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孙叔敖的故事

作者&投稿:祖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三句的相关故事~

1、管夷吾举于士
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2、孙叔敖举于海
孙叔敖引流期思之水,将其用于浇灌雩娄良田,楚庄王以此看出孙叔敖治理国家的才能,便任命孙叔敖为楚国令尹。
孙叔敖于淮河岸边长大,幼时饱尝水旱灾害之苦。因此,兴修水利、根治水患,成了他一生最大的抱负。孙叔敖当了令尹后,更是大修水利工程
3、百里奚举于市
百里奚发迹于市井之中,是秦穆公用五张黑公羊皮从集市上把百里奚买回来的故事,百里奚是大器晚成的旷世奇才,后成为大秦名相,为秦国统一天下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称为“五羖大夫”。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意思: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出处: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节选: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扩展资料
这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
最后水到渠成,得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结论。全文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写法,逐层推论,使文章紧凑,论证缜密;此外,文章多用排比句和对仗句,即使语气错落有致,又造成一种势不可挡的气势,有力地增强了论辩的说服力。

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
典故:管夷吾,即管仲。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一起逃到鲁国,齐桓公知道他贤能,所以要求鲁君杀死公子纠,而把管仲押回自己处理。鲁君于是派狱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国,结果齐桓公用管仲为宰相。

百里奚,亦称百里子或百里,宇里,名奚。春秋时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生卒年不详,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

百里奚辗转到虞国任大夫。秦穆公五年(前655年)晋国借道于虞以伐虢国,大夫宫之奇以“辱亡齿寒”劝谏虞君,虞君因曾经接受晋献公的宝玉“垂棘之璧”与名马“屈产之乘”而答应了晋国。百里奚深知虞君昏庸无能,很难纳谏,便缄默不语。结果晋在灭虢之后,返回时就灭了虞国,虞君及百里奚被俘。后来,晋献公把女儿嫁给秦穆公,百里奚被当作陪嫁小臣送到了秦国。他以此为耻,便从秦国逃到宛(今河南南阳),被楚国边境的人抓获。秦穆公听说百里奚贤智,想用高价赎回他,又怕楚人不许,就派人对楚国人说:“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国人同意将百里奚交还秦国。百里奚回到秦国,秦穆公亲自为他打开囚锁,向他询问国家大事。百里奚推辞说,他是亡国之臣,不值得询问。秦穆公说:“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秦穆公与百里奚谈论国事数日,秦穆公十分赏识他,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这时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期思(今河南固始)人,楚国名臣。在海子湖边被楚庄王举用,因此,有“孙叔敖举于海”之说。貌似,曾看到文献,说孙叔敖擢为楚国令尹之前原是一盐贩,也就是在海边。

1、一杀两头蛇

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个善良有德的孩子。有一次,年纪小小的孙叔敖外出游玩时,看见了一条长了两个头的蛇,他担心这条蛇会伤害到别人,就鼓起勇气将它杀死了。回到家以后,孙叔敖越想越担心,就忍不住哭了起来。孙叔敖的母亲见状,便关心地问他为什么要哭泣,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

孙叔敖就难过地回答她说:“我听说凡是看见两头蛇的人就会死,我刚刚看见了一条两头蛇,我想我马上就要离开您死去了,一想到再也看不到您了我就忍不住伤心。”母亲听后便问他:“那么那条两头蛇现在在何处呢?”小孙叔敖回答说:“我担心那条蛇留在外面,别人也会看到它而死去,我就杀了它,把它的身体埋在土里了,这样就可以不用再伤害别的人。”

2、二论忧患

有一天,孙叔敖在狐丘这个地方碰到了一位老者,狐丘丈人于是问他:“我听说,人啊有三个利处,也有三个坏处,你知道分别是什么吗?”孙叔敖听老人家这样问,感到十分惊讶,大惊失色于是摇摇头说:“我不过是一个不聪明的糊涂人,怎么会知道三利三害呢?还想请问老人家,不知什么是三大利,什么又是三大害呢?”

