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游天平山记》有感作文

作者&投稿:鄢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新年之时,去重庆与女儿一同过年,在超市的售书柜台看到一套《明代小品集萃》《清代小品集萃》,以备无聊时打发时光。夜静之时,随手翻阅这些文字,虽是古人随手而记的小文,短文句中文采溢露,性情率真甚为可爱。其中有篇高启写的《游天平山记》,文句中游山玩景,述志感怀,信手拈来,很是可爱。

  高启是元末明初的人,也是一个很故事的人物,他生于1336年,被朱元璋腰斩于1374年。元代末年隐居于吴淞江畔的青丘,自号青丘子。他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其诗文雄健有力,情咸丰富,文才质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扣舷集》等传世。

  明清以来对高启的文章评价很高,他的诗文雄健有力,情咸丰富,文才质朴,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清人赵翼称他的文章“才气超迈,音节响亮,宗派唐人而自出新意,一涉笔即有博大昌明气象”,评说其诗“论者推为开国诗人第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评价说:“高启天才高逸,实踞明一代诗人之上。”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扣舷集》等传世。

  高启的思想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为人孤高耿介,厌倦朝政,不羡功名利禄。元至正十八年所作《青丘子歌》,从中可以看到他的精神状态,也透视出他的生活志趣,其中是这样写的:“青丘子,癯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蹑屣厌远游,荷锄懒躬耕。有剑任锈涩,有书任纵横。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田间曳杖复带索,旁人不识笑且轻。谓是鲁迂儒,楚狂生。”

  这篇游记正是他在隐居青丘之前的一篇作品,当时张士诚占据平江姑苏城,张士诚网罗人才,所以有人推荐他为官,他笑而不答,一直在居家生活。

  游记开篇写下出游的原由,并对出游时的天气、地点作了交待,说:

  至正二十二年重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

  文中说出游的时间正是一个久雨后的晴天,这一天天气非常的好,气侯清爽适合出行,同时正是九九重阳佳节,与朋友有登高之约,便携带酒食去游览天平山。

  天平山是因山顶正平故名,位于苏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滨,北宋《吴郡图经续记》载:“天平山,在吴县西二十里。巍然特高,群峰拱揖,郡之镇也。林木秀润,瞻之可爱。游者陟危,蹬攀巨石,乃至山腹。其上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现在是太湖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唐宝历二年,僧永安在山南麓建白云庵,亦名天平寺。山半有白云泉,泉水清澈甘冽。诗人白居易来到这里写下:“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茶圣陆羽称白云泉的水为“吴中第一水”,使天平山名声大振。

  天平山闻名于天下,更是因这里是宋代名人范仲淹的祖坟。北宋天圣六年(1028),僧择梧就宝历遗址再建庵院。宋庆历四年(1044),参知政事范仲淹因祖坟在天平山东麓,于例得置功德寺,于是奏请以白云庵改功德香火院,仁宗赐寺额及山,天平山因而又名赐山,俗称范坟山。

  接下来说: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天平山在城西南,水行三十里,即乘船三十里;随后换上了车再继续前行。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竹石遮蔽,还有泉水藏而不见,只听见如同琴筑发出的清越声音。于是就很有兴致的停下车来去听,许久不愿意离开。

  接下来到达了白云寺,拜谒魏公祠,在远公庵稍作休息。

  白云寺建于唐代,为永安禅师所建。

  远公庵,原名为白云庵,北宋庆历四年(1044),法远禅师应范仲淹之邀来到天平山主持白云庵功德香火院,后人因庵为法远所建,而改名远公庵。

  然后由其麓狙杙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拏撑拄,不可名状。

  此段说,然后由这里的山脚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攀登而上,看到了山上有很多怪石,有的`石头像躺着,有的像站着,有的像要抓人,有的像要咬人,如龙盘曲搏持,如柱撑天而立,其形状难以一一形容。

  接下来的文字是描写白云泉,水出于乱石间,泉水细如线如脉,下坠入跌入水潭中,用瓢尝水,感到味道清凉甘甜,在泉水旁有亭,其名与泉水同。在泉水周围树木秀丽润泽,可以辟荫休息。

