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梅戏的资料

作者&投稿:禹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黄梅戏的资料~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
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
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上扬,眉峰微聚,风神俊秀,清俊佳绝;
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梅戏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黄梅戏:原名“采茶戏”、“花鼓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之一。它以美妙动听的曲调,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深受全国人民和海外人士的喜爱,成为全国新兴的著名剧种。

  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调,后与民间歌舞相结合。清道光年间,传人安庆、怀宁、宿松、望江一带,汲取了民间音乐、岳西高腔、青阳腔及徽调的演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故又称“怀腔”,成为具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民间小戏。黄梅戏唱腔以抒情见长,韵味丰醇,优美动听。唱腔分平词和花腔两大类:平词是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于大段抒情与叙事;花腔大多是民间歌谣与小调。在表演艺术上,注重从生活中提炼程式,既能表现动作的内容,朴实平易,一看就懂,又能抒发人物细致的思想感情。伴奏主要乐器是高胡,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后又组成中西混合乐队。著名演员有严凤英、王少肪等。他们演出的《打猪草》、《夫妻观灯》、《天仙配》等剧目,脸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梅戏传统剧目习称36大戏,72小戏,实际上约有200多个。剧目《天仙配》、《朱门玉碎》、《慈母泪》等曾拍成电影,《遥指杏花村》、《柯老二人党》则被拍成电视连续剧。

  黄梅戏以安庆为中心迅速发展。合肥及安庆市均有黄梅剧团、黄梅戏剧学校,农村有业余剧团,江苏、湖北、福建、江西、吉林、浙江等省也成立了专业黄梅剧团。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湖北人怎么和韩国人一样喜欢偷文化然后说是自己的。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安徽黄梅戏流传很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起源于安徽。其实,黄梅戏的真正故乡是与安徽省接壤的湖北省黄梅县。 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黄梅县水灾频仍。灾民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采用唱道情、打莲花落等表演形式沿途卖唱,并与当地说唱艺术,如青阳腔和徽戏结合。这样,就把黄梅戏传播到了皖、鄂、赣3省50余县◇来,黄梅戏在安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http://tieba.baidu.com/f?kw=%BB%C6%C3%B7%CF%B7
上黄梅戏吧看一看吧。

黄梅戏百科名片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它发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多云山,与鄂东和赣东北的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


黄梅戏的起源,演变及经典作品
这些都是真实文献资料记载关于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的记载。戏曲界认定的”黄梅戏鼻祖“是蔡仲贤,蔡仲贤,字国清,诨名蔡老五,同治四年(1865)十一月十三日出生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香茗山南麓蔡家大屋(今麦元乡中山村),民国三十一年(1942)殁于至德县(今东至县)马坑乡后河蔡坑,终年78岁。他幼年...

越剧、黄梅戏有什么区别?
2、来源不同 1852年(清咸丰二年)嵊县西乡马塘村农民金其柄创“落地唱书”。落地唱书是浙江嵊县以马塘村为主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艺人初始均为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后来发展成越剧。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

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
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

黄梅戏的资料
来过安庆的人都知道,安庆人说话婉转动听唱黄梅戏最正宗。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

黄梅戏和别的戏有什么不同
2、服饰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3、妆容 黄梅戏妆容重眉眼。不同与京剧中浓墨描摹的眼廓、华丽的假面,黄梅戏戏装讲究晕染、讲究神韵,类似于古代仕女的淡妆,真实质朴,小生眉眼...

求黄梅戏历史
新中国时期,一大批青年文艺工作者跋山涉水,倾情民间为黄梅戏寻源。因当时有大批黄梅戏民间艺人健在,按照他们的师承关系和亲身经历,黄梅戏形成的年代,可以追溯至清乾隆年间,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口碑资料的印证,得出了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流传于鄂、赣、皖毗邻地区,发展于安徽安庆的共识,并广泛应用于...

