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Ⅶ纯粹理性的建筑术

作者&投稿:褒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纯粹理性的建筑术”位于《纯粹理性批判》第二部分先验方法论的第三章,属于全书靠近结尾的部分。受老师推荐先阅读这个部分,希望对于理解第一批判乃至康德整体思想有所裨益。我将不会如之前做笔记的一样读一句写一句,而是概览之后再做分析。

先验感性论讨论数学何以可能,先验分析论讲自然科学何以可能,先验辨证论讲以往形而上学何以不可能;这里先验方法论则要讲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何以可能了,就是讨论形而上学的条件和根据。建筑术就是他建筑纯粹理性系统所使用的“术”,即方法。在系统中最根本的是形式统一性,是最根本的形式统一性使知识不是再是量的叠加,而成为有秩序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中的知识就不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完整的、确定的。(这里的艺术Kunst,有造型艺术的一层含义,“造型”有形式的暗示。)

系统是注重形式的,而“梦幻曲”(Rhapsodie)就是狂想曲,翻译成梦幻曲或许有所不妥,相比于强调形式的梦幻,Rhapsodie指向其反面“醉狂”,Rhapsodie也指自由(形式的)诗,是有形式的反面。理性要求的是一种形式和系统,一种规定性和秩序。在形式系统中,知识作为质料才能够支持和促进理性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促进系统整体向上的生成。这里既强调了形式对质料的引导,也提及了质料的生成作用;但根本上,康德强调的是质料是在形式中才能发挥生成的作用,形式是质料依托的根据和条件。

系统不是杂多知识的排列组合或简单相加的整体,而是有内在形式统一性的,康德甚至说系统就是统一性,就是知识中内在的最高的形式统一性,正如先验逻辑中的统觉。在形式统一性的规定和引导中杂多知识各得其所,整体处于和谐的状态。

理性的概念,即理念,柏拉图将“理念”看作一个起统一性作用的概念,是“一”,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理念系统。而康德这里的理念是纯粹的、先验的,纯粹理念应该从最高层次理解。而这里我则先将其粗浅地理解为一种最高形式。

康德这里强调理念中包含的目的和与目的相一致的整体形式,形式与目的的一致性亚里士多德曾明确提出过,形式因是中间阶段的目的因,任何形式都趋向于其目的。理念的“一”就表现为形式与目的。知识整体中的理念,也就是整体中的目的及其形式,内在于整体的各部分知识,使得整体具有形式统一性和方向性。比如将人看作一个整体,提到手就能想到脚(每个部分都能在其他部分的知识里被想起来),人不会长出第三个手(没有任何偶然相加)。整体中的各部分具有联系,部分以整体为前提生成,而不是从外部加入(人吃饭是将饭消化吸收,不是把饭挂在人身上)。

理念的实现需要图型,正如范畴的实现(运用到直观上)也需要图型。康德曾说过,图型作为一种表象,是纯粹的,一方面是知性的,另一方面又是感性的。在康德看来图型应该按照理念产生,提出目的,在知识整体中实现理念,即规定本质性杂多和各部分的秩序,这样建筑术就有了统一性。图型在这里是作为理念与杂多知识的中介。

科学的形而上学需要建筑术,杂多东西的类似性和知识具体地在所有各种随意的外部目的上的偶然运用都是外在的、经验性的。凭借建筑术,整体中内在的,并使整体成为可能的目的就可以推导出科学。这之中的图型则需要满足三个要求,一是先天包含整体轮廓,二是划分整体各环节,三是依照原则将整体与其他整体划分。

图型及其提供出的定义在开端时与理念是有距离的,这是因为理念内在于科学系统,系统在初始阶段还在生成之中,没有充分体现理念。

科学的创立者没有搞清楚理念,就不能对这个科学系统整体提供一种规定性。这个任务交给了哲学家,清晰的理念提供了系统一种自然统一性,系统中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而普遍联系。科学系统中的理念在理性本身中有着根据,这也体现了康德哲学中人为自然界立法以及由此得到的主客同一性。