狐丘丈人听孙叔敖这样说,于是回答他:“爵位等级高的人,人们便会对他心生妒忌之情;官职越大的人,皇上会逐渐地对他产生厌恶;而薪资俸禄多的人,各种各样的怨恨都会集于他一身。这便是仕途中于一个人而言的三利三害了。”孙叔敖听了老者的话,略有所思后回答他说:“其实于我而言并非如此,当我的爵位越高,我越会心系最底层的百姓,为他们着想;当我的官职越做越大,我做事就越会小心翼翼,

只会为百姓考虑,想着他们的生活;然而当我得到的俸禄越多,我就更加会将我的财物分给贫穷的人民,援助他们的生活。您看,您说的三大利与三大害,可以通过这些举措从而得以避免吗?”老人家一听,连连点头称赞:“你说的太好了!这样的事情连尧他们那样的帝王都十分担心会没法做到呢。”

3、三为楚令尹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

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孙叔敖回答说:“您说的非常对,我牢牢记住它们!”

4、加高门槛

楚国的风俗习惯是喜欢坐矮车 ,但是楚王觉得矮的车不方便马行路,就想将车改高。孙叔敖说:“过于频繁地下达命令会使百姓无所适从的,这样不好。但是如果您一定要将车子改高,我请求让乡下的百姓人家把门槛加高,因为乘车的人大都是有地位的君子,他们不会屡屡下车过门槛的。”皇帝接纳了他的意见,半年后,人们都主动地加高了车子以适应门槛。

5、孙叔敖戒子

孙叔敖病危时的弥留之际,把儿子叫到床边,认真地告诫他说:“楚王之前有很多次要加赏于我,我屡次拒绝没有接受他的封地。所以在我死了以后,皇上必然会加赏于你,我要提醒你,受封时万万不可接受过于肥沃的土地。在楚越相交界的地方有这么一处,一块叫做“寝”的山地,这地方土壤极度贫瘠,名声十分差。

然而楚国人敬重鬼神,越国也是十分信奉鬼神之说以谋福祉,这地方口碑不好,没有什么人会想要它,如果你受封的是这里,反而能够长时间享有它。”果然在孙叔敖死后,楚王要将最为肥沃的土地封赏给他的儿子,但孙叔敖的儿子并没有接受,反而主动向皇上请求将叫“寝”的这块山地赏赐给他,楚王十分惊讶,但也还是同意将之封于他。所以直到后来,孙家始终没有失掉这块封地,一直享有主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叔敖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是有话说。当了大官,对人骄傲,百姓就要离开他;职位高,又大权独揽,国君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却不满足,祸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还想听听您其余的意见。”老人说:“地位越高,态度越谦虚;官职越大,处事越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就能够把楚国治理好。”

本文选自《说苑·敬慎》。孙叔敖出任楚国令尹,官吏、百姓都来祝贺,却有一位老人来吊丧,而孙叔敖不但不生气,反而更加彬彬有礼。这里写了两个奇特的人物:一个是普通百姓,对新任令尹胆敢冲撞冒颜,且“出言不逊”;一个是朝廷高官,面对小民百姓的“无礼”,却能以礼待之,虚心纳言受教。这两个奇特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相映成趣。自然,“趣”之旨,在于突出孙叔敖为官谦虚尽职,能够听取别人哪怕是小民百姓的意见。正因为如此,孙叔敖为楚相,很有政绩。孙叔敖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也还可借鉴。



打死两头蛇

砸死了两头蛇


...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的故事分别是什么?
3、胶鬲:在地方从事版筑,被武官启用。4、管夷吾:早期的个人奋斗是不顺的:经商赔本、做官被逐、打仗败北、辅佐公子纠沦为阶下囚。但是这些磨难正丰富了他的阅历,磨练了他的意志,积累了他的处世经验,提高了他的政治素质,于是才有了他后来的抓住机遇,一举功成。5、孙叔敖:杀两头蛇 6、百里奚:...

