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和月亮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米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阳和月亮怎么来的~

它的体积是2000亿亿亿吨,是地球的130.25万倍,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直径约139。2万千米。银河系的一颗中等大小恒星。距离地球1.5亿千米,直径约1392000千米,从地球到太阳上去步行要走3500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坐20多年。平均密度1.409克/立方厘米,质量1.989×10^33克,表面温度5770℃,中心温度1500.84万℃。由里向外分别为太阳核反应区、太阳对流层、太阳大气层。其中心区不停地进行热核反应,所产生的能量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其中二十二亿分之一的能量辐射到地球,成为地球上光和热的主要来源。恒星也有自己的生命史,它们从诞生、成长到衰老,最终走向死亡。它们大小不同,色彩各异,演化的历程也不尽相同。恒星与生命的联系不仅表现在它提供了光和热。实际上构成行星和生命物质的重原子就是在某些恒星生命结束时发生的爆发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太阳(SUN)是一颗普通的恒星。
[编辑本段]太阳基本物理参数
天文符号:⊙
体积:地球体积的1 302 500倍
自转周期:25——30天
距最近的恒星间的距离:4.3光年
宇宙年:225百万年
直径:1 392 000公里(地球直径的109倍)
半径: 696000 千米.
质量: 1.989×10^30 千克
温度: 5770℃(表面) 1560万℃ (核心)
总辐射功率: 3.83×10^26 焦耳/秒
平均密度: 1.409 克/立方厘米
日地平均距离: 1亿5千万 千米
年龄: 约50亿年
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天文太阳辐射量。在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处时,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单位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所受到的太阳辐射的全谱总能量,称为太阳常数。太阳常数的常用单位为瓦/米2。因观测方法和技术不同,得到的太阳常数值不同。世界气象组织 (WMO)1981年公布的太阳常数值是1368瓦/米2。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光谱的99%以上在波长 0.15~4.0微米之间。大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在可见光谱区(波长0.4~0.76微米),7%在紫外光谱区(波长0.76微米),最大能量在波长 0.475微米处。由于太阳辐射波长较地面和大气辐射波长(约3~120微米)小得多,所以通常又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称地面和大气辐射为
长波辐射。太阳活动和日地距离的变化等会引起地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
对于人类来说,光辉的太阳无疑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天体。万物生长靠太阳,没有太阳,地球上就不可能有姿态万千的生命现象,当然也不会孕育出作为智能生物的人类。太阳给人们以光明和温暖,它带来了日夜和季节的轮回,左右着地球冷暖的变化,为地球生命提供了各种形式的能源。
在人类历史上,太阳一直是许多人顶礼膜拜的对象。中华民族的先民把自己的祖先炎帝尊为太阳神。而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则是宙斯(万神之王)的儿子。
太阳,这个既令人生畏又受人崇敬的星球,它究竟由什么物质所组成,它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太阳只是一颗非常普通的恒星,在广袤浩瀚的繁星世界里,太阳的亮度、大小和物质密度都处于中等水平。只是因为它离地球最近,所以看上去是天空中最大最亮的天体。其它恒星离我们都非常遥远,即使是最近的恒星,也比太阳远27万倍,看上去只是一个闪烁的光点。
组成太阳的物质大多是些普通的气体,其中氢约占71.3%, 氦约占27%, 其它元素占2%。太阳从中心向外可分为核反应区、辐射区和对流区、太阳大气。太阳的大气层,像地球的大气层一样,可按不同的高度和不同的性质分成各个圈层,即从内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是太阳大气的最底层,温度约是6000℃。它是不透明的,因此我们不能直接看见太阳内部的结构。但是,天文学家根据物理理论和对太阳表面各种现象的研究,建立了太阳内部结构和物理状态的模型。这一模型也已经被对于其他恒星的研究所证实,至少在大的方面,是可信的。