系统的生成是有过程的,在历史中沿着一种方向由残缺到完备。诸系统各自都有着源自自我展开的理性的图型,由于这种本源的统一性,诸系统之间也有着整体的合目的的统一性。

知识的建筑术是从纯粹理性中建构出来的,康德意在寻找纯粹理性与知识系统的本源的形式统一性,也是一种主客同一性。这个工作的立足点也是包括了知性的作为高级认识能力的理性,合理的东西与经验性的东西对立也是理念与杂多的对立。

历史的知识和合理的知识是一种先天的划分,前者是出自事实知识,即源于经验;后者是出自原则的知识,即通过对设定的原则演绎得来的。本源地被给予的知识就是源于理性运用,从理性的源泉中汲取的。

对于康德所说的这个人来说,沃尔夫的体系就是历史的知识,出自经验,是外在给予而非出自理性运用的。这样的出自经验的历史的知识是封闭的,无法拓展而超出其自身,本质上只是记忆和背诵。

一个人的哲学知识倘若不是出自自身的理性,那就是历史的,只能模仿他人的知识而不能自己生产,学习哲学知识需要从自身的理性的普遍源泉即源泉中汲取。这样的知识才是对于主体而言真正的理性知识。

这里说的前一章指先验方法论第一章“纯粹理性的训练”,概念的构造(entwerfen)在这里指的就是“把与它相应的直观先验地展现出来”。康德说:“哲学知识只是在普遍中考察特殊,而数学知识则在特殊中、甚至在个别中考察普遍,但却仍然是先天的和借助于理性的,”哲学与数学的差异是形式上的差异,数学的知识(量的知识)可以构造,即可以先天地在直观中展示;而哲学知识(质的知识)则只能在经验性直观中表现出来。

康德意在说明,哲学知识客观上的确是来自理性的合理的知识,但由于不能构造,只能通过经验性直观表现,所以在主体学习哲学知识中,哲学知识就在主观上成为了历史的知识。而数学知识则因为可以构造,而在主客观上都是合理的理性的知识。

数学知识的需要的是概念的构造,构造是先天的,没有经验因素的干扰,不能通过经验学习,使得学徒学习中也同样需要理性对于概念的构造,这样就不但保证了数学在传授中不会成为历史的知识,也使数学具备了确定性。

哲学本质上是不能学习的,历史地学习哲学无法拓展哲学知识,也无法超越前人,是在学习哲学史,我们在理性方面仅仅可以学习做哲学研究,学习开发和运用理性,用理性来建构哲学知识。

哲学本身是哲学知识的系统,是一种形式。真正的哲学系统是客观的,建立于主客同一性之上,而各门派的具体哲学知识及其体系则有差异。

哲学是一种理念,所有各个门派的哲学都是理念的摹本,哲学的诸摹本有着向哲学的理念趋近的方向,揭开感觉的障蔽,达到最终的蓝本。

学习哲学在康德看来是学习哲学研究,即运用理性的原则,锻炼理性的能力。但是理性对于自身的原则也应该保持警惕,对理性的原则进行溯源,对理性原则运用的范围进行考察,这也是第一批判力图完成的工作。

哲学在没有达到哲学的理念的形式统一性以及明确的合目的性,而缺乏内在的秩序和逻辑完善性。这样哲学就难以达到普遍性和必然性以及确定性,康德意在指出前人哲学的缺陷,并为哲学向理念的前进探索方向。

哲学是人类理性的目的论与基于人类理性的一切知识的关系,哲学家则是探索人类理性原则,及其根源的人类理性立法者。

数学家、自然科学家和逻辑学家都是运用理性在一个领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而哲学家则是考察他们工作的基础和条件,即人类理性的,并且还兼有对各门专门知识进行安排和计划,使其合乎人类理性的根本目的。

理念就内在于人类理性,哲学家对人类理性立法正是基与理性自身的理念,是理性为自身和世界的立法,

最高目的只有一个,是人类的全部使命,根本目的从属于最高目的。因此有关于人类理性最高目的的哲学就是道德学。如果说理论理性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世界,基于实践理性的道德学,则关系到人在世界上的生活、行动,人类理性的最高目的是更好地生存。

人类理性的两个对象是自然和自由,前者针对实然之物(存有之物),后者针对应然之物(应当存有之物),这里说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都是人类理性所立之法,康德的前两大批判分别对其进行考察。

