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中的名人故事和它的出处

作者&投稿:爨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胯下之辱】

【典故】:淮阴的屠夫中有一个年轻的,他侮辱韩信,说道:“你的个子比我高大,又喜欢带剑,但内心是不是很懦弱啊。”而且又靠他们的人多势众,侮辱他说:“假如你不怕死,那就刺我;不然,就从我的胯下爬过去。”韩信注视他一会,俯下身子从对方的胯下爬过去。市上的人都讥笑他,以为韩信真的胆子很小。
之后,韩信找到刘邦,把张良给他的推荐信呈上去,最后当上了大将军;而如果韩信当初杀死那个小混混,杀人偿命,韩信也不会当上大将军,更不会帮助刘邦攻打项羽,统一天下。
【启示】:大丈夫能忍天下之不能忍,故能为天下之不能为之事。

【卧薪尝胆】
释 义: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典故】: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派兵攻打越国,但被越国击败,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让伍子胥选后继之人,伍子胥独爱夫差,便选其为王。此后,勾践闻吴国要建一水军,不顾范蠡等人的反对,出兵要灭此水军,结果被夫差奇兵包围,大败,大将军也战死沙场,夫差要捉拿勾践,范蠡出策,假装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夫差也不听老臣伍子胥的劝告,留下了勾践等人,三年,饱受屈辱,终被放回越国,勾践暗中训练精兵,每日晚上睡觉不用褥,只铺些柴草(古时叫薪),又在屋里挂了一只苦胆,他不时会尝尝苦胆的味道,为的就是不忘过去的耻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 勾践为鼓励民众就和王后与人民一起参与劳动,在越人同心协力之下把越国强大起来。
一次夫差带领全国大部分兵力,去赴会,要求勾践也带兵助威,勾践见时机已到,假装赴会,领3000精兵,拿下吴国主城,杀了吴国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当初未听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践,死前,他只求,不要伤害吴国百姓。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很多名人的名字。相信大家也看过不少成语故事书。上次我们刚写完了自己姓氏名人的研究报告。这次我们就要继续探索“"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多些了解我我们身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吧!

  二、调查方法。
  1、网上浏览。
  2、查阅有关报刊。
  3、阅读有关书籍
  三、资料整理。
  调查方法 涉及资料 获得信息
  1、(上网) (成语名人)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 刮目相看——吕蒙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 一鼓作气——曹刿
  投笔从戎—— 班超 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 凿壁借光—— 匡衡
  指鹿为马—— 赵高 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 岳飞 闻鸡起舞——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 图穷匕见——荆轲
  胯下之辱——韩信 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吕不韦
  2、(上网) (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 《一饭千金》
  《凿壁偷光》
  《望梅止渴》
  3、(上网)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四、结论。
  1、《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2、《望梅止渴》此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曹操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引诱自己或他人

