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八章赏析

作者&投稿:祝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注释]

1、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

2、智慧:聪明、智巧。

3、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4、孝慈:一本作孝子。

[延伸阅读]王弼《道德经注》

大道废,有仁义;

失无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进物也。

智慧出,有大伪;

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睹形见,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甚美之名,生於大恶,所谓美恶同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相忘於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

[延伸阅读]苏辙《老子解》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之隆也,仁义行於其中,而民不知。道既废,而後仁义见矣。

智慧出,有大伪;

世不知道之足以澹足万物也,而以智慧加之,於是民始以伪报之矣。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六亲方和,孰非孝慈?国家方治,孰非忠臣?尧非不孝也,而独称舜,无瞽支也。伊尹、周公非不忠也,而独称龙逢、比干,无桀纣也。涸泽之鱼,相吻以沬,相濡以溼,不如相忘於江湖。

《道德经》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上善若水”是什么意思?
“上善若水”是一句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的名言,意思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强调了善良的品质应该像水一样自然、包容、温柔,能够利益万物而不争,处于道的境界。【来源出处】老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他在《道德经》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思想,其中“上善若水”是他描述道境的一个比喻。具体...

《道德经》第二十章
《道德经》第二十章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哪些癌症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刚阳文化 2022-07-08 · TA获得超过19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5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原文】 唯[1]之与阿[2],相去几何?美[3]之与恶[4],相去...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赏析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赏析[原文]上德不德①,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②,是以无德③。上德无为而无以为④;下德无为而有以为⑤。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⑥。故失道而后德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赏析
[延伸阅读1]王弼《道德经注》其政闷闷,其民淳淳;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正可举,闷闷然卒至於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其政察察#3也。殊类分析,民奸争竞,故曰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

浅谈《道德经》第十七章:管理的最高境界 【连载十七】
       管理是艺术,同时它也是哲学,还可以说是很深奥的社会科学。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道德经》第十七章,就很好的阐释了什么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全文这样的: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译文:知道雄的道...

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出自第多少章
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原文: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译文:有一个物体是...

《道德经》的智慧___第八十一章赏析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已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是《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也是最后一章的原文。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这句话是告诉人们:...

《道德经第十六章》 - 草稿
你不用急,一章一章来,因为这个东西,要把它跟政治,把它合在一起,才能够全民化,普遍化,如果单独要求一个人,有时候也是很为难,因此呢?你必须要透过政治,你才有办法改变这些事情,所以第17章,老子就把他所发现的,跟政治连在一起,叫做道政合一,这是全世界最好的东西。

《道德经》第十九章赏析
治理一个国家必须包括政治,经济和军事,而这三者都离不开仁义、智巧、巧诈和货利之一一、这是为什么呢?他在第三章中也表达了相类似的观点。“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这一点跟我们世俗的治理方法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同时,老子还指出了他的治理...

密山市14795165129: 《老子道德经》第十八章 -
以非宁可: 真正的“道”被废弃了,才出现了“仁义”的说法 智慧出现后,就有了“大伪” 因为亲属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用孝慈这样的观念来约束大家 国家昏庸混乱时,才会出现所谓的忠臣 总的来说,这仍然体现的是老子的辩证思想,即很多看似美好的事物,其实只是丑恶事物的衍生品.

密山市14795165129: “老子”说的关于诚信的话有哪些呢? -
以非宁可:[答案]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密山市14795165129: 《道德经》经典语录 -
以非宁可: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个谜,谜中之谜——玄妙之美) 反者道之动: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知其雄,守其雌.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知仁者智,自知者明. 不自见,故明...

密山市14795165129: 《道德经》“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 -
以非宁可:[答案] 三十八 上德不德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以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

密山市14795165129: 道德经·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评析 -
以非宁可: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密山市14795165129: 老子关于诚信的名言 -
以非宁可: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

密山市14795165129: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请帮忙翻译一下 -
以非宁可:[答案] 这怎么翻译 不尚贤,使民不争 是《老子》第三章 大道废,存仁义 《老子》第十八章 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老子》第五十七章完全衔接不上 你要想看翻译 直接看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 就行了

密山市14795165129: 老子道德经 -
以非宁可: 老子道德经分为上下两部分,【道经】阐释天道-自然规律,【德经】揭示人德-人生行为准则.九九八十一章,每一章节内容不尽相同.纵观《道德经》全篇,其中“道”贯穿始终.究竟何谓“道”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语言及人类的想象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性.真正的道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它客观存在但大道无形,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道”诸多表象即“德”,“德”是形式“道”是内容.非要以世间有形事物为“道”立意那应该是水,《道德经》第八章不争无尤:“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密山市14795165129: 《道德经》第八章全文及翻译 -
以非宁可: 第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

密山市14795165129: 《道德经》又云: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圣人在天下,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
以非宁可:[答案] 同上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 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 第四十九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