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采用了什么计策杀死郭淮和徐质?

作者&投稿:旁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背景:蜀汉延熙16年秋,姜维起兵20万,大兵出阳平关再度伐魏。这一次,发生了著名的兵困铁笼山的故事。司马昭,这个后来路人皆知的人物,也差一点毙命。为什么没有毙命呢?一个是因为山上发现泉水了,另一个是因为郭淮这个人物出现,赶来救援,而且是用计策来救的。这个计策就是郭淮使用了反间计,把姜维的援兵成功地策反了。

这里分析一下,姜维在这次出兵伐魏当中,为什么从一开始失败之后,又能成功,不过在成败关键之际,最后是被杀得大败而归,很悲哀。尽管如此,姜维还是一个人物,在如此惨败之际,还能空手接箭,反杀郭淮,真是一个人物。在这次出兵当中,前面是用计杀了徐质,后面是被郭淮用计策反迷当了,反而落得一个孤家寡人一样大败而归。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逆转呢?这里主要探讨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用计胜算的可能性,有多大?二是姜维不认识到自己可以用重金来勾结迷当,搞一个蜀汉与羌兵联盟,敌方也可以如此。

首先分析事情经过

这种结果说明,兵者,确是一种诡道也,而且是战机稍纵即逝,兵不贵久。这个教训犹在,南宋也发生了韩世忠大意困金兀术于黄天荡故事。

战争很残酷,不是敌人死,就是自己亡。这个时候,更要从失败当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使战争或者是战局发生惊天的逆转,取得成功。蜀汉延熙16年秋,姜维再次征伐魏国,而司马师闻之,问诸将,计将安出?谁可以前往呢?这个时候,徐质应声而出,他说愿意去。徐质以勇猛而著称,的确,打仗也需要这种勇猛,但不仅仅是勇猛。

勇猛,仅仅是一个为将之道的一个方面,更为主要的是一种大谋划,即计将安出?有何种策略可以胜算,而不是单凭一种匹夫之勇就可行的。不过,勇猛之人,有勇猛之人的好处,这种人可以打冲锋,打前站。

从这些角度上来讲,司马师的用人之道,也算不上是一种失败的,因为战争也很需要这种勇猛之人,从而在一开始之间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结果也是如此,证明这个徐质也不是泛泛之辈,一出场,就把廖化、张翼打败。姜维正面打不胜,就是用奇兵奇计策,来一个反败为胜制敌。反过来说,这个地方不行,那就换一个地方再来打一打,必有伏兵。原来的战争地点,据有关资料记载,是发生在一个叫董亭的地方。

其次为什么司马昭会中计,或者是徐质一定会来的,也一定会亡的。

因为徐质是先锋,一定会出场。再说姜维兵败移兵铁笼山下寨,以屯兵屯粮为长久之计,司马昭一定会派人过来,由此引发徐质抢劫粮食的故事。徐质这个兵力分散一半,在狭路相逢之下,勇而无力被杀。

徐质之死,很正常不过了。在战争当中,面对敌人的诱饵,能吃就吃,不能吃,就反被吃掉。而徐质一死,姜维立马伪装成魏兵来劫营了。这个时候,要注意,司马昭屯兵的地方,应该是在铁笼山的正前面,姜维的兵,是在铁笼山的后面。很有趣的是,他们都对铁笼山不熟。否则接下发生的司马昭这六千兵马被逼困在铁笼山,结局不是这样。

再次分析郭淮为何被杀。

司马昭被困铁笼山,而他大哥司马师是魏国执掌兵权的人,自然会发兵来救。他派出的是一个老将郭淮。在战争当中,最为重要的是获得信息情报,然后是怎么样想办法化不利为有利,化敌为友,出奇制胜。郭淮是老将知道援兵很重要,自己是一个援兵,需要解围司马昭;而羌兵迷当也是一个援兵,必须首先制服他们才行,才有胜算的可能。

