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岛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庄子中的"寓言","重言","卮言"分别是什么意思?~

1.“寓言”:与譬喻论证,其特征是“藉外论之”。“藉外论之”是指“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按照人之常情,某人被别人称赞比被其父称赞更易令人信服,因为父亲称赞儿子容易致人生疑。
其特征是用人们熟悉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主张。就其规则而言,即是“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异于己为非之”。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在使用寓言时,当然是赞同与自己相同的观点,反对和否定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其是非必须由自己来主张和评定。
2.“重言”:与引用论证,其特征是“借有见解、有才德之长者或先人的言论来论说”。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就其规则而言,即便年长却无才、无德、无做人之道者,其言论亦不能作为论说之论据。
其作用而言,即如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的《天下》篇所言“以重言为真”。
白话译文:此名人名言的论证形式与印度逻辑的“声量”、“圣言量”相似;但在形式逻辑里,则犯了“以人为据”或“诉诸权威”的错误,因而此“真”不是形式逻辑之“真”概念。
需要说明的是,《庄子》里的“重言”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
(1)虚构一个人的言语作为论证之理由;
(2)用真人虚构一个事件为论证之理由;
(3)用真人真事为论证之理由;等等。由此可见,它与先秦诸子的引用论证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3.“卮言”:与事实论证,其特征是“事实陈述”。万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和作用,“卮言”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白话译文:即为未经刻意思考,从而不带任何成见之言,即无心之言。
其规则是:在论证说理中,必须真实地描述事物,所言必须与物之本性相一致。也就是说,“卮言”不能是主观言论,不能有价值判断,只要是合于事物本身即可。
由此看来,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的“卮言”论式要求不带有价值偏好等个人成见,是一种事实陈述。
在庄子看来,自然规律不需要言说;如果真要言说,也只能合于自然的规律,即这种言说只是描述自然规律。就其作用而言,即要强调的是“事实胜于雄辩”的论证作用。


扩展资料:
一个语篇的主要论说方式有三种,三者所占比例为:整个语篇都是“卮言”;语篇的十分之九为“寓言”;语篇的十分之七为“重言”。
用逻辑学类与类的关系看,在一个语篇里,“卮言”、“寓言”、“重言”三者的外延关系为:如果“寓言”真包含于“卮言”,“重言”真包含于“卮言”,“寓言”与“重言”为交叉关系。
那么,一个语篇的论说方式必为“卮言”,“寓言”、“重言”外延之和必小于一个语篇的论说方式。
从中我们可以推导出:所有论说方式必为“卮言”,其中在“卮言”论式里,所包含的“寓言”、“重言”是主要论式,另外还应有其他论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庄子的“寓言”、“重言”、“卮言”论式研究

“寓言”“重言”是叙述描写,“卮言”是议论。
1、寓言
为大众所熟知的寓言有两大要素:“一是故事性,二是寄托性。”寓言本身并非通过逻辑思维方式来判断推理,而是通过诉诸形象、故事来阐明释义道理。寓言是“三言”中所占比例最大、庄子用力最勤、取得成就最高、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言”。
2、 重言
汉字的博大精深便在于,相同的字形有着不同的字义,重言(重叠的重)与重言(尊重的重)虽字面相同,意思却毫无关联。对二者我们要分别进行论述。重言在现代语文的修辞手法中,念作为重叠的“重”,指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在一起组成一个词。从字数上来说,也称为“叠字”。
3、卮言
在《庄子》的研究过程中,历代学者对“三言”中卮言的理解分歧最多,评价也最难统一。
庄子以“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对卮言进行直接的描述,旨在强调卮言如日出一样强大的力量,明确指出“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的作用。
这便是卮言,可以随心表达、与日俱新、无有成见的言论,与自然合乎因循无尽的变化和发展,以此持久延年,历久弥新。这也是的庄子处世原则,顺其自然,超然物外,与时俱化,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正是有了卮言的存在,庄子的“道”方能简明直接的论述,他的哲学思想才能够发挥得淋漓尽致。

