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名声最好的太监死后百官扶棺为其送葬的是谁?

作者&投稿:尉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秦翰;

秦翰是北宋人,字仲文,出身于河北获鹿(今属河北),宋乾德二年(964年),十三岁时净身入宫,成为低级宦官小黄门,此后逐次升迁,在开宝末年(976年前后)成为入内内侍省高品宦官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攻灭北汉后乘胜击辽,出兵燕京(今北京),秦翰当时被宋太宗诏令为彰信军节度使崔彦进部的兵马都监,随同出征。宋军由于疲惫大意,在燕京城下高粱河被辽军击败,大溃而回。崔彦进、秦翰所部为全军后卫,抵挡辽军,边战边退,驻守高阳关。辽军携大胜之势呼啸南下攻击镇州(河北正定),秦翰与崔彦进等使诈降之计,于满城(河北保定)设伏,于其他宋军联合前后夹击,大败辽军,迫使其投西山坑谷中,辽军死伤不可计数。这一仗是宋军自高粱河之败后,第一次取得对辽作战重大胜利。

此战宋军总计杀俘辽军两万余,俘辽将领三人、获取马万匹,其它粮秣物资十万。辽军主帅韩匡嗣也弃旗鼓狼狈而逃。时年不到三十的秦翰一战成名,以英勇善战而闻名天下。宋太宗闻报后大喜过望,予以重赏,赞叹可委其以重任。

此后秦翰正式以主将身份出任宋滋州守将,又历任镇、定、高阳关三路兵马都监。在北方抗辽前线主持军务,对辽作战,长达八年之久。在此其间, 秦翰率军多次与辽军交锋,互有胜负,多有战功。宋咸平二年(999年),辽军入侵。秦翰之前被调回东京(开封)皇宫任职,此次军情紧急,被任命为为排阵都监,重回郑州,准备迎击辽军。

宋咸平三年(1000年)正月,辽军在宋境内大肆掠抢后,开始回撤。秦翰等将领奉命追杀,在莫州(河北任丘)东三十里处,提前占据要道,截断了辽军归路。半夜,宋军偷袭,辽军大乱,混乱中被宋军斩首万余级,救回被掠百姓,缴获马匹物资无数。宋真宗收到捷报后,下诏褒奖秦翰等,提升秦翰为为定州行营铃辖。此后西川发生了军士哗变,秦翰被委以重任,率军前往西川镇压。十月,平定哗变,获胜返回。

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承天太后携辽圣宗率军南侵。此次辽军声势浩大,一路长驱直入,直打到澶州(河南濮阳),宋廷震骇莫名。经过寇准等主战派剖析利害、极力劝告,宋真宗这才打消南迁念头,勉强亲征澶州。临行前,他派秦翰先赴澶州和相州(今河南安阳)主持防御,并许便宜行事。后任邢洺路任铃辖。

真宗到达澶州后,调秦翰任驾前西面排阵钤辖,主持御营守卫,及澶州城西,连续七十多天没有卸甲。期间辽军先锋统军使萧挞凛亲自到澶州城外侦查督战,被秦翰部将张环趁机用床子弩射杀。萧挞凛之死也是这次宋辽战争的转折点,辽军士气因此大受影响,双方僵持于澶州。最终,两国达成“澶渊之盟”。

盟约达成,辽军撤走后,秦翰作为后卫继续留守澶州,护卫宋真宗退回东京。直到形势安定后才率领回京。宋真宗因秦翰的功劳,封他为为宫苑使、入内都知。

此后秦翰被任命为灵、环、庆三州和清远军四路都监,率兵前去讨伐西北党项叛乱(即西夏前身)。秦翰在西北多年,抵挡党项入侵,降服边境各部族,威望甚隆,诸部族都慑于秦翰的威名,纷纷纳地归附。秦翰因功升迁为皇城使、恩州刺史。

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宋真宗要到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祭祀后土,命秦翰自西北调回东京,主持参与其事。在此期间,西北有部族骚扰宋境,宋真宗立刻让秦翰返回处理,顺便巡边震慑。边塞部落听说秦翰回来,立即偃旗息鼓,事件即告平息。秦翰继续赴夏州,处理完事情后,事毕回京,主管宋真宗行宫事。

