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作者&投稿:壤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层次井然条理分明.从整体到局部,整体从静景到动景,局部从动景到静景。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长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而且体现了儿童特别的感觉。叫天子忽然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不仅写出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还表现出儿童的羡意。至于写油蛉“低唱” 、蟋蟀“弹琴”,更是儿童特有的感受。

4、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菜畦的“碧绿”,桑椹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态;“长吟”“低唱”“弹琴”是写声;“又酸又甜”则是写味。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2、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三味书屋的况味就完全不同了。由于对它理解不同,因此对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多种猜测。有的认为鲁迅所勾勒的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因此论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书屋虽然是所典型的封建私塾,但作者鲁迅立意并不在于批判。这篇散文题目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的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有“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程。

3、艺术手法

状物写景,绘声绘色。作者调动了各种感觉器官,使景物描写有声有色,鲜活生动。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颜色;“高大”“肥胖”“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形状,这两者都从视觉角度写。呜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是从听觉角度写。覆盆子“又酸又甜”是味觉描写。这便是绘声绘色、有滋有味。


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牢记文章是从儿童的角度来写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增添了神秘色彩,百草园在孩子眼中就更有趣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入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作者想起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惊险,恐怖,然而符合儿童的心里,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介绍_百度...
2、《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赏析: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他曾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他曾在泥墙根听油蛉低唱、蟋蟀弹琴,他也翻过断砖找过蜈蚣与斑蝥、还玩虫子,也拔过何首乌的藤、摘过覆盆子,也在冬天捕过鸟、也从井栏上跳下去过,去书塾时还与蟋蟀、木莲们告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写了什么?
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生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工作。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

百草园三味书屋内容概括
这些小插曲显示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通过这两个场景的描绘,鲁迅批评了封建教育的刻板和无趣,赞美了自然、直观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们成长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充满了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教育的深度思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的重要场景:1、百草园孩子们的乐园:园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和动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有趣的少年生活的追忆、留恋、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封建教育制度的不满。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语句以及中间的过渡句
在第9段从开始“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到中间“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是写百草园的部分;从“出门向东”到文章结尾“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是写三味书屋的部分;中间“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是两部分之间的过渡段。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语句是哪一句,这...
起止句: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这两部分是通过过度句连接起来的。三味书屋的况味就完全不同了。由于对它理解不同,因此对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多种猜测。有的认为鲁迅所勾勒的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因此论...

概括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00字以内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是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相关内容解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是怎样描绘百草园的美 -
廖怨非洛: 1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2作者描写百草园,从整体到局部,由植物到动物,从宏观到微观,有详有略,有色彩、有香味、有声音,那是一个孩童眼里的世界,读来趣味横生.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描写三味书屋的 -
廖怨非洛: 三味书屋的环境,三味书屋的先生,三味书屋里的学习生活.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第二段,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
廖怨非洛:[答案] 作者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角度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百草园春·夏·秋三季的景色.此段堪称写景之典范,颇值得玩味.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如何从视觉,听觉..等角度进行描写的 -
廖怨非洛: 你好,第二段的写景,非常精彩.第一,既抓住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石井栏之所以“光滑”,是因为井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之所以知道它“光滑”,是因为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说黄蜂“肥胖”,不仅是它的体态较别...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用哪三个方面来表现百草园之乐? -
廖怨非洛:[答案] 百草园中的各种植物,和动物; 美丽的神话传说; 冬季下雪后的捕鸟活动;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景物的?特点: 景物: 顺序: 角度: 修辞: 用词: -
廖怨非洛:[答案] 从总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作者是怎样描绘百草园的美丽景色及无线趣味的? -
廖怨非洛: 答,作者调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是怎样描绘百草园的美丽景色 -
廖怨非洛: 作者调动自己的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 是中年的鲁迅先生对儿时快乐生活的甜美回忆,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即便是三味书屋的生活,对于童年的鲁迅而言也同样是新鲜而充满快乐的. 我们从作者对三味书屋生活的描写中,也不难发现字里行间洋溢着快乐的情趣.从“黑油的竹门”、大匾等陈设,从那没有孔子牌位的拜孔子仪式,从同窗趁先生读书入神时,溜到三味书屋后的小花园“折腊梅”“寻蝉蜕”到人声鼎沸的课堂,自得其乐的老先生,颇有些成绩的绣像,飞速进步的“对课”,处处洋溢着一种成年人回顾往事的乐趣,时时流露出新奇天真和快乐的情趣.因此,纵然是森严的三味书屋,也是作者美好生活的一部分,也洋溢着作者当时的童真童趣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在写作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
廖怨非洛: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标题是“从……到……”的格式,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来记叙的,由此把握全文的结构就较为容易了.作者先写百草园:“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做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出门...

翼城县13922345058: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者在描写景物时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试各举一例. -
廖怨非洛: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 比喻:(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拟人: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写出孩子心中奇妙的想象和特殊的感受.这样,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