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曰: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

作者&投稿:鄣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关于陶渊明其人,苏轼曾经说过:
“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做官便做官,归隐便归隐,穷有穷的活法,富有富的活法。这便是陶渊明。

陶渊明性情率真坦荡,因田园就住在他心里,所以他把生活过成了一首田园诗。
魏晋南北朝时期,醉心于写田园诗者不计其数,更不乏名流,如谢灵运、王维等等。
但别人写田园诗,与陶渊明明显不同。
他人写田园诗,更像是现代城市人偶尔来一次“农家乐”,为的是抒发心情。
陶渊明则不然,他是真的以一介“农民”来作诗。
正因如此,其诗其人都流露出一股惬意、舒适,自然而然。
梁启超曾评价陶渊明:“自然界是他爱恋的伴侣,常常对着他笑。”
世人皆羡慕陶渊明,常常因内心少了一份恬淡从容,却活不成陶渊明。

1
放得下
那首《归园田居》,人人都耳熟能详,这也被认为是陶渊明的“明志”之作: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前两句自述:我自小就不恋俗世,寄情山水,向往自然。
实际上陶渊明的前半生,却与“俗世”牵绊太深。归隐田园,也并非其天性风骨使然,更多还是为形势所迫。

陶渊明年轻时,一则家境贫苦,二则也曾有跻身庙堂的远大抱负。因此,他曾多番投身官场。
然而时局混乱,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与其终日如履薄冰,还得穿戴规矩去拜见督邮“乡里小儿”,不如远离官场,“复得返自然”,图个清净自在。
此番远离,他远离得很彻底,虽有乱世中“明哲保身”的无奈,却也不失做人智慧。
毕竟,同时期的阮籍、嵇康、谢灵运、潘岳、陆机等文人雅士,都表达过解脱世事、归隐田园的人生理想。
但那些理想只是嘴上说说,实际上却没一个做到了超然物外。追名逐利的行动,倒是一个比一个“诚实”。
唯有陶渊明的避世,真彻底,真决绝。

正如朱熹所评:“晋、宋人物,虽曰清高,然个个要官职,这边一面清谈,那边招权纳货。陶渊明是真个能不要,所以高于晋、宋人物。”
他不仅“高于晋、宋人物”,也换来了后半生的“有余闲”“返自然”。
史书记载,阮籍等人皆无善果。唯有陶渊明从此纵情山水,过上了终日耕田、赏菊、饮酒的逍遥生活。
世人均知“有舍有得”,真能“舍得下”的却微乎其微。
少年时为了理想,中年时为了生活,该入官场便入官场;官场让他别扭、不如意,说退便退。
一切皆是顺从内心。
陶渊明舍下了官场的功名利禄,才得到了后世的岁月静好。
这份“舍得”,更大的智慧在于:不苛求,不盲从,不将就,不屈从。
人生在世,放得下,是大胸怀,更是大智慧。

2
想得开
陶渊明的归隐,也并不像佛家的那般完全脱离人情世故,所谓“四大皆空”。就像他《饮酒·其五》中所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依然如常人般,追寻夫妻相伴、儿孙绕膝、尽享天伦,“结庐在人境”。
并且,他也有普通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但就像高知父母未必生出天才儿女一样,才华横溢的陶渊明,并没有养育出同他一样优秀的子女。于是,他做了一首《责子》诗自嘲: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虽有五子,却个个“总不好纸笔”“懒惰故无匹”“不识六与七”“但觅梨与栗”。
这要是放在现在,多少父母得愁白了头,辅导孩子写作业都能气出脑溢血。
可是陶渊明,顶多就是作诗发发牢骚。看似发牢骚,实则饱含着父亲对子女的无限宠爱,满满的人间深情。
五子“总不好纸笔”,陶渊明不仅没有半声责备,还自嘲说“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如果天命如此,那就随他去吧,还不如干了这杯酒,来得痛快。何其洒脱!何其豁达!
也许有人会说,时代不同,现在的孩子竞争激烈,高考压力大,与古时怎可同日而语。
其实古时寒窗苦读、考取功名,是唯一改变命运的途径,“应试教育”的氛围之浓烈,比之今日有增无减。
但陶渊明却能对子女做到不苛责、不苛求,一则是其心性使然,二则他深知“儿孙自有儿孙福”的道理。
人生的幸福与否、成功与否,读书功名从来不是唯一的评判标准。
陶渊明的“亲子教育”理念,早已先于当今之父母。
对子女都不苛求,对自己就更不苛求了。且更善于自嘲。

