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叫《廉颇蔺相如传》而不叫《蔺相如廉颇传》?

作者&投稿:敞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不叫蔺相如廉颇列传?~

廉颇比蔺相如影响大,贡献高,其实蔺相如就是嘴皮子厉害点,廉颇可是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另外廉颇比蔺相如资历老。
但廉颇与蔺相如的年龄,蔺相如比廉颇大两岁,楼上有误。
062.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063.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三
065.卷六十五·孙子吴起列传第五
071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073.卷七十三·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074.卷七十四·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079.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第十九
081.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083.卷八十三·鲁仲连邹阳列传第二十三
084.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第二十四
089.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090.卷九十·魏豹彭越列传第三十
091.卷九十一·黥布列传第三十一
093.卷九十三·韩信卢绾列传第三十三
095.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097.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第三十七
098.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传第三十八
099.卷九十九·刘敬叔孙通列传第三十九
100.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101.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第四十一
102.卷一百二·张释之冯唐列传第四十二
103.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
104.卷一百四·田叔列传第四十四
105.卷一百五·扁鹊仓公列传第四十五
107.卷一百七·魏其武安侯列传第四十七

首先,史记当中并没有赵奢李牧的单独列传。
然后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是出现了赵奢和李牧,这2个人在整个列传中作为主要配角。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主角永远是一将一相两人。
至于为什么要安排这2个人,则是文学问题了。
赵奢引出了纸上谈兵的赵括,交代清了代替廉颇进行长平防御战的赵括的家世来历。其有才衬托出了孩子赵括的“虚”,具有强烈的对比。倘若没有交代赵奢,则观众在读到这一段,只会觉得这赵括出场得太过突兀。
而李牧这个人物则更有意思,他出场被安排在廉颇死在楚国之后。而我们必须注意到,史记中廉颇至死,人在楚国,还想着赵国危急,想以功抹平自己犯下的错误。于是李牧作为赵国晚年救火的将军,他的独木难支,以及最终被奸细谗言陷害的过程,更让读者扼腕叹息---不仅为李牧,更为廉颇的结局,赵王的昏庸而愤愤不平。

先说这俩人的出身,廉先生,赵之良将,赵王的宠臣,大名鼎鼎,打了颇多胜仗(要不怎么叫廉颇)呢!巨能吃,据说被免职后来到魏国(这是后话),秦国欺负赵国(赵王太熊了,谁得着谁欺负),赵王想再启用他(脸太大了),派人去看人家的身体状况,老廉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够我吃好几天的了)!!而小蔺呢,出身卑微寒酸,没有家人,没有家(很可能食不果腹,衣不附体),是一个宦官的门客,埋到茫茫人海里呀,贤主绝对筛不出来。

您说就这差距,蔺相如以后功成名就廉颇能不气的牙根痒痒吗?司马迁老先生在这传记一开篇就突出了二人的出身的显著差距,为以后埋了一个很高明的伏笔。

然后再说小蔺的出场。老师说这属于王熙凤式的,未见其人先问其声。要说他的主人可真不错,赵王缺人推荐了小蔺不说,还抖擞出了自己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来衬托人家的高明,这属于自己俯身做人家的垫脚石啊,着实不易,要知道历史上多少人蹦着高的埋没那些真正有才的人(仅举两例,苏东坡,辛稼轩。以后我会单独说说他们的),这是小蔺在赵王那里有了一个极好的第一印象(招聘时,第一印象很重要!!)。

再说小蔺的胆识,第一次见了赵王(这可是老大级人物),领导问他“我被人熊了,秦王跟我要我的宝贝和氏璧,你说我给不给(原文是“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否”),他没先溜须拍马说一大堆奉承话,也没吓得两腿直哆嗦,而是气定神闲有理有据的一顿分析,最后还说你要是实在没人我去干这个风险活吧,听的赵王目瞪口呆(太窝囊了),直接答应了。