孙叔敖传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孙叔敖的故事犹如一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深刻道理。他的磨难生涯,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传奇,映照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孙叔敖,字孙叔,出身于楚国期思的贫寒之家。他的父亲蔿贾,曾是楚国的司马,因权位之争惨遭杀害,那时的孙叔敖还是个年幼的孩子。...

楚国贤才孙叔敖纳言的故事
孙叔敖的种种行为体现了他以自身的行为言传身教,不用严令管束就能使百姓顺应他的教化,跟着效仿他。且孙叔敖本人从来不会因为自己的地位、身份得起伏而自喜或自悔,他认为一切全凭真才实干,问心无愧。 孙叔敖的故事 孙叔敖是楚国隐士,为人处世高明,以贤而出名。楚庄王时期他担任楚国的宰相,引领百姓,推行教化...

在历史故事中,《优孟巧谏》和《孙叔敖复生》讲述的内容是什么?
《孙叔敖复生》:楚国名相孙叔敖,为官清正廉洁,生前与艺人优孟要好。有一天,优孟在路上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年轻人。那人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家父西去时说,如果日后穷困,可找优孟。"优孟于是收留了他。收留了孙叔敖的儿子后,优盂天天在家揣摩、练习孙叔敖的语气神态。过了些天,...

庚公乘的卢马 为什么要列举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
庾亮用“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证明自己为别人消除灾难而宁愿自己冒险的行为是一种很旷达的行为。全文主要抓住对庾公的语言进行描写,突出了他为别人着想的美德。【原文】庾公乘的卢马 庾公乘马有的卢,或语令卖去,庾云:“卖之必有买者,即复害其主,宁可不安己而移于他人哉!昔孙叔敖杀...

请问下面这个故事为什么要列举“孙叔敖杀两头蛇”的故事呢?是为了什么...
两者都是为了别人的利益着想,庾(yǔ)公的的卢马会令他的主人倒霉,有人劝他卖给别人,他说卖给别人买的人就会倒霉。所以他不卖给别人。孙叔敖看见两头蛇,会让他死去,所以他打死了两头蛇,埋掉让别人不会看见,都是在自己的利益受损后防止别人因为同样的原因受损。

淮滨历史名人——孙叔敖其人其事
孙叔敖并不姓孙,根据历史记载,孙叔敖原本出于楚国王室,是芈姓后人。孙叔敖虽然根在楚国王室,但他出生之后已经败落了,所以荀子、司马迁都说他是鄙人、处士,鄙人指乡野之人,处士是隐士的意思。年幼时,他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在母亲的照料下长大。西汉贾谊、刘向的书中都记有孙叔敖母亲的故事。孙叔敖年幼时在野外碰...

孙叔敖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珍惜生命,善待别人。2. 孙叔敖埋蛇的故事源自《史记·孙叔敖列传》,传达了珍惜生命和善待他人的信息。3. 通过埋蛇的行为,孙叔敖展现了对他人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4. 故事告诫人们不要贪婪,不要因私欲而伤害他人。5. 它强调了因果报应的观念,表明善意最终会得到回报。6. 孙叔敖的故事...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中狐丘丈人指谁?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的故事,主要讲述了孙叔敖在遇见狐丘老人后,通过老人的指点,明白了“位高而权重者忧其民”的道理。这个故事强调了权力与责任并重的重要性,提醒那些身居高位的人要时刻关注民生,为人民谋福利。在这个故事中,狐丘丈人作为一位智者,他的出现和教诲对孙叔敖的人生产生...

...刻画了幼时孙叔敖怎样的形象?再谈谈对孙叔敖的认识
本文通过孙叔敖埋两头蛇的故事,刻画了小孩的善良本性。孙叔敖小时候,一次在外游玩,看见一条两头蛇,立刻把它杀死并埋掉了。回到家里,他一看见母亲便哭起来。母亲问他甚么原故,他告诉母亲刚才在外面玩耍,看见了一条两头蛇。他听人说过看见两头蛇的人会死掉,他怕自己很快会死去,离开母亲,所以...