当了“农民”的陶渊明,在种地这事儿上,其实一点儿都不专业,尽管辛苦耕耘,却还时不时带着妻儿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换做常人,怕是要哀嚎埋怨上天不公了。而他陶渊明呢,依然作诗自嘲。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大诗人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于“种豆”这个事儿,可谓尽己所能,然而结果却是“草盛豆苗稀”。
此番画风,莫名透出一种喜感,让人不禁莞尔。
而这,正是陶渊明内心豁达幽默的外在呈现。种豆“二把刀”,自嘲且自乐。
嘲笑别人,未免尖酸。嘲笑自己,则是一种做人的态度,更具人生智慧。大有一种“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无所谓”。
人生烦恼,烦恼人生,常常源于自己在某些方面的“无能”,或子女不能如己之意。
但人无完人,要承认“有所不能”,更要原宥子女“有所不能”。因为“有所不能”,正是人生常态。
何不学陶潜?把生活的种种不如意化作“自嘲”,一笑了之,该种豆种豆,该喝酒喝酒,岂不快哉?

3
看得透
陶渊明爱酒,爱到何种程度?他有首《饮酒·其一》这么说: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在陶渊明生活的那个时代,做官可获得良田二顷,而他将其中的五亩地,都种上了可以酿酒的粮食。
此后归园田居的日子里,饮酒成了他最大的乐趣之一。而他的本真,也正体现在饮酒。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不期然得来一壶酒,那就痛快畅饮、一醉方休好了,管什么其他的呢?
如此随遇而安、享受生活,不见半分游戏人间的颓废,反而是“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生活不在别处,就在当下。

世人常把饮酒当做暂时忘却烦恼的“法门”,因此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之词。
但陶渊明饮酒,却是发自内心的喜爱。
他与朋友饮酒,酒到憨时想睡觉,于是直言:我喝醉了,想睡一觉,你们走吧。
他喝多了,随手抱来连弦都没有的琴,抚上一番,别人觉得实在“另类”,他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真”在陶渊明的字典里,是一种真实不做作的人生状态,顺乎本性,悠然自得。
人生充满了真真假假,何必在意别人的看法。生活是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历史长河中,你我皆不过沧海一粟。世人的态度往往是:我改变不了世界,所以我得改变我自己。
而陶渊明抛出另外一种态度:我改变不了世界,所以我得做我自己。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人活一世,要能看得透,忧愁烦恼皆是枉然,与其劳心劳力多烦恼,不如有舍有得过生活。


陶渊明人生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难怪朱子评述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语言出来。”(《朱子语类卷一百四十》)萧统《陶渊明集序》也说他“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第三,陶渊明较晚时期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

请问宋词中有哪些词是表达感恩之情的?
拿得起, 放得下。 纵无人和我, 齐驱并驾。 风里依旧敢逞雄, 雨中何妨再称霸? 古人云: 一笑乾坤大, 任叱咤。 疏影世间何处寻奇葩? 一剪寒梅凌天涯。 仙客对此欲归俗, 农夫叹绝忘桑麻。 流芳千载任风雪, 独呈丹心报中华。 谁道三冬无春色, 冰山高处万里霞。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

《山林相见》
世有渊明,菊花无憾;世有白石,梅花无憾,世有嵇康,琴瑟无憾;世有伯牙;子期无憾……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躁,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误,重义的人交天下故不孤,浓情的人淡名利故不独,宁静的人行...

关于不要生气的诗句
出自: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老来曾识渊明》 释义:一觉醒来觉得满腔幽恨,放下酒杯,想唱支歌,开口又停。 4.关于不生气的句子 生气就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还有什么深仇大恨是不能释怀的呢? 自己的人生,自己才是主角,不要为不该在乎的人伤了不该伤的心,到头来,疼的是自己;不要为无关紧要的琐事浪费自己...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赏析
清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评下二句:“闵晋祚之将终,深知时不可为,思以岩栖谷隐,置身理乱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节也。”日光暗淡,日将西沉,是否哀悯...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

《陶渊明集序》原文以及翻译是什么?
我曾说有能理解陶渊明的文章的人,追名得逐利的欲念就会消除,粗鄙吝啬的想法就会去掉,贪婪的人就能清廉...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

走进陶渊明的心灵世界
放眼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在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努力追求“超我”的同时,其实内心深处也时时流露出对险恶官场及叵测社会的厌弃,在竭尽心机地回归“本我”,力所能及地体念着生命的本真状态,如竹林七贤、谢灵运、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等,但其中在追求“本我”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对这一状态体念得最真切的,...

