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送别诗

作者&投稿:雍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送别诗

有以下几个原因和特点:
1、中国古代写诗的多为士人,士人讲究仁义礼智信,朋友相交也是如此,这是一种风骨,所以在朋友远行或离开时,作为士人往往习惯于咏诗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友情。
2、士人大多都是做官的,做官的话就会存在朝廷派遣出京,所以当官员放外任(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常常会有朋友给予送别的诗。比如韩愈、苏轼被贬谪时就有大量的送别诗。又比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3、古代士人都有种浪漫主义情怀,喜欢远行,所以在出游时,也会有朋友给予送别,并赠诗。
4、古代士人有种比较讲究义,往往几杯酒几句话,或者共同朋友的关系,就成为过命交情,比如李白和汪伦等,所以就算是偶然见面,在离开时也会赠诗。
总而言之,诗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一种士人之间沟通的工具,送别诗往往充满了情谊和关爱,也是老百姓喜欢的体裁,所以就可能流传的更广些,其实在所有的古诗里,送别诗并不是最多的,边塞诗,怀古诗,怀乡诗等等并不比送别诗少。

离别本就是一件伤心事,古时候交通不发达,通讯不便利,好友离别自然依依不舍,若是身处乱世,离别之后更是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加之古人喜爱作诗写词来抒发心中所感,如此伤感之时,加之对好友的临行嘱托和对未来的期盼,自然要写下诗篇赠予好友,也当作一种纪念。

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的送别诗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三,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送别"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古诗中的送别诗

赠汪伦------李白
李白登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记忆体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溼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为什么我国古代仔有大量的送别诗

相传古时候的人是非常重情重义的,相识一个人和他做了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无所不谈,相互帮衬,相互学习,但相聚在一起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总有离别的时候,古时候交通非常不便,离别以后想要再相聚甚至见面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甚至一别就成了永别,因此,每到离别的时候,心里有万分感慨,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述内心的不舍之情,于是用诗辞的方式来赠与对方,以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

中国古代古诗为什么大量出现送别诗和乡愁诗

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到外地做官不能带家眷,交通和资讯传递又不发达

送别诗(古诗)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朱大入秦(唐代·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芙蓉楼送辛渐(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饯别王十一南游(唐 刘长卿)
里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
送友人(唐 薛涛)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送灵澈上人(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远归。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山中相送 (唐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王孙归不归?
送李端 (唐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唐 贾至)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
世情已随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送柴侍御 (唐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五冈,送君不没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中国古诗为什么出现大量的送别诗和乡愁诗,关于乡愁的

中国古诗为什么出现大量的送别诗和乡愁诗
因为古人大多是要离乡闯荡游览(如李白仗剑去国)或者考取功名。
所以身在他乡,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思乡之情。
而古代知己难遇,朋友难寻,人们更多趋炎附势、欺世盗名,所以遇到交心的朋友是很难的,一旦分别,可能就再也见不到了,所以写离别。
而且不难看出名诗人都认识(元稹和白居易、柳宗元和白居易、李白和杜甫等等)

为什么中国古代会出现大量送别诗和乡愁诗

古人和现代人其实差不多,没有太多时间附庸风雅。说白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为升迁。而被贬,忽然没事做了,才会离愁别绪。都是闲下来才有功夫,偶尔也有像陶渊明一样的复得返自然的才能意气风发的写诗。
离别,乡愁,被贬,相思。
唉,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人人都忙赚钱。




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的送别诗
1、中国古代写诗的多为士人,士人讲究仁义礼智信,朋友相交也是如此,这是一种风骨,所以在朋友远行或离开时,作为士人往往习惯于咏诗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友情。2、士人大多都是做官的,做官的话就会存在朝廷派遣出京,所以当官员放外任(到京城以外的地方做官),常常会有朋友给予送别的诗。比如韩愈、苏轼...

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的送别诗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三,重团聚、怨别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千百年来,故国乡土之思、骨肉亲人之念、挚友离别之感牵动了很多人的心弦,"送别"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

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送别诗
离别本就是一件伤心事,古时候交通不发达,通讯不便利,好友离别自然依依不舍,若是身处乱世,离别之后更是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加之古人喜爱作诗写词来抒发心中所感,如此伤感之时,加之对好友的临行嘱托和对未来的期盼,自然要写下诗篇赠予好友,也当作一种纪念。

为什么我国古诗中,黍篱这个意象有对今衰夕盛的感伤之意?
《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说的是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周大夫行役路过镐京,看到埋没在荒草中的旧时宗庙遗址,有感于周室的被颠覆,悲伤而作【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难受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

我国的古诗有成千上万种,为什么古诗中很难找到“_”字?
刘郎不敢题糕字,虚负诗中一世豪。”可见古人作诗用字一般是很谨慎的。“糕”字都不敢题,更何况“玥”字?3、单凭以上两点,足以解释此字几乎不见于古诗的原因。吉凶一说似乎是想太多了。关于玥的典故,只有广韵集韵上“神珠"二字,其余传说皆不可信,博学之士请击蒙。正因为没有切实的典故,...

