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魏武帝曹操为何非要杀掉曾经让梨的孔融?

作者&投稿:众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演义中,曹操打算出师讨伐刘备,继而进攻东吴。孔融在朝堂上点破曹操的狼子野心。曹操一怒之下,拿孔融祭旗,随后率大军出征。

这是虚构。

历史上,没有曹操出征拿孔融祭旗这一说。不过,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孔融的确是被曹操所害。曹操不仅杀了他,还将他的妻儿老小全部诛杀。

孔融是个什么样的人?一提到他,就想起典故“孔融让梨”,4岁就知道把大个儿的梨子让给别人,客人笑称他为神童。

是够神的,保不齐大个儿的梨子有虫,所以让给你。

孔融吃过亏吗?他吃亏大了。也是因为有才,爱显摆。这一点从他写文章以议论为主可以看出来。孔融文章的内容大多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

可是,在曹操手下当差,显摆才华的下场基本都不好,孔融算一个,杨修算一个,祢衡不算,那是玩半裸秀打嘴仗的,见到祢衡您就算看到不要脸本人了。瞧人徐庶多机灵,一言不发,透着沉默是金。

实际上,孔融也是个义士。怎么呢?在他16岁的时候,为了挽救被朝廷宦官迫害的张俭,与哥哥孔褒争相牺牲生命。这一事件,使孔融天下闻名。

《后汉书・孔融传》记载,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刘备举荐42岁的孔融为青州刺史。

时隔一年,也就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袁绍之子袁谭攻打青州,孔融逃出青州。

后来,孔融辗转到曹操手下。曹操这人比较复杂,既爱才又妒才,既君子又小人,是个矛盾综合体。他知道孔融有才,让孔融到许昌做了将作大臣。将作大臣这个官职,相当于现在的部长级,就是主管工程、建设。

孔部长上任以来,干得不错,常常在朝廷的御前会议中,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曹操一直都很重视他。

可是,公元197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让孔融给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一年天下不太平,袁术大言不惭地在寿春称帝,曹操很生气,想灭袁术一时又灭不了,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便迁怒于太尉杨彪。因为杨彪曾经和袁术联姻。杀不了远的,搞个近的。

曹操便诬陷杨彪,说他企图废黜天子,上奏书请求收捕下狱,判杨彪大逆不道之罪。

孔融听说了这事儿,朝服都来不及穿,就跑到曹操跟前讲道理。他对曹操说:“杨公有四代的清明大德,全国人民都钦佩。《周书》上说,父子兄弟,有罪都不能连及,怎么能把袁术的罪归于杨公呢?”

曹操这时正在气头上,你提什么《周书》啊,这才华卖弄得忒不是时候了。可孔融的话又无懈可击合情合理,意思很明确――如果你曹操这样滥杀无辜,必定大失天下人心,以后谁还愿意辅佐你呢?

可曹操还是不肯放过杨彪,他让许昌令满宠去审理杨彪的案子。孔融没办法,只得暗中活动,他请尚书令荀托付满宠,说审理杨彪时,请只录口供,不要拷打。

满宠心头有数,说是审理杨彪,结果一句也不问,上来就按照法令拷打杨彪。几天后,满宠告诉曹操,说这杨彪经过拷打,一个字也没说,这个人在海内有名气,如果不把他的罪过搞清楚,就不能服众,就会失去民心,这对您非常不好。

曹操没办法,当天就把杨彪放了。

一开始,孔融和荀听说满宠拷打杨彪,还心生怨恨。这下才知道是满宠的计策,为的就是让曹操放了杨彪。

杨彪领教了曹操的厉害,如今汉室衰弱,政权都在曹家,惹不起躲得起,他谎称双腿筋肉萎缩,连续十几年不能行走。最终逃离了曹操的魔掌。

而孔融不知趣,阻止了曹操加害杨彪,他反而有点得意忘形,常常以讽刺、挖苦的方式和曹操唱反调。在绝对权力的统治空间里,摆不正自己的位置,时时处处恃才傲物,说怪话讲酸话,是历史上不少自命清高之士的嗜好。仿佛不这样,就显示不出自己有智商,就显示不出自己卓尔不群。