在制服迷当之后,以羌族之兵夹杂魏国之兵,迅速地直击中军帐,很厉害,姜维没有料到这一手,结果,仓皇而逃,只拿了一把弓也没箭。结果郭淮一见,来一个将对将的追杀,这场戏实在是有点窝囊呀,这是对于郭淮来说,就是如此。在他功败垂成的时候,结果更出乎意料,在姜维空弓无箭拉空弓伪装射击响了十次之后,姜维空手接箭,反射郭淮应声倒下死了。这说明,在穷途末路之际,还是古人说得好,穷寇莫追。如果是这样,结果郭淮是大胜而归的。但是,为将者,最应该做的是派兵去追击,而不是自己以为能来去追击。

总结一下

司马昭兵困铁笼山这一出精彩故事,也引出一个用计无常、用计无穷之道。首先是姜维用计,计杀徐质;然后是郭淮用计,计杀姜维。尤为可笑的是,姜维用钱收买迷当这些羌族之兵来援助,焉不知对方也有这一手?这说明姜维这个信息情报工作做得不到位,不知道迷当之人,如果知道这个人是这样,不如杀之,不要这个援兵吧。

姜维既然在此前后扎寨了,那么也应该对这个铁笼山做一个调查,了解,不能因此粗心而大意。如果先前发现这里有山泉,再怎样,也要发展一个强攻为上消灭司马昭。原来的一些记录也证明了这一点。因为,有文字记录说徐质追杀姜维的时候,被困在铁笼山,像后来的司马昭一样,只不过发现有水后,用木箱木轨道运兵下山,所以安然无恙。真的是,在急切之中,有计策。而在这种急切之中,也没有办法发现拜地出泉水来求生的故事。

司马昭兵困铁笼山,可以与诸葛亮的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故事相比的。假使诸葛亮与姜维的计策更加周详一点,司马父子不在了,这个晋朝,也就没有了,魏国可能还就是曹操子孙的天下,不能被司马灭之。《三国演义》上说这是天意,其实,是一种人谋的不足之处。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正是如此。用计无穷,或者是计出无穷,也要被这个道约束,有这个道的支撑,这个计才能胜!



是用自己的命去勾引对方的主帅。让对方误以为能杀死他,所以说最终中计。

三国时姜维在铁笼山,采用反间计杀死郭淮和徐质。

姜维率领蜀军,采取循循诱导的策略,将徐质引诱到包围圈中,杀了他,郭淮在追击姜维的时候,被姜维一箭给射死了。


铁笼山的第一种解释
一说:在天水市武山县西南70里处的高楼乡境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大词典·甘肃省》分册解析:“在武山县西部,三国魏甘露元年(公元256年)邓艾拒姜维于武城山,围困如铁笼,故名。”据出土文物和地名资料考查,铁笼山确实是一处三国古战场遗址。山脚田地,时常会有刀、矛、箭头等兵器出土,周围...

简述三国演义中的铁笼山故事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大将军姜维,率兵伐魏。司马师命弟司马昭为大都督,徐质为先锋,亦率兵以御之。姜维用计杀徐质,魏兵大败,追至铁笼山。司马昭无路可走,命兵将上山屯扎,死力拒守。姜维四面围困,断其汲水道,军心惶惶,溃散之象,即在目前。司马昭几欲自刎,用主簿王涛之谋,拜泉祈井,竟然...

说一说姜维是用什么计谋将司马昭困在笼山的(最好少点字)?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姜维bai起兵二十万,出阳平关再次伐魏。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所用计策抛砖引玉、上屋抽梯。夏侯霸令蜀军穿上魏兵衣服,打着魏军旗号,骗开魏寨大门,逼迫司马昭逃到铁笼山,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昭。——所用计策偷梁换柱、暗度陈仓...

姜维在《三国演义》小说里,算是“神箭手”吗?有什么依据呢?
那么,做为后三国时代的蜀军大帅姜维,他的箭法如何呢?咱们通过他的几次战斗来分析一下。姜维有过三次使用弓箭的记录,第一次就显示出不凡的实力,那是在《三国演义》的109回中,铁笼山之战。姜维将在铁笼山将司马昭困住,难以脱身。魏军大将郭淮击败姜维的羌族盟军,并胁迫着羌军首领迷当大王一齐...