  再给你一个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对于成语,我们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我们在阅读和习作中经常遇到成语;说陌生,是因为我们对成语中蕴含的知识知之甚少,或者干脆并不了解.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小组决定对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进行研究,初步了解成语中蕴含的古代名人故事和著名历史事件,培养学习成语的兴趣,加深对成语的了解.
  二,研究方法
  1,通过网络,辞典和书籍等渠道,搜集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2,列成表格.
  3,通过调查搜集和整理,从中发现什么,思考今后应当怎样做.
  三,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过门不入
  《列子·杨朱》
  夏代
  禹
  禹是鲧的儿子.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比喻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
  晋献公,申生,重耳
  重耳对晋献公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洛阳纸贵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左思传》
  晋代
  左思
  左思用十年,写成《三都赋》,深获好评,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写,致使洛阳纸张价格上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草木皆兵
  《晋书 苻坚载记》
  东晋
  谢石,谢玄
  《晋书 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怃然有惧色."
  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按图索骥
  《艺林伐山》
  春秋
  孙阳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如火如荼
  《国语·吴语》
  春秋
  夫差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
  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
  三国
  曹操
  曹操带兵,众人都渴了,操说: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众人听后,迅速前进.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掩耳盗铃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时期
  智伯,范氏
  小偷偷钟,怕众人听见钟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穷匕见
  战国策 燕策二
  战国
  荆轲
  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表1
  表2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汉时期
  李广
  李广带兵,真诚和善,众人拥戴,所向无敌.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请君入瓮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唐朝
  武则天,周兴,来俊臣
  来俊臣审问周兴,先向周兴请教如何使人认罪,周兴献计,来俊臣用此计对付周兴.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高山流水
  :《列子·汤问》
  春秋末期
  俞伯牙,钟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比喻遇见知音.
  胸有成竹
  《文与可可谷偃竹记》
  北宋
  文同
  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擅画竹,诗人晁补之说: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末期
  晋献公
  晋献公欲攻打虢国,借道虞国,向虞国国君献上礼物,虞国国君不听臣子唇亡齿寒的劝告,答应借道,结果后来虢国灭亡后,被晋献公灭.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
  晋代
  祖逖,刘琨
  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准备随时报效国家.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
  隋朝
  赵高
  赵高牵来一头鹿,非说是马.借以排除异己.
  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不寒而栗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
  义纵
  义纵任定襄太守时,治安非常混乱,义纵一天就处死四百犯人,致使定襄人不寒而栗.
  比喻非常害怕恐惧.
  不学无术
  《汉书·霍光传》
  汉代
  刘弗陵,刘询承,霍光
  班固评论霍光功过,说他不学无术.
  比喻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期
  孟尝君,秦昭,狐白裘
  孟尝君被秦国所拘,靠着手下门客装狗钻洞偷来狐裘献给秦王妃子,说服秦王答应放行,又有门客装鸡叫打开城门,这才逃回了齐国.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枕戈待旦
  《晋书·刘琨传》
  西晋
  祖逖,刘琨
  刘琨睡觉,常枕着兵器入睡,等待天亮,立志杀敌报国.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表3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势如破竹
  〈晋书·杜预传〉
  三国末年
  司马炎,杜预
  司马炎灭蜀后,夺取魏国政权,欲攻打东吴,部分人不主张打,杜预上书说:现在趁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攻下吴国不会费多大力气.大军在杜预率领下,不久就攻下了吴国.
  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
  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渡漳河后,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比喻战斗到底的决心.
  四面楚歌
  《史记 项羽本纪》
  秦末
  项羽
  刘邦把项羽围困垓下.项羽夜里听见四面汉军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心情沮丧.虞姬自刎,项羽英雄末路,带残兵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顾茅庐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东汉末年
  刘备
  诸葛亮
  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刘备三次诚心拜访,终于打动诸葛亮,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初出茅庐
  《三国志》
  三国
  诸葛亮.刘备.夏侯沌.
  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败了夏侯沌.
  开始出来工作缺乏经验的自谦.
  暗箭伤人
  《三侠五义》
  春秋时期
  颍考叔.公孙子都
  公孙子都把颍考叔一箭射死,手段卑劣.
  用卑劣.阴险的手段在暗地里伤害他人.
  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 赵充国传》
  西汉宣帝年间
  汉宣帝.赵充国
  赵充国打仗时先侦察在定夺.
  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一看可靠.
  班门弄斧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春秋
  鲁班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或高明的人面前卖弄本事.自不量力.
  东施笑颦
  《庄子 天运》
  春秋
  东施.西施.勾践.吴王
  丑女东施效仿美女西施,因西施常常皱着眉头,东施也无病呻吟,装作心痛,反被人嘲笑.
  欲学别人之长,反而越增自身之短.
  表4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
  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釜底抽薪
  《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南北朝时代
  侯景.魏收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凡是此须从根本解决问题.
  江郎才尽
  《诗品》
  南朝时期
  江淹
  年龄大了,江淹才思减退.
  才思减退
  秋毫无犯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
  汉朝
  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后汉书·岑彭传》:"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同甘共苦
  战国策 燕策
  战国
  燕昭王
  燕昭王继位后,尊郭隗为老师,许多人纷纷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都委以重任,关心备至.他与百姓同时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治理好燕国.
  同时享受安乐,共同分担愁苦.
  亲痛仇快
  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汉
  朱浮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
  亲人痛心,仇人快意.
  前倨后恭
  史记 苏秦列传
  战国
  苏秦
  《战国策·秦策一》:"苏秦曰:'嫂何前俾而后卑也.'"《史记·苏秦列传》:"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战国
  杨子(即杨朱)
  杨子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没有找到.邻人告诉杨子"岔路之中又有岔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孺子可教
  《史记·留侯世家》
  汉
  张良
  《史记·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三人成虎
  战国策 魏第二
  战国
  庞葱
  魏惠王
  庞葱以"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劝喻魏惠王的故事.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投笔从戒
  后汉书 班超传
  汉朝
  班超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
  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四.结论
  成语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中既有历史名人故事,也有重要的历史事件,还记录着古人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有的成语赞扬了古人的高风亮节,如"过门不入","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三顾茅庐";有的则讽刺了人的愚蠢和卑劣,如"东施效颦","班门弄斧","指鹿为马","暗箭伤人";有的赞扬了立志成才,如"枕戈待旦","闻鸡起舞","投笔从戎";有的反映了人的胆小和怯懦,如"草木皆兵";有的隐含着生活的道理,如"歧路亡羊","唇亡齿寒","三人成虎";还有的成语对世人提出劝戒,如"唇亡齿寒","百闻不如一见"等等.还有的成语反映了历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如"指鹿为马","图穷匕见";有的则记录了历史上的战争,如"破釜沉舟","四面楚歌";还有古人生活中的逸闻趣事,如"洛阳纸贵","望梅止渴",等等.成语集中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中国语言艺术的博物馆.
  我们在平时读书时应该多积累成语,养成查辞典的习惯.通过查阅辞典,也可以上网搜索,不但弄懂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了解成语的出处,了解成语中所包含着的历史名人故事和历史事件.这样不但积累了成语,也了解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丰富了我们的课外知识,还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很多的教益,一举多得.成语积累多了,还会丰富我们的语言,使我们的习作锦上添花.
  心动不如行动.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