太阳的核心区域虽然很小,半径只是太阳半径的1/4,但却是太阳那巨大能量的真正源头。太阳核心的温度极高,达1500万℃,压力也极大,使得由氢聚变为氦的热核反应得以发生,从而释放出极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再通过辐射层和对流层中物质的传递,才得以传送到达太阳光球的底部,并通过光球向外辐射出去。
太阳光球就是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太阳圆面,通常所说的太阳半径也是指光球的半径。光球的表面是气态的,其平均密度只有水的几亿分之一,但由于它的厚度达500千米,所以光球是不透明的。光球层的大气中存在着激烈的活动,用望远镜可以看到光球表面有许多密密麻麻的斑点状结构,很象一颗颗米粒,称之为米粒组织。它们极不稳定,一般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其温度要比光球的平均温度高出300~400℃。目前认为这种米粒组织是光球下面气体的剧烈对流造成的现象。
光球表面另一种著名的活动现象便是太阳黑子。黑子是光球层上的巨大气流旋涡,大多呈现近椭圆形,在明亮的光球背景反衬下显得比较暗黑,但实际上它们的温度高达4000℃左右,倘若能把黑子单独取出,一个大黑子便可以发出相当于满月的光芒。日面上黑子出现的情况不断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变化。太阳黑子的变化存在复杂的周期现象,平均活动周期为11.2年。
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绚丽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层厚约8000千米,它的化学组成与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层内的物质密度和压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离热源越远处温度越低,而太阳大气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光球顶部接近色球处的温度差不多是4300℃,到了色球顶部温度竟高达几万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区温度陡然升至上百万度。人们对这种反常增温现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在色球上人们还能够看到许多腾起的火焰,这就是天文上所谓的“日珥”。日珥是迅速变化着的活动现象,一次完整的日珥过程一般为几十分钟。同时,日珥的形状也可说是千姿百态,有的如浮云烟雾,有的似飞瀑喷泉,有的好似一弯拱桥,也有的酷似团团草丛,真是不胜枚举。天文学家根据形态变化规模的大小和变化速度的快慢将日珥分成宁静日珥、活动日珥和爆发日珥三大类。最为壮观的要属爆发日珥,本来宁静或活动的日珥,有时会突然"怒火冲天",把气体物质拼命往上抛射,然后回转着返回太阳表面,形成一个环状,所以又称环状日珥。
在日全食时的短暂瞬间,常常可以看到太阳周围除了绚丽的色球外,还有一大片白里透蓝,柔和美丽的晕光,这就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日冕。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里的物质更加稀薄,它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热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太阳看起来很平静,实际上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剧烈的活动。太阳表面和大气层中的活动现象,诸如太阳黑子、耀斑和日冕物质喷发等,会使太阳风大大增强,造成许多地球物理现象——例如极光增多、大气电离层和地磁的变化。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增强还会严重干扰地球上无线电通讯及航天设备的正常工作,使卫星上的精密电子仪器遭受损害,地面电力控制网络发生混乱,甚至可能对航天飞机和空间站中宇航员的生命构成威胁。因此,监测太阳活动和太阳风的强度,适时作出"空间气象"预报,越来越显得重要。
在银河系内一千多亿颗恒星中,太阳只是普通的一员,它位于银河系的对称平面附近,距离银河系中心约26000光年,在银道面以北约26光年, 它一方面绕着银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另一方面又相对于周围恒星以每秒19.7公里的速度朝着织女星附近方向运动。
太阳的年龄约为46亿年,它还可以继续燃烧约50亿年。在其存在的最后阶段,太阳中的氦将转变成重元素,太阳的体积也将开始不断膨胀,直至将地球吞没。在经过一亿年的红巨星阶段后,太阳将突然坍缩成一颗白矮星--所有恒星存在的最后阶段。再经历几万亿年,它将最终完全冷却,然后慢慢地消失在黑暗里。