还有就是小蔺的勇气可嘉,拿着他主子的主子的宝贝到秦国去了,先双手奉上,秦王一把夺过,又给太监,又给美人看的,根本就没把它蔺相如当根葱,可蔺相如可不是充蒜的,没那金刚钻,人家才不揽着掉脑袋的活呢,使个小计拿过和氏璧,大喊你要是不给我们主子十五座城池,逼急了我的脑袋和这宝贝一起撞柱子。秦王急了,小子你脑袋撞不撞我不管,那宝贝你可得给我留下,于是好言好语的陪笑道“快给我拿地图,我给老赵划十五座城。”小蔺一想“你这老奸巨猾的东西,鬼才知道你画完了给不给我们地呢。”于是又牵着秦王的鼻子,让他五天不见美女,五天不准吃肉,还得“设九宾于庭”招待他才行,秦王也着实不容易,受一个区区小赵国的太监的门客的气长达一周不说,宝贝还被人家偷偷送回赵国了,气的火冒三丈不说,人家自己请求被煮(“臣请就汤镬”)还不能同意,还得好言相劝给人家送走(不如因而厚遇之),要不怎么是大国风范呢,胸中没有这点气度怎么能成大事呢,赵国最后不也让人家收复了吗?

到这为止和氏璧的故事已经完了,赵国和秦国这一折腾,结果是秦王没占到什么好处,赵王也没吃什么亏,宝贝还是人家的宝贝,城池还是人家的城池,只不过中间凸显了一个蔺相如,这对赵国的意义甚远,谁知道没了蔺相如,赵国(有那样一个窝囊废君主)的历史会缩短多少年呢?

和氏璧这个故事凸显的道理很多,让我们来盘点一下。

首先,蔺相如的出身并没有对他的雄才大略有什么影响。这取决于两个人,一个是他的主人赵宦者令缪贤,他知人善用,且十分无私的的将蔺同志推荐给了赵王,另一个就是赵王本人,人说傻人有傻福,他能碰上一个贤臣,他敢用一个自己不很了解的人,敢信任他将大任托付给他(我们不能说这是他碰运气,一方面他本人的窝囊逼迫他只能这样别无他路,另一方面,他要是稍微精干一点,我们的历史也会少一位多么优秀的贤臣!)

其次,我们在这个故事中又一次看到了泱泱华夏五千年的优秀美德——礼。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紧急关头,蔺相如都是双手奉璧,充分表现了对秦王的尊重,蔺相如威胁秦王要撞璧,秦王害怕了时,“乃辞谢”,辞谢是婉言道歉,他对一个身份如此卑微的人婉言道歉,先搁下他的功利目的不说,这种信达,就足以让人仰视!

还有啊,这里还有一个关于过程的思考,蔺相如虽说中途有点不讲究,把秦王折腾了一大顿最后还没给人家和氏璧,但从结果来看,秦王确实是一个不坚明约束的人,不给他璧是正确的。所以老师总结说,过程的意义要从结果来看。当年毛遂向平原君推荐自己,结果帮助赵国和楚国订立合纵的盟约(这个故事中也能充分体现礼仪的魅力),而蒋干推荐自己,结果却是中了大计。过程是一样的,可结果大不相同,他们都在过程中得到了历练,然而结果不重要吗,永载史册的,还是他们最后的成功与失败啊。

这又能联系到我们的高中学习了,在血汗交织的三年里,过程很重要,这不仅能培养一个人的思维,提高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深度,为以后走入社会,造福人类(好像有点说大了)做贡献,然而结果更重要,我虽不能说考不上北大清华就一切空谈,但我们现在的付出不是为以后能够得到更高等的教育准备吗,过程的意义不言而明,但结果绝对能影响我们以后的人生!

其实渑池会和负荆请罪有很多可说的,但要说与众不同,我只想再谈谈实力的问题。

秦王和赵王一起喝酒,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乖乖就听了,而轮到赵王让秦王击缶呢,文章中说是“秦王怒,不许。”如果除去背景来看,这属于哥俩好的问题,没什么生不生气可谈,可上升到国家高度,秦国毕竟是大国,人家想击就击,不想击就不击,你赵国可没这个胆量,倒不是说赵王甘心被人欺负,可实力不行,惹不起秦王啊,说不准秦王因为你不鼓瑟就去打你的国家呢,你就得干受气。再往前看,秦王看好了赵王的宝贝,赵王为什么颤颤巍巍的考虑这考虑那的,如果赵国和秦国势均力敌,还用思前想后那么长时间吗?其实这也间接隐含了我们现在社会的残酷,举两个例子。

