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和真实历史出入大么?

作者&投稿:用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朋友,想必对于其中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位汉臣不会陌生,同时,对于他们在剧中的不同人生境遇以及最终结局,或多或少都会抱有一些同情和惋惜。

尤其是周培公,他为康熙平定“三藩之乱”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却遭到康熙的猜忌以及朝堂上满洲官员的排挤,只得在盛京提督的任上郁郁而终,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临终前还为康熙献上了耗尽他十年心血所著的《皇舆全图》,这不仅让康熙懊悔不已,也让广大观众是为之动容。

只不过,这些毕竟都是影视作品的演绎,与正史还是有着很大出入的,特别是在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这三人的人生结局上,《康熙王朝》中的演绎与正史记载可谓是大相径庭。

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而他们的最终结局又是如何,在这里我就来为大家做一个梳理和介绍。

周培公,确实劝降过王辅臣,不过他最终是以善终收场。

周培公,生于后金天聪六年(1632年),湖北荆门人。周培公自幼父母双亡,生活困苦,曾担任州府衙役,之后便开始在王公贵胄的府上担任幕僚工作。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藩之乱”爆发,吴三桂的旧部王辅臣杀掉陕西经略莫洛,控制了整个陕甘地区,并且此时的王辅臣在康熙与吴三桂之间采取了“摇摆不定”、“首鼠两端”的策略,不仅让身在北京的康熙感受到了巨大威胁,更是极大的牵制了朝廷的平叛力量对其进行防范。

于是,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时候,康熙皇帝任命此前率兵平定蒙古察哈尔部叛乱的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统领大军前去征讨王辅臣所部。

在《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是平定王辅臣叛乱的主将,而图海则是他的副将,这就有点太“神化”周培公了。当时的图海,早已是中和殿大学兼吏部尚书,在朝堂上的地位仅次于索额图,排在百官的第二位,而他被康熙所封的“抚远大将军”,更是清朝时期最为显赫的军中职衔,只有如图海、福全、胤禵、年羹尧等少数亲贵重臣才担任过。

而此时的周培公仅仅是图海帐下一名普普通通的幕僚而已,其地位根本无法与图海相提并论,更加不可能让图海成为其副手了。

不过,劝降王辅臣,在历史上也确实是周培公所为的,而这也是周培公一生中最为“高光”的时刻。

此时的图海正在调兵遣将,准备进攻王辅臣,周培公向图海提议,由他前往平凉城内对王辅臣进行劝降。图海对此表示了赞同,当即将周培公的建议汇报给康熙皇帝。康熙皇帝的此事后,不仅对周培公是大加赞赏,还将其封为参议道台、衔一品,赐穿黄马褂,并命周培公携带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抚王辅臣。

就这样,在周培公的劝降之下,王辅臣就此决定率兵归顺清朝,并当即倒戈开始跟随图海讨伐吴三桂。而对于康熙来说,王辅臣的归降彻底使其不再有腹背受敌的顾虑,从而可以全力围剿南方的吴三桂势力,这便极大的加快了平定“三藩之乱”的进程。至于王辅臣,也在康熙最终顺利平定“三藩之乱”之后,担心自己被康熙打击报复,而选择了自尽。

鉴于周培公招降王辅臣的功绩,康熙皇帝将其升任为山东登莱道,并诰封其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赠夫人衔,同时追封其父为朝烈大夫,加赠中奉大夫衔。

只不过,周培公并没有在登莱道任上只呆了三年多的时间,就选择了辞官归隐,当然,这并不是因为康熙皇帝的猜忌以及朝堂上满洲官员们的嫉妒,而是他与同僚们的不和,最终使得他选择了离开官场。

