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作者介绍

作者&投稿:家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望洞庭作者的写作背景~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
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
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
其中只有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刘禹锡转任和州经过洞庭湖,观望洞庭湖的景色而写下了此诗。

1、原文: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译文
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未磨的铜镜。
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扩展资料:
1、全诗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
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2、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洞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禹锡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 洞庭湖 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望洞庭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772~842)。贞元中进士及第,又中博学宏辞,授太子校书,后入淮南节度使幕府掌书记,调补渭南主簿,升监察御史。顺宗即位,预政治革新,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宪宗废新政,贬革新派,出为朗州司马。十年后召回长安,以诗忤当道,复出为连州刺史。穆宗朝为夔州、和州刺史。文宗时官主客郎中分司东都、集贤学士、礼部郎中,出任苏州、汝州、同州刺史,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武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满意请采纳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1-2]  ,又自言系出中山。[3]  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4]  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4]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5] 

  • 本    名

  • 刘禹锡

  • 别    称

  • 刘宾客、诗豪

  • 字    号

  • 庐山人(号) 
    梦得

  • 所处时代

  • 唐朝

  • 民族族群

  • 汉人

  • 出生时间

  • 772年[6] 

  • 去世时间

  • 约842年

  • 主要作品

  • 《刘梦得文集》《刘宾客文集》

  • 主要成就

  • 永贞革新、诗歌创作



刘禹锡(772-842),汉族。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彭城(今江苏徐州)人,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具体是什么身世,我们目前还没有得到考证。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晚年自号庐山人,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诗人、哲学家。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弟。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诗现存800余首。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思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贞元九年(793),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斯时被贬为广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与刘禹锡是同榜进士,诗歌唱酬,友谊殊深。当他读到《陋室铭》后,获知刘禹锡遭受势利小人冷遇时,愤懑不平,立即上书朝廷请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换和州,虽得重罪,死不恨。”虽未获准,但足可见“患难识知己,文人更相亲”的高贵品质。
人世沧桑,岁月如流。势利小人早已化作黄土一,而刘禹锡的《陋室铭》,却光照历史,留传千古。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力荐,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世称刘宾客。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又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诗风格清新,宛转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华,并多反映社会生活。


洞庭醉后送绛州吕使君果流澧州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中亚碎叶,其祖籍在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他的家族在隋末时期迁徙至西域。幼年时,李白随父定居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的生活大部分时间都在游历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因道士吴筠的举荐进入长安,成为翰林供奉,他的才情横溢,一时...

洞庭山看梅花记作者简介
归庄,生于1613年,逝于1673年,原名玄恭,后因时事变迁改名为祚明,别号繁多,如归藏、归妹、归乎来等。他出身于江苏省昆山,与著名学者顾炎武交好,两人并称“归奇顾怪”。归庄在艺术领域颇有造诣,尤其擅长书画,其诗文在当时享有盛誉。他的一些著作,如《悬弓集》,虽然曾广为流传,但遗憾的是,...

洞庭指的是什么位于什么省北部。这首诗的作者是什么代诗人什么?_百度...
洞庭指的是位于湖南省北部的湖泊。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望洞庭 [ 唐 ] 刘禹锡 原文 译文对照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译文 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

过洞庭的作者简介
邓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在五四运动中接受马克思主义,1920年初,发起和参加了北京的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书记。1923年,任上海大学校务长。1925年,参加领导上海工人二月大罢工以及省港大罢工。在八七会议上当选为...

望洞庭的作者是谁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今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

洞庭阻风作者简介
张泌并非南唐李后主时代的张佖,他的出身地在南阳郡泌阳县。在唐朝末期,张泌有幸登上了进士的荣誉榜。他的文学创作丰富多样,存世作品包括28首曲子词和19首诗歌,以及两篇小说,《韦安道传》和《妆楼记》。其中,《寄人》一诗因其艺术价值被收入了著名的《唐诗三百首》,而他的曲子词《浣溪沙》(晚...

望洞庭的作者
望洞庭的作者是刘禹锡。一、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诗与白居易齐名,时称“刘白”,白居易称之为“诗豪”。其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以针砭时弊,抒写情怀。二、望洞庭原文:湖光...

望洞庭的作者是什么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被誉为诗豪。他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望洞庭》是刘禹锡的一首山水田园诗,通过对洞庭湖的描写,展现了自然风光的优美和...

望洞庭的作者是谁?你知道吗?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望洞庭湖的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为匈奴族后裔。晚年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他和柳宗元一同参预那唐朝永贞年间短命的政治改革,结果一同贬谪远郡,顽强地生活下来,晚年回到洛阳,仍有“马思边草拳毛动”的豪气。他的诗精炼含蓄,往往能以清新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人生或历史的深刻理解, 因而被...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的作者是什么代诗人谁? -
甘饰艾略: 《望洞庭》的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汉中山王之后,与柳宗元、白居易交往甚密,文亦齐名,人称“刘柳”、“刘白”. 原诗如下 望洞庭 唐代: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作者简介有哪些呢?急 -
甘饰艾略:[答案]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著有《陋室铭》.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的作者是谁 -
甘饰艾略: 古诗的作者刘禹锡(772—842)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汉中山王之后,与柳宗元、白居易交往甚密,文亦齐名,人称“刘柳”、“刘白”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作者是谁 -
甘饰艾略: 《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绝.此诗描写了秋夜月光下洞庭湖的优美景色.首句描写湖水与素月交相辉映的景象,第二句描绘无风时湖面平静的情状,第三、四句集中描写湖中的君山.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的作者是谁
甘饰艾略: 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古诗全诗以及注释、内容简介、诗人简介等.越多越好. -
甘饰艾略:[答案] 作品原文 望洞庭 【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解释注释:(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 (2)湖光:湖面的光芒. (3)两:指湖光和秋月. (4)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 的作者是谁
甘饰艾略: 刘禹锡hah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的作者是谁?你知道吗? -
甘饰艾略: 望洞庭作者: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华蓥市19673153628: 了解望洞庭、菊花、枫桥夜泊的作者 -
甘饰艾略: 1:望洞庭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山水色 一作:山水翠)2:菊花 唐.元稹 秋从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3:枫桥夜泊 / 夜泊枫江朝代:唐代作者:张继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华蓥市19673153628: 望洞庭的作者是谁 -
甘饰艾略: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