讽刺挖苦倒在其次,否定重大决策更是对当权者的反叛和打击。譬如曹操颁布了一条禁酒令,说酒会亡国,必须严禁。其实,曹操的本意是为了节约粮食,非要说这也是利国利民之策。可孔融不干了,跳出来高谈阔论,说自古以来,亡国的还有女人,怎么不把女人一起禁了?曹操无言以对。

反对一回就算了,可孔融 *** 都反对,这就让曹操极度恼火,记恨在心。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要发兵南攻荆州刘表。他知道孔融和刘备的关系一向亲密。这家伙平时就一贯唱反调,关键时难保他不会下烂药。于是曹操决定,干掉孔融。但孔融是一个名士,不能说杀就杀,一方面,曹操可不想背负滥杀无辜的罪名;另一方面,如满宠所言,要服众,不要失去民心。

那么,妥当的方式就是谋杀。

谋杀的要领在于周密、严谨的部署和策划。曹操精细盘算,认为给孔融罗织罪名最为妥当。这罪名还不能是一个,要多个。

于是,谋杀行动分为两个步骤。

第一步:这年的八月二十四,曹操派光禄勋山阳人郗虑出任御史大夫。为什么要让郗虑做御史大夫呢?因为曹操很清楚,此人素与孔融不合。

第二步:郗虑一上任,曹操就马上指使他搜罗孔融的过错。郗虑既乐意又卖力,搞别人兴致差点,搞孔融他来劲了啊。

很快,郗虑就搜罗到给孔融定罪的证据――孔融曾经扬言“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卯金刀就是繁体的“刘”字。这就是谋反的论调。而且,从前孔融在北海的时候,看到王室不安宁,招集徒众,要想图谋不轨,后来和孙权的使臣谈话时,又毁谤朝廷。

要说这罪名够大了。可曹操认为,仅此一项罪名还不够猛,命郗虑继续秘密调查搜罗。

于是,郗虑又收集到孔融的两大不孝的言论。

一个是不尊重先哲。孔融曾和祢衡互相吹嘘,祢衡赞孔融,说你是“仲尼不死”;孔融则回赞祢衡,说你是“颜回复生”。俩哥儿们脸皮确实够厚的。

另一个不尊孝道,闹饥荒的时候,孔融对别人说,“如果父亲不好,宁肯把东西让给别人吃,让父亲饿死”;对于母亲,孔融认为,母亲和儿子没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双方就毫无关系了。

得,两大罪名,不忠不孝。一个鼻孔流血,只是火旺,两个鼻孔一起流血,你死定了。实际上,一条谋反言论就足以干掉孔融了。为什么曹操偏偏要两项罪名呢?

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处。

其一,汉朝是主张以孝道治理天下的。曹操的精明和奸诈就在于,以不孝为罪名强加于孔融,不仅除了心头之患,而且表明自己遵循孝道,维护汉室。无论从政治角度,还是笼络人心的角度,都让自己获得利益,可谓是一箭双雕。

其二,以不孝定孔融的罪,可以充分掩盖谋杀动机。在不孝的后面,再加上一条谋反的“副罪”,孔融便更加罪有应得了。

其三,将不孝罪放在谋反罪前面,作为“主罪”,也显示自己的大度,你孔融通敌刘备,也可以不杀你,你也可以去投奔他,我曹操爱才,绝不滥杀人才,但你不孝,就必须处死,属于“挥泪斩”。

其四,以言论治罪,也给恃才傲物或者沽名钓誉者一个警示,不许妄自尊大,不许讲怪话,讲怪话、讽刺、挖苦绝不是活跃政治空气,而是作乱。在专制的政权里,你们应该是沉默的大多数,没有人权,更没有话语权。

其五,这两大罪名,可证明孔融人品有问题。肉体杀掉,还消灭你的名誉,让你永世不得翻身,让陈寿写《三国志》也不敢给你立传。这就叫踩死你,还踏上一万脚。

因此,曹操在布告上写道:融违反天道,败伦乱礼,虽肆市朝,犹恨其晚。

这个没打红钩的布告,充分表达出曹操的愤怒,“犹恨其晚”,杀你还杀晚了。

于是,此时已是太中大夫的孔融被处以死刑,不是祭旗,而是在街市上行刑,连同孔融的妻儿一起诛杀。

以前,京兆人脂习和孔融交好。脂习曾多次告诫孔融,不要过分刚直,长此下去,必定遭到祸害。这下,孔融真的死了,许昌没有一个人敢去为他收尸。只有脂习去了,抚着孔融的尸体痛哭,说:“孔文举舍弃我而死,我还怎么能够生存呢?”