扩展资料庄子的寓言皆“无端崖之辞”,差不多完全是主观臆想的产物,突破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神话和现实的种种界限,千姿百态的形象,奇幻莫测的构思和汪洋恣肆的语言,构成奇文。
所谓“以重言为真”,即虚构假托前人言行,求实寻真。庄子“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子的思想精深博大,在这“沉浊”之世,无法以庄重严正的文辞表达思想,只能以虚拟假托的“重言”出之。庄子笔下,“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即战国中期思想家宋研)、“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的列子(即战国郑哲学家列御寇),已被庄子改造重塑失其本真。
庄子 “以卮言为曼衍”。庄子以形象寓理,其“卮言”含蓄隐晦,内容具有相当大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无所待而游于无穷”。对庄子“卮言”的理解历来颇多分歧,庄子主张“大道无言”“道不可言”。
“道”,是超越的无限的,“言”,是世俗的有限的。无限的世界不能用有限的言辞解释清楚。或许在庄子的心目中,本来就无意以有限的“言”说清玄妙的“道”。因此,庄子的“卮言”方给人以“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强烈印象。
“庄子”给人以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印象。庄子之文风,比喻奇特,联想丰富,意象变幻,文字跳跃,妙笔纵横,别具一格。所以鲁迅先生“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这一评判,诚为至言。
以庄子思想核心为纲,以“寓言”“重言”“卮言”三言为目,那么“庄子”就不难解读了。
追求自由的心态是以放弃对别人的偏见和欲望为前提。在三千多年前,庄子的境界是宇宙的境界,人世永无绝对自由,人会永远因的某种意识和欲望受到压抑而感到不自由。文明以探索灵魂奥秘,追求心灵的自由为尺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言”笔法

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重言就是借重古代先贤或当世名人的话,来论证要讲的道理;言在此处而意在彼处,就叫做寓言,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寓言世界,看起来是“满纸荒唐言”,实则都成为思想的一种载体。

1、卮言

漏斗这种器物,虚空无底,多少水注进去都会漏下来。庄子用漏斗来比喻,意思是说的每一句话都无成见,就好像从一只漏斗里漏下的水一样。只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只是把大自然想要表述的东西通过他这只“漏斗”给漏下去。

2、重言

“重言”的关键是这个“重”字,这个字有两重意思,一是重量级的人物,二是重量级的语言,当然更多的时候这两者是合而为一的。

3、寓言

“寓言”的比重占得最大,所以说“寓言十九”,十篇里面有九篇是用寓言的手法写出来的。庄子笔下的河伯海若、山灵水怪、浑沌魍魉、鸱鸦狸牲,林林总总,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寓言世界,看起来是“满纸荒唐言”,实则都成为他思想的一种载体。

扩展资料

通观《庄子》全篇,“三言”并不是相对独立的。从形式上来说,寓言是借人、借物、借事所说的话,重言是借耆艾所说的话,卮言则是如酒随意挥洒之言;

从其功能来看,寓言是载道之言,重言是弘道之言,卮言是和道之言,三者分别体现了庄子释道的三个层次;从其关系上看,重言包含在寓言之中,卮言与寓言、重言相互渗透,浑融一体。

不难总结,“寓言”是文章的基本形式,“卮言”是庄子思想的具体内容,“重言”则是借以申明其学说的先贤佐证。

探讨《庄子》这部古典文献时,应当遵循着“以庄解庄”的路线,打破传统思维局限,立足整体文本和“三言”的表现形式,对博大精深的《庄子》进行具体分析。

庄子以“三言”经营其文章,使其水乳交融,共同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独特品格的重要支撑之一。





卮言就是漏斗式的话。漏斗这种器物,虚空无底,多少水注进去都会漏下来。庄子用漏斗来比喻,意思是说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无成见,就好像从一只漏斗里漏下的水一样。他只是替大自然宣泄声音,只是把大自然想要表述的东西通过他这只“漏斗”给漏下去。

重言就是借重古代先贤或当世名人的话,来论证要讲的道理。“重言”的关键是这个“重”字,这个字有两重意思,一是重量级的人物,二是重量级的语言,当然更多的时候这两者是合而为一的。

