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两首诗词《观书有感》的诗句分别是什么?

作者&投稿:钦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观书有感》其一和其二的诗意如下:

观书有感·其一: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观书有感·其二: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力气,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原文古诗: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古诗赏析:

《观书有感二首》所蕴含的道理属于美学原理范畴,其一首的说理角度是欣赏美,其二首的说理角度是创作美,这种美学原理是带有一定普适性的。例如:如果读者抛开诗歌本身的描述对象,完全可以把这种道理引申开来。

比如,如果将“书”理解为“书本”,而且书本的内容不是泛泛的包括诸如医书、哲学书、史书、科技书等等,而是仅仅就文学内容诸如诗词曲赋散文等等体现文学艺术美的方面,那么,也可以认为“源头活水”表达了“不竭的文思”,而“一夜春潮”则表达了“文思勃发”等等。



观书有感  其一

作者:朱熹〔宋代〕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其二

朱熹 〔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的诗观书有感是这样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说明了,读书也要像水流一样有源头,有结尾,这样才能把书读得通彻记忆在心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若无诗律好的上一句若无诗律好的上一句是什么
若无诗律好的上一句:归投六尺竿。若无诗律好的上一句:归投六尺竿。诗词名称:《仙洲新亭熹名以昼寒紫微张公为书其额判院刘丈乃出新句辄次高韵》。本名:朱熹。别称:朱子、文公、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字号: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

极知星聚暗还明的下一句是什么
的全文点此查看《聚星落成致政陈丈举酒属客出示新诗而仲卿朝瑞及刘范二兄相与继作熹幸以卜邻得陪胜集率尔次韵聊发一笑》的详细内容适亲德范仰循循,遽喜名章肆笔成。剩说台高今胜昔,极知星聚暗还明。当家翰藻争春丽,上客词源彻底清。更共邻翁闲指点,千峰环合水无声。二、朱熹其他诗词《...

关于朱熹的资料简介
翁易关于《易学启蒙》是由蔡元定起稿、朱熹删润而成的记载,在《宋史》中有同论。《宋史.蔡元定传》曰:“熹疏释《四书》,及为《易》、《诗传》、《...如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一个由...

朱熹诗歌的赏析
除词外,还善作诗,《春日》和《观书有感》是他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其词结有《晦庵词》。菩萨蛮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菩萨蛮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老仙诗句好...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朱熹的教育思想是:1、教育的主要作用是“改变人的气质”。他从“理”一元论的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出发来解释人性论,提出了人性就是“理”,就是“仁、义、礼、智”等道德规范。他强调“为学乃变化气质耳。”只有通过教育来澄浊为清,去不善而从善,才能变“气质之性”为“天地之性”。2、教育...

九年义务教育所有诗词文言文
王磐(pan二声)的《朝天子·咏喇叭》 8. 一到五年级所有的古诗(九年义务教育试用版) 一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春晓、村居) 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草、宿新市徐公店)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 三年级上册: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

关于惟书有色的诗句
4〉诗书与我为麴蘖。——(宋) 苏轼 《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 轼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 熹 2.求几首有关藏书的诗词 藏书很多,我只想到了一个成语:汗牛充栋 诗句我想到的不是...

关于…的古诗词曲,翻译,赏析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月,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描写春天的诗词:1、春日...

朱熹《观书有感》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观书有感 朱 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本卷《春日》诗已介绍。本诗乃《观书有感二首》中的第一首,是借景写读书的心得体会。前两句写景。首句写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鉴”即“镜”,宋人将“镜”写成“鉴”是因为避讳。

朱熹的文言文有哪些
《游烂柯山 》《偶题》《 咏蕙》《 兰涧》 《奉酬九日东峰道人溥公见赠之作 》 2. 文言文翻译:《朱熹》 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熹始拜命,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

永胜县18785923929: 写出朱熹<<观书有感>>的两句诗 - ------,--------. -
大狐徐恒康: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头源水来

永胜县18785923929: 朱熹的 观书有感 的诗句 -
大狐徐恒康:[答案] 观书有感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永胜县18785923929: 默写古诗文.(10分) ①朱熹《观书有感》全诗. 观书有感 朱熹 - 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曰... -
大狐徐恒康:[答案]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死而不学则殆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谁家新燕啄春泥无可奈何花落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空中撒盐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永胜县18785923929: 观书有感的理解背诵 -
大狐徐恒康:[答案] 内容有点多,你自己选择看看吧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两首七言绝句.两首诗写的是描绘其“观书”的生动感受.其中第一首尤为脍炙人口.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哪得清如许? 唯有...

永胜县18785923929: 朱熹 《观书有感》两首
大狐徐恒康: 1.观书有感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观书有感第二首 宋 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PS: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永胜县18785923929: 观书有感的诗句 -
大狐徐恒康: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永胜县18785923929: 观书有感诗句是什么 -
大狐徐恒康: 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译文: 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光明澄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永胜县18785923929: 古诗《观书有感》的内容是?作者是?表达作者? -
大狐徐恒康:[答案] 《观书有感二首》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观书有感》朱熹(南宋)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

永胜县18785923929: 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
大狐徐恒康: 《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观书有...

永胜县18785923929: 《观书有感》里面的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大狐徐恒康: 《观书有感二首》是宋代学者朱熹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是描绘其“观书”的感受,借助生动的形象揭示深刻的哲理.第一首诗借助池塘水清因有活水注入的现象,比喻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第二首诗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比喻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全诗寓哲理于生动形象的比喻之中,不堕理障,富于理趣,一直为人传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