一,中国和美国(当然我不是说中国弱到和赵国一样窝囊,美国强到和秦国一样无理,毕竟现代社会还有伦理和法治的约束,然而“春秋无义战”嘛)。在联合国里,美国提出的什么无理要求大多都能通过(那是前两年,现在美国碰几回硬也学会绕开联合国了),而中国还的费心机考虑台湾问题和与欧盟、非洲各国的往来。之所以这么费劲,之所以这么小心翼翼(当然,我不是说小心翼翼不对),还是实力问题。二,在一个强大的集体中,如果实力不行,你就挥舞不开,你就要思前想后,左右逢源,你就要处处小心在保证自己的尊严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尽可能的达到你想要获取的资源。而实力行倒不是可以胡作非为,可要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大家还都是会宽容对待。所以,大到国家、历史,小到集体、个人,实力都是决定你的地位等级的关键决定要素,而我想,商场上的尔虞我诈,政治场上的明争暗斗,也都是和实力有关而且有很大关系的吧!所以,要想不被欺负,要想活得潇洒一点,轻松一点,与外界的交流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内心的修炼吧,没有谁是能靠的住的,没有谁是能陪你走一生的,只有自己!

最后再根据这个列传中的主要人物之一的蔺相如谈点想法吧。赵王之所以会在这样那样的事情上存在问题而举棋不定,是因为他对问题的认识太浅了,只是麸皮潦草,没有钻入实质。而蔺相如呢,他之所以都能够在国内国外的大小事务中如鱼得水,还是因为他的宽广胸怀。而这种宽广的胸怀,不论是他包容廉颇,还是他出使秦国,都是因为他站在一定高度,俯视整个事态来决策问题的,这种高瞻远瞩决定了它的深谋远虑,而高瞻远瞩又取决于他的对事情的敏锐分析能力,取决于他思想的高度!!而这种思想的历练,就又回到我上一段说的问题上了,源自内心的修炼,源自汗水,源自勤奋,源自许许多多个像我们每夜伏案学习一样拼搏不息的精神!

这很简单嘛,因为首先,廉颇在蔺相如出名之前已经是大将军了,已经威振各国,成为一代猛将,蔺相如就算历史评价很高也不能放在廉颇之前啊,这可是礼节问题,何况他们俩地地位实际可以说相等的,这就是纪传的记载顺序,先把出名早的放在前面,再说出名晚的。再说,廉颇是二个字,蔺相如是三个字,这就是一个排列问题了,在古代在列传中都是按名字字数少多排列的(如今不是有的出版书目,不是一样吗,编辑人数众多,就按照名字的个数排列,二个字的放前,三个字的放后,不过也有的是按姓的笔画少多来排列的)由于到大排列名字的,就像如今一样,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四字词语,这样排列就是一般规律。再看,按韵母排列,廉的是ian,蔺的是in ,古代对韵律是很讲究的,一般就是按照如今的字母排列的,就像如今的字典一样,就算你按现在的字典查找,廉也在蔺的前面啊!! 第四个原因就是,前面所说,廉颇的姓的笔画比蔺相如姓的笔画少,因此就放前面,这个就像如今列出姓名一样,为了不显示地位的高低,直接就按姓的笔画少多排列,不得罪任何人啊!!

按你所说,那就不是礼节问题了,只是习惯问题啊,看看我上面列举的四条原因,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写作习惯罢了,名字两个字的放在名字三个字的前面,这样看着不别扭,观古今传体,都是这样的,不要想得太复杂了,只是简单的排列习惯罢了!!!!!!!!

