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几个关于马的典故

作者&投稿:韦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马的历史故事~

1、老马识途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 管仲、隰(xi)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2、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名叫塞翁。他养了许多马,一天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到这事,都来安慰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可是过了没几天,丢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一匹骏马。
邻居听说马自己回来了,非常佩服塞翁的预见,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老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到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3、指鹿为马
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王曰:“丞相误也,以鹿为马。”高曰:“陛下以臣言不然,愿问群臣。”臣半言鹿,半言马。当此之时秦王不能自信自而从邪臣之说。

扩展资料
马的歇后语
一马不跨双鞍。—— 一匹马不能驼两个人, 暗指人不能三心二意。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跟马一样,都有可能不小心跌倒,说明人难免有犯错误之时。
人靠衣裳马靠鞍。 —— 就是说衣服对人的装饰作用很重要,就像马鞍对马的装饰作用一样重要。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告诫年轻人不要“牢骚太盛防肠断”,要踏踏实实的做事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指鹿为马

老马识途的典故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 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后人有诗云:
蚁能知水马知途,异类能将危困扶。
堪笑浅夫多自用,谁能舍己听忠谟。

千金买马骨
从前,有个嗜好玩马的国君,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过了三年,仍无一点收获。这时,宫里一个职位低下的小侍臣,竟然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点头同意。不到三个月,这人果然找到了一匹日行千里的良马,可是当他要买马时,这匹千里马却死了。他思虑了一会几,仍然花费500金,将死马的尸骨买了回来。他带着千里马的尸骨回宫向国君复命时,国君见是马的尸骨,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你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不是白费了500金吗!”侍臣笑道:“请国君息怒,金不是白费的。一匹死马您都愿意昂价买了,这消息传开,人们都会相信您是真心实意喜爱良马的国君,而且识货,说话算活。这样,一定有人自己 上门献马。”后来,不出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三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主题:指鹿为马典故
赵高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chu)。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盖高有篡夺之意,故指鹿为马,以验群情之顺逆。后高使其婿阎乐杀二世于望夷宫,迎立扶苏之子婴。

[白话]秦朝秦二世的丞相赵高权势很大,老臣都被他降职或罢免。曾经一次早晨上朝,他于是叫人进献鹿给皇帝秦二世,赵高指着鹿说:“这是马。”秦二世笑着说:“丞相你错了,这是鹿。”大臣都微笑却不敢发出声音。这就是赵高有篡权的意思,所你指鹿为马,用来验证大臣,看谁顺从他,谁不顺从他。后来赵高叫他的女婿阎乐在望夷宫杀死秦二世,立扶苏的儿子婴为皇帝。


赵奢改姓为马

赵奢是战国时期赵国人,初任田部吏,主收田赋,不畏权势。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国贵族平原君赵胜家不肯出租税,赵奢依法治罪,先后杀了赵胜家9个管事人员。后来赵奢升任将军,用兵如神。公元前270年,秦军大举进攻赵国重镇阏与牗今山西和顺牍,他奉命救援,打败秦军,因功被封为马服君。赵奢的子孙因以为氏,即马服氏,后又省“服”为马氏。