姜维墩姜维
为了实现诸葛亮兴复汉室的梦想,姜维多次出兵北伐,足迹遍及武山、落门、段谷、上圭等地,其中在天水、武山县民间流传着他在铁笼山的英勇事迹。景耀六年,蜀国面临魏国的强大攻势,姜维坚守剑阁,挫败钟会的进攻,但最终由于刘禅投降,蜀国败亡。姜维虽被逼降,但内心始终怀揣复国之志,试图借助钟会叛乱,...

《原著三国演义》姜维大战《铁笼山》是第几回?
原著三国演义中的铁笼山,是第109章回,说的是姜维用计,将司马昭困于铁笼山上,不想被司马昭部下郭淮利用羌兵,里应外合,使其功亏一篑,司马昭死里逃生。

姜维再伐中原是怎么回事?
姜维与夏侯霸计议:“徐质勇甚,当以计胜之。”经商定,在铁笼山后,以木牛流马运送粮草,向魏军示以久计,引起司马昭的重视,必然派徐质引兵拦截,以断蜀军粮道,在徐质拦截时,蜀兵佯败,以伏兵胜之。司马昭果然中计,派徐质引兵五千往铁笼山来。蜀兵见魏兵来,尽弃粮草而走。徐质分兵一半,押送粮草回寨,自引一半...

说一说姜维是用什么计谋将司马昭困在笼山的
司马昭败铁笼山后,山上缺水,只有一条路可通。姜维便派重兵把守,要将司马昭困死山上。司马昭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山上只有一泉,却有六千名兵将,水不够用,死者不计其数,尽弃在斗底峪峡谷。司马昭仰天长叹:“吾死于此也”,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泉,司马昭只好拜泉, 求上天赐魏军水...

姜维用什么阵法困住了司马昭?
是著名的兵困铁笼山的故事。为实现诸葛亮未尽之业,受任蜀汉大将军的姜维起兵汉中,屯兵铁笼山,以图再攻祁山,向中原进发。出兵二百,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出笼。司马昭不知是计,被困在山上,断了水路,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泉,始得泉水涌出,救了性命。经过几次交战,最后姜维还是败回...

姜维计困司马昭简介
司马昭仰天长叹:“吾死于此也”,幸得王韬一计,上山拜泉,司马昭只好拜泉, 求上天赐魏军水喝。拜毕,泉水大量流出,人马才没有渴死,救了性命。郭淮得知司马昭被困在铁笼山,便派人假降羌王,里应外合打败了羌兵。郭淮带羌王迷当去救司马昭。羌王到蜀营见姜维。混入羌兵中的魏兵乘机作乱,...

和龙市13336925096: 说一说姜维是用什么计谋将司马昭困在笼山的? -
桐佩泽通: 蜀汉大将军的姜维起兵汉中,屯兵铁笼山,以图再攻祁山,向中原进发.姜维在铁笼山修筑城堡、地道,来山前设营盘、中军帐,拉开张弓之势,等待魏军前来交战.出兵二百,木牛流马,运送粮草,以诱敌自出笼.司马昭不知是计,被困在山...

和龙市13336925096: 困司马姜维用何计策 -
桐佩泽通: 我查了三十六计 如果非说什么计谋的话 只有偷梁换柱比较接近啦! 姜维计困司马昭 2010-01-21 16:20:10 来源:三国网 浏览:24次 蜀汉延熙十六年秋,蜀将军姜维起兵二十万,令廖化、张翼为左右先锋,夏侯霸为参谋,张嶷为都转运粮使,又...