黄梅戏起源于什么地方?
黄梅戏文化深深植根于安庆人的血液和细胞中。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

黄梅戏《百花赠剑》讲的是什么故事?
黄梅戏《百花赠剑》讲的是:安西王谋反,朝廷派海俊打入王府,充当间谍。安西王不察,重用海俊。王府总管叭喇疑海,设计灌醉,扶入公主帐中,意欲借公主之手除去之。岂料侍女江花佑实乃海俊之妹,失散多年,偶然相逢,遂加掩护。公主见海年少英俊,爱之,竟赠剑许以终身。其后公主助父举兵,但因海...

黄梅戏的代表作简介
却与忠厚老实的顾客蔡鸣凤感情相投,二人产生了爱情。但蔡鸣凤终究要回到自己的家乡去,分别之时,二人悲痛欲绝。剧中在柳凤英得知蔡鸣凤家中还有妻子,而且决意辞店回家,分别之际,严凤英用曲折哀婉的三百二十句唱腔表现了人物撕心裂肺的悲痛情绪,演出具有强烈的震撼力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梅戏 ...

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却在安庆得到发扬,那为什么不改名字呢?_百度知 ...
现在黄梅戏各种民间小剧团有几百个,每到节日各乡村都有黄梅戏剧团,家里有红白喜事,也请小剧团唱几天。黄梅戏的起源历史是改也改不了的,争名夺利是人的本性,黄梅戏来源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黄梅采茶调演变而来,谁也不能改变历史实是。寻根问祖就象...

桃源县17163947273: 黄梅戏(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 搜狗百科
诸熊伊甘: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剧种.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声誉.其发源地一说为安徽怀宁黄梅山,另一说为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源县17163947273: 有关黄梅戏的资料 -
诸熊伊甘: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

桃源县17163947273: 黄梅戏简介少一点 -
诸熊伊甘: 黄梅戏,中国汉族地方戏曲,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五大剧种之一.它发源于黄梅多云山,与采茶戏同出一源,其最初形式是采茶歌.其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 优秀剧目有《天仙配》、《牛郎织女》、《槐荫记》、《女驸马》等.

桃源县17163947273: 黄梅戏简介,越少越好 -
诸熊伊甘: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桃源县17163947273: 黄梅戏的知识 -
诸熊伊甘: 黄梅戏:原名“采茶戏”、“花鼓戏”,是安徽省主要地方戏之一.它以美妙动听的曲调,生动活泼的表演形式,通俗易懂的艺术语言,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深受全国人民和海外人士的喜爱,成为全国新兴的著名剧种. 黄梅戏源于湖北省黄梅...

桃源县17163947273: 黄梅戏发源地(关于黄梅戏发源地的基本详情介绍)
诸熊伊甘: 1、黄梅戏之乡,在安徽安庆和湖北黄梅县均有此称呼.2、一种说法: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另一种说法:安徽安庆是黄梅戏的起源地,被称为中国黄梅戏之乡.3、1995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4、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5、2006年,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桃源县17163947273: 黄梅戏的由来 - 黄梅戏的由来
诸熊伊甘: 作为地方戏曲的一种,安徽黄梅戏流传很广.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它起源于安徽.其实,黄梅戏的真正故乡是与安徽省接壤的湖北省黄梅县. 明清以来,特别是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黄梅县水灾频仍.灾民为了生活,背井离乡,采用唱道情、打莲花落等表演形式沿途卖唱,并与当地说唱艺术,如青阳腔和徽戏结合.这样,就把黄梅戏传播到了皖、鄂、赣3省50余县◇来,黄梅戏在安徽得到进一步发展,并逐渐成为全国人民喜爱的地方剧种之一

桃源县17163947273: 关于黄梅戏的资料 -
诸熊伊甘: 黄梅戏http://www.huangmeixi.org/wenxian/content/index2.html 黄梅戏起源 黄梅戏的形成 黄梅戏的发展 黄梅戏传统剧目清单 黄梅戏的代表人物—严风英

桃源县17163947273: 介绍一下戏曲 -- 黄梅戏 -
诸熊伊甘: 说实话,黄梅戏作为安徽的剧种,成为世界知名艺术,是有它的原因的.从发音声腔来看,其清新优雅,适合喜剧,而不可否认大众审美有偏向喜剧的倾向(这点大家都有体会).同时从黄梅戏发展史来看,其发展还是不太成熟的.黄梅戏是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