扩展资料

庄子很了解世俗人心,同样的道理,普通人讲出来可能没人听,但如果是圣贤讲的,那就不一样了。庄子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父亲一般不给自己的儿子做媒介绍对象,为什么呢?“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儿子是自己的好,当爹的对女方夸耀自己的儿子怎么出色,总不如让媒人夸耀更能让女方相信。

所以庄子在他的书里搬出来许多圣贤,尧、舜、禹、文王、周公等等,不过在他书里的文王不是真文王,周公也不是真周公,甚至孔子、颜回也都是用真名来假托其事。



“寓言”:与譬喻论证,其特征是“藉外论之”。“藉外论之”是指“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重言”:与引用论证,其特征是“借有见解、有才德之长者或先人的言论来论说”。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卮言”:与事实论证,其特征是“事实陈述”。万物有其固有的本性和作用,“卮言”出自战国时期庄周的《庄子》。

扩展资料

首先我们读这部书时,不一定非得从开头往后读,因为现在读到的《庄子》,是由郭象本传下来的,郭象本的次序,历代争议纷纭。而且先秦人作书,用的是竹简,一根竹简就是一行,若干竹简串起来就是一编,也就是一篇。篇与篇之间不一定要有连属关系。很多学者都指出,《庄子》中三十三篇,实际上都是可以独立成篇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王博先生讲《庄子》,从来不从第一篇《逍遥游》开始,而是从《人间世》开始,中心开花,然后左右两路突破,这也算是一个方法。我认为,读书无定法,至于读《庄子》,你可以从头读到尾,也可以中间开花,但无论怎么读,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够体悟。

这种体悟,就是禅家讲的“活参”,不能把庄子读死了,不要把《庄子》这部书仅仅看作一部哲学著作来读,也不要仅仅把它当作思想来读,还要把它当作庄子本人的一部生命史来读。从书里真正读出庄子的生活,读出一个活脱脱的庄子。

这样读了,就可以把我们的生命融入其中,用我们的心,去和庄子的心沟通,用我们的生命体验,去体会庄子的生命。虽然庄子在与我们相隔两千多年的时光隧道的另一端,但我们生命、生活中的某一个部分,是肯定能与他打通的。

读《庄子》首先要抓住庄子哲学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一是庄子的“本体论”,也就是他所说的“道”;二是庄子的“人生论”,也就是“因”。《庄子》这一部书,说到家就讲了这两个字。把握住这个总纲,才能读出境界。



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 和以天倪”(《庄子?寓言》)。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是素不相及的历史人物海阔天空的对话,都属于“寓言”之列;何谓“重言”?凡是重复——也就是援引或摘录——前贤或古人的谈话或言论,都属于“重言”之列,至于这些前贤古人是否讲过这些话,无从考证,通常都是庄子为了增加自己言语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而假借这些古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何谓“卮言”?“卮言”就是那些写起来行云流水,读起来酣畅淋漓,给人以浪漫主义美感的语言。

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庄子·杂篇·天下》


解释说明什么是卮言,重言,寓言,并举例说明
寓言:比喻论证 重言:引用论证 卮言:事实论证

先秦诸子散文《庄子》的寓言特点
《庄子》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外面这里主要探讨的是《庄子》散文中的寓言的...

逍遥游 这一段中援引汤之问棘一段话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正是通过“重言”以加重论说的分量,加深读者对“小大之辩”...

庄子代表作
庄子作品收录于《庄子》一书,代表作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庄子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他和他的门人著有《庄子》一书。这部文献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它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水平。《庄子》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

卮言 重言怎么读
卮言 重言 zhī yán zhòng yán

庄子天下篇原文及翻译
这家伙著《庄子》,满纸卮言,满纸重言,满纸寓言 。此书规模虽系长篇巨著,但是结构严谨无缺陷。此书文 章虽系不合时宜,但是风格诡怪亦可观。此书内容充实, 余味悠长,一读难忘。上也上得,此书可给神秘的造物主 做陪伴。下也下得,此书能同那些超脱生死、向往永恒的 修道者交朋友。《庄子》所据原理,既广博又...