宋大中样符八年(1015年)闰六月,因之前皇宫失火,宋真宗以秦翰主持修复工作。秦翰在指挥修葺工程时,突然患病,猝然逝于宫内官署,时年六十四岁。他去世的消息消息传出后,宋真宗哀伤流泪不止,追赠秦翰贝州观察使、彰国军节度使。宋禁军及北方、西北驻军中秦翰的部下得到他去世的消息后,不少人嚎啕大哭,并以父兄的礼节给他举办丧事。

秦翰为人温良谦谨,不拘小节,而且作战勇猛,言而有信。每战必亲冒矢石、奋勇争先,先后在北疆、西北两塞镇守三十余年,一生战创大小四十九处,即使古今名将,也有未如秦翰者。因此秦翰被誉为宦官名将,内臣楷模。有宋一代宦官统兵作战建立功勋者,无出秦翰之右。

 二、怀恩;

怀恩,明宪宗、明孝宗时期的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山东高密人。怀恩原本不姓怀,而是姓戴,父亲是明宣宗时的太仆寺卿戴希文。

怀恩出身高官之家,自小熟读经典、博览丛书,很是聪明,按理日后应该参与科举,出仕入朝为官的,为什么最后却入宫当了太监呢?即使他最后在宫中成为太监中的最高级别,担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负责协助皇帝“批红”处置朝政,号称“内相”,从权势上来说也达到了顶点。但这些地位、权势都是在被动的情况下实现的。一个高等文官的孩子,最后以太监的身份成为大明最有权势的臣子之一,这哪里是怀恩的本意,反倒是他一辈子都难以忘记的屈辱。

明宣德元年(1426年),兵部侍郎戴纶因屡次劝谏宣宗不要游猎嬉戏,触怒了皇帝,被发配到交趾(越南北部)参赞军务。早在宣宗为皇太孙、皇太子时,戴纶就侍奉其读书,先后历任太子中允、詹事府谕德、太子洗马等职,屡次进谏,劝慰宣宗不要过多游乐,要多学习朝政,宣宗不以为然。戴纶又暗地里向成祖、仁宗上疏告状,所以遭到宣宗忌恨。

虽然宣宗即位后,加封戴纶为兵部侍郎,但是心里的嫌隙并没有消除。而戴纶为人过于耿直刚介,对皇帝的进谏常常言辞激烈,所以宣宗忍无可忍,才把他远远打发到交趾去,眼不见心不烦。到了交趾后,戴纶言语不谨慎,被人告发心怀怨恨,上书宣宗要治其罪。宣宗于是下诏将戴纶逮捕到京师锦衣卫诏狱,亲自审讯他。在审问中,戴纶又大声抗辩、御前失礼,最后彻底激怒宣宗,被宣宗盛怒之下下令乱棍打死,籍没其家,并以忤逆之罪株连三族。戴纶的叔父河南知府戴贤、太仆寺卿戴希文等,皆受其连累,被抄家下狱处死。

年幼的怀恩,因为是戴希文的儿子,所以也在株连之中。由于未成年,所以得免一死,被阉割净身后送入宫中,充当仆役,侍奉皇室。“怀恩”这个名字,就是他入宫后,被其他前辈太监给起的新名字,意思是常怀朝廷不杀的恩德。

入宫后的怀恩,因为家庭出身远远高于其他小太监,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为人又机敏伶俐,办事认真勤勉,所以很快得到内廷诸司人等的青睐,被选入专门培养教导小太监熟悉文化,熟悉处理内廷公事的内书房学习。这对于怀恩来说简直是轻而易举,他在没有入宫前,在自己的家中已经按照儒家经典书籍苦读了多年,各种典章都了如指掌。所以在内书堂的学习中他总是成绩优异,得到内廷高级太监及皇室成员的重视,逐渐受到重用,出掌各种内廷重要职位。

经过数十年的历练,成化元年(1465年),怀恩被刚刚继位的明宪宗委以重任,担任内廷中最重要的职位,也是太监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司礼监掌印太监。因为怀恩自小生活在高官之家,后来接受的知识,灌输的思想也是传统儒家忠孝理念,所以他待人接物、行事处置、为人哲学都和外朝文臣士大夫们并无二致。再加上怀恩难能可贵的品质:公正廉洁,办事干练,不畏邪恶,敢于直言,处处以国事为重,光明磊落,简直就不像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太监。

外朝文官从来是看不起内廷太监,见面大多嗤之以鼻,最多也就是虚假应付。但是对于怀恩,文臣们绝对没有轻视、鄙夷的态度和神态,而是恭敬尊崇,礼敬有加,凡事都商议后实施,非常尊重怀恩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怀恩虽然是太监,但是在思想上、立场上、为人处世上,和一般儒家弟子没有区别,实实在在的内廷儒者,宦官之贤。