和龙市13336925096: 姜维的智谋如何,为什么在铁笼山败给魏军 -
桐佩泽通: 姜维论智商的话,在整个三国时代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水平,并不算顶尖,在诸葛亮、司马懿退出之后的一班人物中也只能 算是蜀国的人才,而不能算是三国的人才. 其对手魏国无论是司马兄弟、还是邓忠父子,亦或是钟会,比之都并不逊色.其出众,主要是因为他得到诸葛亮的赏识, 而整个蜀国因为诸葛亮一个人才能台卓著了,后期青黄不接,才被迫撑起蜀国的军政事务,也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说法.其能力军事上偏强,但威望不足,政务水平太差,不能有效的整合蜀国以支持伐魏大战.所以征讨魏国必然是不会取得成功的. 至于铁笼山的战败,也主要是因为其过分信任自己对羌族的控制力,缺失对羌族的有效控制,羌族以至于被郭淮策反,里应外合,导致打败.

和龙市13336925096: 《三国演义》中,为什么铁笼山之围姜维不用火攻,而被 -
桐佩泽通: 那一战姜维感觉必胜无疑,因此不想浪费军力,只是打算彻底耗死司马昭,所以他并没有想到羌人会叛变,以致于被郭淮从外围反包围

和龙市13336925096: 三国演义里姜维在铁笼山大败魏将徐质,请问历史上有无此人 -
桐佩泽通: 1魏将,辅国将军; 姜维北伐时司马昭的先锋,用一把“开山大斧”,司马懿对其武勇评价极高.交战中击败过张翼、廖化,斩杀张嶷;在铁笼山与姜维交手,败在姜维枪下,被乱军所杀.

和龙市13336925096: 三国演义中 姜维用的是什么计?谁能用通俗点的话告诉我` -
桐佩泽通: 反间计

和龙市13336925096: 收姜维用的什么计策 -
桐佩泽通: 守卫天水郡的魏国大将姜维,文武双全智有勇有谋.诸葛亮想收姜维为自己的助手.他得知姜维是个孝子,其母住在冀城,便想出一条计策:命魏延虚张声势打冀城,姜维得知消息,便请兵杀回冀城救母.诸葛亮又派俘将夏侯杼木带兵前往冀城劝姜维投降.夏侯懋走到半路,听老百姓说姜维已献城降蜀,他只好往天水郡来.夏侯懋进城,把姜维已投降蜀兵的消息告诉了天水郡守城官兵.深夜,诸葛亮让人假扮姜维打天水郡.守城官兵更认定姜维降蜀是事实了.姜维苦守冀城,粮草缺乏.一日带兵劫粮,蜀兵乘虚取冀城.姜维失城只好向天水郡逃去.天水郡众将,误认姜维已经投降,不准他进城.姜维无奈落荒而去.走不到数里,诸葛亮乘车而出,姜维见自己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便下马投降了诸葛亮.

和龙市13336925096: 三国演义一个小故事,300 - --380字
桐佩泽通: 温酒斩华雄 袁绍会合曹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手下的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嚣张得很,非常洋气.十八路诸侯都遭吓到了,束手无策,袁...

和龙市13336925096: 三国演义,诸葛亮二出祁山,用了哪些计谋 -
桐佩泽通: 二出祁山 天水太守马遵部下姜维,破孔明计并使赵云中计. 随后,孔明设计得姜维、得天水、上圭、冀成,前山祁山,兵临渭水. 曹睿命曹真为大都督,与蜀军战.军师王朗被孔明骂死阵前,曹真郭淮亦被杀败.收姜维主要是调虎离山,假打冀城,引姜维离开天水,而后使用反间计,离间马遵、姜维,招降姜维.

和龙市13336925096: 三国演义第109回是什么? -
桐佩泽通: 第一百九回 困司马汉将奇谋 废曹芳魏家果报姜维在董亭与徐质交兵大败,姜维造木牛流马运粮诱杀了徐质,又于铁笼山围住了司马昭,但被郭淮使来的降魏羌兵杀败,在被包围时,用郭淮射来之箭射死郭淮,败回汉中. 曹芳欲图司马师、司马昭,被师所废,立曹髦为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