直到数年之后的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周培公才主动选择重新入仕为官。

这一年,决定大清王朝与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建立的准噶尔汗国之间命运走向的“乌兰布通之战”打响。此时的周培公主动向康熙进献了平定准噶尔的条陈,这让康熙皇帝非常感动,于是他任命周培公为盛京提督,在协助康熙处理盛京东进大军事务的同时,做好侧翼的防卫工作。而周培公也没有辜负康熙皇帝的厚望,给予了大军有力的支援,并为“乌兰布通之战”的最终取胜立下了功劳。

康熙四十年(1701年),周培公在盛京提督的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九岁。

历史上的姚启圣,其人生结局是极为凄凉和惨淡的。

在《康熙王朝》中,对于姚启圣人生经历的演绎与正史中出入很大。

其一,就是关于姚启圣被罢免的经历。

姚启圣并没有过从地方督抚的任上一撸到底,只得担任类似于“弼马温”这样不入流小吏的经历,他只是因为违反朝廷的“圈界禁海令”,被从广东香山知县任上被罢免。

其二,姚启圣走上福建总督的位置,更多的还是靠着他在平定“三藩之乱”时期的表现,是他自己拼搏得来的。

康熙十三年(1674年),世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响应吴三桂,起兵发动叛乱,占领整个福建地区,并联合盘踞在台湾的郑氏集团,向浙江以及江西等省份发动进攻。

这个时候赋闲在家的姚启圣就地招募乡勇,拉起来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来对抗耿精忠。康熙皇帝得知后,甚是感动,于是将这支武装力量划归负责平定福建叛乱的康亲王杰书统领,姚启圣也被留在杰书帐下,负责协助杰书平叛。最终,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的时候,耿精忠投降。

康熙十七年(1668年),姚启圣凭借着其在平定耿精忠时期的功劳,被康熙皇帝提拔为福建总督。

其三,姚启圣的人生结局极为凄凉,而导致这一结果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正是《康熙王朝》中他的那位“好学生”施琅。

施琅曾是郑成功的部下,后因与郑成功交恶,选择投降清朝,在这之后其全家皆为郑成功所杀,施琅也就此与台湾的郑氏集团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最终决定武力收复台湾,但就统兵人选问题一直没有做出最后的决定。

这个时候,姚启圣主动选择推荐施琅为主帅,但这随即遭到了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一方面,施琅虽然精通海战,但在此之前,他与郑氏集团的三次大规模决战均已失败告终,已经失去了绝大多数朝臣对其的信任;而另一方面,就是人们担心,施琅与郑氏集团有着血海深仇,一旦施琅登岛,必然会大开杀戒,届时台湾必然是生灵涂炭。

然而,姚启圣却是一再坚持保举施琅为主帅,为此他不惜压上了全部的身家性命为施琅做担保,这才让康熙皇帝最终决定,让施琅挂帅,统领军队收复台湾。

可面对姚启圣的力谏死保,施琅却选择了“恩将仇报”。

施琅先是要求将最初制定的他与姚启圣“二人协同平台”的方略,改为由他“一人独断”,就此将姚启圣排除出了决策层。当然,姚启圣还是选择了以大局为重,没有与施琅计较,继续为大军平台提供军需,协助军队作战。

但是,就在施琅成功收复台湾的时候,他又暗中联合与自己关系亲密的明珠等朝中重臣,对姚启圣展开了弹劾,使得立有大功的姚启圣仅仅获得了很少的赏赐,而他自己却被康熙晋封为了靖海侯,赏赐极为丰厚。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去世,终年六十岁。由于家中过于贫困,以至于他的儿子要通过卖地来为姚启圣筹措丧葬费用,不得不让人感到极度的同情。

李光地,康熙朝时期权势、地位最为显赫的汉族官员之一。

李光地,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进士,其后一直在北京任职。

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在福建起兵叛乱,而此时李光地正在家中省亲,随即遭到了耿精忠的抓捕,并强迫其为之效命。

面对此情此景,李光地表面上装作愿意归顺耿精忠,背地里却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密折呈报康熙,在表明自己忠心的同时,也将他所掌握的耿精忠在福建的兵力部署等事务一并向朝廷做了汇报,这也令康熙大为感动。在这之后,康亲王杰书领兵进入福建,李光地随即投靠了杰书,并跟随其征讨耿精忠。

