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不愧为一代帝王,临终前的三大举措保住大汉江山407年

作者&投稿:包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汉朝是个传奇,第一寿命最长,第二影响非常大,第三疆域非常辽阔,通西域,开拓岭南,而且一切都要归功于开国帝王刘邦,他临终前的三大举措保住大汉江山407年。
作为开国君王的刘邦,一生过得其实并不轻松。
早年混迹乡间,做个流氓无赖,中年奋起造反,经过数年争斗成了天下之主。
当了天下之主之后,刘邦依旧不得清闲。
无数的异姓王需要他铲除,无数的内忧外患让他伤神费力,勋贵外戚的影响力也让他寝食难安,自己家老婆也是个狠角色。
这无数隐患,配合自己孩子那懦弱的性格,当然让他深感不放心。
他死后,这一系列问题,也是一个个爆发。
汉朝初建短短半个世纪中,就有吕后外戚专权、功臣集团诛杀诸吕政变和七国之乱的爆发。
这三次危机,每次斗争都惊心动魄,非一般帝王可以摆平,但诞生没多久的汉朝,一次次安然度过危机不说,还越发的强大。
这一切,除了后人努力之外,刘邦的安排也起来决定性作用。
那么刘邦到底安排了什么,就需要将时光拉回汉朝初建的时候,刘邦为自己的帝国构筑的权利铁三角了。
三角关系无疑是最稳固的关系,也是王朝权利制衡最为有利的关系。
汉朝初期的政局铁三角是什么。
答案是,皇权、勋贵功臣和外戚。
皇族处于最高地位,勋贵和外戚相互制衡,皇权用超然于外的身份,通过制衡拉拢维系皇族高高在上的地位,这就是刘邦给汉朝构筑的权利格局。
为了构筑好三角关系,刘邦在晚年进行了三大举措。
第一大举措:分封树藩
所谓分封树藩,意思就是将刘姓皇族子弟分封到各个地方做藩王。
刘邦对于立国之初的汉朝,施行的是“郡国并举制”,汉朝天下即有郡县制,也有郡国制。
为何会用混合制度作为汉朝制度,就不得不说是吸取了秦国灭亡的教训。
秦国的快速灭亡,除了暴秦不得民心之外,太过急切的郡县制也是原因之一。
郡县制确实先进,但太过先进的制度需要过渡期。
一刀切的郡县制,会因为区域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还有万民期待的不对等引发各种问题。
最后各种问题累积之后,又会因为过快的中央集权,在暴政加持下,造成各地方的动乱。
简言之,没有过渡期的超越时代政治制度,会让新生帝国变成火山口一样的存在。
当秦始皇去世之后,这一切弊端就出现了。
中央政府看似集权,却无力控制地方,然后星星之火变燎原,秦帝国二世而亡。
这历史教训,让后继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于是,号称汉承秦制的西汉,却在政治制度上,采用了和秦帝国截然不同的方式,郡国制。刘邦主政的时候,将大块大块的周边区域,划分成了诸侯王的领土,分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和亲属们。
这样做的目的也有二个。
第一:通过郡国制的设置,减轻中央政府负担的同时,依赖分封的诸侯王,间接统治广袤的国土,让周边区域恢复经济,凝聚民心。
第二:通过郡国制的设置,将大片的疆土掌握在刘姓诸侯王的手中,让刘姓子孙四散到全国各处,牢牢把控住大汉江山的刘姓基本盘。
这两大目的,在后续成了汉朝续命神器!
按汉文帝时谋士宋昌所言就是:
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
这一切,让大汉王朝历经劫难,依旧不改刘姓皇族。
诸吕之乱的时候,刘姓封王出力不少,王莽乱政的时候,收拾江山的依旧是长沙王后裔刘秀,就连三分天下的时候,中山靖王后裔刘备也差点复活汉朝。
(刘邦白马之盟)
第二大举措,白马之盟。
白马之盟到底是什么?按《史记·吕后本纪》所言,就懂前因后果了!
太后称制,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史记·吕后本纪》
这记载的意思是,吕后称制专权之后,意图封吕家人为王,就询问右丞相王陵。