康德关注的是来自纯粹理性的纯粹哲学,一切经验性学科,如物理学、天文学、等等都可以算作是经验性哲学。哲学的外延在古代和近代比现代要广。

批判哲学是检查理性能力的一种入门,形而上学是基于并包括前者并的全部系统的纯粹哲学。数学虽然也是先天知识,但排除在形而上学之外。

康德将哲学的体系已经在这里说得很清楚了。可以说康德的哲学是关于形式的哲学,体系各个方面都是形式,由高到低的形式,知识得以可能的原则、实践需要遵守的原则,都是形式。因此康德的哲学是纯粹哲学。康德第一批判里提到质料,都是作为概念来运用,而不包含任何具体的内容。如果包含具体的质料,就不得不将质料纳入纯粹哲学中,成为经验性哲学。形式是先天必然的,质料是经验而不确定的。

道德性如数学一样由几个根本的原则(公理)先天推演出来,但区别是,前者的原则源自人类理性,后者的公理源自人类感性直观的纯形式。道德形而上学不考虑经验性因素,是纯形式的哲学。

来源于理性的知识与经验性的知识需要作出区分,源于理性的知识在运用中会与经验性的要素结合,但康德要将其分离并展示出来。

形而上学在人类理性的思辨中一直都存在着,但没有区分其中的成分。

知识有先天和后天要素,这在康德前的形而上学中没有被清晰地指出和划界,这是形而上学在长时间中没有实现的原因。

先天知识与经验性知识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种类的知识,形而上学追寻人类知识的第一原则,这个定义是模糊的,经验性原则也可能混入其中,虽然其本有着更根本的先天原则。比如根据范畴派生的知性概念与原初的十二个范畴。经验性原则隶属于先天原则。后者是最初的,前者是最末的。但这还不够,康德要找出先天和经验的分界。

隶属等级是可以无限细分的,就像柏拉图的理念论,“运动”和“静止”的理念都隶属于“有”的理念,“上升”和“下降”由可以隶属于“运动”的理念。康德将这种寻找确定的普遍性和共相的层层抽象的思路转变成了划分先天和经验性要素、为经验寻找先天要素的思路。

形而上学与数学同为先天知识,以往的哲学家都意识到了他们的同质性,笛卡尔以数学的方法代替经院哲学的四因说,斯宾诺莎运用几何学公理推导的方式从事形而上学。但是却很少有哲学家说出数学与形而上学的区分标准。康德认为数学是通过对概念的先天构造来做判断的一类知识,而形而上学则出自概念。

形而上学在以往遇到的困难。

纯粹先天知识唯一位于其中的特殊认识能力就是单纯源自理性(包括知性)的认识能力,理性能力的统一性保证了纯粹先天知识的统一性。形而上学应将这些知识展现在一个系统中。“其所是的”(iwie sie ist)指本质(essentia),指向了本体论、存在论领域,“所应是的”(wie sie sein stollte)指理想世界,指向了道德哲学和神学。这种“存在学/神学”,是海德格尔认为的形而上学典型的双重结构。

较狭窄意义的形而上学就是考察“其所是”的形而上学。先验哲学是其中的基础,只考察先验的知性及其概念原理以及理性本身,不考察具体的客体,也就是说,考察的是认识客体的先验条件基础,及其发生过程。纯粹理性的自然之学考察作为被给予的对象总和的自然,其实就是经验对象,合理的自然之学就是说考察的对象是合乎理性的对象,就是现象。而对于现象背后的物自体,则不能认识。

理性在对合理的自然之学的考察中的运用有两种,分别是自然性的、内在的、在具体经验中的运用,和超自然性的、超验的、超越于一切经验之上的运用(经验对象的超验连接)。以超验的自然之学的内部连接为对象的是先验的世界知识;以全部自然界与超自然的存在者的关联的知识是先验的上帝知识。