当时宪宗宠幸梁芳、韦兴、汪直等太监,纵容他们干预政事、骚扰朝野、弄权敛财,搞得朝堂乌烟瘴气、人心惶惶。怀恩对于这些无耻之徒深恶痛绝,经常当面痛斥他们,警告其不得作恶,又多次在宪宗面前进谏,言明厉害,痛陈弊端。宪宗无奈,也知道怀恩说的有道理,以后对于梁芳等人多少加以约束。梁芳、韦兴等因为怀恩的阻止,不能随心所欲地擅权贪墨,对他是恨之入骨,时常想扳倒怀恩。但是怀恩在宫中的地位远高于他们,为人廉洁、心怀正气,行事磊落干练,经历、学识、见解、能力、威望都不是他们这些人比得上的,宪宗也因为怀恩的忠心干练而十分器重他,梁芳、韦兴、汪直等始终无计可施。

成化三年(1467年),京营诸部需要清理整顿,宪宗向大臣们询问以何人主持,户部尚书马昂等主动请求,力荐司礼监掌印怀恩出掌此事,才可以铲除宿弊。成化四年(1468年),讨西北土官叛乱时,朝廷商议军事,兵部尚书白圭等极力要求怀恩代表内廷一同参与,征求意见后在实施平叛计划。这些都可以看出怀恩的办事能力,和受外朝文官的重视程度。

兵部尚书刘大夏,因为处罚了内廷某司掌印太监的哥哥,被其挟私报复,向宪宗诬告,将刘大夏逮捕下诏狱,因为怀恩全力救助,向宪宗恳求,刘大夏才没有遭祸,得以被释出。刑部员外郎林俊弹劾内监梁芳及宪宗宠幸的妖僧继晓,被梁芳诬陷有不敬皇帝的言语,鼓动宪宗处死林俊。宪宗已经被说动,将要下旨杀林俊。怀恩不顾宪宗大怒之中,冒死力谏,宪宗盛怒之下,以砚台打向怀恩,想把他赶走。怀恩不躲不避,用头去接砚台,幸好没中。之后被宪宗让人赶出内廷。出宫后怀恩一面让人到镇抚司通知不得杀害林俊,一面亲自警告梁芳等,揭发他们陷害林俊的丑行,明言自己还要上奏。然后在家里称病,不到司礼监处理政事。宪宗冷静下来后,想起怀恩平时忠诚干练、勤谨耿直,知道他的忠心,派太医到怀恩家中看望诊治,林俊也得以改判,躲过一劫。

此外,在抵制传奉官(不经科举、选贡、门荫等正途,直接由皇帝授官)、处理辽东军事等事上,怀恩坚持己见、据实以奏,拒绝迎合宪宗滥授外官的举动,及诸佞臣借此以谋不轨之举,尽自己所能地维护了朝纲的威严。尤其是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宪宗宠爱的贵妃万氏,因与皇太子朱佑樘(即日后的孝宗)关系不睦,之前因为立储之事就产生过极大的矛盾,所以耍弄阴谋,要挑唆宪宗废黜朱佑樘太子地位,改立其他皇子。宪宗被其迷惑撺掇,竟然答应改立之事。

怀恩在内廷四十多年,忠勤谨劳,侍奉四代皇帝,公正耿直,宪宗很是看重他,于是想探听他对于改立太子的意见。怀恩听宪宗说要改立太子,坚决反对,脱帽伏地叩头不止,说:“太子是国本所在,天下民心稳固的根本。皇爷无故废黜太子,奴才宁死不敢从命。皇爷这样做,也是遭天下怨望、留万世骂名。奴才即使是死,也不能赞同皇爷的意见。”并长跪痛哭。

宪宗心中震撼,同时也是对怀恩的忠诚和直谏有所感触,于是对于更换太子的事情犹豫起来。万贵妃阴谋将要落空,怒不可遏。为了报复怀恩的不识像,她多次哭求宪把怀恩赶出宫去,远斥他方。被怀恩斥责过的梁芳、韦兴等人也借机煽风点火,宪宗性格庸懦,经不起挑唆,终于将怀恩贬斥,发配到中都凤阳皇陵司香守陵。

之后得到怀恩保护的太子朱佑樘,因为其他朝臣的全力支持,及正好遭逢泰山地震导致宪宗以为是自己无故更换东宫而造成上天震怒,所以不再提出改立太子,从而保住了皇储之位。并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宪宗驾崩后继位,成为大明第九代皇帝---明孝宗。

