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啊,《荷塘月色》分析这篇文章中的通感句!!

作者&投稿:嵇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通感的句子是什么~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出处】荷塘月色
【作者】朱自清
【赏析】
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一句把本是通过嗅觉得到的“清香”比喻成“歌声”,而“歌声”是人们通过听觉获得的,将嗅觉和听觉有机地融为一体,便使迷人的境界增添了无限的韵致,迷离精妙,令人情动神摇.
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此句巧妙地将光和影、明与暗的组合比喻成和谐的音乐,把视觉形象转化为听觉形象,将月下荷塘的和谐之美表现得恰到好处,淡淡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赏析:

作者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

寄托了作者一种向往于未来的政治思想,也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此时,蒋介石已经叛变,全国陷入黑暗。朱自清作为“大时代的一颗棋子”,一直在呐喊和战斗,但在412政变后,他从古典文学的“十字路口”进入了“象牙塔”的斗争。

然而,作者既不能参军,也不能拿起枪进行革命,也不能总是平息人们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仇恨。作者对生活感到困惑和矛盾,压抑和无法平静。所以作者写了这篇文章。



1.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和听觉上的通感。 2.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把嗅觉比成视觉,把视觉比成听觉 用了同感的手法 使得文章更有神韵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和听觉上的通感。

应该是: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语文课文荷塘月色段落划分
《荷塘月色》因收入中学 语文教材 而广为人知,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 散文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荷塘月色段落划分,供大家阅读! 荷塘月色段落划分和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即1段)交代夜游荷塘的缘由。 第二部分(2~6段)写夜游荷塘的心绪和见闻。这是 文章 的主体部分,按照行踪顺序,又可分做...

荷塘月色原文及分段赏析
就使月色有了光上的变化。作者继续展示出月光下荷塘四周的景象。“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等重迭词语的运用,造成了树木错落有致的层次感。第五段为文章结尾,从单纯的写景写开来,进一步表现了作者不满现实,幻想超脱而不能得的复杂心理。出处:出自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朱自清荷塘月色可分为几段
分为三段 第一段:P1-3 写了去荷塘的原因 第二段:P4-6 游览荷塘 第三段:P7-12 回忆江南采莲 回家

荷塘月色朱自清几个自然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分为几部分
1.荷塘月色朱自清每自然段的意思:第一段,即第1自然段,描写的是月夜漫步荷塘的缘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2.第二段,即第2至6自然段,描写了荷塘月色的恬静迷人,是文章的主体。3.第三段,即第7至11自然段,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引动乡思,偏重抒情。4.《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借...

荷塘月色的全文分析
《荷塘月色》是一篇耳熟能详的佳作,对此,近有吉林师范大学杨朴先生的一种最新的阐释。这即载于近期《文学评论》上的《<荷塘月色>的精神分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认为人们过去对它的解读是〃牵强附会〃。文章认为〃此文是作者把潜意识的美人原形和爱欲投射在了荷花的意象上〃,并说...

荷塘月色是如何分层次的?
荷塘月色》的写景层次是先写月下荷塘,继写荷塘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从里到外,由远及近,有静有动,疏密相间,把月光和荷塘融结一起.想象丰富,描写生动,高明地把比喻、比拟、对比、烘托以及通感等手法结合起来.第四自然段写月下荷塘.描写层次是先写叶,再写花,后写清香;先写静态,但静中有动,后写动态...

课文《荷塘月色》是怎能分自然段的(如第一段是哪一句到哪一句)_百度知 ...
1-3为一部分,是写作者颇不宁静所以出门,踏上小路寻找安静之处,4-6段是一部分,写作者得到安静,欣赏荷花,7-9段为一部分,由荷塘想到了莲,10段为一部分,写作者不得不离开荷塘回家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主要写了什么?
《荷塘月色》是中国文学家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因收入中学语文教材而广为人知,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荷塘月色》全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开头一段为第一部分,第二、三两段为第二部分,第四、五、六三段为第三部分,最后四段为第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交代了作者去荷塘的时间和缘由。

分析《荷塘月色》
之后应用了触感和嗅觉,“微风过处”、“缕缕清香”,有用比喻的手法将它们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下一句写“微风过后”的景象,再一次重新提到了”叶子与花”,把“微风过后”“叶子与花”的“颤动”比作“闪电”,“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是结果。下一句又单写叶子,应用了对比的手法,...