这里“先验的上帝知识”看起来与康德强调的对物自体没有知识和上帝作为理念的存在有矛盾,但可能康德说的是上帝与自然界之间的关联的自然之学,而不是关于上帝的知识。

内在的自然之学从自我意识的角度看自然,将自然看作感官对象的总和,自然界被给予我们的方式就是通过直观被给予我们,这种给予需要的先天条件就是空间和时间感性形式以及知性范畴。对于外感官的对象,我们以空间形式直观,即将对象直观成有形自然;而内感官对象则以时间形式直观,以灵魂为对象,但认识到的还是符合时间形式的现象,就是合理性的心理学知识。

康德在这里完成了理性建筑术的先天划分部分,将形而上学先天划分出了四个部分。由于康德在这里的划分及其各部分的定义在文本中不甚规整,下面进行一下汇总:

1.哲学(一切哲学知识的系统)

    1.1.纯粹哲学(由纯粹理性而来的知识)

        1.1.1.批判(在一切纯粹先天知识方面检查理性能力的一种入门(预习)。)

        1.1.2.形而上学(出自纯粹理性并系统关联起来的全部(真实和虚假的)哲学知识。)

             1.1.2.1.思辨运用的自然形而上学(更严格意义上的形而上学)

                1.1.2.1.1.先验哲学(只考察知性,以及在一切与一般对象相关的概念和原理的系统中                  的理性本身,而不假定客体会被给予出来(即 本体论 )。)

                1.1.2.1.2. 纯粹理性的自然之学 (考察自然,即被给予的对象的总和(不论它们是                          被给予感官的,还是被给予另一种类的直观的,如果我们愿意这样说的话)。)

                    1.1.2.1.2.1.先验的世界知识(是内在的,是自然知识能够被(具体地)应用于经验                      中这个范围内针对着自然界的,以内部连结为自己的对象,是全部自然界的自然之                      学。)

                        1.1.2.1.2.1.1 .合理的物理学 (针对的对象是外感官的对象,因而这些对象的总                              和,即有形自然。)

                        1.1.2.1.2.1.2. 合理的心理学 (针对的对象是内感官的对象,即灵魂,以及根据一                          般灵魂的基本概念而来的思维着的自然。)

                    1.1.2.1.2.2.先验的上帝知识,即 合理的神学 (是超验的,针对着经验对象的超越于                      一切经验之上的那种连结的,以外部连结为自己的对象,是全部自然界与一个超自                      然的存在者的关联的自然之学)

        1.1.2.2.实践运用的道德形而上学。

    1.2.经验性哲学(由经验性原则而来的理性知识)

可以看出来,“ 合理的宇宙论 ”在康德的之前的划分中并没有出现,这里直接提出,可能与之前提出的某个或某些概念有包含关系。

这种划分源自纯粹理性本源的理念,是先验而非经验地按照建筑术进行,是确定不可改变的。

康德要回答的问题是:何以在经验的对象中得到先天知识,达到形而上学?何以按先天原则认识到事物的本性,达到合理的自然之学?据之前的划分这里的形而上学应指先验哲学。康德的回答是:考察我们的经验的发生结构,即内外感官的客体如何分别通过“我思”和物质概念发生。

这一段讨论了经验心理学的位置,康德认为其不能与形而上学混淆,而应该暂时归于应用的哲学中,它的最终归宿是人类学。

形而上学在这里有几个角色:其一,宗教的捍卫者;其二,一门约束理性的科学;其三,防止思辨理性在道德和宗教中破坏。形而上学在康德看来必不可少。

在康德看来,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只有:自然形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和批判。它们都具有合目的性,与人的生存的方向息息相关。而数学、自然科学等经验性知识则并不直接与人类的根本目的相符合,需要通过形而上学知识才能达到合目的性。

教养(Kultur)是对文化修养,对文明的培育,在这里则应当指形而上学对人类理性具有一种引导和限制的作用,引导人类理性符合人类的根本目的地运用,限制人类理性不越界。形而上学还要为具体科学的可能性和科学的运用奠定基础。并且,形而上学更多时候是作为否定性的,也就是消极的作用,用于防止错误而不是扩展知识。形而上学要将一切其他学科引导向人类的根本目的,在这康德说,就是普遍幸福。

                                                                                                                                   2017.12.10.


