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话用了怎样的夸张

作者&投稿:褚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浦歌》。这两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白发”扩大夸张,使事物的特点更明显、更突出。

  2、附原文:
  秋浦歌
  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箇)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箇)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平鸣者了。

  3、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李白《行路难》)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夜宿山寺 》)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
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中等个儿。以七尺的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不可能。如果说是每根
头发的总和,也从来没有这种描写法。单看这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可是
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长。因为忧愁而头发变白,
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缘”,因为。“个长”,就是这么
长,现在有些地方还有“个长”、“个大”的口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
绪所替换,具体的事物转化成了抽象的事物。人们注意的重点,从“白发”
而转移到了“三千丈”这个数目。于是“白发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为
艺术的夸张,这句诗就成了绝妙的浪漫主义的构思,使人感觉到意趣横生。
然而自己要知道白发,必须对镜。现在诗人在清亮的铜镜里,看到了自
己的萧萧白发,知道是由于忧愤深广所造成。这时有感慨了。于是又进入更
离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构思:我的满头白发,这么多,看来有三千丈了,是
因为心头有无限的愁丝所造成的。这个明镜,是没有感情的,就该没有愁绪
吧,怎么也映满了秋霜呢?秋霜是白色的,这里诗人用来形容白发,更增加
了森冷的感觉。这种语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绪深沉的慨叹。连无情
的明镜,也都感染了愁绪了,也都很萧索了,至于对镜的本人,那还用说吗?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
唐王朝的政治腐败,乱象已成,诗人对整个局势怀着很深的忧虑。自已
的理想不能实现,相反地受到压抑和排挤。但是,有节操、有抱负的诗人,
不肯迎合统治阶级,他愤慨地叹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大约是他的愁绪郁结的原因了。
“白发三千丈。白发哪能有三千丈长呢?李白咏庐山瀑布为“ 飞流直下三千尺”,已是奇语不凡;而这里咏白发 ,竟说白发比庐山瀑布更长十倍,大胆夸张,非李白莫敢。
诗人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显然,诗人不是说白发真有三千丈长,而是说愁长;因为忧愁生白发,所以白发像有三千丈长一般。这样写,既准确地表达了诗人内在感受的真实性,又巧妙地赋予诗歌外在形象以更大的感染力。诗人连用了“不知”与“何处”两个词组成问句。但他似问非问,或明知故问 ,纯粹是借此抒发感慨而已。“秋霜”固然指白发 ,但另给人以萧瑟的感觉。诗人利用感觉的移借,用外部感觉表达其心理感受。使读者自然联想起诗人晚年的不幸际遇,便难免同生凄凉、寂寞之感了。

带数字的夸张

夸张,比喻。

比喻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似是什么意思啊?
似:相似,相像。整句意思是: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出自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原文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译文: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是什么意思?_百 ...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本句诗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中心思想:表层意义是诗人对进入暮年的喟叹,深层意义是抒发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而又无门可报,欲罢而又不能的矛盾情怀。赏析: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啥意思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是太忧愁的意思。这句话出自唐代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此句运用夸张的想象,写离愁之深长,悲痛之深重,表达了诗人因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无限愁思,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意思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太过忧愁。《秋浦歌十七首》是一组五言诗。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

李白的诗词《秋浦歌•白发三千丈》赏析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唐•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两句,以夸张手法,极写忧愁之重之深。起句言自己的白发长达三千丈,给人以十分突兀之感;次句道明原因,由于发因愁而白,愁既长,白发自然长,以至千丈。这...

秋浦歌的诗句意思
《秋浦歌》这首诗的意思是,“我头上的白发长到三千丈!只因我心中的愁绪也这样长。对着明亮的镜子,我的头发白得像秋霜。我真不知道哪里弄来这模样!”。《秋浦歌》的原文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

白发三千丈 的全诗是什么?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是李白最著名的诗篇之一. 劈空而来的第一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一个人的头发,很少有超过他本身的长度的.李白的身度,据他在《上 韩荆州书》中的自我介绍是:“长不满七尺”.参照有关历史记载,在当时 是个...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似是什么意思
编辑本段诗词赏析 解析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意思
关于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原文,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意思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2、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3、—唐朝李白《秋浦歌》。4、翻译:白发有三千丈那么长,而心中的忧愁好像这白发一样长。5、看着镜子...

白发三千丈全诗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白发有三千丈高,形容愁的程度很深。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句诗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的其十五,原诗如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注释译文...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这句话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意思: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 《秋浦歌·秋浦长似秋》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此诗以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三千丈白发领起,抒发了因惊现白发而引起的心里上的极大震撼.极度夸张却真实地宣泄了内心的烦愁.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白发有三千丈高,形容愁的程度很深. 这句诗出自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的其十五,具体原文如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夸张手法介绍: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作用:夸张的作用主要是深刻、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增强语言的感染力,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答案]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是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夸张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答案:1.拟人 2.比喻 3.夸张 4.夸张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首句“白发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张,似乎不近情理,一个人七尺身躯,而有三千丈的头发,根本不可能.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才豁然明白,因为愁思像这样长.“缘”,因为;“个长”,这么长.白发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采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三千丈的白发,是内心愁绪的象征.诗中有形的白发被无形的愁绪所替换,于是这三千丈的白发很自然地被理解为艺术的夸张..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1 是 夸张 (三千尺)2 是 比喻 (似剪刀)3 是 拟人 (惜,照)4 是 设问 (自问自答)5 是 比喻 (洞庭比做白银盘,青山比做青螺)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字面意思就是白头发有三千丈这么长,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尺缘愁似个长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是夸张的修辞方法

余姚市18756384860: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
仲君万敏: 夸张,比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