  三顾茅庐 悬梁刺股 初出茅庐 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 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 回天无力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出以公心 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纸上谈兵 破釜沉舟 负荆请罪 完壁归赵 铁棒磨成针 不耻下问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OK?

破釜沉舟 项羽
《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孙子兵法》所说的“焚舟破釜”虽然也表示誓死决战的意义,但尚未形成后世常谈的典故故事。至《史记》所载“项羽破釜沉舟”事,才具备了典型性:项羽前锋军救巨鹿,初战少利,项羽便率大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以激厉士气。终于杀苏角,虏王离,大败秦军于巨鹿之野。
后以“破釜沉舟”表示下定决心,义无返顾。
明史可法《请出师讨贼疏》:“我即卑宫菲食,尝胆卧薪,聚才智之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之物力,破釜沉舟,尚恐无救于事。”(见《史忠正公集》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地区)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近义词
义无反顾、背水一战、决一死战

反义词
优柔寡断、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歇后语
项羽砸锅

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做事的决心很大。

示例
1.只要我们有~的决心,就能克服学习上的各种困难。
2.战士们毫不畏惧,怀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英勇地冲向敌人.
3.部队迅速接受的外线作战的方针,决心以破釜沉舟的精神,多打胜仗,搞好群众工作,开创新的根据地.

提示
"釜"不可写成"斧".

典故

历史背景: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的时候,在吴中(今江苏省苏州市)的项梁、项羽起而响应。项梁的父亲,也就是项羽的祖父,是楚国名将项燕。项羽从小死了父亲,是在叔叔项梁的照顾下长大的。他小小年纪便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叔父教他书法,他不用功;让他去学习剑术,他也不肯努力。项梁很生气就骂他没有出息。但项羽却说:“念书写字,顶多记记姓名罢了;剑术学好了也只能和几个人对打,我要学那种一人敌万人的本领。”项梁听项羽这么一说,认为侄子胸有大志,就教项羽学习兵法。项梁本人因善于结交朋友,碰到人家有什么大事,他都赶去帮忙,当地的百姓都很喜欢他,他也就成了吴中豪杰的领袖,连地方官也要敬他几分。