康德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是怎么讲...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的伟大哲学体系,它们是:“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和“判断力批判”(1790年)。“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

康德的三大批判批判了些什么?
康德的著作以1770年为界,分前批判时期和批判时期;批判时期的著作又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著作。理论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和它的简写本《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实践哲学的著作有《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实践理性批判》、《完全在理性范围内的宗教》和《道德形而上学》等。他的《判断力批判》...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分为两个时期,相关的代表作有哪些?
康德的批判哲学思想涉及多个领域,包括自然论、理性哲学、道德哲学和实践哲学等。他的思想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747~1770 年)康德在这个时期写了两部著名的著作,即《自然论》和《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涉及人类认识的本质和限制。他提出了“自然论”的概念,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感官与外部...

德国古典哲学的内容
1.《纯粹理性批判》: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前进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哲学中的“哥白尼革命”,康德的“第一批判”。哲学乃一切哲学的知识之体系。吾人若以哲学指评衡“一切哲学化企图”之原型而言,又若此种原型为评衡各种主观的哲学(此种哲学之结构,往往分歧...

《纯粹理性批判》李秋零和邓晓芒的译本哪个更好一些?
探讨两位大师的译本:李秋零与邓晓芒的《纯粹理性批判》孰优?当提到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译本,两位学者李秋零和邓晓芒的贡献各具特色。对于初涉康德哲学的读者,邓晓芒先生的句读本无疑是一把开启理解的钥匙,他以详尽的阐述和引导式翻译,犹如导师般引领你步入理性的殿堂。他的翻译注重解释,适合那些希望...

德国的哲学家康德的著名哲学论断有哪些?
中,康德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实践理性批判》是康德的前一部著作《纯粹理性批判》的归宿和目的。所谓“实践理性”,是指实践主体的意志,对于实践理性的“批判”,就是要考察那规定道德行为的“意志”的本质以及它们遵循的原则。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什么意思
这是大哲学家康德先生在《纯理性批判》里的一段话,意思是说:“有两样事物使我心中不断充满惊奇和畏惧:在我头上繁星密布的苍穹和在我心中的道德法则.”后来李泽厚在《浮生论学》中引用了这段话,并从新翻译成了更有中国诗词韵味的一段话,他的翻译是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 ...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哪个译本比较好
因为学习的需要,读《纯粹理性批判》较多,而且德语刚学,不能直接读原著,有了邓晓芒和李秋零先生的新译本,省心不少。但在爱智坛子上潜水时,经常看到有人评价这两个译本。我也有些想法,在开学的时候也来说说。人大的学生和老师当然是觉得自己的译本好了,这个很自然。但我觉得邓晓芒的翻译也很好,...

谁知道康德有那些代表作品?
康德作品目录 1.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纯粹理性批判》英译本) 2.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纯粹理性批判》德文第一版 1781年) 3. Kritik der reinen Vernunft(《纯粹理性批判》德文第二版 1787年) 4. Prolegomena zu einer jeden künftigen Metaphysik die als Wissenschaft ...

批判地继承欧洲哲学的著作
批判地继承欧洲哲学的著作有《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未来形而上学导论》《逻辑学讲义》《道德形上学探本》《历史理性批判文集》等。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哲学是古典哲学发展的顶峰,二十世纪哲学不论是继承还是反对德国古典哲学,都绕不过去这两座...

红安县19539468347: 纯粹理性批判读后感 - 《实践理性批判和纯粹理性批判》有什么区别
弥耍荷普: 首先,纯粹理性批判要厘清的问题是: “综合先天判断是如何可能的?” 康德认为我们必须先透过经验获得感官印象(德文称之为 “杂多”),经验认识的形式有三种:对象的形式(或者称之为主观的形式)是时间跟空间丶思想的形式(概念的形式)是12范畴丶观念(理性的形式),客体必须符合这些才会被主体认识,接着再由认识形式所整理而成为知识.实践理性批判是寻找行为的根据,探讨形上学问题(上帝丶心灵丶世界),用另一种方式成为先验的直观,只是不能透过思辨理性认识,而是以实践理性来要求成为先验上的存有,换言之,以实践理性填满思辨理性留下的空白,这个空白就是上帝丶心灵丶世界,而实践理性可以自由地决定该如何填补空白.