宇宙大爆炸后,很多星际物质等不断碰撞最终形成太阳及几大行星。至于月亮的形成则有很多说法,如有人认为月亮同样是星际物质碰撞、融合形成的,只不过被地球引力捕捉到,成为地球的卫星;也有人认为月球是很久以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地球有一部分分离出来的。关于月球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迷。

1、月亮

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几乎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一个环,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太阳系演化早期,在太阳系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先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长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

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球的自转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

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由碰撞体的幔组成。受到巨大撞击的地球,绝大部分也是地幔和地壳物质受热蒸发,膨胀的气体以极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

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没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几乎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一个环,在逐渐吸积形成一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2、太阳

太阳是在大约45.7亿年前在一个坍缩的氢分子云内形成。

扩展资料:

太阳的构造:

根据太阳活动的相对强弱,太阳可分为宁静太阳和活动太阳两大类。宁静太阳是一个理论上假定宁静的球对称热气体球,其性质只随半径而变,而且在任一球层中都是均匀的,其目的在于研究太阳的总体结构和一般性质。

在这种假定下,按照由里往外的顺序,太阳是由核心、辐射区、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构成。光球层之下称为太阳内部;光球层之上称为太阳大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亮



太阳系本来是一片非常稀薄的星云,渐渐凝聚就成了一团极速旋转着的云团,主要有氢元素组成,还有一些氦元素和金属元素,尘埃等拉七杂八的物质。

随着中心引力的增大,星云极速向中心坍缩,巨大的压力和热度点燃了氢核,这团星云的中心开始了核聚变,核聚变巨大的张力抵消了坍缩的压力,达到了一个平衡,太阳的胚子就形成了。

其实这团星云主要就是为太阳准备的,主要就是形成太阳,而太阳系这八大行星和拉七杂八的矮行星、卫星、小行星、尘埃都是太阳形成后剩下的一点点残渣。

月亮的形成尚有不同的看法,比较多的看法是撞击形成说。这个说法认为在地球形成之初,一个叫忒伊亚的小行星游荡到了地球轨道,这颗小行星与现在的火星相仿,有一天“轰”的一下就与咱刚刚结了壳的地球撞上了。

“忒伊亚”破碎了,地球刚从熔融状态结成的地壳也破碎了,撞击的岩浆等物质和破碎的“忒伊亚”部分碎片飞上了太空,被地球引力吸引着围着地球转,然后慢慢又吸积到了一起,形成了月球。

扩展资料

1、太阳是月球的395倍大,太阳到地球上的距离又是月亮到地球的395倍,所以我们在地球上看太阳跟月亮感觉他们差不多大。

2、当地球离太阳最近的时候,就像每年一月初一样,太阳对地球潮汐的引力最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亮



要了解太阳的起源,就必须了解地球的起源,因为地球和太阳的起源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解释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两位著名学者。康德是德国哲学家;拉普拉斯是法国的一位数学家,他们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庞大的旋转着的原始星云形成的。原始星云是由气体和固体微粒组成,它在自身引力作用下不断收缩。星云体中的大部分物质聚集成质量很大的原始太阳。与此同时,环绕在原始太阳周围的稀疏物质微粒旋转的加快,便向原始太阳的赤道面集中,密度逐渐增大,在物质微粒间相互碰撞和吸引的作用下渐渐形成团快,大团快再吸引小团快就形成了行星。行星周围的物质按同样的过程形成了卫星。这就是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

星云说认为地球不是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以某种巧合或偶然中产生的,而是自然界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从唯物主义观点,就物质的运动去说明天体的演化,星云假说起了很大的作用。恩格斯曾赞扬康德的“星云说”,指出“康德关于目前所有的天体都从旋转的星云团产生的学说,是从哥白尼以来天文学取得的最大进步。认为自然界在时间上没有任何历史的观念,第一次被动摇了。”然而,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个星云说也存在一些问题,但它认为整个太阳系包括太阳本身在内,是由同一个星云主要是通过万有引力作用而逐渐形成的这个根本论点,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正确的。

关于地球和太阳系起源还有许多假说,如碰撞说、潮汐说、大爆炸宇宙说等等。自本世纪50年代以来,这些假说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质疑,星云说又跃居统治地位。国内外的许多天文学家对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不仅进行了一般理论上的定性分析,还定量地、较详细论述了行星的形成过程,他们都认为地球和太阳系的起源是原始星云演化的结果。我国著名天文学家戴文赛认为,在50亿年之前,宇宙中有一个比太阳大几倍的大星云。这个大星云一方面在万有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另外在星云内部出现许多湍涡流。于是大星云逐渐碎裂为许多小星云,其中之一就是太阳系前身,称之为“原始星云”,也叫“太阳星云”。由于原始星云是在湍涡流中形成的,因此它一开始就不停地旋转。

原始星云在万有引力作用下继续收缩,同时旋转加快,形状变得越来越扁,逐渐在赤道面上形成一个“星云盘”。组成星云盘的物质可分为“土物质”、“水物质”、“气物质”。这些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又不断收缩和聚集,形成许多“星子”。星子又不断吸积、吞并,中心部分形成原始太阳,在原始太阳周围形成了“行星胎”。原始太阳和行星胎进一步演化,而形成太阳和九大行星,进而形成整个太阳系。我们居住的地球,就是九大行星之一。这就是现代星云说。

月球的形成并无一致定论,最著名的学说有:

· 掳获说(Capture Model)
月球被地球引力所捕获,不过这显然不大可能,因为容许被地球捕获成卫星的机会率是多麼的低,太近会相撞,太远又捉不到.