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时,经过吴中,许多人前来观看。站在两旁的百姓,一见这威风凛凛(lǐn)、豪华壮丽的皇帝车驾奔驰而来,都呆呆地站着,大气也不敢喘(chuǎn)。只有站在人群里比别人高出一头的项羽,瞪着浓眉下一双有神的大眼,脱口说道:“这有什么了不起,谁都可以取代他!”项梁吓得赶快捂住项羽的嘴悄悄地警告道:“你在这儿胡说八道,让别人告发了可是要灭九族的呀。”回到家里,项羽埋怨叔父说:“平日您总是让我练习武艺,学习兵法,让我念念不忘家国之恨,今天您怎么这样胆小怕事呢?”项梁说:“我们是要干一番大事业,不能心急气躁。要想报仇,就必须学会等待时机。”

就在这一年,秦始皇在回咸阳的路上病死。第二年,二世继位,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消息传来以后,项梁和项羽万分高兴和激奋,他们感到为楚国报仇的时机已经到来了,就杀掉了当地的郡守,召集起8000子弟兵,起兵反秦。

过了不久,有消息传来,陈胜被秦将章邯打败,项梁赶快率领江东8000子弟兵,渡过长江,向西面前线挺进。一些零散的反秦队伍,如陈婴、英布、吕臣等率领的武装,都纷纷投奔到项梁的队伍中来,使这支部队一下子增长到六七万人。但是这时陈王已经被叛徒庄贾杀死,张楚政权已经四分五裂。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县(今山东省滕县南)召开各路起义军首领会议,商量要公推一个起义军的首领。这时候,有个叫范增的70多岁的老头子赶来献计,他对项梁说:“秦灭六国,楚最不幸。楚怀王被骗到秦国,死在秦国,楚国人至今怀念着他。您从江东起兵,有很多人前来投奔您,这是因为您家世世代代是楚国的大将,人们希望您恢复楚国。您如果拥立楚怀王的后代为?王,就一定能够号召更多的老百姓。”

项梁觉得范增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人四处寻访楚怀王的后代。没过多久,大家找到一个楚怀王的孙子熊心,这时他才13岁,正替人家当放羊娃。于是项梁带领大家把熊心立为楚王,为了顺应楚人怀念故国的心情,仍称他做“楚怀王”。这个消息传开以后,果然又有很多人赶来参加项梁的队伍。

项梁把楚怀王安置在盱眙(今山东省盱眙县东北),自己带兵继续西进。他在东阿(今山东省阳谷县东北)打败章邯,又在濮阳(今河南省滑县东北)东面大破秦军,接着又攻下了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南)。这时候,原先齐、赵、燕、魏等国的旧贵族,也都在自己的土地上立了王,恢复了自己国家的名称,秦朝的天下眼看就要完蛋了。项梁命令项羽和不久前来投奔他的刘邦带兵急速西进。项羽和刘邦杀死了秦朝的大将李由。章邯见形势危急,赶快请秦朝政府派援军,乘着项梁得胜后骄傲自满,没有防备的机会,偷袭定陶,杀死了项梁。项梁一死,起义军的队伍受到很大损失,项羽、刘邦、吕臣等只好撤退到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一带,采取守势。

再说秦将章邯击破了项梁率领的楚军主力之后,认为楚军元气大伤,用不着担心了,于是把项羽他们撇开不管,带领大军北渡黄河,攻打当时自称赵王的赵歇。赵王和他的谋臣张耳、陈余没有防备秦军的进攻,一战就败,只好退到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固守。章邯派大将王离和涉间把巨鹿城围困得如铁桶一般,秦军在城外布成了铁墙般的防线,章邯自己则率领主力运输粮草,供应王离的围城大军。

赵军被围困得顶不住了,赶紧派人四处求救,燕齐两国授赵大军早就赶到了,但一见秦军势力强大,谁也不肯充当那碰石头的鸡蛋,都缩头缩脑地远离秦军驻扎。

再说楚怀王接到赵王求援的书信,赶紧准备援军,派宋义为上将军,叫他带着次将项羽、末将范增北上救赵。

宋义率领大军由彭城出发,将士们休整了几个月,现在听说要去和秦军的主力拼杀,一个个摩拳擦掌,斗志很旺。但是宋义却是一个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小人,他用甜言蜜语取得怀王的信任,骗取了兵权,但他根本就不想到城下和秦军拼命。当他走到安阳(今山东省曹县东)的时候,便号令全军原地休息,这一住就是40多天,他自己每天在大帐中饮酒作乐,从不提出兵援赵的事。