  “拍马屁”的由来人们把阿谀奉承称为“拍马屁”。“拍马屁”一词最初来自蒙古族。古代蒙古人凡是牵马与别人相遇,就要互相拍拍对方的马屁股,连声称道:“好马,好马。”以示赞赏和友好。但在那时,也确有些趋炎附势之徒,只要遇到王公贵族牵的马,便不分好差优劣,总要跑上去拍拍马屁股,不断赞叹:“好马,好马,大人真有福气!”久而久之,“拍马屁”就变为诌媚巴结之意的贬义词,流传至今。
  “露马脚”的起源人们把不小心露出原形称为“露马脚”。那么,“露马脚”之说是怎么来的呢?有两个版本。一说源于唐代,每逢喜庆活动,人们有舞麒麟的习俗。其实世上没有麒麟,是古人想象出来的吉祥仁兽。为此,人们便把绘制的麒麟皮包裹在马身上假作麒麟。马在翩翩起舞时,若麒麟皮包裹不严密,则会露出马脚来,于是被称之为“露马脚”。另一说源于明代,那时妇女均是小脚,而明太祖朱元璋的马皇后却有双未经缠裹的大脚。女子大脚为当时一大忌讳,故马皇后终日用长裙掩饰,从不将脚露出裙外。一次,马氏乘轿游览金陵街头,不料轿帘忽然被一阵大风掀起,结果她搁在踏板上的一双大脚露了出来,故称“露马脚”。
  “马虎”的来历人们把办事粗枝大叶称为“马虎”。宋朝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此时又有人请他画马,于是他不假思索,居然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上了马的身子,成为马身虎头的“马虎图”。此时,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他的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岂料,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他误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一只虎,他误为是马,便跑上前去骑它,结果被虎吃掉。最后,这位画家痛心疾首,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并作诗一首引以为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马的成语
  【一马当先】作战或做事时,不畏艰难,勇敢地走在他人前面.
  【千军万马】形容士兵众多,声势壮大.
  【天马行空】喻才思豪放飘逸.
  【心猿意马】形容心思意念飘浮不定.
  【犬马之劳】谦称自己微薄的服务像犬马一般微不足道.
  【汗马功劳】喻为征战奔走的功劳.
  【老马识途】喻经验丰富的人.
  【兵荒马乱】形容战乱破坏之严重,秩序之紊乱.
  【走马看花】大略观看事务外象,无暇细究其底蕴.
  【车水马龙】形容繁华热闹.
  【招兵买马】徵招士兵,购买马匹;指集结武力,预谋作战.
  【金戈铁马】表示军队装备很好,作战力非常强;或喻战争.
  【青梅竹马】指幼时游戏的伴侣.
  【指鹿为马】形容歪曲事实颠倒是非.
  【秣马厉兵】磨快武器,餵饱战马,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
  -
  【马耳东风】形容一个人对别人所说的话漠不关心,听过就忘.
  【马到成功】用以祝贺人成功迅速而容易.
  【马革裏尸】形容军人英勇地战死在沙场上.
  【马首是瞻】指完全听从领导人的指挥来行动.
  【塞翁失马】(1)比喻人因祸得福.(2)形容祸福无常,不能遽下定论.
  【驷马难追】话一说出口,难以收回.用以警告人言语谨慎,要信守诺言.
  【龙马精神】形容精神健旺,充沛.
  【马齿徒长】比喻只是年龄徒然加大,但没有大作为.
  【声色犬马】形容生活非常糜烂.
  【悬崖勒马】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醒悟回头.

  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胡亥说:“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胡亥笑道:“丞相是否搞错了?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赵高并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结果,说真话的陆续都被赵高设计杀害了。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⒊塞翁失马
  ”是一则寓言故事,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它是为阐述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倚伏观服务的。
  ⒋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成劣马,用来拉车。伯乐觉得十分的痛心,不禁泪如雨下。这匹马彷佛也知道伯乐很同情它,也口吐白沫,连连嘶叫起来。伯乐有一个朋友名叫方九皋,也很会相马。有一次,他找来了一匹骏马,告诉秦穆公说这是黄色的雌马。秦穆公牵来一看,却是一匹栗色的雄马,不禁大失所望。事后,穆公对伯乐说:「方九皋连雄马、雌马,以及毛色都分不清楚了,怎么可能看得出马的好坏呢?」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⒌老马识途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齐桓公和丞相管仲讨伐孤竹国,被敌军骗到了沙漠地带。看看天晚,但见白茫茫一片平沙,黑黯黯千重惨雾,冷凄凄数群啼鬼,乱飒飒几阵悲风。管仲说:“久闻北方有旱海,是极厉害之处,就是此地,不可前行。”急教传令收军,带来火种,遇风即灭,吹之不燃。随行军士,各各敲金击鼓,一来以屏阴气,二来使各队闻声来集。管仲见山谷险恶,急教寻路出去,却东冲西撞,盘盘曲曲,全无出路。管仲说:“我知道老马识途,老马多从漠北而来,可择老马数头,观其所往而随之。”桓公依其言,取老马数匹,纵之先行,委委曲曲,遂出谷口。
  马革裹尸
  马援是东汉的开国元勋,他平定了边境的动乱,威震南方,被封为伏波将军。
  马援回到京城洛阳,大家都来向他祝贺,其中有个名叫孟翼的官员。马援对孟翼说:“为什么先生不说些指教我的话,而一味夸奖呢?”孟翼不知如何应对。马援说:“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拓了七个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数百户。我的功劳比路将军小得多了,封地多达三千户。赏大于功,先生为什么不在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不断侵扰,我打算向朝廷请求当个先锋,作一个有志的男儿。男儿应该战死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只用马的皮革裹着尸体就行了(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的身边呢?” 孟翼听了由衷地佩服。
  一个月后,马援又奔赴北方前线。63岁时马援病死在军中。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中国古代称为
  「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
  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当张骞向汉
  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
  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
  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
  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李广利将军
  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
  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
  活到二十三岁。
  王亥驯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马有关的俗语和谚语 :
  一马不跨双鞍。
  人有错手,马有失蹄
  人奔家乡马奔草。
  人怕理,马怕鞭,蚊早怕火烟。
  人要炼,马要骑。
  人是衣裳马是鞍。
  小马儿乍行嫌路窄。
  千里骡马一处牛。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马至滩,不加鞭。
  马行十步九回头。
  马屁拍在马腿上。
  马看牙板,树看年轮。
  马群奔驰靠头马。
  见鞍思马,睹物思人。
  牛头不对马嘴。(驴唇不对马嘴)
  心急马行迟。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天马行空,独来独往。
  老马识途。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驴唇不对马嘴。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http://www.ruiwen.com/news/50013.htm