· 撞击说(Collisonal Ejection Model / Giant Impact Model)
科学家从月球和地球类似的化学成份, 质疑地球曾在早期受某一物体撞击,而使大量物质飞离地球,一部份物质会被吸回地球,另一些残骸则被抛出地球以外,自行吸积(accretion),吸积即受引力影响而互相聚在一起,大家要留意月球吸积必须要在较远的地方,否则它会受到地球潮汐力(tidal force)的影响,碎片不能吸积成月球,或在形成后被潮汐力扯碎,碎片必须在大约离母星2.5个母星半径之外增积成月球,此距离叫洛希极限(Roche Limit)。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利用计算机对远古时期的大量遗迹进行分析,再现了月亮过去上万年的变迁。研究表明,正如许多神话传说中所说的那样,在很久很久以前天空中本来没有月亮,它是在大洪水之后才出现的。科学家们更提出惊人论断:月球的形成完全是个偶然,它曾是地球的一部分,而这也是为什么月球上有人类建筑遗迹的原因!

月亮是大洪水后出现的

据俄罗斯《真理报》报道,月亮是在大洪水之后才出现的,这一说法最早是在希腊南部、还有非洲部落以及其他一些地区流传。但是在这些地方的许多古城中,都有曾经发生过潮汐的迹象。而很多人都知道,是月亮导致了潮汐现象的发生。

那么,大洪水前没有月亮的说法似乎是不能成立的。但是俄罗斯科学家认为,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当时的确没有月亮,但是有另外一个星体存在,是它起到了月亮的作用呢?还有一些专家更作出大胆假设,在远古时期,天上曾经有2个或者更多月亮!所以,并不能排除是其他地球的卫星在“负责”完成潮涨潮落这一“重大使命”的可能。

而据玛雅文明留下的文字资料记载,在当时高悬夜空的并不是月亮,而是金星。也许那时的金星和现在全然不同?而古罗马人也认为,正是因为金星的颜色、大小、形状和运行轨道后来发生了巨大改变,才导致了大洪水的发生。

月亮究竟从哪来

许多神话传说中都说,大洪水之后,天空一片漆黑,然后月亮升起来了。

一些科学家相信,月亮并不一直都是地球的卫星。德国天文学家盖斯特科恩认为,月亮的年龄大约只有地球年龄的一半。在他看来,月亮形成之初,它的运行轨道本来离地球相当远。然后,某个太空飞行物——也许是块大陨石也许是彗星——从月球身边很近的地方“擦身而过”,从而改变了月亮的轨道。接下来,月亮就渐渐离地球越来越近,最后被地球强大的引力所“俘获”。

从此之后,月亮就成了地球上水的“主宰”。当月亮接近地球的时候,导致涨潮、火山爆发和地震。海水像开了锅一般汹涌澎湃。也许,正是月亮这颗地球的“新卫星”导致了大洪水的爆发。

此外,有许多其他理论解释月亮究竟从何处而来。一种理论甚至说,月亮是由外星人所造。按照这种理论所说,月亮是外星人的基地、太空中转站。也有人认为,月亮其实是一个巨大的UFO,只是被外星人伪装成一个冰冷的星球罢了。

月亮曾是地球一部分

而今天,“会不会有陨星将和地球相撞”成了更多人讨论的话题,许多电影、文章、新闻报道都在探讨这个问题。陨星和真正的星体相比要小许多,但是这样的陨星有上百个,而其中也有体积相当大的,大到足以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人们会因此很自然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小的星体其实就是大星球的碎片。因此,有可能陨星是其他星球的一部分。

俄罗斯科学家阿那托里·车恩亚夫认为,这种说法也可以解释月亮的由来。按照他的理论,由于某种原因地球的一个巨大部分和地球分离,但是它无法摆脱地心引力的束缚,最后成为地球的卫星——月亮。当然这种理论目前还无法证实。就算真有人亲眼目睹过这一切,那么他们也在很早以前就死掉了。

月球上曾有生命存在?