参与过白马之盟的右丞相王陵,一看立马反驳说,按照白马之盟的说法,不是姓刘的就不能称王,真要称王天下共击之。
这言外之意就是,即便你是吕后,是天下的掌控者,也不能破坏这规矩。
这段话无疑分量很重,间接体现了刘姓皇族和勋贵功臣,那休戚相关的共同利益。
虽然后来勋贵功臣迫于形势忍了吕家人称王,可他们的反击,却让吕后万劫不复。
换言之,这是刘邦在世的时候,用自己的影响力将自己的曾经一起奋斗的老哥们,绑上了自己的刘姓皇族战车。用他们的影响力,抵消来自外戚集团的威胁。
经过一场血盟之后,才有了勋贵功臣们和刘姓皇族后续配合默契的诛吕行动。
(平定诸吕之乱)
当然,光给勋贵功臣义务不给他们实惠也是不行的,白马之盟中还有这样一句话诠释了盟友如何产生。
这句话就是: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国以永存,施及苗裔
这话的意思是说,即没有功劳,又不是皇帝册封的爵位,你们不要顾虑可以去消灭了他,只要我大汉王朝存在,你们这些勋贵功臣的后代,就永远有官职和权位。
这言外之意就是,皇族和勋贵的后代,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受益人,至于后来者,只要他们没有特殊贡献,就不能成为利益均分者。
刘邦用白马之盟中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协议,让勋贵功臣成了大汉王朝的压舱石,这手腕绝对高明啊!
因为后续的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外戚篡权还是藩王谋反,这些勋贵后裔都是汉朝皇族的最大帮手。
平定诸吕之乱的周勃不就是勋贵功臣吗?
平定七国之乱的周亚夫不就是勋贵功臣之后吗?
第三大举措,扶持外戚。
刘邦临死之前,最不放心的是手下的两大势力,这两大势力还是手心手背的关系。
一个是自己皇后外戚吕家,一个就是勋贵功臣那些老哥们。
刘邦当时最害怕的事情就是这两股势力合流,进而践踏皇权。
为此他临死的时候,还下令陈平处死忠心耿耿的樊哙,目的就是通过处死樊哙这个跟勋贵还有吕后势力关系莫逆的人物,让两帮人没有合流的可能。(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刘邦这件事办得很无奈,无奈的根源就是深知自己儿子汉惠帝刘盈的秉性。
那不是一个杀伐决断的帝王,反而是个乖宝宝。
吕后或许会为了母子关系,迁就汉惠帝,但吕后如果不在了,汉惠帝压制得了吕后的势力吗?
他们要是作乱,汉惠帝还是皇帝吗?
同样,汉惠帝能压制勋贵集团吗?他有那个能力吗?
于是,绝对不能让他们两股势力合流,这就是刘邦临死前最大的心愿。只有让他们内斗,才有皇权的稳固,而这就是刘邦的如意算盘。
有刘邦建国之初的安排在前,后世的汉族皇帝们,对于外戚势力的态度也是如此。
在汉朝,有着无数强大的外戚势力、
比如汉文帝时候的窦氏家族。
比如汉武帝时候的卫子夫家族。
他们都是皇帝稳定朝据的重要力量,也是必不可少的制衡力量。
可惜的是,权力制衡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有利于皇权稳固,用得不好就有可能万劫不复,西汉最后就因为外戚专权,让王莽成立了新朝。
但,这和刘邦的关系已然不大了。
为了自己儿子能顺利掌权,刘邦在建国之初开始谋划,在生命最后数年依旧不忘布局,真可谓远见非常。
郡国制度设置,让刘姓皇族成了当时天下无可争议的最大势力,保全了刘姓江山的生命力。
白马之盟达成,让刘姓皇族和勋贵功臣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合力保全汉朝江山百年稳固。
外戚集团的出现,构筑了汉朝政治铁三角,让三角稳定制衡成了终汉朝始终的主旋律,唯一的区别或许是东汉时代,这外戚铁三角有时候换成了宦官。
如此手腕一说透,就能懂,刘邦为何能当帝王了。
他虽然是流氓出身,但在长久的政治生涯中,不断学习,弄懂了当帝王的套路和真谛。


