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中脊如何形成

作者&投稿:国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大洋中脊是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形成的。当两个大陆板块分离时,熔岩(热的 液态岩石)从地球深处涌出,创造出新的地壳和洋底,这时就会形成大洋中脊。这种移动的熔岩同样也会推动板块分离。促进板块移动,同时 也促进海底地壳板块的持续形成。在特定区域,熔岩堆积,最终形成了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在太平洋,其位置偏东,称东太平洋海隆(海岭)。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


洋中脊是怎样形成的?
显然,从加利福尼亚半岛至阿拉斯加这一段的火山、地震、山系等,难以用海底扩张假说解释其成因。那么,太平洋洋脊为什么偏侧一方,这还有待进一步地探索。如今,关于洋中脊的形成原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是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不仅如此,洋中脊顶部的地...

什么是大洋中脊?
人有脊梁,船有龙骨。这是因为有了它们,人才能立于天地之间,船才能行于大海之上。可你知道吗?海洋也有脊梁,大洋中脊就是它的脊梁。大洋中脊又称中洋脊、中隆或中央海岭,是海底狭长绵亘的高地,纵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北冰洋,彼此相连,长达8万公里。在板块构造模式中,大洋中脊顶部标出...

洋中脊洋中脊的建造原理
在大陆逐渐形成的过程中,大洋的表面并未幸免。在小天体的连续轰击下,原本的大陆边缘被撕裂,地下的岩浆趁机喷涌,形成了我们熟知的大洋中脊。这些中脊并非静止不动,而是随着地球的变迁,历经亿万年不断扩张,为海底地貌带来了独特的扩张景观,犹如一幅动态的地质画卷。总的来说,洋中脊的建造并非偶然...

大洋中脊是怎样形成的,陆地五大地形的特点是什么,相对高度或绝对高度...
在大西洋中间和印度洋中间有地震活动性的海岭,也叫做大洋中脊。中脊由两条平行脊峰和中间峡谷构成。洋中脊是现代地壳最活动的地带,经常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水平断裂(转换断层)广布。根据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热地幔物质(熔融岩浆)沿脊...

大洋扩张中心(洋中脊)的岩石组合
蛇绿岩套的存在表示了某个地质历史阶段曾经出现过洋壳,因此对恢复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如果蛇绿岩套中的火山岩属于岛弧火山岩而不是MORB,那么这类蛇绿岩可能形成于岛弧内的局部拉张环境。图23-1 蛇绿岩层序示意图 3.沉积岩组合 洋中脊沉积的主要类型是颗粒细小的深海沉积物和红黄色含金属沉积...

洋中脊是如何形成的?
如今,关于洋中脊的形成原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洋中脊是地幔对流上升形成的,是板块分离的部位,也是新地壳开始生长的地方。不仅如此,洋中脊顶部的地壳热量相当大,还成为地热的排泄口,所以火山活动,地震活动在这里会频繁地发生。由于冰岛的位置正好处于大西洋的洋脊上,所以地震和火山频繁出现 ...

大洋中脊火山带概述
深1-2公里的地堑,这也是裂谷名称的由来。大洋中脊的显著特征便是其密集分布的火山活动,因此被人们称为大洋中脊火山带。根据洋底岩石的年代测定,大洋裂谷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地质时期,但其扩张和活跃的阶段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到新生代,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火山活动尤为显著,揭示了其活跃的地壳动态。

为什么说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
洋中脊是现代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地带,那里经常会发生火山活动、岩浆上升和地震,分布了广泛的水平断裂。从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角度来看,洋中脊是洋底扩张的中心和新地壳产生的地带。海底的熔融岩浆不断地沿脊轴上升,凝固成以超基性和基性岩组成的新洋壳,并不断向两侧扩张推移。

大洋中脊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大洋中脊: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大洋中的山系,占海洋总面积的33%;分脊顶区和脊翼区。脊顶区由多列近于平行的岭脊和谷地相间组成。脊翼区随洋壳年龄增大和沉积层加厚,岭脊和谷地间的高差逐渐减小,有的谷地可被沉积物充填成台阶状,远离脊顶的翼部可出现较平滑的地形。

大洋中脊是什么啊?
大西洋中脊呈“S”形,与两岸近于平行,向北可延伸至北冰洋。印度洋中脊分3支,呈“入”字形。三大洋的中脊在南半球互相连接,总长达8万公里,面积约1.2亿公里2,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3。其脊部通常高出两侧洋盆底部1~3公里,脊顶水深多为2~3公里,少数山峰出露于海面形成岛屿,如冰岛、...