曹操知道,立即下令搜捕脂习,本想杀掉他,后来又赦免了他。




关于曹操祖上真实姓氏的思辨与考证,曹操到底姓什么?
网络配图——于和伟版曹操 历史悬疑——曹操父亲曹嵩被宦官曹腾收养前到底姓什么?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豫州刺史部谯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百度百科 曹操戎马一生,英明神武。身处东汉末年之乱世,自陈留起兵,灭黄巾组建青州军,...

魏武帝曹操追杀匈奴使的原因是什么?
李贤注:留呼厨泉于邺,而遣去卑归平阳,监其五部国。陈志《武帝纪》:秋七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将其名王来朝,待以客礼,遂留魏,使右贤王去卑监其国。世语的段子根本无法安插到正史中去啊!如果真要去追杀匈奴使者,呼厨泉有几个胆子跑来给曹操道贺?所以说嘛,看看而已,不必当真。

曹操为何不称帝?
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曹操生前没有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因此他没有登基为帝,但是他为曹家做好了准备,魏国已经建立。曹操死后,曹丕不甘寂寞,很快逼迫汉献帝禅位,魏国成为天下正统,曹丕追封曹操为皇帝,谥号魏武帝,庙号魏太祖。

曹操的简历
曹操赏罚分明,极少贪功,战事一了,常会在庆功宴上作一番点评,将分属于各位谋士武将的功劳逐个指出,此乃“荡寇将军张辽之功也”,“此乃贾诩之功也”,“此乃钟繇之功也”,不一而足。曹操很信任魏种。当年兖州被吕布夺去,郡县之人多叛曹应吕,曹操曾不无得意地对手下说:“我相信魏种肯定不...

魏武帝曹操手下谋士那么多为何没在赤壁之战时起作用?
普遍认为,曹操手下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也有八大谋士的说法,那就是再加上司马懿、董昭、刘晔。曹操帐下人才济济,为何赤壁之战依然大败呢?他的谋士都去哪了?一、荀彧、荀攸留守后方《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

三国时期曹操有一嗜好,为何却没有人说他好色呢?
魏武帝曹操,关于他的评价可谓是多种多样,有人喜欢他,有人将他骂的是一文不值,有趣的是,在过去的时候人们都喜爱刘备,近几年似乎喜欢曹操的人多了起来。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人物,曹操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在文学作品中,曹操有阴险狡诈、冷血的一面,同时他也有宽厚爱才、真情流露的一面。曹...

曹操一向志向远大,为何临终遗言中无军国大事,而是嘱咐妻妾另行改嫁...
曹操是一个枭雄,敢爱敢恨,对他而言其实无论权力,地位他都有,他在三国时期其实是一个让人钦佩的真小人,而并非一个伪君子。在曹操死的时候,当时的魏是三国中最强盛的一个,而我们也知道曹操喜欢网罗人才,无论文武大臣,个个都有拿得出手的,而曹操的儿子也不像刘备的儿子一样,是个心里没成...

三国演义第十回
第十回:勤王室马腾举义,报父仇曹操兴师 李傕、郭汜想要杀人了,献帝被张济樊稠劝止,仍尊献帝为帝,自此独掌大权。二贼为董卓平反,并先后三次改葬董卓。此时,西凉刺史马腾和并州刺史韩遂以勤王之名起兵,与李郭之军数次交战各有胜负,成僵持之态。曹操在山东大破黄巾军,并将精壮留下编制为“...

典默为何离开曹操
害怕。典默害怕曹操会因为自己的疑虑而伤害自己,所以选择离开了曹操。魏武帝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

曹操为何被封为魏王?而不是其他的王
即可有自己独立的一套行政体系,甚至可以设立宗庙。后来曹操的权势达到了极点,迫使汉朝的傀儡皇帝封他为王,当然这个时候就从魏公破格(汉高祖立下外姓不封王的规矩)升为了“魏王”,成为整个分封国魏国的宗王。后来他的儿子曹丕称帝把国号改为“魏”,就是三国鼎立的魏国,同时追封曹操为太祖魏武帝。