庄子有什么代表作?
庄子的主要作品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收录于《庄子》。《庄子》又名《南华经》,不仅是一本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庄子》一书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它反映了庄子的批判哲学、艺术、美学、审美观、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庄子的著作 庄子的代表作...

试阐述庄子言意之辩对中国意境说的影响
尽管庄子认识到语言的局限性,但他并没有简单的加以否定,而是充分调动语言的潜力,进而提出了寓言、重言、卮言的概念。《庄子·寓言》曰:“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寄托寓意的言论,占书中比例十分之九;重言是借重先哲时贤的言论,占十分之七。9庄子这样解释卮言:“言无言,终身言,未尝不言;...

逍遥游 你是怎样看待庄子的这种思想的
《庄子》的《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重言是重复之言,卮言是随意变化之言。庄子说他的文章中寓言和重言所占的比重很大,随意变化的“卮言”则日出不穷,这很合于自然之道。这四句话实际概括了庄子散文的特点。“汤之问棘也是已”一段在本文中的运用,正是...

庄子逍遥游全文赏析
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结尾,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从“有所待”达到“无所待”的精神境界。《逍遥游》中庄子运用了许多寓言来表述逍遥游的...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庄子》里运用卮言、重言、寓言等手法,这三种手法各指什么意思? -
藏浦复方:[答案] 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寓言》).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奇故事,无论...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解释说明什么是卮言,重言,寓言,并举例说明 -
藏浦复方:[答案] “重言”和“卮言”都是“寓言”.“重言”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式,“卮言”概括了“寓言”的特点.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解释说明什么是卮言,重言,寓言,并举例说明 -
藏浦复方: 《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是寓言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庄子》中所谓“卮言”指的是什么 -
藏浦复方: 卮言: 自然随意之言.一说为支离破碎之言. 语出《庄子.寓言》:"巵言日出,和以天倪."成玄英疏:"巵,酒器也.日出,犹日新也.天倪,自然之分也.和,合也……无心之言,即卮言也.是以不言,言而无系倾仰,乃合于自然之分也.巵,支也.支离其言,言无的当,故谓之卮言耳."后人亦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如《艺苑卮言》、《经学卮言》.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 -
藏浦复方:[答案] 它的意思为:庄子》“三言”,“寓言”为“寄寓之言”已如前述.重言者,借重先哲时贤之言也,属于庄周寓言中的对话性叙事.卮言者,自然无心之言也,属于庄周寓言中的曼衍式叙事.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以天下为沉沦,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什么意思 -
藏浦复方:[答案] 语出《庄子》 它的意思为:庄子》“三言”,“寓言”为“寄寓之言”已如前述.重言者,借重先哲时贤之言也,属于庄周寓言中的对话性叙事.卮言者,自然无心之言也,属于庄周寓言中的曼衍式叙事. 庄子为文擅用...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卮言春天"是什么意思? -
藏浦复方:[答案] 庄子为文擅用“三言”——“寓言”、“重言”、“卮言”,庄子自己也曾说他的文章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庄子?寓言》).何为“寓言”?凡是出自虚构、别有寄托的语言,无论是禽言兽语,无论是离...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对话先秦哲学 庄子的三言指的是什么 -
藏浦复方:[答案] 中华传统思想-对话先秦哲学 现存的《庄子》文本是谁整理的?A郭象 B庄子 C孔颖达 D王弼 庄子的三言是什么交流方式 A直接 B间接 C都不是 D都是 孔子的思想具有现代性 是 否 1、A郭象 2、文学上,庄子开创了“寓言”“重言”“卮言”三言并...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 是什么意思? -
藏浦复方: 卮言:随心所说的话,没有规律可循的话. 日出:每日一出,指多而频繁. 和:符合,相合. 天倪:自然的常理. 随心所说的话有很多,正符合自然变化无常的规律.

都江堰市15397762391: 庄子为文善用三言为 -
藏浦复方: 庄子为文善用 三言 ,即 寓言、重言、卮言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风格.这首先是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因此想象奇幻,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