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人故事 研究报告(有表格)

作者&投稿:藤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的表格怎样写?~

一、问题的提出:
成语中有关名人的故事,我们都不知,更别说了解,于是我和我的合作人一起商议,再加上老师也要我们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调查表诞生了。

二、调查方法:
1、从书店、图书馆查。
2、从网上获取资料。
3、从成语大百书里查。
4、爸爸的讲述

三、调查情况,资料整理
成语

出处


涉及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意义


毛遂自荐


《史记·平原君列传》


毛遂、赵胜、楚王


战国时期,秦军围攻赵国,平原君去楚国求救,毛遂主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使得楚王同意派兵去救赵国。

比喻不经别人介绍,自我推荐担任某一工作。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


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


三国时期,刘备和东吴联合抗曹。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答应周瑜的刁难,应允三天之内造出十万支箭,否则甘愿受罚。诸葛亮利用大雾天气,使曹操上当,巧妙地从曹兵那里“借”到箭,令东吴将领周瑜刮目相看。

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凿壁偷光


《西京杂记》


匡衡


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匡衡年幼时家里很穷,买不起书、上不起学,靠给人打工借书看。但是晚上天黑,家里没有灯,为了能多看书,匡衡就在墙上凿了个洞,让隔壁家的灯光照进来,借着邻居的灯光看书学习。