尚志市15688169779: 《魏武将见匈奴使》中魏武帝曹操为什么要杀了那个使者? -
巫孙青霉: 这个使臣很有眼光,能够识别人才,帝觉得杀了他会很刺激

尚志市15688169779: 《床头捉刀人》里面曹操为什么后来要追杀那个来使呢 -
巫孙青霉: 【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甚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圭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翻译】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长相不够威猛,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圭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尚志市15688169779: 魏武帝为什么要杀匈奴使节 -
巫孙青霉: 魏武帝为什么要杀匈奴使节 因为这个使臣很有眼光,能够识别人才,这样的人留在敌方当然不是什么好事魏武帝曹操将要接见匈奴来的使节,自己认为外貌不好,不足以震服远方的国家,于是便命令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武帝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已经接见完毕,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 《世语新说》的意思是曹操被匈奴使看破了,怕丑事外传 其实历史上曹操很喜欢乱杀人,杨修你听说过吧?!

尚志市15688169779: 煮豆燃萁的故事100字 -
巫孙青霉: 魏武帝曹操的第四个儿子曹植,和曹丕是同母兄弟,从小聪明,深受得曹操的宠爱. 曹操的次子曹丕做了皇帝后,常想借口除掉曹植.一次,他为难曹植,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出一首诗,并要以兄弟为题,但诗内不许出现兄弟二字,不然就要被处死.曹植被迫答应.七步还没走完,曹植的诗已吟出来了: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又惭愧叉心酸,只得罢休.后来,曹丕对曹植的监视迫害并未减少,曾经六次变更其爵位,使其三次迁徒封地.这个成语比喻骨肉间自相残害. 为了稳固自己的江山,曹丕曾经多次想要伤害曹植,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出一首有关于兄弟之间的诗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煮豆燃萁的故事.

尚志市15688169779: 床头捉刀人的练习,速度啊. -
巫孙青霉: 1 这个事件,可以从几个方面分析: 1.曹操认为该使者认出了自己,那么自己由于自卑而让人替代的事传出去,就不好听了.杀他灭口. 2.可能认为这个使者眼光非常,又会说话,是个人物,无论是嫉妒还是谨慎,都是杀他的理由. 3.本来让崔...

尚志市15688169779: 床头捉刀人翻译 -
巫孙青霉: 典故: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英语不好翻译,也没于专门的习语,我想是不是可以这样翻译: The brave and fierce man stand by the bed with a sword in his hand standing for prestige. 一个勇猛的人手持刀子站在床边,象征威严! 这就是床头捉刀人的意思!

尚志市15688169779: 翻译曹操杀使 -
巫孙青霉: 魏武帝曹操要接见匈奴的使者,他自己认为相貌不好看,不能用威仪震服匈奴,就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握刀站在坐榻旁边做侍从.已经接见完了,就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魏王这人怎么样?”匈奴使者评价说:“魏王高雅的气质,不同寻常;但是坐榻边上拿刀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曹操听后,就派人追去,杀掉了这个使者.

尚志市15688169779: 魏武杀人翻译及注释 -
巫孙青霉: 翻译 魏武帝年少时,和袁绍都喜欢仿效侠客的作为.他们为了看人家新婚,潜入人家的园中,晚上大叫“小偷来了!”屋里人都出来了,武帝便抽剑劫持新妇,和袁绍往回走,找不着路了,跌到荆棘中,袁绍爬不出来,武帝又大叫:“小偷在这...

尚志市15688169779: 魏武将见匈奴使魏武将见匈奴使 -
巫孙青霉: 我觉得曹操简直是一个天才外交家,一个人的形象肯定对别人对一个国家的印象有影响,特别是像魏这种强大的势力,没有一个形象代言人怎么行?你看电视上那些广告中代言的,全是一些帅哥靓妹,更何况是培养国家关系这样的大事,这也就看出曹操的谋略的纯熟,所以为何最后统一三国的大将也出自于魏呢,这便是曹操善于用人的缘故了.可他之所以要杀匈奴来的使节,并不是嫉才,而是出于一种无奈,战事逼他除掉强敌.反面我就不说了,曹操是一个多重性格的人多疑,狭隘..偏执,都能形容

尚志市15688169779: 床头捉刀人整篇翻译 -
巫孙青霉: 床头捉刀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三国志》【原文】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