项羽实在忍耐不住,便来见宋义:“救兵如救火,现在赵王危险,我们应该立即率兵渡过黄河,与赵王来个里应外合,就一定能够大败秦军!”宋义斜着眼看了项羽一下,慢吞吞地说:“你哪里懂得兵法的妙用!我们的目标是消灭秦军,我的主意是先让秦赵拼个你死我活,我们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在战场上冲锋打仗,我比不上你,要说出谋划策,你可就比我差远了。”项羽遭到一场抢白,强压着火儿没发作,怒哼哼地走出了军帐。

宋义冲着他的背影冷笑着,随即起草了一道命令,公布于全军说:“将士们打起仗来应该像虎狼那样凶猛,可谁要是不服从命令,一概都得砍头。”这显然是冲着项羽来的,叫他乖乖地服从命令。

项羽本是个火暴脾气,怎么会咽下这口气?一天早晨,他全副武装,大步跨进宋义军帐,再次要求立即出兵救赵。宋义大发脾气,喊:“我的军令已下,难道你要以头试令吗?”项羽大吼一声:“我要借头发令!”宋义本是个草包,顿时吓得软成一团,项羽一剑斩下他的脑袋。将士们听说杀了宋义,都立刻表示愿意服从项羽的指挥,并拥立项羽代理上将军一职。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项羽担任了援赵大军的主帅,下令士兵每人带足三天的口粮,然后又下令砸碎全部行军做饭的锅。将士们都愣了,项羽说:“没有锅,我们可以轻装前去,立即挽救危在旦夕的赵国!至于吃饭嘛,让我们到章邯军营中取锅做饭吧!”大军渡过了漳(zhāng)河,项羽又命令士兵把渡船全都砸沉,同时烧掉所有的行军帐篷。战士们一看退路没了,这场仗如果打不赢,就谁也活不成了。

项羽指挥楚军很快包围了王离的军队,同秦军展开了9次激烈的战斗,渡河的楚军无不以一当十,以十当百,个个如下山猛虎,个个都奋勇拼杀。沙场之上,烟尘蔽日,杀声震天。楚军将士越斗越猛,直杀得山摇地动,血流成河。经过多次交锋,楚军终于以少胜多,把秦军打得大败,杀死了秦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被打得走投无路,放火自焚(fén)而死,章邯带着残兵败将急忙后退。那些旧贵族派来的援军,看到项羽大获全胜,又是佩服,又是害怕。从此项羽就做了上将军,诸侯的军队都归他统率。

章邯带领残兵败将后退了几十里,派人到咸阳去求援兵。但赵高正忙着夺位,一个援兵也没派,章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就率领剩下的秦军投降了项羽。

巨鹿这一场恶战,项羽的楚军击败了秦军的主力,强大的秦王朝已经无力抵挡农民起义军的进攻了。不久,刘邦的队打进咸阳,推翻了秦朝的统治。项羽立即带兵西进,却跟刘邦争夺天下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 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刘绮燃荻读书。梁代时彭城人刘绮,“早孤家贫,灯烛难办,常买荻折之,燃荻为灯”,发奋读书。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暗度陈仓——韩信
一饭千金——韩信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昭君、貂蝉、玉环
廉颇——负荆请罪
王羲之——入木三分

希望这对你有帮助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

十个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
历史名人成语故事集锦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故事演变成为了成语,以下是我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历史名人成语故事一 【成语】: 蓝田生玉 【拼音】: lán tián shēng yù【解释】: 蓝田:地名,在陕西省,古时蓝田出产美玉。旧时比喻贤父生贤子。【成语故事】:&...

