死战。
又是到了三百六十天头上。小年预料大年被冻死了,就大吼一声冲下来要吃人。只见大年一滚,带着满身大火蹿到半空。等小年刚下到树梢上时,大年一头钻进小年嘴里,顺喉咙下到肚里,放火烧起来。疼得小年手扳树枝,两脚乱蹬。不一会儿,小年手一松,身子横到了树杈上。只见他的身子上热气腾腾,烧得只剩下了一张皮。
大年和小年都死了,人们齐刷刷地跪在当院,哭着给大年磕头,并把装着大年身子的小年尸体永远挂在树上。往后,人们每隔三百六十天就在院里的树下给大年烧香,说大年是火神,有香火就有神通。能保枯世代平安。
后来。朝里的能人推出三百六十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一循环。这一循环起个啥名哩?大家都说。大年为咱舍了命,咱永远也不能忘了这个大恩大德。够一个循环,就算过一年吧。人们还根据大年烧小年的办法,仿着小年剩下的那个空壳壳,做了一个又一个灯笼。每年过节就挂在树上,驱魔镇邪。
小年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南北相差一天,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
<<<返回目录

小年一般都干啥
祭灶
送灶习俗在中国南北各地极为普遍,鲁迅先生曾写有《庚子送灶即事》诗: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剪窗花
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等等。
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传统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物,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沐浴理发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赶乱婚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吃灶糖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
<<<返回目录

小年为什么要吃饴糖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市场上,高粱饴,山楂饴等其他口味饴糖,让人喜爱。主要含麦芽糖,并含维生素B和铁等。
饴糖是以大米等谷类为原料,用麦芽糖化酶作用而制成的一种甜味品。后来,逐步以淀粉代替大米生产饴糖,大正时代开始用活性炭脱色生产精制饴糖。以后欧美开发用酸糖化法生产饴糖,其风味和耐热(熬煮温度)性比麦芽法好。日本还有一种粉末饴糖生产,工艺方法是将饴糖用喷雾干燥法脱水成粉状。
饴糖主要用于加工焦糖酱色及糖果、果汁饮料、造酒、罐头、豆酱、酱油、药用等方面。
<<<返回目录





年的传说故事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年的传说故事
老百姓为了感谢和纪念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新年的第一天叫做过年,百姓希望家家都有年手中的红绸和鞭炮,于是红绸和放在火中烧的竹竿逐渐演变成了家家户户过年时都有的红对联、红鞭炮,这个关于年的传说可说条理清晰、有章可循。传说三: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

年的故事是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年”的传说故事?
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每到除夕出来伤害百姓,后来人们发现"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就在门口贴红纸,点腊烛并制造了有火药的鞭炮,把“年”给赶跑了,所以现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贴对联,家家烛火通明,放鞭炮来驱邪 避凶. 人们就这样把年赶跑了,...

神话故事“年”的传说故事
1. 在太古时期,存在一只凶猛的野兽,居住于深山密林之中,人们称之为“年”。2. “年”体型巨大,性情残忍,若有人激怒它,便会遭受其血盆大口的吞噬。懒惰的“年”喜爱沉睡,每年沉睡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下山到村中捕食,直到吃饱为止。3. “年”兽每年都会来到村中,造成人们极大的恐慌。4. ...

年的传说故事是什么?
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俗称新春、新年、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年”起初是一种怪兽的名字,经常出来伤害百姓,后来人们制造了火药,把“年”给赶跑了,所以现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放鞭炮来驱邪避凶.人们为了几年把年赶跑,人们可以过上安...

年的故事是什么
传说 熬年守岁 守岁 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

春节的由来传说故事有哪些?
1、年的传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

年的传说故事 年的传说故事有哪些
1、据说古时候有年,年是一种怪兽,有触角,非常凶猛。年长时间住在海里,每年到除夕之夜就要来到民间来找吃的,吃动物、伤害人。所以,每年到除夕这一天,村里的人就为了躲年兽的危害,就带着家眷躲起来。2、有一年正是除夕,荷花村的人正结伴上山避难,忽然就从村子外面来了个要饭的老,手里拄着...

跪求!!关于“年”的传说的故事,字数不大于50字
传说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又到了一年的除夕,乡亲们象往年都忙着收拾东西准备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白发老人...

安达市18258868030: 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的来历? -
东放谷氨: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认为,张生能...

安达市18258868030: 小年的来历与传说是什么?
东放谷氨: 小年的由来主要是为了祭祀中国的灶神,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

安达市18258868030: 小年的由来及传说故事 -
东放谷氨: 小年是农历腊月二十三,也就是正月初一前的一个日子.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农业社会,当时人们在这一天会祭祀灶神,以期获得来年的好收成和好运气.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年逐渐演变成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扫房日”...

安达市18258868030: 小年的来历200 -
东放谷氨: 小年,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灶日.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败尽家业,最后只能沦落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有羞愧之心,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 中国民间传说小年这一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帝汇报一家功过,故民间对这位居家之神态度很虔诚,且很敬重,于是,民间就有了农历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日,即“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安达市18258868030: 小年的来历 -
东放谷氨: 小年是说热闹仅次于过年,来历如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

安达市18258868030: 民间有哪些有关小年的传说? -
东放谷氨: 过去,过小年是"官三民四道土和尚五",就是说凡是家有秀才以上的功名的都在腊月二十三日过小年,黎民百姓是二十四日,道士和尚是二十五日.如今北方地区多在二十三日过小年.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

安达市18258868030: 民间有哪些关于小年的传说?
东放谷氨: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有一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

安达市18258868030: 有人知道小年的来历么? -
东放谷氨: 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录其轻重.在不同的地区里、中雷五神,民间称为过小年,来历如下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门.每月朔旦、十二月等等,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灶,易记易行的缘故,由来甚久.祭灶时要设立神主,曾借《...

安达市18258868030: 小年的来历. -
东放谷氨: 小年是因为一个民间传说而来.民间传说,农历腊月廿三日(或廿四日),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老百姓觉得对灶王一定要尊重,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

安达市18258868030: 小年的由来及意义? -
东放谷氨: 【节日来源】 小年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也被称为谢灶、祭灶节、灶王节、祭灶、在不同的地方日期不同,在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四川和贵州等部分地区腊月三十为小年,正月十五为大年).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 小年是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