  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登山至山腰时,“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啕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高启将登山的同伴甩到后面,登山越高越觉得岩石怪异,山路也就更窄了,而山的景色更加奇秀了,人也更疲惫了。回头看后面的人跟不上我了,就独自提起衣裳奋步攀登,登到山顶后才停了下来。天平山上平坦宽旷,坐在山石上看到白云飘飘,山风有声,远处的太湖水浩渺悠远。高启顿感超脱欲飞,恬静()得像要睡着了,因欣赏山景而时间很快过去了,天快黑了才想到下山,这时发现竟然找不到下山的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洞谷唅呀,鸟兽鸣吼。”

  高启感到了恐惧,便大声的呼喊,山上的樵夫听到后引导高启下山,这样他又回到了白云亭与同游的朋友会合。旅友们听到高启遭遇后都怪他追逐奇景的过错的,而高启自己此次登山没有虚行,笑朋友们没有登临山顶而错过美丽的风景。

  其下是此篇文章的收尾。

  大家笑谈之后采菊泛酒,乐饮将半,高启站起来对大家说:“现在天下混乱,十年中,不能保住自己封地的诸侯,不能保住自己的家的大夫和士人,在四面八方奔走离散的人很多啊。而我与各位承蒙皇恩,得以安心地隐居,在重阳佳节之际,登上名山眺望,饮酒尽兴,难道这是易得的吗!但是我担心盛衰无常,离合难保,请允许我把今天的游历记在石上,明年再,能有所考证啊。”众人齐声回答说“好”于是高启提笔记下重阳节《游天平山记》。

  此文虽短,文字像是无奇,平铺直叙,但笔触有奇,有记事,有抒情,有奇遇,有惊险,还有感受,读后认为是一篇游记的佳作。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到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的结合,从唐代至元代,天平山就成为百姓心中的游览圣地,即便今天,天平也是游人向往的地方。

  从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今天的旅游景区,看到现在的旅游管理者大多不注意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结合,而是与同行之间进行同质化的竞争,为了暂时的客源而将景区变成公园或游乐场,而不注意景观的打造,时为旅游界的一大憾事。

  我有朋友经营紫金山,山水资源甚好,奇峡纵横,怪石满山,风景如画,更有元代大儒刘秉忠在此隐居求学,还仙人修真之传说,如加以利用和整理便能引人入胜,成为当地的第一圣境。


蟠_的引证解释蟠_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蟠_的引证解释是:⒈亦作“蟠_”。屈曲作攫拿状。亦比喻曲附牵连。引唐陈子昂《谏用刑书》:“莫不穷捕考讯,枝叶蟠_,大或流血,小御魑魅。”宋文同《秦王卷衣》诗:“铜螭逐银猊,压屋矜蟠_。”明高启《游天平山记》:“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_撑拄,不可名状。”。蟠_...

关于秋游的诗句自创
1.秋游天平山有感而发自创古诗 《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

小学六年级游记作文500字
有展示欲飞的雄鹰。有顶天立地的拓荒牛。有腾云驾雾的巨龙…… 夕阳快落山了,我们恋恋不舍得离开嘉祥,于是我们带着纪念品高高兴兴的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还唱起的歌,那歌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小学六年级游记作文500字 篇5 在今年的“五一”黄金周,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我们全家就踏上了去天平山游玩的旅程。

在古代都有哪些人会弹琴
他创作了著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现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传为他的作品。 蔡琰:汉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儿。汉末,她被虏入胡地,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琴曲中表现这一题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这些往往被认为是她的作品。

关于苏州天平山的诗句(关于天平山的古诗)
(《古欢堂集》)这一评语正好道出了这首七绝的艺术特色。 5.秋游天平山有感而发自创古诗 《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

游天平山记的作者简介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明代初期著名文学家。性格疏放,不拘于礼法。元代末年隐居昊淞青丘,自号青丘子。明太祖洪武(1368—1398)初期,被荐修《元史》,授户部右待郎,不受,赐金放还。后因写文章有所讥讽,被朱元璋借故腰斩于南京,死时仅39岁。他是明代初期成就最...

游天平山记的作品原文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1],积霖既霁[2],灏气澄肃[3]。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4],乃治馔载醪[5],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6],道傍竹石蒙翳[7],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8]。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9]...

请问一下天平 山的诗人有哪些?
天平山没有诗人,有描写天平山的诗人,如:1、天平山中 诗人:杨基 朝代:明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花送到家。2、天平山白云泉 诗人:范仲淹 朝代:宋 灵泉在天半,狂波不能侵。神蛟穴其中,渴虎不敢临。隐照涵秋碧,泓然一勺深。游润腾云飞,散作三日...