昌黎县13281548122: 孙叔敖的故事,150字左右 -
刀梅加迈:[答案] 孙叔敖原本是楚国的一个隐者.楚国国相虞丘想找人接替自己的职务,他知道孙叔敖贤能,就把孙叔敖举荐给楚庄王.楚庄王让孙叔敖在朝廷担任一般的官职,借以考察他的才能.孙叔敖在朝廷任职三个月后,楚庄王认为他果然贤能,就任命他为国...

昌黎县13281548122: 孙叔敖的一些事例 -
刀梅加迈:[答案] 杀两头蛇孙叔敖年幼的孙叔敖是一个好孩子,他勤奋好学,尊敬长辈,孝敬母亲,很受邻里的喜爱.有一次,孙叔敖外出玩耍,忽然看到路上爬着一条[u头蛇[/他以前听别人说,谁要是看见两头蛇,谁就会死去.孙叔敖乍一见这条...

昌黎县13281548122: 历史上以贤而出名的楚相孙叔敖有哪些故事 -
刀梅加迈: 孙叔敖是楚国隐士,为人处世高明,以贤而出名.楚庄王时期他担任楚国的宰相,引领百姓,推行教化,臣民之间甚是和睦,风气十分良好,使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壮大了楚国的国力.小时候的孙叔敖就是个善良有德的孩子.有一次,...

昌黎县13281548122: 古代英雄少年事例简要概括 -
刀梅加迈:[答案] 勇斩双头蛇的孙叔敖 孙叔敖是战国时的小英雄. 孙叔敖少年时家境贫寒,母子相依为命,苦度荒年.十三岁的孙叔敖,有一次上山砍柴,在茂密的草丛中.遇见一条大蛇,长着两个脑袋.此巨毒蛇比鹅蛋还粗,好几尺长.孙叔敖逃跑下山,他思忖:曾听乡...

昌黎县13281548122: 有关孙叔敖的故事摘自7a 第五单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最好是有关他隐居海滨时,为官前的故事 -
刀梅加迈:[答案] 孙叔敖作楚国的令尹,一国的官吏和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色的丧帽,最后来吊丧.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令尹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

昌黎县13281548122: ...( 2 处)( 2 分) 吾 闻 有 阴 德 者 天 报 以 福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 分) 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13 .读了这则故事,你觉得孙叔敖身上有什么优... -
刀梅加迈:[答案] 11.吾 闻/有 阴 德 者/天 报 以 福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标对一处得1分.12 .示例:我担心别人再看见它就把它杀掉并埋起来了.评分意见:本题共2分.重点词语“恐”“又”解释准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13.示例1:孙叔敖禀性仁爱,为了他人的...

昌黎县13281548122: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这三句的相关故事 -
刀梅加迈:[答案] 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被释放并加以任用的 典故:管夷吾,即管仲.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公子纠失败后,管仲随他... 授以国政,号称:“五羖大夫”.这时他已是70多岁的高龄 孙叔敖(约前630-前593),蒍氏,名敖,字孙叔,春秋时期楚国...

昌黎县13281548122: 孙叔敖的故事给人什么样地启发?是《老夫告诫孙叔敖》! -
刀梅加迈:[答案] 故事一:孙叔敖埋蛇 孙叔敖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蛇并把蛇埋了,回家后,很忧伤而不吃饭.母亲问他原因.他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一定会死,现在我见到了,害怕我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蛇现在在哪里?”...

昌黎县13281548122: 寓言“叔敖埋蛇”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刀梅加迈: 孙叔敖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在他六七岁的时 候,由于楚国发生了动乱,他随着母亲到一个名叫梦 泽的乡下躲避灾祸. 一日,孙叔敖到外面玩耍.他忽然发现路上有条 ...

昌黎县13281548122: 楚相孙叔傲的历史 -
刀梅加迈: 1. 孙叔敖(áo)(约公元前630年~公元前593年),姓蔿,名敖,字孙叔,华夏族,楚国期思县潘乡(今河南省淮滨县)人. 2. 据今2600多年.楚国贵族蒍贾遭陷害,幸有忠臣相助,其子蒍敖与母亲避难于现在的河南省淮滨县,改名孙叔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