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氏的来源

作者&投稿:潭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袁姓的由来~

袁姓,主要源自妫姓,是中华民族的姓氏之一,其人口在全国姓氏中排名第33位,人口约有7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0.54%。
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舜帝后裔。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

袁隆平

扩展资料:
袁姓的其他由来传说
1、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
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2、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北魏王朝皇族拓拔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改姓为氏。鲜卑拓跋氏族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其中即有胡姓汉化的内容。
他将皇族姓氏“拓跋”改为汉姓元氏,成为朝中第一姓,自己就称为元宏。到了隋朝时期,一些拓拔氏后裔已经分不清元、袁二姓的区别,故而有称袁氏者,世代相传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袁姓

  袁氏姓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迁徙分布
  袁氏早期主要是在其发祥地河南发展繁衍,其发展中心为陈郡,尤其是汝南。秦汉时期袁氏以向外地播迁。由于战乱、官职调迁等原因,陈郡袁氏与汝南袁氏又派生出许多支脉,如袁干的后裔有一支徙居彭城(今江苏徐州),还有一支徙居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袁绍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东陵东光(今属河北);袁术的子孙分散于江、淮间,有一支居住在襄阳;袁涣的后裔有一支徙居京兆(今陕西西安),又有一支徙居华阴。
  南宋有史学家袁枢为建安人(今福建建瓯),说明南宋以前,已有袁氏徙居福建。据《袁氏族谱》记载,袁安第38世孙袁志君因任广东布政使,自江西信丰迁至广东东莞温塘茶园定居,为广东袁氏开基始祖,其后裔分居兴宁、梅县、惠阳等地。闽、粤袁氏于清代开始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徙居新加坡、印尼及其他国家。


  历史名人
  袁 枚:清代著名文学家,是当时著名诗歌理论家,论诗主张性灵,反对形式主义和拟古。著有《随园诗话》。与薛士铨、赵翼并称"江右三大家"。
  袁崇焕:明末大将,著名军事家。屡次取得对后金作战的胜利,宁远一役使努尔哈赤受伤而死;宁锦大捷,又逼皇太极大败而归。
  袁山松:西晋吴郡太守。他性情秀远,擅长音乐,其歌《行路难》,听者无不落泪,与羊昙之唱乐、桓伊之挽歌,并称"三绝"。
  袁 盎:楚人,是历史上第一个扬名于史籍的袁姓著名人物。他在汉景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赫异常。
  袁 枢:南宋史学家。著有《通鉴纪事本末》四十二卷,记239事,各自独立成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著作。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所载,"袁"亦作"辕"、"爰"。陈胡公之裔。十八世孙庄伯生诸,字伯爰。伯爰之孙涛涂,以王父字为氏,称"爰涛涂"。亦作袁涛涂。世代为陈上卿。其后有"袁"氏 。史称袁氏正宗,衍生出汝南袁氏与陈郡袁氏。陈郡袁氏从周朝就已世居我国北方,从魏晋南北朝汝南袁氏已经南迁,出自陈郡、汝南两望族后裔早已散居江南许多地方,隋唐以前,袁姓的许多显赫名人已出现在江南地区。明、清之际,袁姓已遍及全国。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3.出自少数民族。据《魏书·高车传》云:"高车,盖古赤狄之种,初号为狄历,北方以为敕勒,诸夏以为高车丁零,其语略与匈奴同而有小异,其种有狄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无都统大帅,当种各有君长,为性粗猛,党类同心,至于寇难,翕然相依,斗无行阵,头别冲突,乍出乍入,不能坚战,其俗蹲踞亵黩,无所忌避,婚姻用牛马纳聘以为荣。俗无俗,不作酒,迎妇之日,男女相将,持马酪熟肉节解,主人延宾,亦无行位,穹庐前丛坐,饮宴终日,复留其宿,明白将妇归。颇讳娶寡妇而优怜之,其畜产自有记识,虽阑纵在野,终无妄取。俗不清洁,喜致雷震。其死亡葬送,掘地作坎,坐尸其中,张臂引弓,佩刀挟槊,无异于生,而露坎不掩,其迁徙随水草,衣皮食肉,牛羊畜产,尽与蠕蠕同,唯车轮高大,幅数至多。"高车之种有六:狄氏、袁(韦)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又有十二姓:一曰泣伏利氏,二曰吐卢氏,三曰乙旃氏,四曰大连氏,五曰窟贺氏,六曰达薄氏,七曰阿仑氏,八曰莫允氏,九曰俟分氏,十曰副伏罗氏,十一曰乞袁氏,十二曰右叔沛氏。"(见《北史·高车传》。)六种之袁纥氏,袁韦形近,韦回同音,实乃回纥部族。《唐书·回纥传》云:"回纥,其先匈奴之裔,在后魏时号铁勒部落,依托高车,臣属突厥,近谓为特勒,自突厥有国,东西征讨,皆资其用,以制北荒。"此回纥,即高车六种之袁纥氏。在以回纥为本核心的漠北十五部大联盟,其中就有蒙古土默特的先族和图瓦共和国的先民。唐谓之"都播"或"都波",《蒙古秘史》写作"秃马敦"、"秃巴思",《元史》写作"吐麻"、"秃马"。第十一姓乞袁氏,实即成吉思汗之始祖"乞颜氏",或称"乞引氏"。袁、颜、引,大致同音,是史官按自己的方言所注音。乞袁氏与"元朝"中的"元"是一定根据的,其后裔自谓出自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随后人以袁为姓。
  4.出自拓跋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将皇姓拓跋改为汉字元姓,成为当时天下第一姓。其后分不清元、袁二姓,故此支袁氏流传至今。
  5.来源来自外姓和少数民族的改姓。东汉末,分布在近四川东部及重庆一代的板楯蛮,有杜、朴、袁三大姓巴夷王。袁姓同其他的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的血缘交流。清朝初满洲八旗中有袁姓,世居沈阳。到清末民初,旗人融化入汉族,袁姓旗人同样也回归了汉族,但其族人中已经混合了满族的血液。


姓和氏的区别
二、使用不同:所属“姓”是同定不变的。“姓”被定为世袭,且由父亲传递。“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在这种背景下,父子、兄弟不必同氏,人也可以有几个氏,如晋卿士会,以士...