这很简单嘛,因为首先,廉颇在蔺相如出名之前已经是大将军了,已经威振各国,成为一代猛将,蔺相如就算历史评价很高也不能放在廉颇之前啊,这可是礼节问题,何况他们俩地地位实际可以说相等的,这就是纪传的记载顺序,先把出名早的放在前面,再说出名晚的。再说,廉颇是二个字,蔺相如是三个字,这就是一个排列问题了,在古代在列传中都是按名字字数少多排列的(如今不是有的出版书目,不是一样吗,编辑人数众多,就按照名字的个数排列,二个字的放前,三个字的放后,不过也有的是按姓的笔画少多来排列的)由于到大排列名字的,就像如今一样,二字词语,三字词语,四字词语,这样排列就是一般规律。再看,按韵母排列,廉的是ian,蔺的是in ,古代对韵律是很讲究的,一般就是按照如今的字母排列的,就像如今的字典一样,就算你按现在的字典查找,廉也在蔺的前面啊!! 第四个原因就是,前面所说,廉颇的姓的笔画比蔺相如姓的笔画少,因此就放前面,这个就像如今列出姓名一样,为了不显示地位的高低,直接就按姓的笔画少多排列,不得罪任何人啊!!

按你所说,那就不是礼节问题了,只是习惯问题啊,看看我上面列举的四条原因,实际上没有那么复杂,只是写作习惯罢了,名字两个字的放在名字三个字的前面,这样看着不别扭,观古今传体,都是这样的,不要想得太复杂了,只是简单的排列习惯罢了!!!!!!!!

第一,按照时间发展廉颇成名在蔺相如前面。如果先写蔺相如,那么后面与廉颇发生冲突,岂不是要补写,这样看起来时间安排就有点不伦不类,而且文章显得也很别扭。
第二,廉颇是武将,武将天生瞧不起文臣。作者先写廉颇,既符合时间安排同时也为蔺相如升职所造成的冲突下了一个伏笔。
第三,作者不是小眼光的人,只看到了蔺相如。其实综合这篇文章,他对廉颇也是赞赏的。先写廉颇就有一种赞赏的意思,但是廉蔺二人是相互交融的。夸赞了廉颇就在一定程度上反衬了蔺相如。使这篇文章更美,作者写人可不是仅从正面。

廉颇是战国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而且是赵国的大将军,其地位声望已经威胁到赵王的地步,而蔺相如是廉颇一派的,只有明面上的和廉颇不和才能博得赵王的信任,他不过是廉颇的文客罢了,所以是《廉颇蔺相如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的是什么?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赵国名将赵奢破秦兵于阏与的一段故事相当精彩生动,但这场战争究竟是谁打谁,司马迁的叙述混乱。中华书局本开头叙事说:“秦伐韩,军于阏与。”这一来,“军于阏与”的就成了秦军。结合本文最后的“遂解阏与之围而归”,再结合《赵世家》所说的“秦韩相攻,而围阏与”,则...

廉颇和蔺相如的结局是什么
得到了善终。因为廉颇和蔺相如两个人,军事才能都非常优秀,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什么廉颇和蔺相如和好呢?
《史记》里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还衍生出戏曲《将相和》,以及成语“怒发冲冠”、“完璧归赵”等等。这一章恐怕是整个《史记》一书当中最有名的的。可是,很少有人去思考过,蔺相如是文臣,主要是管外交的;廉颇是武将,主要是管军事的。这俩人...

《将相和》读后感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将相和》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将相和》读后感1 上一星期,我们学了一篇课文“将相和”,课文讲的是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我觉得蔺相如不仅机智勇敢,而且还宽宏大量。 课文讲...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 ,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

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翻译。
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大将,有攻城野战的大功劳,而蔺相如只不过凭着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我之上。再说蔺相如本来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位居他之下!"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些话后,...

《史记》中的《廉颇竟相如列传》改编的。这个故事就是成语___的来历...
《史记》中的《廉颇竟相如列传》改编的。这个故事就是成语(负荆请罪)的来历。负荆请罪,汉语成语,拼音是fù jīng qǐng zuì,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对此愤愤不平,蔺相如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故事
谁能给我找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那三个故事啊???要简洁版的、越简洁明了越好。要故事大概内容、不是故事的名字、、、... 急求!!!谁能给我找下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那三个故事啊???要简洁版的、越简洁明了越好。要故事大概内容、不是故事的名字、、、 展开  我...

<<史记>>中的三个人物及其故事
《史记》——廉颇 蔺相如学完《史记》列传部分,我觉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其中叙事情节最为精彩、人物刻画最为精细的一篇。读罢全文感觉故事内容一环扣一环,作者将蔺相如使秦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蔺相如智折秦王,将相和廉颇负荆请罪三则故事巧妙地融合,勾勒出廉颇、蔺相如、秦王、赵惠王等人鲜明的人物性格,汇成一...

