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 家庭背景

作者&投稿:柏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孙中山家族背景简介~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其成长于一个贫困家庭,其兄孙眉赴茂宜岛垦荒、经营牧场和商店后,家境有所好转。
1875年,孙中山得以入村塾读书,接受传统教育。
当时,村中有个太平天国遗兵冯爽观,时常向孩子们讲述太平军反清的故事,孙中山对此很感兴趣,对洪秀全等反清人士亦有了崇拜。
1879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其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扩展资料来源:
孙中山投身革命:
1904年(光绪三十年)11月,孙中山重抵檀香山。20多名华侨青年接受其倡仪,举行会议,成立了兴中会,选举刘祥(商店司理)、何宽(银行经理)为正副主席。
孙中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以“振兴中华”作为立会的主要宗旨。
还起草入会的秘密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
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曾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以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其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
孙中山也在1905至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
孙中山领导的对改良派的批判,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从1906至1911年,同盟会在华南各地组织多次武装起义,孙中山为起义制定战略方针,并在海外奔走,为起义筹募经费。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中山 (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
  “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并得到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次女孙婉和国民党一些元老及蒋中正的认可,在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使用“紫金说”。“紫金说”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
  “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
  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被成长于海外的中山先生的胞兄孙眉的嫡孙孙满、孙乾等亲属后代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东江区域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12] 家族   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 
  祖母:黄氏(1792年-1869年) 
  父亲:孙达成(1812年-1888年)
  母亲:杨氏(1852年-1910年) 
  兄弟姊妹
  长兄:孙德彰
  姊:孙妙茜
  妹:孙秋绮 
  另有一兄:(孙德佑)五岁早夭 
  另有一姐:(孙金星)亦早夭
  妻妾
  原配:卢慕贞(1867年-1952年) 
   家族照片日本籍妻子:大月薰 
  妾:陈粹芬
  末任妻:宋庆龄(1893年-1981年),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

1866年11月12日夜,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县的翠亨村,乳名帝象,入学时取名孙文,参加革命后孙中山被清政府通缉时,通缉令上的名字为“孙汶”,中山是他1897年流亡日本,投宿东京一家旅馆是化名中山樵,随后革命党人便称他为中山,孙中山家从他爷爷孙敬贤时起就没有土地了,父亲孙达成在澳门一家鞋店当学徒,32岁才与家乡的扬胜辉的女儿结婚,婚后先后生下了孙眉、孙妙茜、孙中山、孙秋绮兄妹四人。宋庆龄回忆孙中山时,写道因为孙中山家里贫穷,孙中山“到15岁才有鞋子穿”。在孙中山5岁时,他的哥哥孙眉去檀香山当佣工,后来在檀香山发达起来了。

1883年秋,孙中山因在故乡毁坏北极殿里的神像,担惊受怕的父母面对乡亲的众怒,为息事宁人,万般无奈之下只好把儿子送往香港读书,后又到檀香山的长兄孙眉那里,可孙中山不满大哥的严厉斥责和管束,竟然负气不辞而别,于1885年4月,回到了故乡翠亨村。当时,爱弟心切的孙眉看到弟弟性格倔强,实在难以管教,思来想去,想到婚姻是羁绊弟弟的一种良策。于是,他汇了一笔钱回家,除了供弟弟读书之外,希望父母尽快为弟弟成婚,使其安于家庭生活,免得再因年轻气盛而惹出难以收拾的麻烦,让父母在乡里众人面前受辱。

孙眉的提议促使父母迅速为孙中山物色对象,母亲杨太夫人恰巧有一姐妹嫁在香山县上恭都外茔乡(今属珠海市金鼎区外沙乡),她认为同乡卢耀显之女卢慕贞与孙中山很相配,从双方的家世、年龄、经济状况等看,算得上门当户对,便极力撮合这桩婚姻。其父卢耀显承先祖业读书,后漂洋过海到檀香山谋生,与孙眉同为檀香山华侨,卢耀显虽经商而致家境渐富,却很早因病而逝,家境又渐转衰,卢慕贞是卢耀显的长女,虽然她的家距离孙中山的家乡翠亨村只有几里,但在这以前卢、孙两家素无往来。那时,年轻人结合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卢慕贞与孙中山根本无缘相见。

对于孙中山来说,他有志于从事反清革命,生活势必飘忽不定,所以起先并不愿结婚。再加上他少年时就到檀香山,深受西方婚姻自由思想的影响,对封建礼教一向深恶痛绝,他的想法与父母的传统习俗大相径庭。在那个讲究“郎才女貌”的时代,孙中山仪表堂堂,一表人才,所受的教育更是卢慕贞无法相比。卢慕贞身材矮小,自幼缠足,是一个相貌平平、性格内向的旧式女子。然而,由于孙中山一向敬重父母,同时他也根本没有把婚姻视为像反清革命那么重大,所以,他当时在婚姻问题上随波逐流,没有违抗父母和大哥之命。

家系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孙中山是佘族后裔,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粤东东江流域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

家系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他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孙中山是佘族后裔,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一直是被社会主要接受的说法,现在孙氏家族的长子嫡孙孙满等亲属后代均亦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粤东东江流域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

孙中山家族的祖居地有“紫金说”和“东莞说”两种说法。
  “紫金说”由广东学者罗香林在1920年代提出并得到中山先生的长子孙科、次女孙婉和国民党一些元老及蒋中正的认可,在民国政府的官方文件中使用“紫金说”。“紫金说”认为孙中山的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紫金县公馆地区,与翠亨的孙氏不同宗。
  “东莞说”为孙中山故乡的翠亨孙氏所提出,此说认为孙氏为汉族,祖居地为广东省东江流域的东莞市长安镇上沙村,主要依据为孙中山家族的族谱。
  罗香林的“紫金说”提出之后,一直与“东莞说”针锋相对,故而产生了关于孙中山祖居地的争论。“东莞说”被成长于海外的中山先生的胞兄孙眉的嫡孙孙满、孙乾等亲属后代认同。虽有“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学说的争议,但孙中山的祖先从东江区域迁居到珠江口西岸的香山翠亨村的情况,则是被公认的。
[12]
家族   祖父:孙敬贤(1789年-1850年)
  祖母:黄氏(1792年-1869年)
  父亲:孙达成(1812年-1888年)
  母亲:杨氏(1852年-1910年)
  
兄弟姊妹
  
长兄:孙德彰
  姊:孙妙茜
  妹:孙秋绮
  另有一兄:(孙德佑)五岁早夭
  另有一姐:(孙金星)亦早夭
  
妻妾
  原配:卢慕贞(1867年-1952年)
  
家族照片日本籍妻子:大月薰
  妾:陈粹芬
  末任妻:宋庆龄(1893年-1981年),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结婚。

不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