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的《到香港》与简朝亮的《有感二首》之一

作者&投稿:刘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黄遵宪的《到香港》与简朝亮的《有感二首》之一

清德宗光绪十一年(1885)秋,黄遵宪自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任上请假返国,在乘船横渡太平洋途中,曾以《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为题写七古一首,中有“举头西指云深处,下有人家亿万户。几家儿女怨别离,几处楼台作歌舞。悲欢离合虽不同,四亿万众同秋中。岂知赤县神州地,美洲以西日本东,犹有一客欹孤篷”诸语,抒发其身在海上、心驰祖国的故土之思。夏历九月,他结束了太平洋上的远航,在香港登岸,写了一首题作《到香港》的七绝如下:

水是尧时日夏时,衣冠又是汉官仪。

登楼四望真吾土,不见黄龙上大旗。

诗在开篇处就以“水是尧时日夏时”一句明白揭示香港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也表达了作者一到香港就自然产生的一种已经回到故土的亲切感受。作者于光绪三年(1877)三十岁时赴日本,充清廷驻日使馆参赞,至光绪八年(1882)三十五岁时调任驻美旧金山总领事,在海外客居将近十年。此次归来,首先踏上的祖国土地就是香港。尽管此时香港已为英殖民主义者侵占了四十三年之久,而作者踏上这片土地时,仰观环顾,日犹是日,海犹是海,在其感受中这是不同于异国的天日、不同于异国的碧海,是十年来魂牵梦萦,特别熟习、特别亲切的属于自己祖国的尧封禹甸。这句诗的感情是藏而不露的,诗语看似平平淡淡,却道出了作者十年来深藏于内心的对故土的爱恋,道出了海外游子初入国门时一种油然而生的喜悦之情。如果说这一句是作者踏上香港土地时对它的自然景观的感受,诗的次句“衣冠又是汉官仪”,则是对它的人文景观的感受。香港虽然不幸沦为英帝国的殖民地,但始终是一个华人社会,居民的服饰、习俗始终保持自己民族的特有色彩。作者登岸后,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的所见所闻,与其在美国旧金山所接触的迥然相异,与其在日本东京所接触的也大不相同,使他感到这才是与自己血脉相连、声息相通的社会,这才是与自己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汉官仪”,语出《后汉书·光武帝纪》,此处用以表达重见祖国人民的悲喜交集之情。

诗的第三句引申前两句诗意,以“真吾土”三字肯定望中的香港确为我国的土地,而非他国土地。这一句是从前两句所写对岛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感受而得出的结论。诗语用王粲《登楼赋》“登兹楼以四望兮……虽信美而非吾土”句而反其意。既然水是尧时水,日是夏时日,衣冠又是汉家衣冠,那自然不是“非吾土”,而是“真吾土”了。诗文的通常结构,有“起承转合”之说。这首诗在结构上打破常规,在首句“起”、次句“承”之后,立即以第三句“合”,而到第四句才“转”。当时象征中国的旗帜是黄龙旗;诗到结尾以“不见黄龙上大旗”一句,把前面三句云云一笔扭转,使诗情陡然一落千丈,从而在篇外留下无穷的悲慨和憾恨。从这一句再回看前三句,才品味出诗句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是复杂而矛盾的。他在对岛上自然景观由衷赞美的同时,却藏有此地今已陆沉之悲;他在对周围人文景观由衷喜悦的同时,却藏有斯民今已沦陷之恨。那“登楼四望真吾土”一句,虽是反用《登楼赋》意,实又暗取《赋》意。是正说还是反说,是欣喜还是悲哀,在作者感情上是说也说不清的。眼前这片土地,本是“真吾土”,而已“非吾土”;虽已“非吾土”,而又确实是“真吾土”。这是作者“到香港”时在感情上解不开的一个结;而对于所有“到香港”或生活在香港的国人来说,怀此情结的又岂止黄遵宪一人而已。