“三藩之乱”平定后,李光地被调往北京任职,深得康熙皇帝的信任和器重,职务不断得到提升。

到了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李光地正式被康熙皇帝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成为了当时权势、地位最高的汉族官员之一,甚至在整个清朝历史上,也鲜有非旗籍的汉族官员能达到这一官场高度。

康熙五十五年(1717年),李光地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

对于李光地的逝世,康熙皇帝痛心不已,除了安排五阿哥胤祺代其前往吊唁,康熙还赐金千两,并为其上谥号“文贞”。到了雍正初年,李光地又被加赠太子太傅,祀贤良祠,享受到了极高的身后殊荣。

由此可见,相比于周培公与姚启圣,李光地不仅是三人中,在世时担任职务最高的一位,同时其结局也是最好的,当然,其身后的殊荣也是最为显赫的。

至于《康熙王朝》中的李光地,很多关于他的剧情都属于“张冠李戴”。

例如,李光地初登场时,率领一众孤儿拦轿,来为民伸冤,而历史上,真正为福建“通海案”请命的,是时任福建布政使的于成龙,这个于成功是后来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也就是“大于成龙”。

再例如,李光地因为对官员任命的不满,而向索额图、明珠等人进行发难的剧情,在历史上,这件事情也不是他做的,而是另外一位名叫于成龙的官员,即“小于成龙”所为。而也正是由于“小于成龙”等人的弹劾,最终导致了明珠集团的倒台。

当然,不得不说的是,历史上的李光地还有一段无法抹去的“黑历史”。

当耿精忠起兵反叛的时候,不仅抓住了李光地,还抓住了李光地的同乡陈梦雷。

实际上,向康熙皇帝的密折是由李光地和陈梦雷共同完成的,可李光地最终却没有将陈梦雷的名字添加到密折上去,也没有就陈梦雷的情况做任何的说明,这最终导致了李光地被委以重用,就此飞黄腾达,而陈梦雷反而背上了“叛徒”的骂名,还险些丧命。于是,陈梦雷就此写下了那份著名的与李光地的“绝交书”,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此从挚友变为了路人。



和真实历史中出入并不是非常大,这三个人在历史上都是卓越的有功之臣,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厉害,是康乾盛世的缔造者。

当然不大了。不管是从历史的记载当中,还是从电视剧的演绎当中,可以看出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才。

和真实历史出入不是很大,但是我们希望电视剧在改编的时候能够更好地尊重原来的历史

电视剧和历史是两个东西,非有人要往一起凑合


《康熙王朝》开播20周年,剧中主演们的现状如何?
电视剧《康熙王朝》开播已经有二十年时间,当年这部电视剧创下了高收视率,从康熙登基制服敖拜,到收台湾平三藩平定噶尔丹,将所有对手一一都打败。剧情精彩而演员们表演更精彩,一晃二十年过去了主要演员人生经历各不同,孝庄太后扮演者斯琴高娃很少出现在屏幕上,陈道明依然在各类电视剧中担任主角,而容妃...

《康熙王朝》中吴六一的原型是谁?为什么金庸要强行洗白?
在《康熙王朝》中“铁丐”吴六一可以说是康熙在对付鳌拜时的一个杀手锏,严格的说如果没有这个“铁丐”的帮忙,康熙和鳌拜之间谁胜谁负那就未必了,那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他的原型是谁呢?有情有义吴六一 在电视剧剧中“铁丐”有个义父被关在大牢中,康熙为了...

《康熙王朝》中“铁丐”吴六一的人物原型是谁,最后是什么结局?
原型是顺治年间的一位总兵管,在他死后被追赠为太子少保兼太子太师,他就是吴六奇。剧中的他在平定鳌拜之乱中立有大功,升至两广总督,数年后病死。《康熙王朝》是根据二月河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在电视剧中,吴六一是一个执法严格,赏罚分明,嫉恶如仇的人,康熙年间任“九门提督”,官位从一品,...