负荆请罪的文言文
蔺相如就故意躲着廉颇不见他。并对别人说:“秦国之所以不敢领兵进攻赵国的原因,是因为怕我和廉颇两个人。如今我俩如果因为私事而互相争斗,怎么能保卫赵国呢?”廉颇听说后,光着上身背着荆棘,到蔺相如家门前请罪。最终这俩个人成为了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此文出自西汉·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集贤县18214104945: 为什么叫《廉颇蔺相如传》而不叫《蔺相如廉颇传》? -
田卸细菌: 这很简单嘛,因为首先,廉颇在蔺相如出名之前已经是大将军了,已经威振各国,成为一代猛将,蔺相如就算历史评价很高也不能放在廉颇之前啊,这可是礼节问题,何况他们俩地地位实际可以说相等的,这就是纪传的记载顺序,先把出名早的...

集贤县18214104945: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不叫蔺相如廉颇列传? -
田卸细菌:[答案] 这其实是一个语言问题.几个表示并列的词语连用而又不加连接词时,一般都把音节少的排在前面,这样读得才比较顺口.

集贤县18214104945: 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什么不叫蔺相如廉颇列传? -
田卸细菌: 廉颇比蔺相如影响大,贡献高,其实蔺相如就是嘴皮子厉害点,廉颇可是有攻城野战之大功.另外廉颇比蔺相如资历老. 但廉颇与蔺相如的年龄,蔺相如比廉颇大两岁,楼上有误. 062.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 063.卷六十三·老子韩非列传第...

集贤县18214104945: 为什么《将相和》不叫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 -
田卸细菌: 《将相和》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及《东周列国志》小说第96回.《将相和》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与秦国之间的一次政治交锋,后来赵国靠蔺相如的机智侥幸得胜,廉颇对与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大夫不满,扬言要羞辱他...

集贤县18214104945: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是怎样描写秦王的?那些属于正面描写?那些属于侧面描写 -
田卸细菌: 1 文中主要记叙蔺相如的事,为何开头要交待廉颇的身份?有何用意? 答曰:这个《廉颇蔺相如列传》是史记中的合传类型,既然是合传,那么交代廉颇的背景也就是应当了.至于问题中提到的“主要记叙蔺相如的事”,这个说法是不确当的....

集贤县18214104945: 古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 -
田卸细菌: 廉颇是赵国的优秀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做赵国的大将去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被任命做上卿,凭他的勇猛善战在诸侯各国之间出了名.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

集贤县18214104945: 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称为什么 -
田卸细菌: “廉颇蔺相如列传”又称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廉蔺交欢”.这三个典型事件,充分肯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武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改过的优秀品质.而故事情节的推进及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在矛盾的发展变化中进行的,这种矛盾包括秦赵之间的冲突这个主要矛盾和廉蔺二人之间的内部矛盾.《百度百科》希望能够帮到你.‍

集贤县18214104945: 史记里有没有廉颇蔺相如传? -
田卸细菌: 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本篇为合传,以廉颇、蔺相如为主,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有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

集贤县18214104945: 《史记·廉颇蔺相如传》中有什么故事 -
田卸细菌: 这个传记是合传. 里面不但有廉颇,蔺相如,还有赵奢,赵括,李牧 下面是里面主要的故事,有的是成语,有的是我自己总结的,可以追问 完璧归赵 负荆请罪 赵奢依法惩处平原君家门客 阏与之战 纸上谈兵 一饭三遗矢 李牧守边 李牧两次击败秦军 赵国破灭 这是最后司马公的话和索引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隐述赞清梠凛凛,壮气熊熊.各竭诚义,递为雌雄.和璧聘返,渑池好通.负荆知惧,屈节推工.安边定策,颇、牧之功.

集贤县18214104945: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
田卸细菌: 您好!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书笔记如下: 初读这篇文章,我们好象都只关注到蔺相如.原本平凡的他,何以一跃晋身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一切都得追溯到和氏璧.关于完璧归赵的故事,我们一定都耳熟能详.一句“王必无人,臣请奉璧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