孝宗继位后,感念怀恩当年不顾安危、为保护自己仗义执言,所以立即将他从中都召回,重任司礼监掌印。回到内廷的怀恩不改忠直本色,依旧尽职尽责,勤谨恭谦,继续以自己的忠诚侍奉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闰正月,怀恩去世,史书上没有记载他去世时的确切年纪,按推断,他这个时侯应该年过七十了。

为了表彰怀恩的忠直廉洁,孝宗特批推,为怀恩建造显忠祠,以示纪念。而怀恩光明磊落、忠诚廉洁、勤于国事的优秀品质,在后世也一直传为美谈,明中后期内廷诸司太监,皆标榜以怀恩为楷模,景仰崇敬,时常祭祀,四时不断。



他是陈矩,非常廉洁,从来敲诈当地的官员和老百姓,和其他的宦官完全不一样,所有和他接触过的人,都对他赞赏有加,他给人印象极佳

他就是谷应泰,他的为人特别善良,他也是帮助了特别多的人,也是招到了很多人的称赞。


太监就只会内政?历史上这些太监带兵打仗也是一把好手
据明代太监刘若愚《酹中志》所写的明代太监史里面曾记载一段「掌东厂者,魏忠贤也...性豪侠…不甚好读书,然好武勇骑射。」,可见明未权倾朝野的九千岁也是刚强勇猛之流。清代:太监当护院 到了清代,皇宫每年都会在小太监中选拔出一些身强体健的年轻人学习武术,最后武功高强就在皇帝身边留用,保护...

明朝有哪几个宦官在历史上名声不错的?
事实上,明朝有很多太监,其中最著名的是郑和,他是“三保太监”。郑和的成就不言而喻。 在明代宦官传记中,有三位评价颇高的宦官: 卫翁、李方、陈菊。好吧,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太监有什么可取之处,可以在学者们所写的明代史上留下一个好的评价。1.Wyon 出生时姓 dai 他是他哥哥犯...

中国历代饶名的太监?
宋代其他监军太监如李宪、秦翰等人,虽名声不错,但在历史上名气很小,就不多介绍了。明代:(这是太监集中出场的高光朝代,几乎每一个明朝皇帝都能呼应上一两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太监。这主要也是明代制度因素导致的结果:明朝皇帝权利高度集中,又要与文官集团势力抗衡,皇帝一个人太吃力,所以皇帝喜欢重用...

在大众的印象里,太监都是阴阳怪气、有没有一些留下好名声的太监?
这样的太监还是有的,比如说李隆基身边的高力士、还有明朝的郑成功,这都是历史上留下好名声的太监,只不过因为这样的太监实在是太少了,加上太监的总体名声不好,才导致人们会觉得太监都是不好的。其实,太监和一般人一样,有坏太监就有好的太监。话说当年六十多的李隆基突然老房子着火,有了新的恋爱...

历史上哪位太监被梁启超点赞作传,称得上是一代英烈?
历史上出名的太监,大都是“恶名”、“臭名”,或专权作乱,或变态残暴,或搜刮钱财,等等。正直清廉、忧国忧民且能留下姓名、留下好名声的太监,实在不多。像我们熟知的发明造纸术的东汉宦官蔡伦、七下西洋的明朝航海家郑和,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航海事业作出了贡献,所以声名远扬...

历史上有没有名声好一点的太监?为什么多为名声狼藉?
历史上当然有名声好的太监,但是不被大家熟知,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很多太监名声狼藉的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他们身处于权力的中心很容易飘,其次是他们的隐藏权力真的不小,然后是他们很多也身不由己,最后是有贪欲。1.他们身处于权力的中心很容易飘 太监们一般都在宫里服侍,宫里都是...

高力士身为一个太监为何权力却高于丞相?
高力士是唐朝从多宦官中最为出众的一位之一,而且最关键的是宦官一般名声都不好,但是高力士的名声却很好,而且能力很强,重心耿耿,深得唐玄宗的信赖,虽然我没发现高力士曾任丞相一职,但是实际已经胜过于丞相。高力士其实原名叫冯元一,因为当时冯家遭难,冯一元被送往岭南李千里家。而就此冯一元的...