黄遵宪另写有《香港感怀》诗十首,其第二首中有“岂欲珠崖弃,其如城下盟。帆樯通万国,壁垒逼三城”诸语,对清宣宗道光二十二年(1842)英炮舰直薄南京下关、逼迫清室签订包括割让香港条款在内的不平等条约一事,以及殖民主义者从香港获得的通商之利和对广州形成的军事威胁,深致愤慨。此外,对香港的沦陷表达得更为悲痛的,则有丘逢甲的《香港书感》诗两首,中有“平生陆沉感,独自发哀噫”及“秋风散凉意,热血苦难消”等句。香港这块土地总令爱国的诗人想起鸦片战争、江宁条约和以后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侵略行径,想起这段漫长的民族屈辱的历史而发为悲愤激越之音。

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抒发对香港易手之痛的,还有与黄遵宪大致同时的广东籍诗人简朝亮所写《有感》二首之一:

太平山已易名新,云雨虽灵限海滨。

今日升旗山上望,不知谁是落旗人。

这首诗可与上述黄遵宪《到香港》诗末句“不见黄龙上大旗”句参读。英帝国侵占香港后,把香港的许多地名改为带殖民地色彩的名称,并改称太平山为升旗山(俗称扯旗山),而在山上高升起英帝国的国旗。诗的前两句即慨叹此一象征香港之已沦为英殖民地的事实。诗的后两句则预言香港终必有回归华夏之日,而英帝国的旗帜也终必有自太平山顶降落之日。在写此诗时,这只是一个预言、一个希望,而在香港沦陷了一百五十多年后的今天,这一希望之成为现实已指日可待了。撰此文竟,为告慰黄、简诸家诗魂,以《读黄遵宪到香港、简朝亮〈有感〉诗,感念今昔,为赋一律预祝香港回归祖国》为题,草成一律,附录如下:

山川信美怜吾土,每教前贤万感生。

辱国端开香岛弃,丧权耻说下关盟。

包羞含垢百年过,狮醒龙腾四海惊。

待上太平山顶望,红旗飘展五星明。




鸦片战争时英国谁来谈判的
此外,他又将英国船只和鸦片转移到香港水域,以便随时作出反抗。 到3月25日,大部份烟商终于屈服,同意签署切结书,保证以后不再贩卖鸦片,但唯独以义律为首的英商仍然不从。林则徐于是颁布《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作为对义律的最后通谍。最终义律在3月28日屈服,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

冰心《樱花赞》中引入的遵宪的樱花歌,完整版是什么?拜托了各位 谢谢...
《樱花歌》黄遵宪 鸧金宝鞍金盘陀,螺钿漆盒携叵罗, 伞张胡蝶衣哆啰,此呼奥姑彼檀那, 一花一树来婆娑。坐者行者口吟哦, 攀者折者手挼莎,来者去者肩相摩。 墨江泼绿水微波,万花掩映江之沱。 倾城看花奈花何!人人同唱樱花歌。 道旁老人三嗟咨。菊花虽好不如葵。 即今游客多於鲫,未...

乾隆的母亲到底是谁?为什么有人说他有汉人血统呢?
乾隆皇帝的母亲就是历史上的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之所以有很多野史说他是汉人生的孩子,是因为部分史料中出现过“钱氏”的记载,所以被很多人给妖魔化了。首先,由于部分史料中出现了钱氏的记载,倒是有野史认为乾隆皇帝的母亲其实是一个汉族女子,很多影视剧中也都是这么改编的,《甄嬛传》中将...

香港简称为什么
1841年1月,琦善与查理·义律在清廷与英国不知情下草拟《穿鼻草约》,於1月20日由查理·义律发出《致女皇陛下臣民通函》中,宣称和琦善之间「达成初步协议」,其中包含「把香港岛和海港割让给英国」,及後於香港岛赤柱登陆,获香港岛原居民陈群引路到香港岛北部,当英兵行经香港村时从陈群以客家话回答...

