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的意思

作者&投稿:舒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意思)~

意思是: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该句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章》,原文如下: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释义: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扩展资料:

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
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是循环往复。
“道”在发挥作用的时候,用的是柔弱的方法,这不完全是消极的,同样也有积极性的一面,道创造万物,并不使万物感到有什么强迫的力量,而是自然而然地发生和成长。用弱和用强,也就是“无为”和“有为”的区别。“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道产生的。
出自《道德经》,《道德经》中的概念都是在说明一种状态。“道”是状态,“德”也是状态,“无”是状态,“有”也是状态。
“有生于无”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相对于“道”这种最本初的“无”的状态,我们把“德”这种选择方向之后的动态称作“有”。实际上“有”和“无”是“道”这种初始状态发生了选择方向之后的两种对应的状态。
有“无”才有“有”,而并非“道”变成了“德”,成为“有”的状态,就没有“无”的状态的“道”了。“有生于无”其实是说没有“无”这个“无名,天地之始”的概念,就不会有“有”这个相对概念的意思。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意思是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道产生的。

出自《道德经》,《道德经》中的概念都是在说明一种状态。“道”是状态,“德”也是状态,“无”是状态,“有”也是状态。

“有生于无”并非是“无中生有”,而是相对于“道”这种最本初的“无”的状态,我们把“德”这种选择方向之后的动态称作“有”。实际上“有”和“无”是“道”这种初始状态发生了选择方向之后的两种对应的状态。

有“无”才有“有”,而并非“道”变成了“德”,成为“有”的状态,就没有“无”的状态的“道”了。“有生于无”其实是说没有“无”这个“无名,天地之始”的概念,就不会有“有”这个相对概念的意思。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哲学上,“道”是天地万物之始之母,阴阳对立与统一是万物的本质体现,物极必反是万物演化的规律。伦理上,老子之道主张纯朴、无私、清静、谦让、贵柔、守弱、淡泊等因循自然的德性。政治上,老子主张对内无为而治,不生事扰民,对外和平共处,反对战争与暴力。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道德经》的主题,同时也使得《道德经》一书在结构上经由“物理至哲学至伦理至政治”的逻辑层层递进,由自然之道进入到伦理之德,最终归宿于对理想政治的设想与治理之道。也就是从自然秩序中找出通向理想社会秩序的光明正道。



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无,乃乃万物之始;有,乃万物之母”
这涉及到宗教观念,道教认为在人未产生以前,世界原本是一片虚无,即是所谓的“无”。而后产生了一种状态,称之为“混沌”,这是一种无天无地,蒙昧未分的状态,这是最原始的“有”。之后“混沌”状态中清浊二气流动,清气上浮而为“天”;浊气下沉而为“地”,阴阳两仪始动,而后造就万物。

成住坏空,熵增,秩序约束不了变动,阴阳互淹也无法建立新的干衡,终致阴阳互淹,这是无生于有。……能量守恒,互淹成无,一切不在仍在。无让变动衰减,秩序能得以重新作用,于是有从无中得以再生。

有为可见可闻之物,无为不可见不可闻之状,可见可闻之物生于不可见不可闻之状,不可见不可闻之状隐于可见可闻之物,所有的事与物生于虚无,而虚无的显现又存在于隐藏的事物,有生与无,无存与有,有为阳,无为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存,相生相克,乃生万事万物!

生命之初的从无到有是很玄的事,真的无即什么都没有想来不会生有,无中生有的无是种有有的无,这有有的无又不是最初的是一不二,这很绕人的,人们推理是这个无中是似有非有的一种无。


海口市17286351416: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意思) -
正趴复方:[答案]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下万物的存在是有名有形的,但有名有形的万物必定要以无名无形的"道"作为根源.无才是天下万物的本原.

海口市17286351416: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甚么意思 -
正趴复方:[答案] 这个问题就和“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的问题”是一个问题的原型!事实上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专家能阐述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知准确答案只有去找写“道德经”的人才能解释清楚啦?“矛和盾”与“有和无”都是相对的统一体,它们是谁也离...

海口市17286351416: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意思如何理解?
正趴复方: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句话是出自古文学作品《老子》中.该句典可解释为:天下万物是从具体的事物中产生出来的,而具体事物是从 道 产生的.

海口市17286351416: 《老子》中“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什么意思?这是《老子》的第四十章.好像是讲述道的运作特点并指出万物“从无... -
正趴复方:[答案] 相反和反复是“道”的运动,柔弱是“道”的作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有形生于无形.【感悟】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是老子参透了宇宙人生之后的总结,是为人谋事的最高法则! “反者道之动”是说“道”的一种运...

海口市17286351416: 这个成语带表什么意思? -
正趴复方:[答案] 无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解释】道家认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把没有的说成有.比喻毫无事实,凭空捏造.【出处】《老子》:“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结构】主谓式.【用法】用作贬义.用来指出于某种...

海口市17286351416: 思想家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说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 -
正趴复方:[答案]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王弼本释为: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天下万物都有其时间性依据,即有一个开始,这个开始就是“有”,也称为“原”.一切时间性依据都有其空间性依据-----宇宙之...

海口市17286351416: 老子“反者道之动”包含什么样的哲学思想 -
正趴复方:[答案] 本句出自《老子》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道”的运动是相反相成、循环往复的;“道”的作用是感觉不出力量的“柔弱”.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体的天地,天地生于无形体的“道”. 注:反者:反,...

海口市17286351416: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是什么意思
正趴复方: 这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体现了老子的朴治主义思想. 客观世界是物质世界,天下万物皆体现于有形,万物之灵的人对于世界的认识...

海口市17286351416: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应该怎么解释?体现的观点是什么? -
正趴复方:[答案] 句意: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观点: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动和变化莫不依循着一定规律,而“反”就是其中的一个规律.它的含义是...

海口市17286351416: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怎么理解 -
正趴复方: 无中生有,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生化万物,简略说起,实则无到零,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万,三合二,二合一,一还有,有还无,归于虚空,仅供参考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