明朝名声较好的宦官有哪些?
说起明朝宦官,大多数人想到的大多是王振、刘瑾、魏忠贤之流,他们专擅弄权,党同伐异,为害朝廷,简直罪无可恕。但其实明朝历史上还出现过不少颇有建树的宦官,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七下西洋的“三保太监”郑和,郑和的功绩自不必多说。而《明史·宦官传》中也列举了三个评价比较好的宦官:怀恩、李芳、...

历史上有没有形象很正面的太监呢?
毕竟史官所写的历史书上,关于太监的形象,基本上可以开一个涉及全地图的aoe,【但凡有点名声,上了史书的太监,基本上没几个是好东西】。由此可见太监的名声和众人对于这个职业的怨念了。而且郑和实在是太屌了,【冒险家?】、【外交家?】这些都ok的,而且前面还可以加一个【世界第一】。毕竟【郑和...

陈矩是明朝太监,为何名声很好,死的时候百官扶棺下葬?
从不利用自己的权力来谋取福利,他这样的原因其实也有点是来源于那时候带他的那个太监。其实我们明白,在出入社会的时候,跟对师傅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一个好师傅,如何能培养出一代好徒弟。那时候教他的太监高忠也是一位很不错的太监,只是因为他实力有限,所以没能像陈矩这样有名。陈矩的名声很好...

平坝县17191747725: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为国为人民的好宦官? -
长施复方: 宦官也有做得比较有出息的.比如“每为新声变曲,围者莫不感动”的李延年,被誉为“造纸鼻祖”的蔡伦,李贽眼中的“忠节中官”张承业,欧阳修赞为“一字活千人”的张居翰,七下...

平坝县17191747725: 历史上哪个太监权力最大! -
长施复方: 第一应该是赵高,权倾天下,第二是唐末的太监,把持朝政大权,但对边境将领的节制就没那么厉害,第三就是明朝的太监,权力很大,但他们的权力都是皇帝给予的,百官怕的是他们身后的主人而不是怕他们,就象魏忠贤和刘瑾杀他们只用了一纸诏书而已,没废多少力.

平坝县17191747725: www.quban800.com中国历史上四大有名的好太监是哪些?
长施复方: 坏:秦-赵高 明-刘瑾 明-魏忠贤 清-李莲英 好:汉-蔡伦 汉-司马迁 明-郑和 清-董海川

平坝县17191747725: 历史上比较出名的太监 -
长施复方: 太监也称宦官,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又称寺人、阉(奄)人、阉官、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内监等.唐高宗时,改殿中省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监,少监.后宦官亦通称为太监. ...

平坝县17191747725: 中国历史上哪个太监最有名? -
长施复方: 秦朝:指鹿为马,做太监宰相第一人——赵高 汉朝:改进造纸术——蔡伦 敛财弄权乱汉宫——张让 唐朝:太监军师,撮合杨玉环和唐玄宗的旷世姻缘——高力士 阉海权宦 厚黑高手——李辅国 宋朝:监军误国 流毒四海——童贯 明朝:自阉走向富贵路——王 振 八虎之首“立皇帝”——刘 瑾 阉海第一枭淫,“九千岁”——魏忠贤 清朝:厚黑第一阉——李莲英

平坝县17191747725: 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太监是郑和吗? -
长施复方: 应该是最出名的太监,对历史影响最大的太监,人没有好坏之分,只有立场之分,在明朝也有几个正义的太监,看《明朝那些事》讲的.

平坝县17191747725: 中国最有权利的太监是谁? -
长施复方: 最有权力,魏忠贤,9999岁,比万岁低一阶,可以想想他的嚣张.现在已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太监了.

平坝县17191747725: 史上最好的太监是谁? -
长施复方: 司马迁.都自宫了还忍辱负重写史记,感动…

平坝县17191747725: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太监都是谁 -
长施复方: 1、魏忠贤(明朝,1568—1627年) 2、赵高(秦朝,?—前207) 3、王振(明朝) 4、刘瑾(明朝,约1452—1510年) 5、李莲英(清,1848—1912) 6、张让(东汉,?—189) 7、李辅国(唐,704—762) 8、童贯(北宋,1054—1126) 9、安德海(清 ,?—1869) 10、高力士(唐,684年—762年)

平坝县17191747725: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谁?
长施复方: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是孙耀庭. 孙耀庭小名留金,天津人.公元1909年(宣统元年)净身为太监.末代皇帝宣统宣布退位后,孙还乡,期间跌荡起伏,一直活到94岁.孙耀庭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太监,在经过太监、平民两种生活后,于1996年底平静的逝世.他的去世,表明太监永远地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