那么,月球上有任何形式的生命吗?月球表面并不适合居住。也许在月球那层厚厚的土壤下面有某种生物在其中已经悄悄居住了多年?

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如果地球上爆发核战争或者其他大灾难,人类将怎样保护自己继续生存?答案很可能是——在地下挖掩体,住到地下去。这些地下掩体必须很深、很坚固而且非常非常大。现今的科技可以让人类在地下居住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再进一步假设,这样的地下世界完全可以建造在地球的一部分里,然后这一部分脱离了地球,成为月亮。

当然更可能的情况是,月亮上没有生命。如果有的话,月亮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空间站了。不过,当年登月的宇航员在月球上倒是看到了一些非常奇怪的东西,比如坦克的痕迹和玻璃碎片,一名宇航员甚至说他看到了UFO。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为这些物体拍摄了大量照片。这些照片都属于高度机密,但是还是有一些照片被公开,仅仅是这些被公开的照片就已经证明月球决不是一个荒凉、寒冷的星球。这些照片表明,月球上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建筑——桥梁、塔、房子以及巨大的拱顶。所有这些都证明,月亮过去可能是地球的一部分。

一天挂两个小时很快就出来了。。。。


二郎寺海拔多少
二郎寺守护着扎嘎神山,位于理塘县毛垭奔戈乡境内,海拔4135米,扎嘎圣山屹立在群山之巅,在神山岩石上自然呈现出大小不同的六字真言:嗡、嘛、呢、拜、咪、哞以及木阳和月亮的图案,是群众最信奉的五座大神山之一。二郎寺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分界点,前面是草原,再往亚丁方向植被开始变少,变得更像戈壁...

不断探索努力的诗句
译文: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宋-朱熹《观书有感》 译文:为什么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6、...

二十四节气与阳历的关系
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这时春风遍吹,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始震...

守得阳和日,一八中有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才智过人,可以守得住太阳和月亮。出自北帝灵签,第四十四签:之卦上春时令未谈通,有小人阻隔,交秋厚转运有贵人扶助,出外平安也。谋望:秋后冬前欲利交,机关用尽不能成,君能守得阳和日,雨散云开月自明。

为何文人独爱月?
关于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为何文人独爱月,因为月亮上有美女嫦娥呀。开个玩笑,请往下看。月亮是一首绵长的诗歌。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 它有时那么遥远,有时又那么亲近;它有阴晴圆缺,它富有神秘色彩,它是暗夜里的不灭的神灯,关于月亮的故事永远说...

“天高月倍明”出自哪首诗?
21、土脉阳和动⑥,韶华满眼新⑦。一枝梅破腊⑧,万象渐回春。 22、柳色侵衣绿⑨,桃花映酒红。长安游冶子⑩,日日醉春风。 23、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24、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25、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注释】 ①...

丰卦的哲学解读
尽管成功的机会很少,毕竟有成功的机会,就像是日全食,日与月亮也会偶然在天空与地球的同一条直线上相遇。日食是罕见的自然现象,王也来观看了,这种自然现象都在大白天发生。与日食现象相似,成功的机会也是少有的,需要发现机遇,抓住机遇。 〖原文〗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译文〗遇到它与主人相配,虽然已有十日,...

关于…的古诗词曲,翻译,赏析
(11)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另注: (12)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13)丙辰: 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 (14)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15)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 是何年。” (16)司马光《温公...

描写景物的诗句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王维在隐居辋川时,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他自编为《辋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

有哪些关于大自然的好词好句?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阳和:春天的暖气 《史记·秦始皇本纪》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汉 乐府古辞《长歌行》 阳春白日风在香 晋 乐府古辞《晋白绮舞歌诗三首》 阳春二三月,草与水同色 晋 乐府古辞《盂珠》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秀:秀丽。屯:驻,聚集。 南朝宋 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

公安县18410797413: 太阳和月亮是怎么来的 -
攸启斯利: 宇宙大爆炸后,很多星际物质等不断碰撞最终形成太阳及几大行星.至于月亮的形成则有很多说法,如有人认为月亮同样是星际物质碰撞、融合形成的,只不过被地球引力捕捉到,成为地球的卫星;也有人认为月球是很久以前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地球有一部分分离出来的.关于月球的形成至今仍是个迷.

