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氏历史

作者&投稿:宗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崇,拥护;古国名;姓。

目录

汉字信息

详细释义

相关词语

姓氏

历史名人

展开

编辑本段汉字信息

读音

dài

部首笔画

部首:戈

部外笔画:13

总笔画:17

五笔86:FALW

五笔98:FALW

仓颉:JIWTC

笔顺编号:12125121122134534

四角号码:43850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6234[1]

备注:“戴”的笔画数存在一个问题,在现代《新华字典》里是十七画,按照《康熙字典》则是十八画。

其实这是一个简体和繁体的问题,简体是十七画,繁体是十八画。

繁体的写法有些不同,“土”和“戈”是独立的,而不是简体中的“土”和“戈”共用了一画,故简体少了一画。

姓的笔画要按照繁体字的笔画计算,因为姓名学是在繁体字的基础上研究出来的成果。

所以“戴”在姓名里按笔画排序多以十八画计算。

字形结构

[楷体:戴]

楷体:戴

[2]

[ 首尾分解查字]: 异(zaiy) 

[ 汉字部件构造]:土田 八戈

[ 笔顺编号]:12125121122134534

[ 笔顺读写]:横竖横竖折横竖横横竖竖横撇捺折撇捺

编辑本段详细释义

解释

[解释1]:增益。

《说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解释2]: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

如:戴帽子;戴头巾;戴假发;戴盆;披星戴月;戴圆履方;不共戴天;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解释3]:插上、架上或套上。

如:戴花;戴眼镜;戴金戒指;戴手套。

[解释4]:尊奉,推崇,拥护。

如:戴仰;爱戴;拥戴;感恩戴德;庶民不忍,欣戴武王(《国语·周语上》)。

[解释5]:古国名。

姬姓。

春秋时灭于郑。

故址在今河南省民权县东。

《春秋》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宋人、蔡人、卫人伐戴。

郑伯伐取之。”

[解释6]:姓。

英语对照:Day / Tae。

字形字义关系

[篆体:戴]

篆体:戴

形声。

字从“土戈”(zāi),从“田共”,“土戈”亦声。

“土戈”指像军队方阵一般整齐划一的田地。

“田共”本义指“两家或多家共有的田亩”、“共田”。

“土戈”与“田共”联合起来表示“处在军阵般整齐划一的公私田亩包围之中的共田”。

本义:产生额外收益的田亩。

引申义:三种性质的田亩所生产的谷物的运输方式:肩挑的是公粮;手捧的是私粮;头顶的是几户人家平分的额外粮食。

再引申义:用头顶物(走路)。

加于头顶。

说明:古代存在三种性质的田亩:私田,相当于今日的自留地、口粮田;公田,古代井田制中的 *** 所有的田地,由农民无偿耕种,所产粮食归 *** 粮仓收储;共田,既非私田也非公田,而是属于两户或多户人家,由这些家庭合力开垦和耕种,所得收益在这些人家之间平分。

这种田亩中所得的增益,就是《说文》所说的“分物得增益曰戴”中提到的“增益”。

康熙字典解释

【卯集中】【戈字部】 戴;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414第25

〔古文〕■【唐韵】都代切【集韵】【韵会】【正韵】丁代切,■■去声。

【说文】分物得增益曰戴。

一曰首戴也。

【广韵】荷戴也。

【书·大禹谟】众非元后何戴。

【孟子】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又【尔雅·释地】途出其前戴丘。

【疏】道过丘南,若为道负戴。

又値也。

【礼·丧大记】君纁戴六。

【注】戴之言値也。

【尔雅·释地】戴日为丹穴。

【注】値也。

【疏】値日之下,其处名丹穴。

又【諡法】典礼无愆曰戴。

【左传·隐三年】其娣戴妫生桓公。

【注】戴谓諡。

又姓。

出济北,本宋戴穆公後。

又或作载。

【礼·月令】载靑旂。

【诗·周颂】载弁俅俅。

【音义】如字。

又与戴同。

又【韵会】作代切,音再。

地名。

【春秋·隐十年】宋人,蔡人,衞人伐戴。

【注】戴国,今陈留外黄县东南有戴城。

【释文】戴音再。

[3]

编辑本段相关词语

【戴白】头生白发。

形容人老。

《汉书·严助传》:“戴白之老,不见兵革 。”

【戴德】①感戴恩德;②人名,西汉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

【戴笠】①戴斗笠;②指贫贱的故人;③人名,民国时期中国 *** 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为特务机关)副局长。