松山区13277201236: 中洋脊 - 搜狗百科
驷华复方: 关于大洋中脊的形成原因,人们常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来解释.这两种学说认为,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爆发频繁.中脊的隆起部分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经过热膨胀形成的.受地幔对流的影响,新洋壳自脊轴向两侧扩张推移.在扩张和冷却的过程中,软流圈顶部物质逐渐凝固,转化为岩石圈,致使岩石圈随远离脊顶而增厚.冷却凝固伴随着密度增大、体积缩小,洋底岩石圈在扩张增厚的过程中逐渐下沉,从而就形成特点为轴部高、两侧低的巨大海底山系.

松山区13277201236: 大洋中脊是怎么形成的? -
驷华复方:[答案] 朋友,我用两件事物作比喻,你就可以理解大洋中脊是怎么形成的了.第一件,是夏天导致雷雨的积雨云.如果你喜欢观察云的话你就会知道积雨云象一个打铁用的砧子,腰部细,上部比较大而顶端平坦.这个形状是怎么形成的呢?夏天...

松山区13277201236: 海洋中脊是怎么形成的?认真答 -
驷华复方:[答案] 您好 按照中学的知识来说 是板块构造造成的 大洋中脊是海洋中板块与板块张烈地带,地壳下岩浆涌出,形成的狭长的构造 网上的解释比较专业 参考一下吧: 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来解释...

松山区13277201236: 中洋脊是怎么形成的问一下它最初是怎么形成的?是大洋板块之间的碰撞么? -
驷华复方:[答案] 中洋脊成因 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来解释.此说认为: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热膨胀的结果....

松山区13277201236: 大洋中脊是怎么形成的? -
驷华复方: 朋友,我用两件事物作比喻,你就可以理解大洋中脊是怎么形成的了.第一件,是夏天导致雷雨的积雨云.如果你喜欢观察云的话你就会知道积雨云象一个打铁用的砧子,腰部细,上部比较大而顶端平坦.这个形状是怎么形成的呢?夏天对流...

松山区13277201236: 海洋中脊是怎么形成的 -
驷华复方: 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转化为岩石圈,致使岩石圈随远离脊顶而增厚.冷却凝固伴随着密度增大、体积缩小. 大陆的漂移由扩张的海底也能得到证实.纵贯大洋底部的洋中脊,是形成新洋底的地方;地幔物质上升涌出,冷凝形成新的洋底,并推动先形成的洋底向两侧对称地扩张;海底与大陆结合部的海沟,是洋底灭亡的场所.当洋底扩展移至大陆边缘的海沟处时,向下俯冲潜没在大陆地壳之下,使之重新返回到地幔中去. 大洋中脊是新地壳形成的场所,熔融的地幔物质不断沿大洋中脊轴部向上涌,形成新海底. 在此过程中,磁颗粒像一个个小磁针一样,与当时的地磁场平行.随着岩层冷凝,并向两侧运动.

松山区13277201236: 分析大洋地形岛屿,海沟,大洋中脊产生的原因 -
驷华复方:[答案] 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来解释.此说认为: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质热膨胀的结果.在地幔对流...

松山区13277201236: 大洋中脊是板块分裂形成的吗 -
驷华复方:[答案] 中洋脊成因关于大洋中脊的成因,大多采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来解释.此说认为: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热地幔物质沿脊轴不断上升形成新洋壳,故中脊顶部的热流值甚高,火山活动频繁.中脊的隆起地形实际上是脊下物...

松山区13277201236: 大洋中脊的形态是怎样的? -
驷华复方: 西洋中脊的峰呈锯齿形,大洋中脊体系环球绵延数万公里,宽数百至数千公里.其总面积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1/3,是陆地山脉的总和.大洋中脊高于两侧洋底,但高度各不相同,有的部分高出海底5000多米,平均高度为3000多米.各大洋中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