公安县18410797413: 太阳和月亮是怎么来的 -
攸启斯利:[答案] 要了解太阳的起源,就必须了解地球的起源,因为地球和太阳的起源是分不开的.历史上第一个科学的解释地球和太阳系起源问题的是康德和拉普拉斯两位著名学者.康德是德国哲学家;拉普拉斯是法国的一位数学家,他们认为太阳...

公安县18410797413: 太阳和月亮是怎么来的 以科学的角度考虑 -
攸启斯利:[答案] 最佳答案太阳:在宇宙的原始气体云中,银河系诞生了.同时银河系中的第一代古老的恒星诞生了.那些恒星经过漫长的过程后,在各自的大爆发中死去,它们抛出大量烧剩下来的气体,这些气体在冰冷的星际空间里游荡,一团团汇聚...

公安县18410797413: 为什么会有太阳和月亮啊 他们是怎么形成的.请解释下 -
攸启斯利: 宇宙形成之初,大量物质从一个名叫“奇点”的地方向西面八方“喷射”出来,等到后来宇宙环境相对稳定的时候,质量较大的物质不断地吸引质量较小的物质,导致质量越来越大,最终形成了太阳之类的恒星. 而质量较小的就形成了像地球一样的行星,再小一点的就形成了月亮一样的卫星. 卫星是相对行星来说,体积和质量都是要小很多,不同的行星与卫星之间没有可比性.像太阳系仲最大的卫星木卫三,它比水星还要大.

公安县18410797413: 月亮跟太阳是怎么来的 -
攸启斯利: 宇宙大爆炸后,只有氢和氮他们围着爆炸时的空间裂缝旋转,在引力的作用下聚集成为大小比一很多的恒星,氢氮在恒星的核聚变反映下合成更多更重的物质,然后恒星爆炸,剩下的物质又在引力的作用下形成其他行星,然后行星爆炸,物质又聚合成恒星,但这是有些质量高的物质则会形成其他行星比如铁,它会成为行星的核心,而一些漂浮在行星周围的石头会不断碰撞聚合在一个合适的引力点上形成卫星,宇宙里的恒星,行星,卫星,基本上都是这么来的,宇宙形成时只有氢分子和氮分子,我们现在身边的物质都可一说是恒星的核废料,(呵呵我打这些都是在电视上看到的这记录篇亚洲首映很不错的,就是叫什么忘了,不然我推荐给你看)求最佳

公安县18410797413: 太阳和月亮是怎样形成的? -
攸启斯利: 宇宙大爆炸后,邻近的宇宙尘埃由于引力相互靠近,引力势能转化为内能,温度升高,最终形成太阳.关于月亮,也是类似于太阳,不过科学界看法不一,具体的我也不是很清楚.

公安县18410797413: 地球,月球,太阳,是怎么形成的? -
攸启斯利:[答案] 地球的起源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有几千年.那么,我们是怎样知道地球年龄的呢? 推算地球年龄,主要有岩层方法、化石方法和放射...

公安县18410797413: 宇宙太阳和月亮是怎么形成 -
攸启斯利: 根据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大爆炸学说,我们的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由一个非常小的点爆炸产生的,宇宙仍在膨胀.这一学说得到大量天文观测的证实.这一学说认为,宇宙诞生初期,温度非常高,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降低,中子、...

公安县18410797413: 太阳、月亮、星星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
攸启斯利: 大约在五十亿年前,一个称为”原始太阳星云”的星际尘云,开始重力溃缩...就是氢弹爆炸的反应.此时,一颗叫太阳的恒星便诞生了. 这就是太阳... 月亮是在地球刚形成时,由于地表还不稳定和自传速度太快,当月亮掠过地球时由于地球的引力将其俘获... 大量的电子和质子,伴随着膨胀,逐渐降温,从而电子和质子结合成氢原子,这是初级的星星....

公安县18410797413: 地球,月球,太阳,是怎么形成的? -
攸启斯利: 地球的起源 每过一年,大家都要长大一岁.一年,对我们大家来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可是这在地球的历史上,简直是微不足道的一瞬.地质学家发现:覆盖在原始地壳上的层层叠叠的岩层,是一部地球几十亿年演变发展留下的"石头大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