【戴孝】 同“带孝”。

民间丧葬礼俗。

【戴星】犹言披星戴月。

【戴帽子】 强加给人罪名 。

【戴大帽子】比喻给人加上夸大了的罪名。

【戴高帽子】①比喻对人说恭维话;②给人戴专门制作的实体高帽子,上面或书写对此人的贬称及其姓名以示众。

【戴盆望天】 头上顶着盆子而想看天。

一比喻事难两全。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以为戴盆何以望天”。

二比喻方法错误,无法达到目的。

汉·焦赣《易林·小过之蛊》:“戴盆望天,不见星辰。”

【戴头识脸】 体面;有面子 。

《水浒传》第十六回:“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戴月披星】 亦作“披星戴月”。

起早落黑,辛勤地在外面奔波或在野外劳动。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官人每不在家里快活,也这般戴月披星生受。” 

【戴天履地】 头顶着天,脚踏着地。

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语出《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群臣敢在下风。

’”

【戴圆履方】 圆指天,方指地。

犹戴天履地。

指生活在人世间。

《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内能治身,外能得人。”

【不共戴天】 不共存于人世间。

比喻仇恨极深。

语出《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感恩戴德】 感激别人的恩德。

《再生缘》第八十回:“我也终生感恩戴德,惟愿刘小姐修成正果,位列仙籍。”

【戴罪立功】 亦作带罪立功。

身负罪责争取立功以减免惩处。

《明史·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编辑本段姓氏

姓氏源流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号为氏。

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

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谥为戴公。

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是为河南戴氏。

《左传》宋有戴恶,戴溢之问政孟子。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

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

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

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出自姬姓。

卫有戴公,卫康叔10世孙,姬姓。

曹有戴伯,姬姓。

鲁桓公生僖叔牙,牙生戴伯兹,姬姓。

宣公十五年,有召戴公,周卿士,姬姓。

4、殷氏改戴姓而来。

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

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

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5、其他民族改姓而来。

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戴氏主要在其发祥地豫东一带发展繁衍。

到了汉代,戴氏开始有迁居豫南、江浙、山东等地的。

三国至南北朝时,戴氏又有迁居安徽、湖北者。

如西汉时的戴遵为慎阳(今河南正阳县北)人,戴崇为沛(今江苏沛县)人。

又如东汉时的戴就为上虞(今属浙江)人,戴宏、戴封均为刚(今山东宁阳县北)人。

唐初,戴氏开始入闽。

据《元和姓纂》所列当时戴氏聚居点有济北(今山东长清县西南)、谯国(今安徽亳州)、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魏郡斥丘(今河北成安)、河东桑泉(今山西临晋)等。

清代初年时,广东焦岭县一支戴氏后裔迁往台湾屏东,其后分布于高雄、桃园、新竹等地。

清代以后,还有福建戴氏陆续迁往台湾,此后,又有戴氏族人迁往海外。




历史上最早的姓氏出现在那个朝代?
中国最早的“姓”就产生在伏羲时代,“风”是中国的第一个姓。其他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崩溃向父系社会制度过度时期。在古代,姓氏指姓和氏,两者原本是有严格区别的。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

姓的来源与历史
中 国 人 在 三 皇 五 帝 以 前(距 今 约 五 千 年 ),就 有 了 姓 。那 时 是 母 族 社 会 ,只 知 有 母,不 知 有 父 。所 以 “姓 ”是 “女 ”和 “生 ”组 成 ,就 说 明 最 早 的 姓 ,是 跟 母 亲 的 姓 。夏 、商 、周 的 时 候 ,人 们 有...

有关于程氏的起源和历史
西晋都水使者程良,因故被流放到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其子程肇任后凉的民部尚书,其孙程骏仕北凉(都城在今甘肃张掖),为东宫侍讲。南朝宋时枪罕(今甘肃临夏)人程道养,后来撩淬到蜀到(今四川省),被当地人奉为蜀王。北魏时,洛阳程氏二千多户豪族右姓,被迁到云中郡,在东胜州(今...

徐氏家族历史和名人?
历史:周初,以今山东郯城一带为中心(出土有徐国遗址),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

氏的来源是什么意思?
1. 氏源自汉字,指的是人们传承的家族姓氏。2. 氏的来源富有深意,它代表着对祖先的纪念和家族荣耀的延续。3. 许多氏都拥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被后人传颂和敬仰。4. 氏也是身份识别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助于人们的相互辨认和交流。5. 氏的传承通常是由父母将姓氏传给子女,以此来保持家族姓氏的连续性...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姓氏是什么?
中华姓氏的起源,可直溯到距今大约5000多年的伏羲氏时期。据《楚辞〉〉记载“伏羲,古代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即太昊,风姓”相传他始画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厨。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伏羲以前,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和构木为巢的“有巢氏”...