李世民皇帝儿子简介
又为了不让儿子太辛苦,唐太宗特别准许承乾不用多读书,只要和孔颖达评说古事即可。不过李承乾并没有借机放纵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国安邦的卓越才能,有一次唐太宗让他试着写一写治国的策略,结果他很快便写满了三页纸,内容很有价值,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们炫耀说:“先论刑狱为重,深得经邦之要也。

皇太极为一代君王,为何历史上没记载他是怎么死的?
读过清朝的的历史,就会发现皇太极身为一代君王,有勇有谋,绝不是一位昏君,可是这么一位有能力的君王死后,历史上居然没有记录皇太极的死因,而是一笔带过,所以让人很好奇,皇太极究竟是怎么死的呢?其实皇太极和他的妃子宸妃感情很好,在其死后,悲痛万分,于是化悲痛为力量,将精力都放在了战事上,...

一代帝王梁武帝为何饿死于宫中?
萧衍执意要出家,朝中大臣十分惶恐,便一起跪于同泰寺外反复磕头,叩请皇帝还宫理政。在寺中和尚的劝请下,他才极不情愿地回到朝廷。然而萧衍极度迷恋佛教,反复四次舍身寺院。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崇信佛教的皇帝,最后却饿死于内宫,不禁让人惊诧万分。梁武帝早年无子,于是便过继侄儿萧正德为嗣子做太子...

顺治—清朝入关后第一代皇帝
在有清一代近300年的历史上,因为册立皇贵妃而大赦天下的,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 这一年顺治19岁,董鄂妃18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保存了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诏书》。按常规,皇帝只有在册立皇后的大礼上,才会颁布诏书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这种特殊礼遇,表明她得到了顺治不同寻常的宠爱。1657年,董鄂妃...

中国最历史上,那位皇帝称的上是一代豪杰?
明太祖朱元璋,在经济建设和内政实施方面是个好皇帝,并且反腐倡廉的手段是历史上所有君主中最强硬的,可惜明王朝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整个明朝也没有什么像样的盛世,所以不算最伟大的皇帝。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武略上,除鳌拜,平三番,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击败俄罗斯(笔者认为当时击败的不是...

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吗
唐太宗李世民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太宗文皇帝18岁起兵反隋、24岁定天下、27岁升天子、30岁而立之年被北方诸民族誉为"天可汗",在位23年于50年(现在外国领导人同中国省级领导人入仕年龄)中年英年早逝。 太宗皇帝为国家奋战与贡献了32年(孝文帝拓跋宏之年限,他更英年早逝),可谓建树颇多、影响深远,也正...

东汉第13位帝王刘辩,堂堂一代天子,死后为何葬入太监墓中?
东汉第13位帝王刘辩,堂堂一代天子,死后葬入太监的墓中,原因是因为刘协将他葬入了太监的墓穴中,是为了达到报复的一个目的,替自己的母亲报仇。刘辩是东汉的第13位皇帝,是汉灵帝与和皇后的嫡长子,在汉灵帝驾崩之后,他就被他的舅舅拥立扶持成为了君王,成为君王后,因为年龄很小的原因,所以说实权...

谁是五代十国最有作为的皇帝
可是,历史给予宋太祖的荣誉与评价还是很高,因为他在历史的大环境中成为了最后的胜者,他黄袍加身,不费一枪一炮当上皇帝也曾为人不齿,但追其根究,历史其实不然,五代十国短短几十年历史中,由军士鼓噪拥主为帝的事情在赵匡胤之前已成功三起,分别是后唐明宗李嗣源、后唐废帝李从珂、后周太祖郭威。 郭威无疑是五代...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一代明君隋文帝】
相书上对这种长相还另有一个说法,叫做“龙颜戴干”,龙颜自然是指帝王的相貌,戴干就是指头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对立。据说帝颛顼就是这副长相。《隋书》记载,当时有比丘尼智仙对吕氏说,杨坚此人不可与常人一样抚养,所以她将杨坚带到别馆,亲自抚养。幼年的杨坚为人深沉少言,刚刚进入太学的时候,即使是十分亲密的人也...