《康熙王朝》里宝日龙梅自愿和康熙在一起后,生下的是十三阿哥吗?_百度...
看过电视剧《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大阿哥胤褆喜欢宝日龙梅,可最后他却成了自己父亲的女人。以上便是电视剧《康熙王朝》关于宝日龙梅的剧情。通过查阅古籍我们可以得知宝日龙梅是虚构人物,丰富电视剧剧情的。而按照剧情她生下的儿子便应该是历史上章佳氏所生的儿子十三阿哥胤祥了。哪怕片中并未...

如何评价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表演?
陈道明在康熙王朝中的演技也是令人称道的,当然在网上也有一些人说当时年纪,过40的陈道明演青年的时候略微有一些不自然,太过于随意了。但是我认为这恰恰是他自身演技的表现,因为40多岁的人去揣摩一个青年人,当然是偏向于随意,而且那份随意在电视剧中表现得非常恰当,表现出了青年康熙的姿态。而陈道明...

《康熙王朝》里宝日龙梅自愿和康熙在一起后,生下的是不是十三阿哥呢...
不是十三阿哥。为什么有人会认为十三阿哥是《康熙王朝》里宝日龙梅和康熙在一起后生下的呢?为什么又说不是呢?这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来说。其一:从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对十三阿哥身份背景的暗示来看,很像是宝日龙梅的孩子。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选择大将军王时,雍正曾经提到,十三阿哥的...

如何评价《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
《康熙王朝》应该还算是一部不错的片子吧,里面故事情节引人入胜, 历史 场面大气磅礴,人物塑造的丰满,演员表演到位。 尤其是陈道明演的康熙,斯琴高娃演的孝庄太后,都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就是剧中索额图,姚启圣,周培公这些配角,也塑造的很完美。剧中的容妃,苏麻喇姑,和蓝齐儿也着实骗了不少观众的眼泪,虽然她...

《康熙王朝》剧中容妃因何事竟向魏东亭道歉?
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容妃和魏东亭都是康熙身边重要的人物,一个是他心中深爱的女子,另一位则是他最为信任的大臣,一直受到康熙的器重和认可。但是这两个人物其实在历史上都是不存在,只是为了剧情的发展而虚构出来的人物。曾经有过容妃向魏东亭道歉的场景,那么容妃为什么对不起魏东亭呢?关于...

康熙王朝宝日龙梅是谁,《康熙王朝》中,宝日龙梅与康熙的儿子是十
后来,康熙在平定葛尔丹就在草原上临幸了宝日。尽管如此,观众都可看出,康熙并不喜欢宝日。《康熙王朝》中康熙和宝日龙梅在草地 *** 太监和皇子赶紧用布挡着的片段是史实吗 假的。。。宝日龙梅是电视剧《康熙王朝》中虚构的喀尔喀公主,历史上并无此人。剧中扮演宝日龙梅的是演员王也天。 《...

康熙王朝里演的有位妃子是刷马桶劳累给砸死了,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吗...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 (1654——1674)满洲正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咯布拉之女,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册封为皇后,时年13岁。康熙八年生皇二子(即废太子);康熙十三年生皇六子后因难产去世,享年22岁。谥号为: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 (?——1678)...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 -
骆疯助达: 历史上确实有这个人.历史上的周培公本名昌,字沛公.如影视剧所演,一般是康熙皇帝身边的谋臣.曾经最高官位曾达到盛京提都.在三潘之乱时,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劝降了割据平凉占山为王的王府城.

东湖区13561547669: 电视剧《康熙王朝》中周培公、李光地、姚启圣、魏东亭.历史上有这些人吗?他们的经历如何? -
骆疯助达: 周培公、李光地、姚启圣这三个人是真是存在的.经历和电视剧中的有些相似,但不尽相同.魏东亭是完全虚构的人物.