姓氏来源分为哪几类?
经过层层分封,以封国、封邑名称为氏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所以说,周朝是我国氏的发展的最重要的时期。而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氏的繁衍滋生越来越多,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姓氏合流之后,从古到今,中国人使用的姓氏中十之八九可以说是由姓派生出来的氏演变来的。值得说明的是,远古有巢氏、燧人...

姓氏的氏是什么呢?
各个分支的子孙除了保留姓以外,另外为自己取一个称号作为标志,这就是“氏”。姓氏简介: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据研究,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中华古姓的最初来源,是基于“天道”的原始宗教崇拜、图腾崇拜与...

姓和氏的来源是什么?
2. 在上古时代,姓通常与母系氏族社会相关,妇女称姓,男子称氏。3. 现代汉族的姓氏非常多样,《百家姓》中记载了常见的四百多个姓氏,实际上文献中可查到的超过五千六百五十个,多为单姓,也有复姓,包括少数民族的译音姓氏。4. 姓氏的来源多种多样:原始社会中,有些姓氏来源于动物名称,源于图腾...

中国姓氏的由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以后,各种形式的氏的来源又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只有贵族才有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至于贵族妇女,则无论怎么称呼都必须带上姓,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谨性。到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动,旧贵族没落了,有的还沦为奴隶。这表明贵族身份的氏,已无...

姓氏的来源和历史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

我国姓氏的来历,大致分有几种
“姓”产出于母系氏族社会,是同一个女性祖先的家族共同所有的符号标记,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氏”是从姓中衍生的分支,出现于父系氏族社会。一般来说,天子有姓而无氏,诸侯、卿大夫有姓有氏,平民、奴隶只有名,无姓氏。随着历史发展,到了周代,姓和氏开始混淆;战国时,姓和氏...

可否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姓和氏的来源及区别?
2、对于所有同姓成员来说,其所属姓是同定的。氏名来源较多样,如以邑为氏,以谥为氏,以官为氏等,同一家族可因居邑为氏,也可以族长的官职为氏,当时也经常出现命氏、别族等情况。3、姓是统一的,即姓族本身未有层次区别,虽有氏为分支,但没有更小的姓族。而氏却可以是多层次的。一个大...

中国姓氏起源那个朝代
姚姓出自五帝之一的虞舜,舜(有虞氏,名:重华)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孙便以地为氏,称为姚氏。3、姜姓源出神农氏,炎帝生于姜水,因以水命姓为姜,裔孙姜子牙周初封于齐,到战国中期,为田氏所灭,子孙分散,有以国名为氏是齐氏,或以姓为氏是姜氏。秦汉时,姜姓以关东大族向西迁徙充实关中,...

姓和氏的由来和区别
姓和氏之间的主要区别包括:1. 意义不同:- 姓是用来区分血缘关系的,它是宗族的基本称谓,代表了整个氏族的血统。- 氏则是姓的分支,标识了从同一父系始祖分出的各个小宗族或家族,每个氏都有其特定的始祖符号。2. 用法不同:- 姓是固定的,而氏的来源则更为多样,可以是基于居住地、封号、官职...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氏的由来? -
宾征涩肠: 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炎帝,以车帐相结为营,因是轩辕氏发明,世称行辕.轩辕氏初都有熊之墟(郑州或开封),所居之地,有以辕为名之邑,后称为袁邑.上古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意同,轩辕氏革炎成功,代炎帝而当天子,号黄帝.其后裔以邑为氏,世代相传姓袁.后衍迁河北,这就是河北袁氏.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姓的由来 -
宾征涩肠: 起源演变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舜帝后裔.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姓的来源??????????????? -
宾征涩肠: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姚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为少典氏之子,因其族善制作大车辕,驾车周流天下,故而称轩辕氏.其居住地又因黄帝轩辕氏而命名轩辕之丘,轩辕氏起兵革...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氏的祖先叫什么名字啊 ? -
宾征涩肠: 来源 妫姓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姚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 轩辕黄帝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少数民族3、出自少数民族.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氏的来源是什么? -
宾征涩肠: 对于袁氏来源的记述,许多古籍内容差不多一致:袁氏是舜的后裔,出自妫姓.周武王灭商朝以后,追封前代圣王舜的后人妫满(史称胡公满)于陈.胡公之十三世孙辕涛涂赐邑阳夏(今河南太康),以其祖父庄爰的字为姓.袁氏自立姓之后,...

咸宁市19622263583: 姓氏袁的由来
宾征涩肠: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舜帝后裔.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的姓氏来源 -
宾征涩肠: 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姓来历 -
宾征涩肠: 1.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轩辕 2.出自轩辕黄帝,轩辕以土德得天下.轩辕氏,又称玄袁氏,少数民族 3.出自少数民族.其后裔自谓出自蒙古族王公显贵乞袁氏家族,随后人以袁为姓.

咸宁市19622263583: 袁氏的起源 -
宾征涩肠: 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