古代八大氏是哪些
1、姬 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为黄帝之姓、周朝的国姓,也是吴国、鲁国、燕国、卫国、晋国、郑国、曹国、蔡国等诸侯国国君的姓,有近5000年历史。姬姓的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姬姓名人有五帝中的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周朝始祖后稷、勾吴始祖泰伯,周...

大理段氏史实
大理国历代帝王庙号、帝号、在位时间、年号,如太祖、神圣文武帝段思平,至异牟寻帝段素兴,上德帝段廉义,广安帝杨义贞等,各有其历史背景与影响。段氏历史人物包括南诏开国功臣段俭魏之后段思平,段思英在位一年被废,段思良逼侄逊位,段思聪时期高氏成为宰相家族,段素隆、段素真禅位为僧,段寿辉、段正明...

丁氏来源和历史
丁氏来源始祖为丁公_;丁氏历史主要体现在汉代前的三次迁徙和汉以后的两次迁徙。丁氏来源:丁氏的始祖为丁公_。少典之子炎帝神农氏,原因居住在姜水之滨,于是以姜为姓。姜姓子孙经夏、商两代,到周时有姜尚,俗称姜太公。西周初年姜尚任周太师,因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其长子名_,周成王、周...

丁氏来源和历史是什么?
第二支源自春秋时代,是宋国大夫丁公之后。第三支源自三国时期。吴国孙权因孙匡“烧损茅芒,以乏军用”,将其家族从王族“孙”氏中分出,别为“丁”氏。第四支出自于氏所改。第五支源于西域穆新林的后代。历史上西域人名中,最后一个字是“丁”的人很多,入中原后,往往改姓丁。如;明代回族人丁鹤...

五台县17155211408: 戴姓(姓氏) - 搜狗百科
邰山丁苯:[答案]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3、殷氏改戴姓而来.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五台县17155211408: "戴"氏的起源
邰山丁苯: 戴姓,华夏百家姓之一,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四位的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其中华东地区约占所有戴姓人口的六成. 戴姓来源: 1,源于子姓,出自商朝后裔、周朝诸侯国宋国君主宋戴公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

五台县17155211408: 戴姓有多少年历史 -
邰山丁苯: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

五台县17155211408: 戴氏的起源?
邰山丁苯: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3、殷氏改戴姓而来.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要采纳哦

五台县17155211408: 关于姓戴来历
邰山丁苯: 代姓来源与戴姓相同,是戴姓的白字.来源有四:1、 黄帝乃代姓之鼻祖.2、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

五台县17155211408: 戴姓起源名人 -
邰山丁苯: 出自子姓.以谥号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宋国戴公死后,宋武公司空继位.其支子以王父的谥号“戴”为氏.《左传》及《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有戴国,隐公十年亡于郑国.其族人以原国名“戴”为氏.

五台县17155211408: 我希望知道戴氏的来源
邰山丁苯: 戴姓来源有三: 1、 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谥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 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 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 立宋国.宋国第11位...

五台县17155211408: 戴姓在古代是什么姓氏? -
邰山丁苯: 源于子姓,出自商朝纣王之庶兄微子启的谥号,属于以谥号为氏.据史料记载,周公旦在平定“管、蔡、霍三监之乱”后,封商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商丘南),建立宋国,建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有子名钩,为宋国司空,逝世后谥号为“戴子武公”,其子孙遂以谥号“戴”为氏. 微子启逝世后,其弟仲衍嗣位为宋公.传至宋国的第十一位国君子撝(公元前799~前766年在位),逝世后被谥为戴公.宋戴公传位于宋武公子司空),其子以谥号“戴”为氏,形成戴氏一族.

五台县17155211408: 戴姓祖藉在什么地方 -
邰山丁苯: 先秦时期,戴氏世为宋国上卿,活跃在河南地区.秦汉时期,戴姓向东迁移到安徽、山东、江苏、浙江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戴姓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广为分布,并向西散播到湖北等地.唐朝时期,戴姓在华北、西北、四川等地有定居点,中原几次南下移民潮中,戴姓进入福建、广东等地区,清初进入台湾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