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苏轼 的赏析问题

作者&投稿:窦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临江仙》的赏析~

赏析: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当中作者的人生反思作好了铺垫。
下片“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词人静夜沉思,豁然有悟,既然自己无法掌握命运,就当全身免祸。作者为如此静谧美好的大自然深深陶醉了,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
全文内容: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白话翻译: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公元1080年(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住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后来,又在不远处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上庄稼树木,名之曰东坡,自号东坡居士。还在这里筑屋名雪堂。
对于经受了一场严重政治迫害的苏轼来说,此时是劫后余生,内心是忿懑而痛苦的。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而是表现出一种超人的旷达,以世事萦怀的恬淡精神。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九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题目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美的历程》)。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参考资料:http://bbs.guoxue.com/dist/o_t/t_208506/%CB%D5%E9%F8%A1%B6%C1%D9%BD%AD%CF%C9%A1%B7%C9%CD%CE%F6.html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在苏轼现存的362首词作中,“归”字竟出现105次,这是深可玩味的。李泽厚先生说:“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美的历程》)。由于其结尾所表达的弃官归隐之念,以至于“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词,挂冠服江边,拿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犹未兴也”(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二)。“本来,又何必那样呢?因为根本逃不掉这个人世大罗网”(《美的历程》)。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苏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
此词以夜饮醉归这件生活小事为由,即兴抒怀,展现了作者谪居黄州时期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叙写于东坡豪饮后醉归临皋之景。前两句点明了词人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可见是一醉方休的畅饮了。“仿佛”二字,刻画出词人醉眼朦胧之态,真切传神。“家童”三句,是回到寓所门前驻足叩门的情事。词人虽连连敲门,然小童因等不及主人夜深归来,酣睡已久,鼾声如雷,于叩门声全然不觉。于是,词人索性不再敲门,当此万籁俱寂的深夜,转而拄杖临江,细听涛声。苏轼一向认为“高人无心无不可,得坎且止乘流浮”(《和蔡准郎中见邀游西湖三首》其二)。既然“执”(敲门)而不可得,随即便应转为“破”(倚杖听江声)。这一生活细节,是词人独特个性和旷达人生态度的又一次显现。
下片即是词人“倚杖听江声”时的哲思。“长恨”二句,化用“汝身非汝有也,……是天地之委形也”(《庄子·知北游》)及“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庄子·庚桑楚》)之意,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想平生颠沛飘泊,身不有己之时居多,何时才能不为外物所羁绊,任性逍遥呢?“夜阑”一句,亦景亦情,既是写深夜无风而平静的江面,也是词人此际宁静超然心境的象征,并从而引发出尾二句的渴望和遐想。“小舟”二句,写词人面对平静的江面,幻想着能如范蠡一样,驾一叶扁舟,远离尘世喧嚣,在江湖深处安闲地度过自己的馀生。此即孔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之意,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凤阳县15367446781: 帮我赏析一下苏轼的临江仙 顺便问问苏轼的临江仙有议论吗? 谢谢 -
台斩川芎: 苏轼《临江仙》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和愤激的心...

凤阳县15367446781: 急!急!急!苏轼的《临江仙 风水洞作》解读或赏析最好全面点 能在9月17日前回复最好!y要上台讲15分钟. -
台斩川芎: 1、满、man,上声;漪、yi,平声;思、si,平声,2、词语解释:四大,佛教用语,又叫四界,指地、水、火、风,佛教认为四大是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元素,此处代指风光.遍满:遍布.何疑:疑、音ni,比拟的意思,“何疑”即“哪儿可...

凤阳县15367446781: 古代诗歌赏析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 -
台斩川芎:[答案] 这首诗是《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苏轼是豪放派诗人代表,一生起伏不定.表现手法是借物抒情,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

凤阳县15367446781: 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赏析 -
台斩川芎:[答案] 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常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豰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本文作者苏轼(公元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凤阳县15367446781: 苏轼《临江仙》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
台斩川芎:[答案] 全词的特点是叙事、议论、写景、抒情相结合,语言舒展自如,简练生动,表现了词人独特的语言风格.在情感上,飘逸旷达与悲凉伤感交织一处,是词人谪居黄州时期复杂心境的很好展示.

凤阳县15367446781: 苏轼 临江仙 赏析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 -
台斩川芎:[答案] 临江仙 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②,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③?夜阑风静縠纹平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①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九月作于黄州.临皋,即临皋亭,乃长...

凤阳县15367446781: 对《临江仙•夜归临皋》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 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 -
台斩川芎:[选项] A. “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 B. 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童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 C. “夜阑风静觳纹平”,以江面的平静反衬词人内心的不平静,写出诗人不甘被贬,渴望建功立业的政治追求 D.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表达了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凤阳县15367446781: 苏轼临江仙赏析 -
台斩川芎: 夜归临皋 上阙写饮酒醉归起笔直叙其事,交代时间地点,醒复醉见词人必欲谋醉以忘忧的心态其时东坡贬谪待罪故借酒消愁.下句用家童的鼾声侧面衬托夜的深沉,听江声的身影使人见到词人不为俗羁,洒脱出尘的胸怀,江声暗示其反思往事为下文做铺垫.下阙承前抒发感慨,“长恨…”句是化用庄子语句,夜阑写一切终归平静,作者已酒醒而内心终归于宁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写其超脱后的人生选择,随江水而消逝,寄生于江海,人的生命主体也便不受任何束缚归于自由.全词在此句升华浑然一体.

凤阳县15367446781: 求一首苏轼的诗词和赏析,赏析不要太长,诗要课外的.救急! -
台斩川芎:[答案] 临江仙——苏轼《临江仙》原文赏析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凤阳县1536744678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送王缄                                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 -
台斩川芎:[答案]1思念亡妇的悲痛,思乡之愁,政治上的受排挤的失意之愁2用对比的手法,“君未见”与“断无肠”形成对比,写出内弟匆匆离去,使苏轼难以为怀,在酒宴上,作者自持没有将其表露,但送别归来,内心的痛苦将有不可胜言者.“归来语断无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