用来形容家境贫寒但刻苦读书。




1、《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2、《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四、结论
1、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很多,我写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小部分。
2、成语中的名人一般在春秋战国时期和三国时期。
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的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的歌颂了一位英雄。
4、成语中的名人都是好人,在那时很有名。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对于成语,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成语;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对成语中蕴含的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干脆并不了解。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通过网络、辞典和书籍等渠道,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2、列成表格。 3、通过调查搜集和整理,从中发现什么,思考今后应当怎样做。 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过门不入 《列子·杨朱》 夏代 禹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比喻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 晋献公、申生、重耳 重耳对晋献公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洛阳纸贵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左思传》 晋代 左思 左思用十年,写成《三都赋》,深获好评,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写,致使洛阳纸张价格上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草木皆兵 《晋书・苻坚载记》 东晋 谢石、谢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按图索骥 《艺林伐山》 春秋 孙阳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如火如荼 《国语·吴语》 春秋 夫差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 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 三国 曹操 曹操带兵,众人都渴了,操说: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众人听后,迅速前进。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掩耳盗铃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时期 智伯、范氏 小偷偷钟,怕众人听见钟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穷匕见 战国策 燕策二 战国 荆轲 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表1 表2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汉时期 李广 李广带兵,真诚和善,众人拥戴,所向无敌。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请君入瓮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唐朝 武则天、周兴、来俊臣 来俊臣审问周兴,先向周兴请教如何使人认罪,周兴献计,来俊臣用此计对付周兴。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 春秋末期 俞伯牙、钟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比喻遇见知音。 胸有成竹 《文与可可谷偃竹记》 北宋 文同 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擅画竹,诗人晁补之说: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末期 晋献公 晋献公欲攻打虢国,借道虞国,向虞国国君献上礼物,虞国国君不听臣子唇亡齿寒的劝告,答应借道,结果后来虢国灭亡后,被晋献公灭。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 晋代 祖逖、刘琨 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准备随时报效国家。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 隋朝 赵高 赵高牵来一头鹿,非说是马。借以排除异己。 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不寒而栗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 义纵 义纵任定襄太守时,治安非常混乱,义纵一天就处死四百犯人,致使定襄人不寒而栗。 比喻非常害怕恐惧。 不学无术 《汉书·霍光传》 汉代 刘弗陵、刘询承、霍光 班固评论霍光功过,说他不学无术。 比喻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期 孟尝君、秦昭、狐白裘 孟尝君被秦国所拘,靠着手下门客装狗钻洞偷来狐裘献给秦王妃子,说服秦王答应放行,又有门客装鸡叫打开城门,这才逃回了齐国。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枕戈待旦 《晋书·刘琨传》 西晋 祖逖、刘琨 刘琨睡觉,常枕着兵器入睡,等待天亮,立志杀敌报国。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表3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势如破竹 〈晋书·杜预传〉 三国末年 司马炎、杜预 司马炎灭蜀后,夺取魏国政权,欲攻打东吴,部分人不主张打,杜预上书说:现在趁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攻下吴国不会费多大力气。大军在杜预率领下,不久就攻下了吴国。 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 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渡漳河后,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比喻战斗到底的决心。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 项羽 刘邦把项羽围困垓下。项羽夜里听见四面汉军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心情沮丧。虞姬自刎,项羽英雄末路,带残兵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顾茅庐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东汉末年 刘备 诸葛亮 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三次诚心拜访,终于打动诸葛亮,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初出茅庐 《三国志》 三国 诸葛亮.刘备.夏侯沌。 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败了夏侯沌。 开始出来工作缺乏经验的自谦。 暗箭伤人 《三侠五义》 春秋时期 颍考叔.公孙子都 公孙子都把颍考叔一箭射死,手段卑劣。 用卑劣.阴险的手段在暗地里伤害他人。 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 赵充国传》 西汉宣帝年间 汉宣帝.赵充国 赵充国打仗时先侦察在定夺。 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一看可靠。 班门弄斧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春秋 鲁班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或高明的人面前卖弄本事.自不量力。 东施笑颦 《庄子 天运》 春秋 东施.西施.勾践.吴王 丑女东施效仿美女西施,因西施常常皱着眉头,东施也无病呻吟,装作心痛,反被人嘲笑。 欲学别人之长,反而越增自身之短。 表4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釜底抽薪 《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南北朝时代 侯景.魏收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凡是此须从根本解决问题。 江郎才尽 《诗品》 南朝时期 江淹 年龄大了,江淹才思减退。 才思减退 秋毫无犯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 汉朝 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同甘共苦 战国策 燕策 战国 燕昭王 燕昭王继位后,尊郭隗为老师,许多人纷纷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都委以重任,关心备至。他与百姓同时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治理好燕国。 同时享受安乐,共同分担愁苦。 亲痛仇快 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汉 朱浮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 亲人痛心,仇人快意。 前倨后恭 史记 苏秦列传 战国 苏秦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战国 杨子(即杨朱) 杨子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没有找到。邻人告诉杨子“岔路之中又有岔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孺子可教 《史记·留侯世家》 汉 张良 《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三人成虎 战国策 魏第二 战国 庞葱 魏惠王 庞葱以“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劝喻魏惠王的故事。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投笔从戒 后汉书 班超传 汉朝 班超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四.结论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有的成语赞扬了古人的高风亮节,如“过门不入”、“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三顾茅庐”;有的则讽刺了人的愚蠢和卑劣,如“东施效颦”、“班门弄斧”、“指鹿为马”、“暗箭伤人”;有的赞扬了立志成才,如“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投笔从戎”;有的反映了人的胆小和怯懦,如“草木皆兵”;有的隐含着生活的道理,如“歧路亡羊”、“唇亡齿寒”、“三人成虎”;还有的成语对世人提出劝戒,如“唇亡齿寒”、“百闻不如一见”等等。还有的成语反映了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指鹿为马”、“图穷匕见”;有的则记录了历史上的战争,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还有古人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如“洛阳纸贵”、“望梅止渴”,等等。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我们在平时读书时应该多积累成语,养成查辞典的习惯。通过查阅辞典,也可以上网搜索,不但弄懂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成语的出处,了解成语中所包含着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不但积累了成语,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还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很多的教益,一举多得。成语积累多了,还会丰富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习作锦上添花。 心动不如行动。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成语有很多成语字典上都是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不久,淳于棼发现庭院里的槐树下有一个蚂蚁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宫殿汉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梦中所见到的槐安国,应该就是这个蚂蚁洞。而槐树的最高的树枝,可能就是他当太守的南柯郡。
淳于棼想起梦里南柯的一切,觉得人世非常无常,所谓的富贵功名实在很容易就消失,于是,他最后就归隐道门了。 嘿嘿!9岁小孩 !@#¥%……&*()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一、提出问题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这次我们就要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多了解我们身边的“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二、调查方法
1、 上网查询
2、 阅读书籍
三、资料整理
成语故事 人物 具体内容
一饭千金 韩信 韩信小时候父母双亡,没钱养活自已,只好吃“白食”,在一次他遇到江边的一位老奶奶,老奶奶将自已的饭分给他吃,最后韩信被封为“淮阴候”后以千金相赠。
乐不思蜀 刘禅 刘备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无能,蜀国被灭。刘禅被司马昭照顾的很好,乐得一点也不想国家了。
过门不入 禹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望梅止渴
曹操 有一年夏天,曹操带部队去找张绣,天气十分炎热,部队都十分口渴,曹操看后就骗他们说前面有一片梅林,部队听后都加快脚步向前赶路。
四、结论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赞扬人的成语,也有讽刺人的成语,如赞扬人的成语有:“过门不入”、 “三顾茅庐”。讽刺人的成语有:“指鹿为马”、“暗箭伤人”。
成语故事丰富多彩,它记录着古人的精神和品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的学习榜样,使我们终身受益。