成语中简短的名人故事
水落石出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轼生性豪放,学识渊博,很有文采。他不愿屈服权贵,被贬到黄州,两次游历黄州城外的赤壁,写出两篇《赤壁赋》。他借着酒兴,在《后赤壁赋》中描绘赤壁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齐心合力 夏朝末年,末代君主夏桀非常残暴,对内实行残酷统治...

关于名人学语文小故事
关于名人学语文小故事(2)高尔基救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 其它 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

名人与成语故事手抄报图片大全
1.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手抄报素材 国的成语故事 1、呆若木鸡 纪渻子是春秋时训练斗鸡的行家,由于他的名声太响亮了,于是齐王也把他找来训练斗鸡。 十天之后,齐王问他:「斗鸡现在训练得怎样了?」纪渻子回答说:「鸡的性情高傲,时候还不到。」十天后齐王又来问他:「这回斗鸡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回答说:「还...

关于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列宁在学校里,每门功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老师留的作业,他认真做。 列宁做完学校里的功课,还读许多课外书。他常常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他爱书里那些勤劳勇敢的人,拿他们做自己的榜样。 列宁十分爱护书。他从来不把书弄脏,也不把书到处乱扔。 列宁小时候就是这样学习的。 《陈平忍辱苦读书...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

历史名人故事
我推荐的历史名人故事如下: 1、岳飞:南宋抗金名将,精忠报国,奋勇杀敌,为南宋立下了赫赫战功。 2、屈原: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因忠谏而被贬,最终投江自尽。 3、项羽:西楚霸王,英勇善战,最终在与刘邦的决战中失败,自刎乌江。 4、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智勇双全,为蜀汉兴复汉室的大业发出的呼声和宣言...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要有5条,每一个故事要200字。快快快快1天后要检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

抚州市18865834881: 十个成语历史名人故事及人物,出处,意思,时间 -
能畏更年: 唇亡齿寒 chún wáng chǐ hán 〖解释〗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密要相关. 〖出处〗《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 春秋时候,晋献公想要扩充自己的实力和地盘,就找借口说邻近的虢...

抚州市18865834881: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的由来? -
能畏更年:[答案] 完璧归赵(蔺相如) 围魏救赵(孙膑)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荐(毛遂)负荆请罪(廉颇) 纸上谈兵(赵括)一鼓作气(曹刿)讳疾忌医(蔡桓公)卧薪尝胆(勾践)指鹿为马(赵高)焚书坑儒(秦始皇)穷图匕见(荆轲...

抚州市18865834881: 关于古代名人的成语故事 -
能畏更年: 望梅止渴曹操有一年夏天,曹操要去讨伐张绣,天气很热,士兵们个个有气无力,曹操看着他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曹操告诉他们前面有梅林,士兵们一听,立刻就走得飞快.入木三分王羲之有一次,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语...

抚州市18865834881: 从历史故事或名人典故演变而来的成语( ) 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并简要记录下来( ) -
能畏更年:[答案] 如鱼得水 诸葛亮,字孔明,襄阳人.刘备,字玄德,涿县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纷起,群雄争霸,刘备为实现自己统一... 希望大家不要再多说了.”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妥之曰:“...

抚州市18865834881: 更多名人故事的成语和出处 -
能畏更年: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抚州市18865834881: 我们的成语有很多是来源于历史故事,因此很多成语和我们所熟知的一些历史人物有着紧密的联系,请你说说以下成语和哪位名人有关?1.问鸡起舞2.望梅止... -
能畏更年:[答案] 1祖逖 2曹操 3孟尝君 4蔺相如 5吕不韦 6刘邦 7赵括 8刘禅 9廉颇

抚州市18865834881: 10篇成语故事/名人故事(短的),速求 -
能畏更年: 成语小故事----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

抚州市18865834881: 源于名人故事的成语有什么?四个 -
能畏更年: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闻鸡起舞——祖逖 卧薪尝胆——勾践 然后你搜索:史记成语典故 等关键字就会找到更多类似的成语

抚州市18865834881: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 -
能畏更年: 破釜沉舟 项羽《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

抚州市18865834881: 成语故事中的名人故事和它的出处 -
能畏更年: 破釜沉舟 项羽《孙子兵法·九地》:“焚舟破釜,若驱群羊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