谈中国诗中为什么说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
其实本来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因为只是一种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诗歌文化。

为什么古诗中总提到斩楼兰、破楼兰?楼兰是什么地方?
古诗中提到的“楼兰”,是指位于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后来它为了躲避匈奴的围剿,把国家进行了迁移,还改了名字,叫“鄯善”。而之所以经常在诗中看到“斩楼兰”、“破楼兰”,不是说这个国家有多么强大,而是强调楼兰的可恨和无耻,是一定要肃清的一种势力。楼兰名字的含义最开始起源于《史记·大宛...

我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西楼这个字眼,那为什么单单写西楼呢?_百度知 ...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西楼常和月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因为在西边的方位,是可以很方便看到月亮的,尤其是下沉之月,也就是深夜之月。西楼上的主人,也多半是青年女性,这是因为,在<周易>文化中,西方为兑卦,兑为少女,所以,古人常按风水的原理,将年轻女性住在西楼,这就是天人合一。月在中国文学中...

我国为什么要增加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
记得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 演算使人精密, 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辑修辞使人善辩。古诗词与古文凝结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古诗词和古文在学校语文中的加重,恰恰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立德树人的优势,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为什么古诗词中以月寄相思
月是诗词中特别重要的意象,几乎没有诗人不涉及它。古诗词中以月寄相思的原因 1.心理原因夜是黑的,月是白的。人往往在黑暗中最脆嫩,这时就要找安慰点,白的月亮是最佳选择。2.沟通原因 亲朋好友,不管身处何地都可以共望同赏,无形中架起了虚无而又实在的桥梁。3.神秘原因 神秘的色彩谁都...

侯马市13457657408: 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的送别诗 -
门标银黄: 有以下几个原因和特点:1、中国古代写诗的多为士人,士人讲究仁义礼智信,朋友相交也是如此,这是一种风骨,所以在朋友远行或离开时,作为士人往往习惯于咏诗来表达自己对朋友的友情.2、士人大多都是做官的,做官的话就会存在朝廷...

侯马市13457657408: 古代为什么这么多的送别诗 -
门标银黄: 1、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和通讯技术都不发达,人们往往一别数年便再难相见,因此古人很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不仅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要作诗话别,这也使得古诗中以离别为题材的送别诗颇多. 2、送别诗中满载亲情、友情,饱含...

侯马市13457657408: 为什么我国古代出现了大量送别?为什么我国古代出现了大量送别诗
门标银黄: 历史学家常言:“天下形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是中国这样的历史怪圈循环,于内于外多战争,征兵遣将出塞征边,送别诗也会随此时而多.

侯马市13457657408: 为什么我国古代仔有大量的送别诗 -
门标银黄: 相传古时候的人是非常重情重义的,相识一个人和他做了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总是无所不谈,相互帮衬,相互学习,但相聚在一起的日子总是那么短暂,总有离别的时候,古时候交通非常不便,离别以后想要再相聚甚至见面都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有的甚至一别就成了永别,因此,每到离别的时候,心里有万分感慨,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述内心的不舍之情,于是用诗辞的方式来赠与对方,以表达内心的不舍之情.

侯马市13457657408: 说说为什么我国古诗中存在大量送别诗 -
门标银黄: 因为古代当官会被贬,大家就送别,就作诗

侯马市13457657408: 结合当前的交通状况探究为什么我国古代出现了大量的送别诗 -
门标银黄: 4、探究得出古代交通工具:马、舟、马车等;古代道路:陆路、水路、海路;古代交通设施:驿站.从上述得出的结论中,结合当前的交通状况探究为什么我国古代出现了大量的送别诗?答案:(一)1.交通设施:馆驿.交通工具:马. 交通工具:船.

侯马市13457657408: 中国古代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送别,离别诗? -
门标银黄: 多情自古伤离别. 大抵古时问人墨客多重感情吧. 还有个关系就是交通不便

侯马市13457657408: 中国古代为什么描写送别的诗多 -
门标银黄: 文人墨客,临别与其说不完的琐碎话,不如送上一首离别诗来表达自己对朋友亲人的思念,同时也是展示自己才华的一个机会.

侯马市13457657408: 为什么古诗中\"送别时\"和\"思乡诗\"特别多 -
门标银黄: 古时候通讯和交通都不方便 一旦离家就很久才能回家或者一辈子也回不去 客居他乡时甚至没电话 一封信要很多个月才能到 能不思乡吗 送别也是一样 知己相逢实属不易 一别不知何时相见令人感伤

侯马市13457657408: 为什么古诗词体现友谊的都是以送别为主 -
门标银黄: 首先古代体现友谊的诗当然不只有送别诗,但送别诗在古诗中确实有着很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古代交通非常不便,路上也指不定有诸多凶险,很多时候真的是“今日一别,便是永别”,而所谓的友谊无疑在此时此刻发酵...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