康熙贵为一代天子,为何要在周培公棂前屈尊为他守夜?
这其中的原因,有人认为康熙皇帝是为了收买人心,为什么这样说呢?这位大臣作为一个汉人,可以说在清朝时期汉人是很不受清朝的皇室待见的,甚至有满汉不通婚这样的说法。而汉人对于清朝的统治者可以说从内心上来讲是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的。而这个时候作为一个皇帝,你去为一个大臣守灵。可以说是一件前无仅...

合川市17837529789: 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令杀掉救命恩人樊哙? -
子车师派得:在西汉王朝的开国将领中,能够和刘邦有过命交情的,除了留侯张良之外,就是樊哙.想当初,如果不是樊哙勇闯鸿门宴,大胆指责项羽的种种过错,估计刘邦连第二天的太阳也看不到了. 就此,樊哙变成了刘邦的救命恩人. 所以,在刘邦当...

合川市17837529789: 刘邦的临终遗言是什么?
子车师派得: ”这段发生在刘邦与吕雉之间的对话,与其说是刘邦的临终遗言,不如说是刘邦的临终预言

合川市17837529789: 关于刘邦”非刘氏不王”的白马盟誓刘邦为了世世代代统治,临死时曾召集大臣立下”白马之誓”,规定”非刘氏不王”.终汉代四百多年,吕干政封了吕姓... -
子车师派得:[答案] 长沙王吴芮:刘邦封,因为没有过错,直到汉武帝时因为绝后才灭国.楚王韩信:被吕后杀.淮南王英布:被刘邦剿灭.赵王张耳及其子张敖:张敖因贯高谋反牵连被废为侯.梁王彭越:被污谋反,先被贬为平民,后被吕后阴谋害死.燕...

合川市17837529789: 刘邦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
子车师派得: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自己说的,总结得很精辟了!个人意见:他够痞 他的意见:他善于用问,能把萧何和张良还有韩信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众人的意见:他是个流氓,但会做人,懂的收服人,其他没什么.

合川市17837529789: 刘邦的故事阅读感想? -
子车师派得: 在帝王中,我比较佩服刘邦,刘邦身上有着凡人不具备的特点——勇气与善于用人.他在乱世中果断的加入了反秦斗争,打出了大汉天下,做了凡人做不了的事.

合川市17837529789: 项羽为何干不过刘邦,他临终前的一句话,究竟说了什么? -
子车师派得: 项羽干不过刘邦的原因有很多:轻信刘邦、刚愎自用.项羽临终前说的一句话是“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天要亡我,我为什么要渡河呢?直到临死之前,项羽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失败.

合川市17837529789: 刘邦主要是靠谁当上皇帝的?
子车师派得: 汉高祖刘邦自幼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是个十足的流氓无赖,直到年近中年方才娶妻,论才能、勇略他都不及项羽的十分之一,然而,在楚汉争霸的角逐中,刘邦却能从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逐步增长经验,最终战胜了项羽,平定四海,建立了...

合川市17837529789: 为何说刘邦是直到临终前才明白,当年乌江岸边,项羽为何选择自刎? -
子车师派得: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01、刘邦临终前会想到项羽吗?这个问题的关键词有两个“刘邦临终前”与“项羽为何选择自刎”,一个是前缀一个是问题,从问题格式来看这问题确实没啥问题,但从内容来看,我觉得这问题本身问题就很大. ...

合川市17837529789: 各位谈谈对刘邦和项羽的看法,你更喜欢哪一位. -
子车师派得: 其实并不对.刘邦此人尽管并未受过多好的文化教育,也喜欢那骂人,但不可否定的是,刘邦是个英雄,真正意义上的英雄,以一介草民之身起兵,后夺得天下,立不世之功勋,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项羽,可以说,他是广义上的英雄.纵观刘邦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