荷塘月色的课文分为几段?
11

牡丹区15688812689: 《荷塘月色》赏析快! -
类邱硫酸:[答案] 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史上的散文巨匠,以其朴素、平常、深沉和饱蘸真情的独特风格,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坛的地位.“在朱... 密不可分.”(蔡清富《〈朱自清散文选集〉序言》)《荷塘月色》正是这样的美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饱蘸着感情浆...

牡丹区15688812689: 试分析文章《荷塘月色》的结构特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类邱硫酸:[答案] [答案]文章的结构,是圆形的.从空间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沿荷塘复又回来,记叙了一次完整的夏夜游.从情感结构看,情感思维从不宁静、想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到不宁静,也是一个圆形.这种内外结构...

牡丹区15688812689: 《荷塘月色》一文分点赏析 -
类邱硫酸: 散文名家朱自清的作品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从显示生活中富于社会意义的事件出发,直抒胸襟,揭露和抨击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另一类则取材于身边琐事,或写景,或叙写,借以抒发个人情怀.特别是后者,常常能够在清...

牡丹区15688812689: 荷塘月色 赏析 急急急!!! -
类邱硫酸: 景物描写的特点,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月色本是难以描摹的,但作者透过不同的景物,从不同的角度去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文章开篇便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以下处处关联这种不宁静的心绪:路是幽僻的,寂寞的;地上的月光是淡淡的,天上的云也是淡淡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听到热闹的蝉声和蛙声,心想“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想到古人采莲的盛况,发出“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的感慨,不满于现实,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来.淡淡的忧愁情绪笼罩了全文.

牡丹区15688812689: 荷塘月色的赏析 -
类邱硫酸: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长期以来脍炙人口,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篇佳作.不仅如此,它的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与艺术手法的匠心独运,使它成为炉火纯青、浑然天成的艺术瑰宝.第一、思想情感自然流露文章起笔便是“这几天颇不宁...

牡丹区15688812689: 朱自清《荷塘月色》的赏析,最好是原创的,大约150字左右. -
类邱硫酸: 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虽然当时语文老师也曾跟我们分析了作者当时写下这篇文章的文化背景,多多少少也让我们了解到了作者的处境.可能就是因为“心里颇不宁静”这个原因吧,所以...

牡丹区15688812689: 求荷塘月色简要赏析 -
类邱硫酸: 赏析:一篇写景散文,这一点从标题就可以看出来.文章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样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 文章第4、5、6段紧扣标题,集中描...

牡丹区15688812689: 朱自清《荷塘月色 》阅读赏析,急,景中有情,情景交融是《荷塘月色 》的主要特点,试以第4、5、6自然段为例,对这一特点进行具体分.体会下列句子,... -
类邱硫酸:[答案] 第一次读《荷塘月色》的时候,那是在上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虽然当时对文中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却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说...

牡丹区15688812689: 朱自清.荷塘月色急~赏析文章中梁元帝《采莲赋》中的“浅”和“敛”两字 -
类邱硫酸:[答案]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浅:微微. “摇晃小船,少女微笑,害怕水珠溅起来打湿衣裳;” 敛:收起. “害怕小船倾覆,急忙地收卷起下襟.”

牡丹区15688812689: 急 朱自清 散文 荷塘月色 部分句子赏析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 -
类邱硫酸:[答案] 《荷塘月色》赏析 第一次读《荷塘月色》的时候,那是在上初中的一堂语文课上.虽然当时对文中作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不是十分明了,可却迷迷糊糊地久久地沉醉于那幽静,神秘,优美的荷塘月色当中. 文中的开头并没有直接描写荷塘的月色,而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