成语故事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对于成语,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我们在书本中经常遇到成语;陌生,是因为我们对成语中蕴含的知识并不了解。所以,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了研究,加深了对成语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通过报刊、辞典和书籍等渠道,搜集成语故事中的名人故事。
2、完成表格。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成语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过门不入 禹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比喻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退避三舍 晋献公
申生
重耳 重耳对晋献公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洛阳纸贵 左思 左思用十年,写成《三都赋》,深获好评,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写,致使洛阳纸张价格上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草木皆兵 谢石
谢玄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按图索骥 孙阳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如火如荼 夫差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 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望梅止渴 曹操 曹操带兵,众人都渴了,操说: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众人听后,迅速前进。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掩耳盗铃 智伯
范氏 小偷偷钟,怕众人听见钟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穷匕见 荆轲 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四、结论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有的成语赞扬了古人的高风亮节;有的则讽刺了人的愚蠢和卑劣;有的赞扬了立志成才;有的反映了人的胆小和怯懦;有的隐含着生活的道理;还有的成语对世人提出劝戒。还有的成语反映了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有的则记录了历史上的战争;还有古人生活中的逸闻趣事。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真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啊!

调查人:


陇西县14763844805: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要表格 -
舌虞当归:[答案]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

陇西县14763844805: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表 -
舌虞当归:[答案]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三顾茅庐的刘备,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故事的书籍、报刊和教科书. 2、上网查询资料...

陇西县14763844805: 成语名人故事 研究报告(有表格) -
舌虞当归: 成语有很多成语字典上都是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

陇西县14763844805: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简单的研究报告还要帮忙画图表 要写简单一点的呀快,急 -
舌虞当归:[答案]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瑰宝.我们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通过网...

陇西县14763844805: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要表格因为是今天的作业,所以我今天就要关闭问题哦 -
舌虞当归:[答案]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上次我们刚写完了自己姓氏名人的研究报告.这次我们就要继续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多些了解我我...

陇西县14763844805: 五年级下册的六单元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调查研究报告要用表格写 -
舌虞当归:[答案] 你自己制把! 李白 铁磨成针 负荆请罪

陇西县14763844805: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表 -
舌虞当归: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 一、提出问题 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三顾茅庐的刘备,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调查.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故事的书籍、报刊和教科书. 2、上网...

陇西县14763844805: 成语故事中的名人写研究报告表格
舌虞当归: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中华民族是个文化名族,成语就是文化民族的结晶之一,老师说每个成语都有名人故事.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做了一次研究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成语中名人故事的书籍,了解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

陇西县14763844805: 成语故事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怎么写 -
舌虞当归: 一、问题的提出.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上次我们刚写完了自己姓氏名人的研究报告.这次我们就要继续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多些了解我我们身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吧!二、调...

陇西县14763844805: 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成语中的历史人物 -
舌虞当归:[答案]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研究报告一、提出问题我们学过许多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有三顾茅庐的刘备,也有毛遂自荐的毛遂.于是,我就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成语故事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