东湖区13561547669: 想问大家的意见看过康熙王朝的对这部戏剧评价如何?对康熙的一生又怎么看?周培公,姚启圣等汉将怎么看? -
骆疯助达: 《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改编自著名小说《康熙大帝》(二月河著).电视剧绝大部分尊重了原著.但是我认为原著毕竟是小说,不是史书.此电视剧是中国王朝帝王传记电视剧的经典,较如今诸多的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来说,属于正剧. 对于康熙皇帝,没的说 他是千古一帝 难得的好皇帝 具有雄才大略.同时他本人崇尚自然科学 不会赞同闭关锁国.从纪录片《故宫》及《圆明园》里就可以知道,康熙皇帝精通数学和天文学.可以说他是一位全面的好皇帝. 这二位汉将 说再多也是累赘 他们是忠于国家的 有过人才干的朝廷大臣.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里穿补丁衣服的官员是谁 -
骆疯助达: 有三个:1、周培公,在科举考试之前,在街上卖字,遇到了买豆腐花的锁儿. 2、姚启圣,在三河里马场 喂马的时候.之后被康熙召见,因为打了太监李德全 被康熙关在牢里. ...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周培公 -
骆疯助达: 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麻城镇官堰村人.周培公(1632年—1701年),中国历史上明末清初人物,文武兼备,刚正毅勇,才智过人,恪尽职守,深谙治世之策,深得为人之道,是康熙身边的重要谋臣之一.平定察哈尔和吴三桂叛乱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挽满清于危难之中.《清史稿》清楚地记载了周培公“说降”之事.周培公的著作,被收入《介庵草》.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姚启圣深得圣心,却为何又功成身退不愿为官?
骆疯助达: 因为周培公的案例在前,虽然平台的功劳不至于到功高震主的地步,但是姚启圣毕竟是汉人,为官在朝很容易遭到满族官员的排挤,而且朝中索额图和明珠两人党争的情况当时姚启圣也看的明白,如果他继续为官又得在其中选择站队,后来李光地入朝后就面临这样的境况,而这两人过去姚启圣也得罪过也不屑于与其为伍,他们肯定会对姚启圣使绊子,姚启圣为人清廉刚正有尖酸刻薄,自然不会对其折腰,所以功成身退也是退出纷争乐得清闲.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发现蜡烛没有捻,怎么说是太监要作乱 -
骆疯助达: 记不记得前边皇上跟几个心腹大臣说军中的号令贝人窃取了,此必是宫中有内鬼,让几位大臣格外小心,大臣们也都叫皇上小心,而皇上说他自由办法.当时宫中诸事危乱,蜡烛由太监负责,蜡烛没有捻必为太监所为,周培公机智过人,反映敏捷,马上就知道是太监作乱,聪明之至!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康熙为什么要为周培公守灵 -
骆疯助达: 3个原因 第一:遗憾,没能留住这样一个人才,康熙不是说了吗,这一次另有一个目的就是重新启用周培公 第二:忏悔,为了朝局,把这样一个人才扔在冰天雪地导致英年早逝 第三:收买人心.这才是最主要是原因,康熙用这样一个姿态来告诉其他人,我是珍惜人才的,会悔过的,你们要是为了大清做出贡献,我也是不吝赏赐的.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中,康熙为什么会为去世的周培公守夜? -
骆疯助达: 周培公被康熙扔在盛京11年,再次见面周培公已奄奄一息,最后献给康熙一幅画,自称是“用十年功夫画的小画”. 康熙起初不以为然,还以为是山水画.“山水有情,生生不息”,周培公如是说. 在行宫打开“山水画”后,康熙“懵”了,...

东湖区13561547669: 康熙王朝里周培公为什么被贬盛京? -
骆疯助达: 因为周培公是汉人,康熙怕他功高盖主对皇权不利所以贬了他的官,毕竟他不是满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