夏至面夏至面-与夏至有关的事
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重要节点,早在公元前七世纪,通过先人们的土圭测日影法得以确立。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间,标志着夏至的开始。这个节气的名称源于《恪遵宪度抄本》的解释:“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

夏至的来历和风俗
夏至的来历:夏至的来历要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日影来确定夏至,在《恪遵宪度抄本》记载到:“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的风俗:自古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所以夏至吃面食是很多地区重要的习俗,又因为夏至的时候新麦已经登场,所以...

孙中山作为
1895年,孙中山到香港,会见旧友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杨鹤龄等人。同年2月12日,孙中山在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其时,杨衢云、谢缵泰等人已经以“开通民智、改造中国”为宗旨,先行创立了“辅仁文社”。因志业相近,孙中山遂与辅仁文社接洽,而衢云等欣然同意,举全社并入兴中会。其后租赁...

关于夏至的来历
夏至的来历: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是北半球各地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什么时期
清朝洋务运动时期,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于1872年开始派遣。由容闳提出“留学教育计划”,得到曾国潘、李鸿章等的支持。留美幼童留美幼童的故事和一个人密切相关,他就是中国最早的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的学生--容闳。1854年,容闳毕业于耶鲁大学,到1872年中国开始派遣第一批留美学生,期间历经了18年的风云变幻...

有关夏至的故事,大家知道哪些?
“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恪遵宪度抄本》记载了夏至之名的由来,这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夏至古时又称“夏至节”。此时正值麦收,先民们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祭祀祖先。英国、奥地利、丹麦等欧洲国家也有庆祝夏至的传统,被称为“仲夏节”。在英国,每年夏至日会有成千...

佛坪县18355892753: 黄遵宪诗歌题材和其特点 -
丙刮新格: 这一时期诗歌中重要的现象,是以黄遵宪为代表的“新派诗”的兴起,和梁启超对“诗界革命”的提倡.黄遵宪(1848—1905)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嘉应(今梅县)人.光绪举人,曾任驻日、英使馆参赞及旧金山、新加坡总领事.回...

佛坪县18355892753: 写出两句抒发爱国情感的诗句 -
丙刮新格: 1. 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 2. 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 4. 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 5.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

佛坪县18355892753: 黄遵宪(1848 - 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天... -
丙刮新格:[选项]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佛坪县18355892753: 新派诗具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丙刮新格: 黄遵宪很早就有诗歌革新的意识,二十一岁所作《杂感》,对“俗儒好尊古”提出批评,宣称“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不过这还是泛泛之论.戊戌变法前夕,他提出...

佛坪县18355892753: 《今别离》的仿写 -
丙刮新格: 清末黄遵宪的《今别离》共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别肠转如轮”把传统的意境与火车的车轮转动加以联系,“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表明了随着交通工具的现代化,时空距离被拉近.近代交通工具开始影响中国人的生活.

佛坪县18355892753: 今别离 其一 黄遵宪的创作背景 -
丙刮新格: 黄遵宪倡导"诗界革命",主张"我手写吾口",黄遵宪:《杂感》诗.以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是中国诗歌白话革命的先声,预示了诗歌意象更新与创造发展的时代方向.他宦游海外的创作,明显地反映了欧洲近代科学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与日常生活的影响,对照传统诗歌的取象设喻,已经有了很大不同,如梁启超认为是首?quot;诗界革命"大旗的《今别离》四首,分别写轮船、火车、电报、相片和东西两半球昼夜相反的情景,副题即标明了它们是"古人未有之物"."钟

佛坪县18355892753: 黄遵宪是怎样的一个人 -
丙刮新格: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汉族客家人,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黄遵宪出生于广东嘉应州,1876年中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的作品有《人境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等.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佛坪县18355892753: 黄遵宪(1848—1905)生活的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寄托情思的诗作《今别离》:“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州……送者未及返,君在... -
丙刮新格:[选项] A. 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 西方建筑风格的传入丰富了中国近代居室的样式 C. 西装的传入推动了中国服饰的多样化 D. 西方餐饮的传入影响了中国的传统饮食

佛坪县18355892753: 《今别离其一》的仿写 -
丙刮新格: 今别离(其一) 黄遵宪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中心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