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具体事例说明囫囵吞枣

作者&投稿:有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具体的生活事例说明囫囵吞枣的意思~

张大望有一道数学思考题不大会做,所以问了老师,问完后,老师问一知半解的他会了吗,他囫囵吞枣的说:"明白了''.

楼上的太不厚道了吧,难道没分就不答了?
反面例子有名的我不知道,正面的只知道这两个: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而“欣然忘食”。

成语典故: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

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

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

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张大望有一道数学思考题不大会做,所以问了老师,问完后,老师问一知半解的他会了吗,他囫囵吞枣的说:"明白了''.

吃枣时不嚼,一口吞下去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关名人与读书的故事有那些?
1、凿壁偷光 汉朝元帝时的匡衡,从小喜好读书。可是家里很穷,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上学读书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学习。家里没有钱买灯油,怎么办呢?匡衡没有向困难屈服,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墙壁上凿了个小洞,借邻居家照射过来的微弱灯光看书学习。他勤奋刻苦,学到了许多知识,后来做了...

粗心的我作文事例
别看我文文静静的,咋一看,还认为我是一个细心的人,其实我非常粗心。小时候会经常发生崴脚事例,原因都是我喜欢左顾右盼,走路不专心造成的。在家里更喜欢不留神打碎东西,母亲常常唠叨我做事慌慌张张的不仔细。一本很厚的小说,我会在两三个晚上看完。于是父亲总说我看书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没有认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关的事例
1,在党的第一代领导人中,毛泽东可谓是终身学习、酷爱读书的典范,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他常说:“一个人的知识面要宽一些,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博览群书,...

作文《思考的力量》500字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正如人摄取食物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消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我们应该借鉴前人的经验,学而思之,在思考...

思而不学则殆的例子或者小故事
正如人体对事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与思相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是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

文中哪几个事例表明了刘墉对女儿读书的焦虑?
14.第③段中作者用“种番茄”来形象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15.作者在文中要女儿怎样“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请简要概括。你在读书中得到过什么样的快乐?请举一例。(4分)概括:举例:12.女儿为参加读书比赛而囫囵吞枣地读书(意思对即可。) (2分)1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因祸得福的例子
问题七:一些因祸得福的故事。 google\/...%ba%8b 这里有 请你参考 问题八:中国历史上也有一个著名的因祸得福的故事其中的( 囫囵吞枣 从前有个人看书的时候,总会把书中文章大声念出来,可是他从来不动脑筋想一想书中的道理,还自以为看了很多书,懂得许多道理。有一天,他参加朋友的聚会,...

鲁迅 一件小事教案
伯父这样关心穷苦人,同情穷苦人,因而必然要得到人们的爱戴。 板书:同情人民 (三)找同学读第二段,了解鲁迅先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对下一代的深切关心。 联系上下文,说说“囫囵吞枣”和“张冠李戴”是什么意思?这说明“我”读书怎样? (“囫囵吞枣”的意思是: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把枣子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

励志成语故事精选15篇
可是,一连几箭都没有射进去,有的箭头破碎了,有的箭杆折断了,而大石头一点儿也没有受到损伤。 人们对这件事情感到很惊奇,疑惑不解,于是就去请教学者扬雄。扬雄回答说:“如果诚心实意,即使像金石那样坚硬的东西也会被感动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一成语也便由此流传下来。 励志成语故事7 【囫囵吞枣】 ...

关于一味模仿却适得其反的议论文和事例.速度,以解我燃眉之急!!!快...
”。这说明一些企业对先进的运作模式和手段,采用的是一种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模仿,而且初期模仿的“轰动”和“成功”也着实让模仿者尝到了一些甜头,更坚定了企业“模仿”的信心,只可惜,很多企业在风光过后逐渐暴露出“东施效颦”甚至“邯郸学步”的缺陷。囫囵吞枣,形似而神不似,甚至就连模仿都没...

保康县19778229331: 用具体的生活事例说明囫囵吞枣的意思30字左右 -
车转新清:[答案] 张大望有一道数学思考题不大会做,所以问了老师,问完后,老师问一知半解的他会了吗,他囫囵吞枣的说:"明白了''.

保康县19778229331: 用具体的生活事例说明囫囵吞枣的意思 -
车转新清: 小明看书只关注故事情节,囫囵吞枣,看完书,书中的东西就忘得一干二净

保康县19778229331: 囫囵吞枣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
车转新清: 这个从字面上也好理解嘛 具体情况就是拿一个大枣 拿一碗水 把大枣放你水里 随后,专辑水杯连大枣一起吞下 中间不得用牙咬 不得用嘴教 这不就是红楼屯走了吗? 如同吃药片一样 要说不是字面意义,要是说意思的话,就比如吃饭去了,糊涂两口就吃完 也不好好教,好好业 这也就是本意

保康县19778229331: 举出生活中的相关例子来说明下面两个成语的意思 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快,越快越有机会采纳为最佳答案 -
车转新清:[答案] 囫囵吞枣:老师讲课太快,这篇文章好象囫囵吞枣一样,只知道个大概,不知道细节. 张冠李戴:这个帽子明明是我的,但是丁丁却把它拿给小冬,真是张冠李戴. 原意是说张的帽子被李的戴着,指事情分不清楚,弄错了对象

保康县19778229331: 用具体事例说明囫囵吞枣 -
车转新清: 张大望有一道数学思考题不大会做,所以问了老师,问完后,老师问一知半解的他会了吗,他囫囵吞枣的说:"明白了''.

保康县19778229331: 读书不能囫囵吞枣的事例 -
车转新清: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但总是囫囵吞枣.他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 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疑心自己是不是记忆力不好.有一次,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朱熹询问他的读书的过程...

保康县19778229331: 成语故事囫囵吞枣. -
车转新清: 1、“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有两则,分别是:(1)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

保康县19778229331: 由“囫囵吞枣”想到的,写一个故事 -
车转新清: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有一个傻瓜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只吞不嚼...

保康县19778229331: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 -
车转新清: 囫囵吞枣的成语故事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旁人笑道:“吃梨...

保康县19778229331: 囫囵吞枣的故事 -
车转新清: 囫囵吞枣 有个客人说:"吃梨子对牙齿有好处,对脾却有损伤;吃枣子对脾有益处,对牙齿却有损害." 有一个傻瓜年轻人听了这话,思考了很久,说:"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吃梨子的时候,只嚼不吞,它就不能损伤我的脾了;吃枣子的时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