红安县19539468347: 急求与哲学有关书籍读后感(800字以上) -
弥耍荷普: 本人曾阅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可说是读后感,也可说是笔记,现供你参考: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出版于1781年,在1787年第二版时做了较大的修改,学术界对于这两个版本的重视几乎是等同的.在出单行本时,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是...

红安县19539468347: 怎么才能看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底在说什么 -
弥耍荷普: 读三大批判先读邓晓芒《康德哲学讲演录》,很棒的导读.这本书告诉你康德在三大批判里试图解决的问题,试图建立的框架,以及如何去论证自己的观点.一本书读不懂,很大原因在于你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以及如何表达,那么这本书都帮你梳理清楚了.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没必要去读原典,大概知道三大批判讲什么就好了.所以大部分想了解三大批判的人读读《康德哲学讲演录》就足够了.这本书读懂了仍有兴趣的话,再去读《纯批》难度会下降不少.

红安县19539468347: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有什么看头呢?
弥耍荷普: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之批判: 康德是站在否定启示的立场上进行“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的批判没有把绝对界和相对界分开:在《纯粹理性批判》中驱逐了上帝,在《实践理 批判》中又把上帝请了回来.“二律背反”放在绝对界和相对界里...

红安县19539468347: 《纯粹理性批判》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要人感性一点? -
弥耍荷普: 纯粹理性批判是支持理性的.批判“理性是万能的",指出理性可以达成一切的做法是不理性的.

红安县19539468347: 怎么才能看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到底在说什么 -
弥耍荷普: 可以看一些相关书籍,在这里大概说一下要了解哲学首先必须了解哲学家面对的问题,康德的问题背景是这样的,当时机械唯物主义盛行,大家认为人就是一架机器,没有灵魂,没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思考意识是靠分泌的激素决定的.这个观念...

红安县19539468347: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主要思想是什么? -
弥耍荷普: 通过对理性本身、即人类先天认识能力的批判考察,确定它有哪些先天的、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的来源、功能、条件、范围和界限,从而确定它能认识什么和不能认识什么,在这基础上对形而上学的命运和前途作出最终的判决和规定,其使命是为真正的、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红安县19539468347: 你读过纯粹理性批判么??? -
弥耍荷普: 尼采对康德的评价:一个卢梭式的道德狂热者,当然,这或多或少有点贬义. 纯粹理性批判是本伟大的书,而在道德哲学,康德确实表现了他的懦弱,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被抛弃的神学或形而上学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又被请了回来.(康德对实践理性的论证完全是套用了纯粹理性的体系,他根本不懂的实践理性和纯粹理性的质的差别,在康德那里,实践理性还是“现成在手状态”,是拿来就可以谈论的,在他看来,只要我们能在书房里把“道德”在心中反思一遍,我们就不必去面对这个世界) 康德,他扇了所有人一耳光,然后又扇了自己一耳光.

红安县19539468347: 如何读康德的纯批?(邓晓芒译)书我读了一半,往下实在读不懂了,我所认识到的只是人类理性存在缺陷 -
弥耍荷普: 这可不是读文言文,也不是读语文课本,那种水平你读多了,还能读出个神马.康德你读不懂,那就是读不懂,读十次也一样.最好先读读对康德解读的文章.顺便在西方哲学史中了解下康德之前的哲学,比如休谟、洛克、莱布尼茨等等.邓晓...

红安县19539468347: 康德 的 纯粹理性批判 -
弥耍荷普: 个人以为,不管论翻译还是其它方面,最好的莫过于李秋零译本.李在康德哲学以及德语方面的造诣都非常高,译本的文字准确而流畅.印刷似乎也没有什么错误.其次是邓译,这本书的翻译者邓晓芒在康德哲学的造诣上也是非常深厚的,不过相对而言德语水平则不如李.我曾经对照德文原文逐字逐句比较过这两个译本,感觉李译略胜一筹.此外,有一个蓝公武译本,从英文转译的,准确度固然不能和李、邓比,而且最大的缺点是文字半文不白,但是仍然算不错的译本.如果想研究纯批而外语水平有限,建议三本都买.读此书,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就是康德那拗口的句式,多读几个译本,参考不同译者的不同句法,肯定有帮助.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