对陶渊明归隐的看法
所以,陶渊明回归田野后写一些田园诗。但是,也不得不说,他的政治才能跟其文学造诣都是让人骄傲的,更是为后人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其实,他能够免于荼毒,还要感谢族中叔叔陶夔的庇佑。没有亲人的荫庇,也就是所谓的朝中无人,没人给他洗白的话,也就无法回乡过上一阵隐居宁静的生活。从公元407...

求李清照和辛弃疾,陶渊明的所有诗词!!!
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 用前...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 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 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不...

辛弃疾是何许人?他的诗呢
少歌曰:神甚放,形如眠。鸿鹄一再高举,天地睹方圆。欲重歌兮梦觉,推枕惘然独念,人事底亏全?有美人可语,秋水隔婵娟。八声甘州 夜读《李广传》,不能...想渊明、停云诗臼,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贺新郎 同父...

铁东区19748167960: 人怎样才能做到凡事想得开看得透 拿得起放得下? -
习狗氢化: 人生并非只有一处风景如画,别处风景也许更加迷人. 当你失意的时候,你不妨好好地品味这句话包含的哲理.翻开成功人士的历史,你就会发现可以借鉴的例子到处都是. 有人坚持着“矢志不渝”的思想,守着最初的道路不放.如果你坚信这条路...

铁东区19748167960: 请问人生三原则,三修炼,三不争原文是什么? -
习狗氢化: 人生三不争: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直. 人生三福:平安是福,健康是福,吃亏是福. 人生三为: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 人生三不等:孝老,行善,健身. 人生三快事:美酒、 挚友、 枕边书!人生三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人生三大憾事: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遇好书不读.

铁东区19748167960: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得道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出自那本书?
习狗氢化: 睿智的人看得透,故不争;豁达的人想得开,故不斗; .泛指知晓事理. [指符合道义、正义.例:得道多助 )的人晓天意,故不急;厚德的人重谦和,故不噪;明理的人放得下,故不痴;自信的人肯努力,故不误;睿智:见识卓越,富有远见,介绍你去看这本书《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这本书写的不错,可以发现自己的很多地方.

铁东区19748167960: 拿得起 放得下 想得开:儒释道如何互补和合? -
习狗氢化: 四川安岳大般若洞三教合一窟 宁夏中卫高庙,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 对于和合文化,可以从多角度来解读.有人从中读出一种文化战略,有人从中读出一种社会理想,都讲出了一番道理.我别出心裁,想把合和文化解读为一种健全的心态....

铁东区19748167960: 人生烦恼不过就12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
习狗氢化: 人生的成功就12个字,放得下,想得开,看得透,忘得了(有选择性)

铁东区19748167960: 开导人的经典语录得与失 -
习狗氢化: 拿得起,放得下,人生得失很正常;站得高,望得远,是非恩怨莫挂怀;想得开,看得透,生活困惑自然开.

铁东区19748167960: 亾泩彡俢炼:看嘚透想嘚閞,嗱嘚起仿嘚芐,竝嘚囸垳嘚矗.是啥意思(翻译成简体中文) -
习狗氢化: 人生三修炼: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站得正行得直

铁东区19748167960: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的自传吗?请课外查找资料,结合你所读过的陶渊明诗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
习狗氢化: 是的,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因其居住地门前栽种有五棵柳树,固被人称为五柳先生.1、平淡自然. 但这平淡是把深厚的感情和丰富的思想用朴素平易的语言表达出来;很容易看,容易懂,但又富有情致和趣味.梁实秋...

铁东区19748167960: 刘婷婷 【人生五个三】三个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三个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 -
习狗氢化: 刘婷婷 【人生五个三】三个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三个不斗:不与君子斗名,不与小人斗利,不与天地斗巧.三个修练:看得透想得开,拿得起放得下,立得正行得稳.三个陷阱:大意、轻信、贪婪.三个悲哀:遇良师不学,遇良友不交,遇良机不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