昭陵六骏:(古代君王的马)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礼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阎立德之弟),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

赤兔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吕布大展神威。但在白门楼,因为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痛杀吕布,赤兔宝马也就归了曹操。也许是机缘巧合,关羽为了保护刘备的两位夫人暂时投靠了曹操。曹操十分爱惜关羽这人才。也想仿效董卓“宝马赠英雄”。但关羽终究不是吕布,他接受了赤兔,也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塞翁失马
塞翁失马是一个成语,出自《淮南子·人间训》。近塞上①之人有善术者②,马无故亡③而入胡。人皆吊④之,其父曰:“此何遽⑤不为福乎?”居⑥数月,其马将⑦胡骏马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⑧而折其髀⑧。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⑩者引弦而战⑾。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⑿。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汗血宝马
《汉书》记载,大宛国贰师城附近有一座高山,山上生有野马,奔跃如飞,无法捕捉。大宛国人春天晚上把五色母马放在山下。野马与母马交配了,生下来就是汗血宝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汗血马”这种活在史书上的传奇之马,在消失了2000年后,"奇迹"般地出现在中国公众面前。

塞翁失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伯乐和千里马什么的


关于马的历史典故
关于马的典故一:塞翁失马 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叫塞翁的老人,他养了很多马。一天,一匹马走失了。邻居们来安慰他,但他却笑着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还会带来福气。”过了没几天,走失的马不仅自动回家,还带回了一匹骏马。邻居们佩服塞翁的预见,向他道贺,他却忧虑地说:“白白得了...

马的典故具体只要关于典故的四字典故
人们常把具有赏识人才的眼力的人比做伯乐,而把有用的人才比做千里马,这就是「伯乐相马」 的故事。5、指鹿为马 秦权臣赵高,为试探大臣们对他的态度,在秦二世面前,指着一只鹿,硬说是马。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这是鹿。"问左右人,有的怕赵高,说是马,有的不说话。也有说是鹿的,后者都...

关于马的典故有哪些马的典故分享
二、塞翁失马 塞翁是战国时期边城的一位老者,他的马匹走失后,却带回了一匹匈奴的骏马。不久后,塞翁的儿子因摔断腿而免于征召入伍,这匹马反而成了家中的福星。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事情的好坏往往不是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三、老马识途 在古代战国时期,齐军因不熟悉地形而迷失方向,最终是通过跟随一...

有关马的历史故事要十个
12、“伯乐识马”也作“伯乐相马”,出自《战国策·楚策四》。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有鉴别千里马的特殊技能。孙阳善于根据马的外貌特征鉴别马的素质优劣。凡是经他相中的马,必定是千里良驹。曾经有人在街上卖马,等了三天也没人过问,后被孙阳相中而使这匹马身价十倍,由此可见他的相马才能。后来人们就...

关于马的典故
3、塞翁失马 典故:《淮南子·人间训》里说,古时有个住在边塞的老人丢了一匹马,后来这匹马居然带了一匹好马回来。读音:sài wēng shī mǎ 意思:比喻虽然受到暂时的损失,但也许因此得到好处。常与“安知非福”连用。出处:宋·魏泰《东轩笔录》:“鲁公有柬别之;略曰:‘寒翁失马;今未...

马的传说典故
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个老头叫塞翁,丢了马,很着急,于是有人跟他说丢了马未必是坏事,过了几天丢的马回来了,还带回一头公马。多了一匹马,这下塞翁高兴了,但是那个人又说多了一匹马,未必是好事,于是一天他儿子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把腿摔断了。塞翁伤心,那个人又说,摔断腿未必是坏事,...

马的典故精选
马的典故1:【田忌 赛马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他们商量好,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得多,所以比赛了几次,田忌都失败了。田忌觉得很扫兴,比赛...

