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买履 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作者&投稿:狂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讲述的什么故事~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去集市时,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就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故事:

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中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良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它告诉人们做事情要懂得变通,不要默守陈规,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故事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扩展资料:

作者——

作者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为人处事不能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生活中要学会随机应变,不可墨守成规,要学会找更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郑国有个想要买鞋子的人,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集市上选好鞋子后,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他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取尺码。但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简介
  郑人买履,先秦时代汉族寓言故事。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的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常比喻做事死板,不会变通的人。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2、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3、注释
  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了带尺码。”就返回家拿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呢?”
  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4、启示
  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只懂死守教条而不懂变通的人,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的确是有的。而且并不少。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容易碰壁。

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连鞋子也买不到。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也许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得有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写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为人处事不能只相信教条而不注重客观事实,生活中要学会随机应变,不可墨守成规,要学会找更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一个郑人要去买鞋子,在家就量好脚的尺码并记录在字条上,可是买鞋子的时候才发现忘带了那张纸条,于是回去拿纸条,结果再去买鞋的时候人家卖鞋的人早就走了,因此买不到鞋子。

这个故事说明了我们做人做事,不要本末倒置,舍本逐末。要买鞋子,鞋子合不合适一穿就知道,在买鞋子的时候,我们的脚就是“根本”,是买鞋的一个“核心”,记录我们的脚的尺码的纸条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附属物,而郑人却看重纸条却不管自己的“脚”,重要的东西不管反而去追逐次要的东西,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学郑人啊。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简要的话写下来 -
冀冰舒瑞: 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它告诉人们,遇事要实事求是,要会灵活变通,不要死守教条.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的故事是什么 -
冀冰舒瑞:[答案]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注释 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是一则什么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
冀冰舒瑞: 是寓言故事 告诫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道理.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
冀冰舒瑞: 讲郑国有一个人要去购买鞋,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不相信自己的脚的故事.

温州市17569742780: 文言文郑人买履讲了什么的故事 告诉人们什么的道理 -
冀冰舒瑞: 郑人买履》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用简单的语言讲了什么 -
冀冰舒瑞: 郑国有人买了鞋子不合脚,于是削了自己的脚去适合鞋子.所以有了“削足适履”的成语.讽刺了那些死守教条,墨守成规,不知变通的人.现在看来他挺有“牺牲自己,成全别人”的精神.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是一则什么故事???? -
冀冰舒瑞: 寓言.从前有个郑国人去买鞋,怕鞋不合尺寸,就用一根绳量出脚长,带去市场.到了市集,绳子丢了,他只好回家去.这则寓言讽刺了他不懂得变通,随机应变

温州市17569742780: 刻舟求剑和郑人买履讲述的什么故事 -
冀冰舒瑞:[答案] 刻舟求剑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郑人买履 有个想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是什么故事 -
冀冰舒瑞: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

温州市17569742780: 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 -
冀冰舒瑞:[答案] 《郑人买履》讲了郑国有个打算买鞋的人,先在家里量好了脚的尺码,到了集市上却忘记拿尺码,等他跑回家拿了尺码再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他却回答,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只相...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