天平山中有人认为本诗句中送字用得巧妙,妙在哪里
“送”字是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回家路上“莺啼”相伴的情景,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出处】《天平山中》——明代:杨基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译文】细雨蒙蒙打湿了楝花,在南风的吹拂下,每棵枇杷树的果实都慢慢变熟了。顺着山路...

天平山的地名典故
天平山因山顶平正而名;因山势高峻,唐代称为白云山;因范仲淹高祖葬于山之东坞,俗称范坟山。北宋《吴郡图经续记》:“天平山,在吴县西二十里。巍然特高,群峰拱揖,郡之镇也。林木秀润,瞻之可爱。游者陟危,蹬攀巨石,乃至山腹。其上有亭,亭侧清泉泠泠不竭,所谓白云泉也。”

祁阳县15647926310: 作文 游天平山记 -
印蓓舒安: 登天平山的路有好几条,最富有意义的就是从“登天平路”的门口进入了.跨进“登天平路”,登山之路便展现在眼前,旁边有几座搭建的木屋,和屋后的小树林倒也成一体. 拾阶而上,过一茶社,前有一...

祁阳县15647926310: 游太平山记译文 -
印蓓舒安: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久雨后晴,天高气爽.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因为登高之约不能背弃的缘故,于是准备好饭菜酒食,结伴去天平山游玩. 天平山距离城西南从水路走有三十里.我们到了后就弃船坐车,经过平旷的树林和山坞,路边有...

祁阳县15647926310: 作文 游天平山记
印蓓舒安: Mt.TianpingintroducesMt.Tianpingbythestrangestone,thespring,theredmapletree“threeisfamouscertainly”.Onthemountainthewonderstoneisrugged,thedangerpeakishighandsteep,...

祁阳县15647926310: 秋游天平山有感而发自创古诗 -
印蓓舒安: 《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观察入微,描绘如画,诗人一路沉醉于花香鸟语之中的悠然自得心情跃然纸上.其他如《春草》、《春暮西园杂兴》等诗,亦细腻自然,情景交融.其中名句如"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一树杨花三日雨,池塘春水绿萍多"等,向为人所称颂.五律《岳阳楼》境界开阔,起结尤入神境.时人以此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古风《挂剑台》写吴季子讲求信义的坦荡胸怀,形象鲜明,风格苍劲,语言俊爽峭拔,不同于他的其他近体诗风,另开一新境界.

祁阳县15647926310: 关于游天平山的作文,该怎么写.最好是最近去天平山红枫节的.谢谢啦! -
印蓓舒安: 今天,我们来到了苏州的天平山. 一进景区,就会看到两旁的荷花.这些荷花已经凋谢了,叶子也是“垂头丧气”——枯了.有些荷叶虽然没有完全变黄,但是已经有很多黑斑.池里死气沉沉. 池旁边有几棵小枫树.这些小枫树的叶子基本红...

祁阳县15647926310: 《游褒禅山记》的读后感 -
印蓓舒安: 前几天我自学了一篇名叫《游褒禅山记》的文章.这章文章并没有着重去写景色,但在做人方面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文章中作者描述了自己与几个朋友到洞内游览.一路上既惊险又刺激.虽然洞越进越深,越进就越困难,但景色却越奇特...

祁阳县15647926310: 游天平山记的原文及译文!速度!!! -
印蓓舒安: 游天平山记(明·高启)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1],积霖既霁[2],灏气澄肃[3].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4],乃治馔载醪[5],相与诣天平山而游焉.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6],道傍竹石蒙翳[7],有泉伏...

祁阳县15647926310: 作文以不错过青春为题600字 -
印蓓舒安: 青春,汲天地之精华,取万物之灵气,它是世间之最美,一切在青春面前都黯然失色.娇艳的花朵,不能与青春相比较,无垠的草原不能与青春相对比,初升的太阳,不能与青春相媲美……悄然间,...

祁阳县15647926310: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议论文 -
印蓓舒安:[答案] 你好,解析如下: 读《游褒禅山记》有感 王安石于褒禅山之一游,在未尽力以探寻到奇景的遗憾中结束.而这一游不仅仅就这样结束了,而是带给了他不断的反省和深刻的思索,从而他得出“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