关于马的故事有哪些?
一,老马识途,典故如下:老马识途讲述的是春秋时期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国(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来讨救兵,说燕国被附近的一个部落山戎侵犯,打了败仗。齐桓公就决定率领大军去救燕国。齐国大军到了燕国,山戎已经抢了一批百姓和财宝逃回去了。齐国和燕国的军队联合起来,一直向北追去。没想到他们被...

马的典故大全
马的典故1:关羽赤兔马 《三国志•魏志•吕布传》上说:“布有良马名曰赤兔”《三国演义》的描述就更清楚了。赤兔马是董卓从西凉带来的宝马良驹。董卓为了拉拢年轻将领吕布,就把这匹马送给了他。吕布得马后果然杀了原来的主人丁原,投奔到董卓的门下,当了他的义子。后来,这匹马跟随...

关于马的故事的题目
·马的典故之一——伯乐相马 ·马的典故之二——车水马龙 ·马的典故之三——白马驮经、白马青丝、白马清流 ·马的典故之四——万马齐喑、碧鸡金马、石庆数马 ·马的典故之五——非驴非马、马革裹尸、马立葬滕公 ·马的典故之六——马援标铜柱、马融绛帐、公孙跃马 ·马的典故之七——方皋...

平房区19654654234: 与马有关的典故 -
戎连新适:[答案] 马革裹尸 马革,指马皮,指在战场上死去以后,没有棺木盛殓,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后来,人们常用这句话形容英勇作战,拼死疆场. 这句成语见于《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

平房区19654654234: 关于马的故事 -
戎连新适: 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平房区19654654234: 关于马的历史故事 -
戎连新适: 1、王亥驯马的故事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

平房区19654654234: 关于“马”的俗语,成语,歇后语,典故,知识大全 -
戎连新适: 有关马的歇后语: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上下为难八匹马拉不开——难分难解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半空中骑马——腾云驾雾半天云里跑马——露马脚半天云里跑牲口——要露马脚包公铡驸马——刚正不阿;公事公办抱着书本骑...

平房区19654654234: 故事梗概200以下:九方皋相马 赵高指鹿为马 燕昭王的千金买千里马骨 田忌赛马 外加一个其它的故事.关于马故事梗概200以下:九方皋相马 赵高指鹿为马 ... -
戎连新适:[答案] 秦琼卖马的典故: 说的是秦琼在潞州落了难,穷得连饭店钱也付不出,先是典押了随身的兵器金双锏,后来逼得连自己的坐骑黄骠马也卖了.可是人在倒霉的时候,样样不遂心,连马也没人要.幸而遇见了一位卖柴的老者,动了同情心,指引秦叔宝说...

平房区19654654234: 关于马的典故 -
戎连新适: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

平房区19654654234: 简述一个有关马的小故事,越简单越好 -
戎连新适: 从前有个人人称伯乐,擅长相马.楚王拜托他去为字迹找一匹千里马.伯乐说千里马很难找,但我愿意试试看.伯乐找遍了大江南北依然没有找到,很沮丧地打算回去复命.半路上遇到一个农人赶着一辆破车,拉车的是一匹瘦马.伯乐非常吃惊:“这么好的一匹良驹你竟然用来拉车?”农人嗤之以鼻:“什么好马,这马又瘦又懒,就是拉车的.”伯乐摇摇头,问农人买走了这匹马,回去献给了楚王.楚王非常气愤:“你就给我找了这样一匹瘦马?”伯乐解释:“大王可能觉得它瘦,但它真的是难得的好马.请相信我.”后来给那匹马刷洗干净,喂饱以后去打仗,果然证明了是一匹驰骋疆场的千里马.

平房区19654654234: 马的典故 -
戎连新适: 秦始皇七匹名马 《古今注》:一曰追风,二曰白兔,三曰蹑景,四曰追电,五曰飞翩,六曰铜爵,七曰晨凫 周穆王八骏 《拾遗记》: 一名 绝地,足不践土.二名 翻羽,行越飞禽.三名 奔宵,野行万里.四名 越影,逐日而行.五名 逾辉,毛色...

平房区19654654234: 关于马的故事
戎连新适: 成语典故——伯乐相马 伯乐本来的名字叫孙阳,他是春秋秦穆公时的人,很会辨别马匹的好坏,是著名的相马师,所以人们叫他伯乐(天上星宿名称,传闻专管天马).有一次,伯乐经过虞阪,眼睛一亮,看见一匹千里马;但是这匹马却被人当...

平房区19654654234: 马的故事有哪些? -
戎连新适: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 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延续到现在. 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